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木匠做家具不用钉子

1. 中国古代木匠为什么不用钉子

因为那个时候还没造出钉子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非常聪明,使用了现在看来最环保最聪明的方法,但有一种榫(音sǔn)卯结构,就是构件上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凸出的部分,学名叫榫,木器上安榫头的孔眼就叫卯眼,这种榫卯结构看上去“松散”,但如遇到外力,钢筋、铁钉发生歪扭是无法恢复的,但榫卯结构如果发生移位,通过轻微震动,可以自动恢复原状。当然这种技艺也延续到了现在,我们的好多木质家具中还能看到,但是钉子的出现让这种技艺已变的死板。当然钉子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符合现在急功近利的态度。

2. 老木匠坚持54年不用钉子胶水最大遗憾是什么

10月14日,陈佑全在木头上雕刻的花纹。

图/记者陈正74岁的陈佑全打开自己的工具柜,拿出一个雕刻精美的盒子。盒子上刻着一只梅花鹿,仰头叼着一根灵芝。

虽已沾了些灰尘,但仍能看清鹿身上的纹理,以及花朵和云层上的褶皱。打开盒子,陈佑全将里面的几十根锉刀悉数摊开,随着手工刨擦过一块樟木的表面,木头的香气散发开来,这是他闻了54年的味道。

他工作时的各种工具几乎能占满整个工作间,唯独不见胶水和钉子的身影。令人信服的“霸王条款” 陈佑全住在浏阳永安镇大安村,在离他家还有好几公里的地方,一个村民就告诉记者:在傅家祠堂附近,有个很会雕刻的老人。

陈佑全擅长仿古家具。他的名声不只在附近乡亲中传播,他的产品也远销海外。

这个老手艺人对客户有几个看似不合常理的要求:必须在家做工、订货之前需要先结全款,以及绝对不可以催货。他没过多解释自己的“无理要求”,只是稍微演示了工作时的状态,你便能明了其中缘由。

光是锉刀就有大大小小数十把,其中有好几把都是父亲陈金山留下来的。“有好几把(锉刀)已经快100年了。”

加上手工刨、锯子等工具,几乎占据了整个工作间,每天带着它们上下班确实不太现实。“订我的东西要先付钱。”

陈佑全称,自己的雇主会尊重自己的要求,从没人担心他“捐款潜逃”。不用钉子胶水,坚守传统 陈佑全三令五申不允许买主和雇主催工,看过他的制作工序的人就知道无从下口。

将工作台支好,将工具摆在顺手的地方,准备齐全后,他拿出一块木头演示最简单的木工,他要在一块约十几平方厘米的木板上雕刻一朵带叶子的花。首先用手工刨将木头表面刨平,樟木的香气还未散去,他又拿出铅笔在木头上勾线。

花朵与叶子的形态勾勒完毕,再用锉刀雕刻轮廓——仅仅是一片花瓣的外部轮廓,他就用了不下5把不同的锉刀。接下来将周边的木头铲掉部分,在花朵与叶子上勾勒几笔,它们即刻就立体起来。

光是完成这些工序就要一个多小时。之后还有打磨、上漆、接榫、组装等多个工序。

陈佑全介绍,以做柜子为例,首先要搭建它的大概“骨架”,然后打磨成柜子的每个部件,把这些部件拼起来靠的不是钉子和胶水,而是一种“接榫”的古老工艺。木材突出的部分为“榫”,凹进去的部分为“卯”,接榫需要遵循木质特点,将二者无缝衔接起来。

成功的接榫不仅在视觉上治愈“强迫症患者”,而且会使家具经久耐用。等到榫卯无缝契合后,就要将其全部拆下来。

然后在拆下来的木板上画图、雕刻,最后再将雕刻好的部分重新组装起来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使用接榫工艺。“钉子和胶水做的东西容易坏。”

他介绍,一个柜子至少要做好几个月。这种精细的手艺是有回报的,除了更高的卖价,还有更久的使用寿命。

遗憾 儿孙辈没有传承雕刻手艺 陈佑全家的家具几乎都是他亲手做的。孙子结婚时,他打了一整套手工家具送给孙媳妇。

这套家具包括衣柜、餐椅、梳妆台、沙发、床等。家具上的图案多以龙凤为主,纹路比花朵、云彩等更加复杂,做工异常精致。

关键是肉眼看不出接榫的连接口。“(衔接的地方)一张纸都插不进去。”

陈佑全指着一个衣柜说。孙媳妇的一套家具花了他2年多的时间,对待每一件经手的产品也需要他投入同样的精力。

做家具时,需要高强度的体力与耐力,这对一个74岁的老人来说有些吃不消,从去年开始,陈佑全就不再接活了。陈佑全出生在木工世家,父亲是那个年代有名的木工手艺人。

陈佑全一直在弹棉花,之后便开始学习木工。20岁那年,他做出了一台老式的弹棉花机。

从此,他的木匠之路一走就是54年。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起,大机械生产的现代款家具时兴起来了,越来越多人选择流线型的柜子、柔软的真皮沙发。

陈佑全的儿子和孙子也继承了祖辈的手艺,二人都在佛山的一个家具厂当木工。他略有遗憾地说:“他们只做木工,没有学雕刻。”

雕刻需要的不仅仅是绘画基础,他不确定,精雕细琢的工艺在大机械生产的浪潮下能否站得住脚。很多好东西都快失传了,希望有人来传承这门手艺。

3. 家具不用钉子怎么处理

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美伦美仓储家具中心的家具基本上都是这种结构的,少用胶水少用钉子,环保还耐用!

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作榫肩。

榫卯结构广泛用于建筑,同时也广泛用于家具,体现出家具与建筑的密切关系。榫卯结构应用于房屋建筑后,虽然每个构件都比较单薄,但是它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结构不在于个体的强大,而是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这种结构成了后代建筑和中式家具的基本模式。

结构

穿斗式

汉时成熟,中国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抬梁式

春秋时成熟,中国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屋架完全连成一个整体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梁柱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井干式

将圆木或半圆木两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的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实际是木承重结构墙。它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厚重,应用不广。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