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傅荣贤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汉书·艺文志》研究源流考傅荣贤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汉书·艺文志》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汉书·艺文志》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

  作者简介

  傅荣贤,1966年生,江苏省盐城市人。现为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人员、硕士生导师。曾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学研究》。

  书籍目录

  序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汉志》概要 第二节 为什么要考历代《汉志》研究的源流 第三节 历代《汉志》研究流派概览第二章 历代史书注解派的《汉志》研究 第一节 历代史书注解派《汉志》研究概述 第二节 颜师古之前的《汉书》注本 第三节 颜师古《汉书注》中的《汉志》研究 第四节 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中的《汉志》研究 第五节 佚名《汉书考正》中的《汉志》研究 第六节 佚名《汉书疏证》中的《汉志》研究 第七节 凌稚隆《汉书评林》中的《汉志》研究 第八节 杭世骏《汉书蒙拾》和王念孙《读汉书杂志》中的《汉志》研究 第九节 齐召南《汉书考证》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节 钱大昭《汉书辨疑》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一节 沈钦韩《汉书疏证》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二节 周寿昌《汉书注校补》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三节 朱一新《汉书管见》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四节 王先谦《汉书补注》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五节 沈家本《汉书琐言》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六节 杨树达《汉书窥管》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七节 陈直《汉书新证》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八节 对史书注解派《汉志》研究的总结第三章 历代目录本体派的《汉志》研究 第一节 历代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概述 第二节 阮孝绪的《汉志》研究 第三节 郑樵的《汉志》研究 第四节 《隋书·经籍志》等三部书目的《汉志》观 第五节 清代《四库总目》的《汉志》研究 第六节 传统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之总结 第七节 近代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简述 第八节 杜定友的《汉志》研究 第九节 余嘉锡的《汉志》研究 第十节 刘纪泽的《汉志》研究 第十一节 刘咸炘的《汉志》研究 第十二节 姚名达的《汉志》研究 第十三节 近代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之总结 第十四节 现代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概览 第十五节 王重民的《汉志》研究 第十六节 吕绍虞的《汉志》研究 第十七节 来新夏等四部目录学史著的《汉志》研究 第十八节 两部台湾著作中的《汉志》研究 第十九节 现代目录本体派《汉志》研究之总结第四章 历代学术考辨派的《汉志》研究 第一节 历代学术考辨派《汉志》研究概述 第二节 《汉志》在辨伪中的价值 第三节 胡应麟的《汉志》研究 第四节 康有为的《汉志》研究 第五节 历代学者利用《汉志》考订文史概览 第六节 王鸣盛的《汉志》研究 第七节 章太炎的《汉志》研究 第八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志》研究中的文史考订 第九节 《汉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本质 第十节 章学诚的《汉志》研究 第十一节 对学术考辨派《汉志》研究之总结第五章 历代专题派的《汉志》研究 第一节 历代专题派《汉志》研究概述 第二节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 第三节 散见古人文集中的《汉志》专题研究 第四节 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和《汉书艺文志条理》 第五节 刘光蔷《前汉书艺文志注》 第六节 孙德谦的《汉志》研究 第七节 梁启超的《汉志》研究 第八节 顾实《汉书艺文志讲疏》 第九节 程千帆的《汉志》专题研究 第十节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释例》和《汉书艺文志通释》 第十一节 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 第十二节 徐文助《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与兵书略通考》 第十三节 现代《汉志》专题研究概览 第十四节 历代专题派《汉志》研究总结第六章 从《汉志》研究透视整个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 第一节 学科名称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目的余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名目篇》和《篇卷篇》分别讨论古书篇目名称和书名,包括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后世改称等以及讨论册、策、卷、篇、轴诸名目及其相互关系等。(五)《部类篇》主要讨论类例他说“部类一事于目录学中最为重要,盖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关诸群学,此为最大。中有原理,辨论所聚,非如他件之仅有考证成例而已也。”刘先生认为部类是学术考辨的关键,所以也是目录学中最重要的所在并且,部类是目录中最有理论品格的。他说“校雠专家之业废晦有年,亦无专书尽其条贯。鄙蒙于此夙,尝究心撰《续校雠通义》二十篇,上溯刘氏父子、郑、荀、王、阮,中正历代史志,纠郑、匡章,斟酌纪、张于诸部目,一一质定,然犹未敢以为定论。今兹讲述,仅能叙其源流及部类大略而已,若欲专究,详及细目,则吾书具在,或有取也。”他的《续校雠通义》二十卷承绪章学诚,条举《七略》、《汉志》以降直至《四库总目》和张之洞《书目答问》的分类大纲,于历代官私目录部类的演变源流及目录学家的分类主张有详尽的辨析,实为分类史料汇集。《部类篇》又日“刘歆《七略别录》,一日《辑略》,乃诸类之序。”刘先生大抵推本章学诚,以《七略》为目录学圭臬。他说“《续校雠通义通古今第一》日古日《七略》,今日《四部》,章先生明《四部》之不可复为《七略》,而欲人存《七略》之意于《四部》中,诚善矣。”他又说“《续校雠通义瑢异域篇》日部类既定,尚可增减乎?日所贵乎部类者,为其不可增减也。章氏常言闻以部次治书籍,未闻以书籍乱部次。以书籍之多寡而增减部次,是乱部次也。夫部类因书而立者也,有是书即当有是类,占无今有,人事之常,现在无增,安保将来之无增?《七略》之时,地理书无多,乃附于刑法《隋志》之时,书钞、谱录未多,乃附于杂家,后世则不可从矣。此当增者也。然所增者,皆于大体中自有位置,非增之以破大体也。

  后记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熟书目分类系统,在目录学和传统学术文化上具有重要地位。拙著旨在对二千年来的《汉书艺文志》研究史作全面疏理,因此必须“根到九泉”,充分占有材料,而“研究”的本性又要求“由博返约”,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带有规律性的认识。书中既对前人成果萧兰并撷、博参广考,又平亭是非、议论得失,无疑正是朝着这种既有事实概括又有价值判断的方向努力的。惜乎笔者虽靡问寒暑,孜孜于斯,但学识未高,阅时未久,难免乖谬丛生。愿诸位读者,情照而教。四川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蒋宗福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锦贵教授在百忙中赐序,为小书增色不少。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