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古典家具卷书椅

古典家具卷书椅

古代家具名称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一、床榻类: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具体名称有:流苏寒玉床、珊瑚床、紫玉珊瑚屏榻、弦丝雕花架子床、雕花细木贵妃榻、红木雕云纹嵌理石罗汉床、榉木雕花架床、枸木雕围子床、黄花梨雕龙纹罗汉床、紫檀贴皮雕瑞兽花卉床二、桌案类:主要有:供桌、供案、方桌、圆桌、月牙桌、书桌、、书案、画桌、画案、琴桌。

具体名称有:酸枝木镂雕镶理石八角几、紫檀平角条桌、乌木边花梨心条案、铁梨象纹翘头案、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海青石琴桌三、椅凳类:(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具体名称有:紫檀镶理石靠背椅、清红漆金龙头出手圈椅、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四、柜架类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1)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2)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3)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4)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五、杂项类除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还有很多种类名目,如:书箱、印匣、提盒、屏风、盆架、镜台、笔筒、雕件等,在此全部归纳为“杂项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盒等;屏风类: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架具类:衣架、面盆架、镜台、烛台、承足(脚踏)等;摆件类:笔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烟具、雕件等。

英伦古典家具最常见的有哪些?

英伦古典家具最常见的就是威廉玛丽式和安妮女王式。

威廉玛丽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荷兰酒杯脚和涡卷脚的设计,而安妮女王式的典型标志则是S形曲线雕刻,这些都有荷兰家具的遗风,只是安妮女王式家具更加轻盈、优美、典雅和舒适。

这一时期的雕刻图案多为扇贝、断山、“C”形或者毛茛花叶纹饰。

英记华府1933虽然说是美式设计,但依稀有乔治时期的设计痕迹,比如“S”形腿被动物形腿代替,脚则变成了球爪形或者蹄形,狮头、植物涡卷叶饰、复杂的岩石和贝壳、女神像等巴洛克的遗迹很多。

在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下,路易式、赫泊怀特、谢尔顿式又恢复了S形曲线雕刻,并将中国的陶瓷工艺镶嵌进家具之中。

达芬奇就有几款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有复杂的机械装置,如折叠桌、家具中的暗抽屉、各种巧妙的机关和多功能的结构,都是他的独到之处。

设计基本以直线为主,强调纵向的伸展,家具的脚部用金属箍住或加上轮子。

家具功能很多,梳妆桌可做书桌、书架。

对古代的床的细致描写

中国古代卧具分为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

床的使用历史很早,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西汉后期,出现了“榻”这个名称,榻大多无围,所以又有“四面床”的称呼。

它在当时专指坐具,但在后来的生活中常被古人用作一种搬运方便,可提供临时休息的家具大量使用。

罗汉床是指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的一种床。

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罗汉床有大小之分,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它的作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沙发。

古人一般都把它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厅堂中十分讲究的家具。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顶部安盖,称做“承尘”,床的三面装有围栏,多用小料拼插成几何纹样,也有的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我们称为六柱架子床。

也有在正面多加两根立柱,两边各安方形栏板一块,名曰“门围子”。

正中是上床的门户。

更有巧手把正面用小木块拼成四合如意,中加十字,组成大面积的棂子板。

中间留出椭圆形的月洞门。

二面围栏及上横楣板也用同样方法做成。

床屉用棕绳和藤皮编结成胡椒眼形。

四面床牙浮雕螭虎、龙等纹饰。

也有单用棕屉的,做法是在大边里沿起槽打眼,把棕绳尽头用竹楔镶入眼里,然后再用木条盖住边槽。

这种床屉使用起来比较舒适。

架子床是明清两代很流行的一种床。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一种造型奇特的床,它像一间独立的小屋子,我们称它为拔步床。

顾名思义,“拔步”就是要迈上一步才能到达的床,从外形上看,它好像是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床前设浅廊,长出床沿三四尺,廊子的两侧可放置一些小型家具和杂物。

此床多在南方使用,四面挂帐,既防蚊蝇,又可方便主人起居。

围子床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

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

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

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

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上炕上。

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

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

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因此罗汉床由朴素向华丽发展,逐步强调身身的装饰,三屏风式罗汉床即为一例。

此应酬原为美国的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所藏,三屏风式,攒框装入七块黑白大理石,正面围子略高一些,此床清式特点已明显,但仍保留了明式的基本特征。

譬如围子,正面围子虽装入三块大理石,可仍采用通长平式,有别于清式中间高两头矮的装饰风格,而且正面围子仅略高于两侧的围子,这在明式罗汉术中很普遍。

而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

这要求正面围,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

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高到令人难堪的局面。

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 围子床比罗汉床的长、宽尺寸要大一些,其他并无异样。

它即可以作为厅堂的坐具,又可以供睡眠用。

所参考帖子有图,可以去看看^__^ 参考资料:http://forum.er07.com/viewthread.php?tid=4360;http://baike.baidu.com/view/728218.htm 李白的“床”是井栏还是板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21:27 北京日报 前不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百家讲坛》讲座时,言及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一句,指出传统的俗见认为“床”乃睡床一说有误,认为“床”应该是“胡床”,即口语的“马扎”之意。

这样,马先生便将李白思乡的空间由室内移至户外。

《北京日报》2月15日14版刊发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扬之水先生《说胡床与交椅兼及唐代的床前月色》一文,否定了马先生的观点。

文中征引了很多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一则证明唐人举胡床,不会独以一个“床”字而名之,意谓诗中之“床”不是指“胡床”——马扎;一则证明“床”的概念发展至唐,已变得格外宽泛: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人还是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

虽然该文没有确定床是卧具还是坐具,但认为李白在室内望月思乡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汉字研究者,我亦想借此陈一己之管见,就教于方家。

“床”,异体为“牀”。

形声字,从木,爿声。

“牀”的本义为坐卧的器具,也写作“床”。

甲骨文“爿”是有牀脚、牀面的物体的象形,应契刻之便竖书作“爿”,当为“牀”的本字;后于“爿”旁加“木”,以明示其制作材料为木头。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

从木,爿声。

字亦作床。

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夜则寝,晨兴则敛枕簟。

”“床”字有多种释义。

《...

介绍苏州古典园林的导游词

下面是苏州各园林的详细介绍,得花点时间看了根据网友的经验买了套票,进入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该园第一位主人。

他在嘉靖、正德年间官居监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罢官而归,买地造园,借《闲居赋》“拙者之为政”句意,取名为拙政园。

园内主要景点有:兰雪堂、芙蓉榭、秫香馆、放眼亭、远香堂、小沧浪、留亭阁、浮翠阁等。

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

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等。

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

西部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主要景点有:卅六鸳鸯馆、倒影楼、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东园介绍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

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

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

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

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

芙蓉榭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此榭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漫步芙蓉榭,凭栏四顾,可见满池青翠,粉黛出水,风流丽质似亭亭玉立的仙子在碧波中美目流盼,微风骤起,掀起一片绿浪,送来阵阵荷香,……尽情领略荷花的娇美、幽雅和高洁的风骨。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可以坐歇欣赏。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

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据《乾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

又过了百来年,馀泽和尚居住在这里,并建了一所“东斋”。

斋前有井,称“天泉”。

苏州是个水乡泽国,河多、桥多、井也多,但被载入史册的则不多见。

王心一建“归园田居”时,保留了这井,也使园中平添几许田园风光。

秫香馆: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中园介绍倚虹亭:在复廊西面的直廊上,坐东朝西,身后长廊迤逦,面前水木旷远,是进入中花园后一个极好的观赏点。

亭右是梧竹幽居,亭前有一座青石小桥,名“倚虹桥”,桥栏、石质都体现了明代风格,似是明代拙政园的遗物。

站在亭内,中间开阔的池水,曲桥分割水面。

盛夏,满池的荷花红裳翠盖,一片江南风情...

故宫的介绍

故宫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

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

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

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

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

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第3楼』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

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

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

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

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

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勾结,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盗窃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

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5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书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

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

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

山西特产

汾州核桃 山西汾酒 灵丘莜麦面 运城池盐 大蒜 黄河鲤鱼 山西香醋 竹叶青酒 稷山板枣 木版年画 菖蒲酒 玉堂春酒 沁州黄小米 大同火锅 北芪黄酒 晋祠大米 平遥牛肉 闻喜煮饼 太谷壶瓶枣 恒山白酒 六味斋酱肉 山西熏醋 运城相枣 上党腊味驴肉 汾州核桃 山西汾州核桃历史悠久,其核仁味道甘美,富脂肪和蛋白质,不论生食或制成糕点糖果,均清香可口。

还是一种益智健脑食品,能补气 益血,润燥化痰,治肺润肠,且味甘平,对于 “温补肾肺,定喘化痰”有一定的疗效。

山西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相传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纯正、醇厚绵软、甜润净洁的特点。

汾酒虽为60度高度酒,但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灵丘莜麦面 山西灵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

莜麦经过淘洗、晒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

莜面的吃法花样非常多,有推窝窝(即拷栳栳)、搓个卷、推刨渣、搓鱼儿、压饸烙……等。

莜面性寒,必须经过“三熟”,方可进食。

即先把莜麦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面用开水泼熟,和好以后,做成各种花样蒸熟(约15分钟左右)。

吃的时候可分冷热两种菜:冷菜是烧茄子、拌黄瓜丝、水萝卜丝,再配以盐汤辣子炝油,菜与莜面拌起来,清香可口;热菜是羊肉臊子,配点蘑菇,开笼后将莜面蘸上羊肉蘑菇鲜汤,更是香味扑鼻,美不可言。

运城池盐 产于山西运城。

是盐湖中主要资源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的矿藏总储量达八千三百七十多万吨。

溴、钙、碘、钾、硼以及锂、刨、锶、镓、铷等多种稀有元素的储量也很丰富。

还有一种与盐共生的硝板,即白钠镁矾,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钠、硫酸镁的复盐,厚度2-4米,贮量为一千六百多万吨矿体露出地表。

这是经过前人几千年产盐而形成的一种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大蒜 产于山西灵丘。

《后汉书》云:一天,名医华佗遇到一辆车上躺着一个病人,这人得的是一种怪病,喉咙眼里象噎住了东西,吃饭咽不下去。

华佗诊视后,对病家说,你到饭铺里去买二升蒜和醋来,令病人吃下去。

华佗走后,没有多久,病人就吐出一条蛇来。

病家拿着蛇找华佗道谢,见华佗屋里的墙壁上挂着数十条蛇,才知道华佗的医术高明。

此虽神奇之说,姑置勿论,但祖国医学实践总结肯定,大蒜为“除风邪,杀毒气”。

因而,大蒜的杀菌作用是千真万确的。

大蒜消毒、杀菌、去腥、解腻,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的功能。

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

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

黄河鲤鱼 主要产于河津、永济、芮城、垣曲等县的黄河之中。

黄河鲤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名气,史书上曾有“黄河之尺鲤,本在虞津居”之记载。

在古代医林篡药上也有记载:“彩而金者,洛鲤最贵,江汉次之,昊会而下”,并有“一登龙门而身价百倍”之美谈,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已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

黄河鲤鱼体内含钙、磷营养素较多,剌少肉多,个大味美。

具有和脾养肺、平肝补血之作用,常食鲤鱼对肝、眼、肾、脾等病有一定疗效,还是孕妇的高级保健食品,经济价值很高。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竹叶青酒 山西竹叶青酒,是以优质汾酒为底酒,配以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及当归、砂仁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竹叶浸泡而成。

具有养血、舒气、和胃、益脾、消食等功效。

解放后,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

稷山板枣 稷山板枣为山西十大名枣之首,主要产于稷山县的城关、化峪、下曲3个乡镇。

板枣果实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为扁圆形,略带上宽下窄状,故名板枣,成熟后为黑红色,果肉白绿色,制干后的好枣,皮无皱折,丰满有弹性,肉淡红色,即使压扁仍可复原,可拉出30-60厘米的金黄亮丝。

含糖量31.33%,含酸量0.1%,每1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499毫克,还含有钾、钠、钙、锰、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高级补品,药用价值极高。

1982年获首届农展会最高奖。

木版年画 产于山西晋南。

远在宋、金时期,晋南临汾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于是,木版年画也就应运而生。

在甘肃黑水城附近一古塔中发现宋、金时期平阳城姬家雕印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

这幅画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

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美女,画中美女体态丰韵轻盈,神情奕奕动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可见,晋南木版雕印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年画行销甚远。

先由画工描画好画稿,再由该工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印制到纸上着色,或者套印而成。

特点:整个生产过程,既有绘画工艺,又有雕刻技术和印...

笛福简介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 1660—1731),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小说之父”。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于世,鲁滨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模范,因此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中文名: 丹尼尔·笛福 外文名: Daniel·Defoe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伦敦 出生日期: 1660 逝世日期: 1731 职业: 作家 代表作品: 《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的沉思集》; 目录简介概述经历成名作主要作品名言 编辑本段简介 在英国18世纪四大著名小说家中,丹尼尔·笛福是第一个,他所 丹尼尔·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

丹尼尔·笛福生于1660年。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暴力取得政权,但是在笛福出生那年,代表封建反动势力的斯图亚特王室又在英国复辟,笛福出生于一个小油烛商人的家庭,属于中下层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反对斯图亚特王室的封建统治。

笛福28岁那年,即1688年,资产阶级又赶走了斯图亚特王室,重新掌了权,他一面经商,一面从事政治活动,写下不少小册子。

因为有的书和演说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曾先后三、四次被关进监狱。

59岁时,写成了《鲁滨孙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一件真事为素材写成的。

200多年前,有一个苏格人塞尔柯克在一艘英国海船上当水手。

1704年9月的一天,塞尔柯克因为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古拉丁美洲的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塞尔柯克心情很坏,但后来慢慢地习惯了。

他捕山羊做食物,用木头和羊皮盖了两间小房子,拿钉子做针,把破袜子拆开来做线,用来缝东西。

他在荒岛上生活两年四个月,1709年2月12日,一位英国航海家把他救离了海岛,塞尔柯克回到苏格兰后,经常在酒店里向人们讲述他不平凡的经历。

后来,笛福就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此书。

继《鲁滨孙漂流记》后,又写了许多小说,比较有名的有:《辛格顿船长》、《杰克上校》、《罗克查娜》、《伦敦大疫记》、《一个骑士的回忆录》等。

但他终生没有混入当时有名的文人圈子里。

这些文人出身的社会地位比他高。

他一生穷困,临死前为了避债不得不离家藏起来。

编辑本段概述 丹尼尔·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 丹尼尔·笛福基人,被誉为“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

出生于伦敦。

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

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

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

他在学习当牧师多年后,才发觉自己并不适合宗教生活,因此转而选择了经商。

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

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1692年,他的生意失败了,32岁的笛福负债累累,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

由于对政治一直有较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为报社撰写政论文章来谋生。

因为这些文章经常抨击国王和执政党,结果,笛福数次入狱,在监狱里呆了不少年。

由于政论文章只能给他惹麻烦并增加债务,笛福只好转向小说创作。

1719年,年近60岁的笛福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后来该小说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冒险小说之一——《鲁滨孙漂流记》。

250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小说仍然脍炙人口。

《鲁滨孙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

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

1731年,丹尼尔·笛福去世,终年71岁。

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

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

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

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

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

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编辑本段经历 丹尼尔·笛福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 丹尼尔·笛福争取支持。

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

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

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

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主要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笛福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18世纪,长篇小说兴起,笛福作为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的创作开辟了以写实为风格,追求逼真效果的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道路。

自14至15世纪新航路开辟以来,航海成为一种作者简介 丹尼尔·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

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

丹尼尔・笛福, 1660年生于英国,父亲是伦敦的一名商人。

1674年,年轻的笛福就开始学习当一名牧师。

但他并不适合牧师这种工作,因为,正如他所创造出来的英雄鲁宾孙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冒险与刺激。

1683年,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

这次的经历,再加上一名曾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提供了笛福写作《鲁宾孙漂流记》这部脍炙人口的小说题材。

虽然《鲁宾孙漂流记》一直到笛福将近六十岁时才出版,它依然为笛福带来历久不衰的声誉。

还为笛福带来历久不表的声誉。

继《鲁宾孙漂流记》的成功之后,接下来的五年之中,笛福又陆续写了四本书,包括《生命》、《冒险》、《红牌船长的海盗生涯》及《疫年大事记》。

笛福逝世于1731年4月,享年70岁。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

出生于伦敦。

父亲营屠宰业,信奉不同于国教的长老会。

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

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

他一直保持不同于国教信仰的立场,政治上倾向于辉格党。

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国经商。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

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

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

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同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

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

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他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

此后11年间他一直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

在此期间,他又因写文章而短期入狱。

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文章。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

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飘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同年又出版了续篇。

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

此后,他写了4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均1722)和《罗克萨娜》(1724)。

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1720)、《彼得大帝纪》(1723);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1724)、《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1726)、《不列颠全岛纪游》(1724~1727,3卷,导游性质)。

他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如《经商全书》(1726)、《英国商业方略》(1728)和《使伦敦成为世界最繁荣都市之道》(1728)。

他的《英国绅士全书》则在他死后于1890年刊印。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如《维尔夫人显灵纪实》(1706)对一个流行的鬼故事作了逼真的报道;《瘟疫年纪事》(1722)写1665年伦敦大瘟疫,把这场鼠疫的发生、传播,它引起的恐怖和人心惶惶,以及死亡数字、逃疫的景况写得如身临其境。

当时法国马赛鼠疫流行,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笛福的作品满足了市民对鼠疫的好奇心。

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代表作。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5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

鲁滨孙不听父亲劝戒,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此外还有续集。

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

第三部则是一部道德说教的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写主人公幼年被绑架,当了海盗,在非洲和东方冒险致富的故事。

《摩尔•弗兰德...

有关“苏州园林”的名句、诗词、俗语?

拙政园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

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据园主王心一《归园田居》记载,兰雪堂为五楹草堂,“东西桂树为屏,其后则有山如幅,纵横皆种梅花。

梅之外有竹,竹临僧舍,旦暮梵声,时从竹中来”,环境幽僻。

堂前两棵白皮松苍劲古拙,墙边修竹苍翠欲滴,湖石玲珑,绿草夹径,东西院墙相连。

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兰雪堂”匾额高挂 ,长窗落地,堂正中有屏门相隔,屏门南面为一幅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屏门北面为《翠竹图》,全部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屏门两边的隔扇裙板上刻有人物山水。

缀云峰 缀云峰位于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

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

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

”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

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

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秫香馆 秫香,指稻谷飘香,以前墙外皆为农田,丰收季节,秋风送来一阵阵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馆亦因此得名。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为单檐歇山结构,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 48幅,缘据行家考证,一部为《西厢记》,另一部为《金玉如意》。

其中《西厢记》一出中,有“张生跳墙会鸳鸯”、“拷红”、“长亭送别”等场景,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

夕阳西下,一抹余辉洒落在秫香馆的落地长窗上。

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装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

亭是一种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在园林中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拙政园不仅亭多,而且形式不一。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

但造园家以高大的白墙作底,建了一座组合式的半亭,一主二从,主亭平座挑出于水面之上,犹如水榭,两侧副亭略向后退,朝左右展开,似廊又非廊,主亭发两只戗,副亭发一只戗,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梧竹幽居 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体。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二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听雨轩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

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

五代时南唐诗人李中有诗曰:“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宋代诗人杨万里《秋雨叹》诗曰:“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曰:“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

”这里芭蕉、翠竹、荷叶都有,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自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

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

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

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

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

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

关于山西特产的说明文 !

山西土特产介绍 山西土特产 汾州核桃 山西汾酒 灵丘莜麦面 运城池盐 大蒜 黄河鲤鱼 山西香醋 竹叶青酒 稷山板枣 木版年画 菖蒲酒 玉堂春酒 沁州黄小米 大同火锅 北芪黄酒 晋祠大米 平遥牛肉 闻喜煮饼 太谷壶瓶枣 恒山白酒 六味斋酱肉 山西熏醋 运城相枣 上党腊味驴肉 汾州核桃 山西汾州核桃历史悠久,其核仁味道甘美,富脂肪和蛋白质,不论生食或制成糕点糖果,均清香可口。

还是一种益智健脑食品,能补气 益血,润燥化痰,治肺润肠,且味甘平,对于 “温补肾肺,定喘化痰”有一定的疗效。

山西汾酒 汾酒产于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酒厂。

相传杏花村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汾酒在唐代已有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里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汾酒是我国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清香纯正、醇厚绵软、甜润净洁的特点。

汾酒虽为60度高度酒,但没有强烈的刺激性。

灵丘莜麦面 山西灵丘气候寒冷,无霜期短,适合种植莜麦。

莜麦经过淘洗、晒晾、炒熟、磨制成面,名曰“莜面”。

莜面的吃法花样非常多,有推窝窝(即拷栳栳)、搓个卷、推刨渣、搓鱼儿、压饸烙……等。

莜面性寒,必须经过“三熟”,方可进食。

即先把莜麦炒熟,磨成面;再把莜面用开水泼熟,和好以后,做成各种花样蒸熟(约15分钟左右)。

吃的时候可分冷热两种菜:冷菜是烧茄子、拌黄瓜丝、水萝卜丝,再配以盐汤辣子炝油,菜与莜面拌起来,清香可口;热菜是羊肉臊子,配点蘑菇,开笼后将莜面蘸上羊肉蘑菇鲜汤,更是香味扑鼻,美不可言。

运城池盐 产于山西运城。

是盐湖中主要资源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的矿藏总储量达八千三百七十多万吨。

溴、钙、碘、钾、硼以及锂、刨、锶、镓、铷等多种稀有元素的储量也很丰富。

还有一种与盐共生的硝板,即白钠镁矾,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钠、硫酸镁的复盐,厚度2-4米,贮量为一千六百多万吨矿体露出地表。

这是经过前人几千年产盐而形成的一种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大蒜 产于山西灵丘。

《后汉书》云:一天,名医华佗遇到一辆车上躺着一个病人,这人得的是一种怪病,喉咙眼里象噎住了东西,吃饭咽不下去。

华佗诊视后,对病家说,你到饭铺里去买二升蒜和醋来,令病人吃下去。

华佗走后,没有多久,病人就吐出一条蛇来。

病家拿着蛇找华佗道谢,见华佗屋里的墙壁上挂着数十条蛇,才知道华佗的医术高明。

此虽神奇之说,姑置勿论,但祖国医学实践总结肯定,大蒜为“除风邪,杀毒气”。

因而,大蒜的杀菌作用是千真万确的。

大蒜消毒、杀菌、去腥、解腻,使菜肴更加味美可口的功能。

在夏季凉拌冷菜和凉拌面食中酌加此品,并能“解暑气”,增加食欲,促进人体健康。

具有防癌、抗癌,减缓老化和保持健美的作用。

黄河鲤鱼 主要产于河津、永济、芮城、垣曲等县的黄河之中。

黄河鲤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名气,史书上曾有“黄河之尺鲤,本在虞津居”之记载。

在古代医林篡药上也有记载:“彩而金者,洛鲤最贵,江汉次之,昊会而下”,并有“一登龙门而身价百倍”之美谈,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而闻名全国,已列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

黄河鲤鱼体内含钙、磷营养素较多,剌少肉多,个大味美。

具有和脾养肺、平肝补血之作用,常食鲤鱼对肝、眼、肾、脾等病有一定疗效,还是孕妇的高级保健食品,经济价值很高。

山西香醋 要提到山西,最不能忘记的是醋,山西酿醋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分熏醋和陈醋,分别以太原益源庆和清徐老陈醋最为有名,山西的醋有独特的沁香和悠长的后味,绝对称得上中国最好的醋。

竹叶青酒 山西竹叶青酒,是以优质汾酒为底酒,配以广木香、紫檀香、公丁香、零陵香以及当归、砂仁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竹叶浸泡而成。

具有养血、舒气、和胃、益脾、消食等功效。

解放后,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

稷山板枣 稷山板枣为山西十大名枣之首,主要产于稷山县的城关、化峪、下曲3个乡镇。

板枣果实皮薄、肉厚、核小,肉甘甜,为扁圆形,略带上宽下窄状,故名板枣,成熟后为黑红色,果肉白绿色,制干后的好枣,皮无皱折,丰满有弹性,肉淡红色,即使压扁仍可复原,可拉出30-60厘米的金黄亮丝。

含糖量31.33%,含酸量0.1%,每1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499毫克,还含有钾、钠、钙、锰、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为高级补品,药用价值极高。

1982年获首届农展会最高奖。

木版年画 产于山西晋南。

远在宋、金时期,晋南临汾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于是,木版年画也就应运而生。

在甘肃黑水城附近一古塔中发现宋、金时期平阳城姬家雕印的一幅木版年画《四美图》。

这幅画是目前所见到的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

画中人物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古代著名美女,画中美女体态丰韵轻盈,神情奕奕动人,造型优美,形象逼真,可见,晋南木版雕印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且年画行销甚远。

先由画工描画好画稿,再由该工雕刻在木板上,然后再印制到纸上着色,或者套印而成。

特点:整个生产过程,既有绘...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