首页 > 学习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3:重新理解丝绸之路 顾衡讲好书 顾衡讲好书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3:重新理解丝绸之路 顾衡讲好书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3:重新理解丝绸之路

 

你好,我是顾衡。前面我们用了两讲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大背景。这个大背景,用日本著名历史学家白鸟库吉的话说就是八个字:

 

南北对抗,东西交通

 

。以长城为界,北方的游牧与南方的农耕两种生活生产方式形成了激烈的对抗。

 

前面我们用了那么长的篇幅来做铺垫,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从中国历史的这个大背景出发,重新理解丝绸之路。而对丝绸之路的重新理解,我想从三个问题来出发: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发现者吗

第一个问题是: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发现者吗?

现在你打开百度搜索,乌央乌央的,都说是张骞发现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西汉开始就有了blabla。我不同意这个说法。

丝绸之路这个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率先提出的。

 

在张骞的年代,西域只有很少量的短途贸易,根本没有一个长途贸易线路。

这并不奇怪。前面说了,一个大范围贸易网络的建立,需要以统一的政治疆域作为前提。汉朝对西域的实际控制只到敦煌,在那里驻军。

兵跑那么老远,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呢?

 

汉文帝那会儿叫

 

“入粟于边”

 

,也就是发动老百姓推个独轮车支前。老百姓为啥要干这事儿啊?因为官府承诺,有罪抵罪,无罪赐爵。

 

汉武帝那会儿叫

 

“边郡屯田”

 

,也就是由政府统一提供牛、种子和锄头,让当兵的自种自吃。

所以,别说跨国贸易了,

 

汉朝的河西四郡,功能就是防御,对国内贸易都没啥作用。

那你说,确实是张骞最早发现了这条路,所以他就是丝绸之路的爸爸,这样可不可以呢?

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对丝绸之路这个词的理解,有两个最大的共识。

首先,它得是个跨国的买卖。

 

张骞发现了一串沙漠绿洲这是不假,但当时即使是从喀什到武威这一串绿洲,也没有形成一个打通了的贸易线路。

其次,要叫丝绸之路,

 

丝绸在这条国际贸易线路上不说是男一号女一号吧,起码也得有很重的戏份才行。

 

但是张骞那会儿,丝绸远不是什么主要流通的商品,连盒饭都领不上。

但是到唐朝就不一样了。唐朝因为往西拓展得太远,你看一下地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跑到今天国境线外面去了。

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从中原运吃的喝的去那么多远的地方,肯定是不行了。后勤保障只能靠给戍边部队发钱。而且发钱的话,即使是运铜板,运费都太贵了,所以就把当地人和游牧民族都非常喜欢的丝绸运到西边去当军费。

那你可能要问了,为啥不发金币呢?这不是没有嘛!别说金子了,就是银子作为大额货币,那也是宋朝以后才有的事情。

所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跨国贸易网络,从目前发现的证据来看,应该说是起于三国,兴于隋唐,这个说法比较靠谱。

丝绸之路是一条路吗

前面这说的是丝绸之路的兴起,第二个问题是:丝绸之路是一条路吗?

今天一提丝绸之路,很多人就想到了唐僧,想到了骆驼商队。他们在沙漠和戈壁中艰难地穿行,从一个绿洲走向另一个绿洲。其实,当你知道张骞发现了南北两条路之后,你就应该想到,丝绸之路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面。

在沙漠上、草原上,根本没有固定的路,除了极少的几个隘口和渡口,其实是哪儿都可以走。

因为是个面,所以丝绸之路不仅有东西向,也有南北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正因为是个交易网,所以丝绸之路内部的复杂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完全不是拿一匹丝绸跑到波斯换个挂毯回来那么简单。这个复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交易的货物变得丰富,波及的人口和地域也大大增加了。

刚刚说过,我们一定不要被丝绸之路这个名字误导,它不是一条路,而是一个贸易网络。这个网络的参与者和货物主要有这么几个:

中国这边,主要是丝织品、纸张和茶叶。
波斯和地中海东岸主要是金银器、玻璃、乳香和挂毯。
南印度及东南亚主要是胡椒、香木、宝石和象牙。南印度和东南亚这部分很早就改走海路了,也就是所谓海上丝绸之路。
北方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提供的是毛皮、人参和鹿茸。
丝绸之路内部,也就是咱们这边今天的新疆、西藏,连到中亚一带,参加贸易的主要有和田玉、麝香和巴达赫尚的青金石。

青金石研磨成粉之后,可以调出一种很漂亮的蓝色,价格非常贵。我在

 

《西方美术100讲》

 

里也提到过,晚至文艺复兴时期,只有拉斐尔这个级别的,才能很奢侈地使用这个颜料。比如他画的《草地上的圣母》,圣母的裙子就是这种蓝色。

一般的画家画个圣母像,青金石在圣母的袖口或者鞋子上意思一下就得了。

其次,这个贸易网络的复杂,还表现在长短途混搭上。

比如你在和田淘了两块玉,要卖到长安去,这就是个长途买卖。但是路过敦煌的时候看到一群羊挺便宜,你盘下来赶到酒泉出手。到了张掖,又用骆驼驮了200斤紫皮大蒜卖到武威。还没走到长安呢,靠这些短途买卖你都赚了六块玉钱了。

另外,在楼兰看见有卖女奴隶的,你也可以捎上两个。白种的胡姬,在长安能卖上很好的价钱。虽然楼兰离长安很远,但是奴隶可以自己走,不占运力。

谁是丝绸之路的主导者

接下来看第三个问题:谁是丝绸之路的主导者?

你可能会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多余。丝绸之路的主导者,当然是咱们中国人,不然呢?

 

但是森安孝夫在这本《丝绸之路与唐帝国》里认为,主导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粟特人。

粟特人居住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前面已经出场过一回了。这片土地今天分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正位于丝绸之路的中心位置。

汉代的时候我们管这片土地叫

 

康国

 

,或者

 

康居

 

。粟特人的聚集地,就在康居境内。这个康居你可能不太熟悉,但是它的两个邻居却是大大的有名。

它西边的邻居是

 

花剌子模

 

。当年王小波有一篇文章,叫《花剌子模信使问题》,让这个拗口的名字在中国有了很高的知名度。而在康居的东边,就是出宝血汗马的大宛国。

花剌子模地处冲积平原,土地很肥沃。大宛国有宝马,每一匹都是劳斯莱斯的价格。

 

粟特夹在中间,什么都没有,再加上地少人多,出路就只有做生意了。

唐僧取经的时候路过那里,对当地情况的描述是:

力田逐利者杂半……风俗浇讹,多行诡诈,大抵贪求,父子计利,财多为贵。

意思是粟特人种田的和经商的一半对一半,民风狡诈,贪财好利。亲爹亲儿子,那都得三下五除二、四下五去一的,把账算明白。

为什么森安孝夫认为是粟特人主导着丝绸之路呢?他给出了很多理由。我挑三个介绍一下:

首先

 

,他说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言并不是汉语,而是粟特语。

其次

 

,1907年在敦煌发现了粟特人于西晋末年,具体说来就是公元312-314年间写的五封信,都是河西四郡、甚至更东边的粟特商人写给生意伙伴或者家人的。内容有报平安的,有说中国当时政治局势的,当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生意经了。

信中提到了很多商品,比如金银、胡椒、麝香、樟脑、丝织品、毛织品和铜钱,说明那个时候粟特人就已经分布很广泛了,这印证了《旧唐书》里对粟特人的评价:“利之所在,无所不到。”

最后

 

一个例子是,在吐鲁番出土了一批公元610-620年这十年间,唐朝官方对当地市场的征税文件。在这批文件中,涉及的50个商人有八成以上是粟特人,33宗交易中有29宗与粟特人有关。

根据以上证据,森安孝夫得出结论说:粟特人几乎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他这个结论对不对呢?咱们来分析他的这些结论。

 

比如他的第一条,说粟特语是通用语。今天日本人和印尼人写个合同,后面得跟一个英文版,英语是通用语。那么,那会儿汉人和波斯人写个合同,后面跟不跟一个粟特文版本呢?森安孝夫并没有给出例子。

 

不过,新疆昭苏县发现了两件石刻,都是突厥汗国的纪功碑。虽然突厥自己有文字,但是记功碑选的却是粟特语。这很说明问题,起码在非汉语圈,粟特语应该有类似今天英语的地位吧。

 

而说到吐鲁番的那批征税文件,它的来源是一个墓葬中女性葬主穿的纸鞋。这就很可能有取样偏差。比如女主是个粟特人,生前特意叮嘱说,一定要用和粟特有关的内容给我做双鞋。大家就在十年征税记录里找半天,只找到29份。实在找不到更多了,只好再弄4份凑数,如果是这样的话,结论就完全相反了。

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对森安孝夫这些说法,我不会全篇接受。不过凭良心说,他的这些证据虽说没到板上钉钉的程度,也还是说明了不少问题。

 

那么,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究竟是个什么地位呢?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下一讲,我们就到经济以外的领域,比如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去找找其他证据。好,我是顾衡,感谢你的收听,咱们下期见!

用户留言
  •  
    顾老师,你之前说要给《顾衡好书榜》加餐4本书,剩下的两本书什么时候更新呢?
    2022-10-19
    作者回复
    等今年这个课讲完的吧
    2022-10-19
  •  
    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永远的的,但探索到以后描述给没有接触到未知世界的人却是有很大挑战的,通用的方法是用人们已经熟知的东西形象的描述,无疑丝绸之路也是这样的一个套路。 一个跨国贸易网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而一条丝绸之路则是一个简单的多的描述。就像我们经常会描述自己的做的事情像XXX行业的Airbnb,XXX行业的Uber,XXX行业的西南航空,XXX行业的优衣库等待。 丝绸在古代是附加值非常高的产品,这种说法和美国“淘金路”相似,或许就是为了吸引大家为国际贸易做贡献的。
    2022-10-19
  •  
    森安孝夫在这本《丝绸之路与唐帝国》里认为,主导丝绸之路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粟特人。 查资料时看到粟特人因其经商天分,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安禄山就是粟特人。他们的家族制度最盛行的是父系关系,就是只有父亲这辈亲人,祖父就免谈了。另一方面,孩子一出生就进行经商教育,略读点书也是为了经商。从小就独立生活,与父母分开生活。兄弟之间的财产分得清清楚楚,这种家族制度,感觉人情淡薄了些,缺乏了温馨。但因为没有利益冲突,没有财产纠纷,也少了家庭矛盾。 粟特人妻子的地位很高,可以与丈夫一起抛头露面会客。粟特人的法律上允许夫休妻,妻弃夫,妻子有选择再嫁的权利,这在同时代这一婚姻法是相当开明的。由于粟特人大多去外地经商,夫妻分居,他们大都在当地找的有侍妾、姘头,相当于次妻。 粟特人个个能歌善舞,那异域风情的美女,配上多彩的民族服装,那如风般快速旋转的胡旋舞,很快在长安风靡一时。唐诗中描述: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粟特人从中原购买丝绸、瓷器、茶叶贩卖给西域各国,意大利出土的画上画的凯撒大帝穿着中国的丝绸,这其中就有粟特人的功劳,然后再把西域的香料、宝石运到长安。 粟特人个个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他们住有华丽宽敞的宅院,里面的亭台轩榭精美别致,家里的丫环僮仆训练有素。他们穿着最华丽的衣服,带着上等的香料,走在街上甚是抢眼,路人不免对他们多看几眼。 一时间胡人的衣服,胡人的舞蹈,胡人的乐器,成为种时尚风靡一时。他们享受着人间富贵的生活。不但中原普通商人难于望其项背,就是世代官宦子弟,与之相比也显得寒酸。 这从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可以看出来。 据说塔吉克斯坦一带有一个索格特州,就是粟特。
    2022-10-19
  •  
    说实话,尽管我是新疆人,但是我对丝绸之路一无所知,因为我们相比起绝大多数的地区,更能理解贸易的重要性,不过我想我理解的太过于片面,可以的话,再好好了解了解。
    2022-10-19
  •  
    顧老師對於張騫不應該作為絲綢之路發現者的觀點,讓我想起了吳軍老師課程的其中一講,提到了發明的榮譽總是給予最後一個發明家而不是第一個。理由很簡單,因為最後一個發明家的總體貢獻最大,能真正讓發明實現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用這個道理來看顧老師的見解,由於張騫走出的路並沒促成那樣的影響力,就更能理解為什麼老師這麼認為。
    2022-10-19
  •  
    丝绸之路的干道形成于汉武帝时期,由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发现。但是,对于当时的汉王朝而言,重要的只是这条通路上的各个军事要塞,以及其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意义。一直到了唐朝初年,唐太宗击败突厥等北方民族政权之后,重新掌握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丝绸之路的商贸意义才逐渐被挖掘出来。随着唐朝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外联络和对外贸易活动络绎不绝,各国的王公贵族也纷纷慕名来到长安,进一步地拓宽了东西交流的友谊之路。而我们今天所定义的丝绸之路,是以长安或洛阳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和敦煌,进入新疆之后,分为北道、中道和南道三个方向分别西行,最后到达地中海的各个国家。经过丝绸之路,中国向西方输出了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而波斯的丝织品、各国的金银器和其他的商品也进入了中国。同时,丝绸之路也打开了文化交流的通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的各国的;而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等科学知识,也随着粟特商人所主导的对外贸易之旅来到中国。由此可见,盛唐时期中华帝国之幅员辽阔、实力鼎盛,确实与丝绸之路的繁荣是密切关联的。而这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正是由于帝国的统治者能够和商人集团达成某种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接纳商贸秩序的逻辑,才得以开创一个名垂青史的盛世了。
    2022-10-19
  •  
    这一讲给我既有的少量认知带来了冲击:首先,丝绸之路不是张骞发现的;其次,丝绸之路最开始不是以丝绸贸易为主的;最后,丝绸之路的主导者不是中国,而是粟特人。 这本书的观点挺有意思,得到上有电子书,我要开始看看这本书里详细说了啥
    2022-10-19
  •  
    丝绸之路带来东西文明大交汇。 国内博物馆会经常围绕丝绸之路进行布展。内容很翔实。看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吐鲁番博物馆”相关展出。见到各种文明的痕迹出现在展品中。比如希腊和波斯风格的雕像,中东地区的金银币,各种民族服装。可以从多个维度了解当时文明的交融。丝绸之路气候干燥,连粮食种子,馕饼甚至尸体都能完好保存成为文物。这也是中原地区文物展中不多见的。
    2022-10-19
  •  
    用现在为各种发明赋予专利情况看,发明者既要搞出一个新东西,又要充分说明这个新东西能用于干啥。就像古人认为青蒿可以治打摆子,但屠呦呦才是青蒿素的发明人。这样看,张骞就不是丝绸之路的发现者。 看来,丝绸之路改为“丝绸贸易带”更符合实际情况,也就是东西走向的辽阔长方形区域中,以丝绸贸易为主,各种货物贸易都有参与的大市场。
    2022-10-19
  •  
    在古代,由于科技还是很弱小,因此依靠贸易带来的外部技术,物产交换就很重要了。 我们不但有通过中亚的丝绸之路,好像还有通过西藏的丝绸之路,还有通过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 交换是互惠的。
    2022-10-19
  •  
    漢武帝時期也聽聞了蜀身毒道,派張騫前往開闢,但失敗,昆明土著意圖壟斷商路。貿易網早就在那,張騫只是接上了最後一段。
    2022-10-19
  •  
    谢谢顾老师解读。想到了王孟希的《千里江山图》,正是因为有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有了贸易带来的物质和财富,有青金石这种昂贵又漂亮的蓝,才会出现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才能成就王孟希不计成本的生猛,让《千里江山图》成为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
    2022-10-19
  •  
    以前总是认为丝绸之路就是一条路,后来总是觉得不太合理,是一条路的话,这东西一路怎么保证安全都是问题,别说做生意了。 如果理解成贸易网络,那就非常合理了。 需要销售的东西,只要卖出去就可以了,完全不用非要送到某个地方,这才能让交易更顺畅,也更有生命力。 从后来因为丝绸之路被封,欧洲不得已开辟海上通道来看,欧洲对这个贸易网络的需求,比中国要大过了。 所以主导的应该不是中国,而是粟特的可能性更大些。
    2022-10-19
  •  
    今天的学习有丝绸之路的四点认知更新和启发。 顾老师逻辑清晰有说服力,首先理清“丝绸之路”概念的锚点或者说是共识,一是跨国买卖,二是丝绸作为主角的出现时间,以此讨论张骞发现之说的疑点。 确实被丝绸之路这个名字误导,想象中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现在更新为一张商品丰富且复杂的贸易网络。 对于粟特人的分析中再次看到古代各地不约而同的主流价值观都对商业价值不理解和对商人不友好。 人类早期文字使用功能都是祭祀和商业,价值观上不受待见的商业,还是和人类历史深刻绑定并贯穿始终。
    2022-10-19
  •  
    丝绸之路可能在先秦时期就建立了。秦人和沿途国家订立过通商条约。只是秦亡以后这条路就失去联络了。张骞出使西域再次建立了联络,重新加入这个贸易网络。 张骞惊讶的发现很多东亚生产的很不值钱的东西,西域都有。比如一种四川特有的筇竹做的拐杖,阿富汗、巴基斯坦竟然有卖。 古代信息记录不完善,地图也不精确。没有向导的长途旅行都很危险,吃饭就是大问题。例如,直到19世纪末,日本人才搞清楚日本关东平原以北的国土情况,才明确自己是个岛国。 因此,商路一旦中断几十年,就可能被人遗忘。类似的还有四川-印度通道。
    2022-10-19
  •  
    丝路常见州名备忘: 酒泉(肃州)、武威(凉州)、敦煌(沙洲)、广陵(扬州)、北京(幽州)、高昌(西州)、北庭(庭州)、成都(益州)、灵武(灵州)、太原(并州)、辽宁朝阳(营州) 越南河内(交州)、韩国新罗王朝首都(庆州)
    2022-10-19
  •  
    我倾向于认为粟特人是丝绸之路这个跨国贸易网络的重要参与者。至于说粟特人是主导者,就显得太夸张了。具体理由如下:粟特人所在的河中地区是当时连接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但是丝绸之路不止一条,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两千年来商业发展的政商模式下,商人依附于权贵,权贵利用商人,粟特人想要主导丝绸之路的中国部分是痴人说梦。同理古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例如花剌子模、大宛国、波斯、地中海东岸等,他们国家的商人和权贵也不会容忍粟特人主导本国和本地区的贸易网络。我的猜测是粟特人只是善于利用河中地区地缘优势的、陆路丝绸之路的二道贩子,少了粟特人,还有花剌子模人、大宛人,甚至其他人来顶上。
    2022-10-19
  •  
    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粟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粟特人宁肯附籍或客籍,多不肯甘为编户,就是利用蕃、汉有别的空隙。“长安县人史婆陀,家兴贩,资财巨富。身有勋官骑尉,其园池屋宇,衣服器玩,家僮侍妾比王侯”。敦煌出土文书《唐人判集》中可窥见粟特人的豪
    2022-10-19
  •  
    顾衡老师提出的取样偏差,是考古学面临的一大困境:经年累月之后还能留下的东西,始终是少数(少部分人的少部分东西),在此基础上演绎,只能进行有限推断,想要将结论进一步推广,就要面临论据不充分的指摘。这也给历史考古留下了思辨的空间。此外,众所周知,每个社会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讳莫如深的事物,文献记载对此或忽略,或片面解释,唯有当时留下的物件做不得假,因而考古也是揭开历史疑云的利器。 关于粟特人是否垄断了丝绸之路的贸易,我补充三点:首先,自秦以后,古代中国始终维持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官府的统治力很大程度体现在能否将农民约束在土地上,唐也不例外,所以,粟特人在丝绸之路上是否一家独大,难有确证,但在中亚草原上,估计难见汉人踪影。例如,著名的唐僧取经的原型——玄奘,他当年是偷渡出境的,没能取得官方许可(这和《西游记》里的大相径庭,我也是通过阅读本书才了解到的);其次,唐的商业政策也是管制为主,坊市分离,因而境内大商贾的首要技能绝不是理解商品经济,而是和官府打好交道,这样的能力,在境内是优势,但走出国门,和草原民族打交道时,却无甚用处。最后,汉商处于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生产地和消费地,其有多大意愿主动参与到跨境贸易中也很难说,毕竟行商比坐商辛苦得多。
    2022-10-19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