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民国进口古典家具

1. 民国时期家具有什么特点

民国时期的家具制式品种非常繁多,这也是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交通、经济、科技及人文条件分不开的。此时的家具以红酸枝(红木)、花梨(草花梨,江南也称香红木)为主要原材料,多以生漆覆之。它的优点是:经济实用,稳重大气,雕工讲究,用料实在,品种繁多,可选择性较强。缺点是过于做作,舍简求繁,讲究了视觉的冲击力,忽略了家具的实用舒适性。

在这一时期的家具制式中可分为:苏作红木、广作红木、漳州老工红木、海派红木、甬作红木、京作红木。

苏作红木

是以苏州、无锡、常熟、南通、杭州、南京等为中心的广大江南地区流行和制做的红木家具。其特点是:造型多样,雕刻图案文化气息较浓,制作精致,打磨到位,基本全部擦生漆。主要经典代表品种有博古架、鳄鱼脚大灵芝成堂方台、太师椅、茶几,还有造型较秀美的香几、花架、古朴大气的罗汉床、小巧玲珑的盆景架、雕刻奢华的架子床,等等。

广作红木

是以广东为中心制作加工的红木家具。因其强制开放通商较早,故原材料的涌入比较方便。在文化元素上,又过早的接触西方文化,所以广作红木家具从造型、雕刻图案到家具的高矮,都有挥之不去的西洋符号。用料方面非常奢侈,造型大气,甚至底板,后被,拖枨均为红木。其代表为:8件套、12件套的成堂嵌理石的春秋椅、客厅椅;竹节挂屏;雕刻生动造型夸张的罗汉床;雕工烦琐的花架;镶嵌螺钿的成堂系列等等。广作家具的最明显特征是不用生漆,“素面朝天”。

漳州老工红木

以前的资料书和藏友们都很少提起这一品种红木家具。它是福建、漳州、厦门、泉州及莆田一带的地方工艺。此种家具雕工极为生动形象,讲究的是细微处的雕工刀法,打磨一流,人们很容易把它归为苏作红木。它大多也不用生漆。

海派红木

这一叫法其实才不过数年。以前人们把海派红木都划归于苏作。其实他们从造型上还是有点区别的。上海自形成城市到现在一直接受新鲜事物非常快,各种文化在此融会、共存。体现在家具上,更是琳琅满目。比如海派、日式、欧式、红木家具和中国传统制式家具相互影响,形成了上海特色的海派家具。比较有代表的是:灯笼脚的椅子、床;爪佛堂柜;五斗橱;梳妆台;写字台等使用性较强的红木家具。它们和苏作红木的共同点是都用生漆。

甬作红木

其实这一类家具很好区分。这类家具造型闺秀,其中不乏宁波“红妆”家具制式,如千工床、钱柜、花架、秀椅、梳妆台等,追求工手雕工的细腻生动,间有镶嵌牙、骨。甬作家具也是基本擦生漆。

京作红木

京作红木是苏、广、漳、海、甬的综合体,它有广作的用料奢侈、造型大气,有苏作的讲究工手和结构,有漳州老工的雕工,有用甬作的玲珑,还增添了京城特有的法郎镶嵌和铜饰件镏金、刷金手法。这和当时康乾盛世京城皇家造办处大量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是分不开的。这些能工巧匠有的在京城娶妻生子落户,有的教了很多京城当地学徒。这样的纯手工技能,虽不能大富但温饱足以解决,至晚清民国这些各流派的手工业者,已经不是皇家造办处所独用,而是为更多的商贾、新贵和达官所服务,这就出现了综合体的京作红木家具。

2. 意大利欧式古典家具,意大利欧式古典家具图片

——洛可可风格家具

洛可可一词来源于法语rocaille,意为贝壳形,意大利人称之为rococo。由于这种装饰风格成长在法国波旁王朝路易十五统治的时代,故又称为“路易十五风格”。洛可可艺术是18世纪初在法国宫廷形成的一种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手法,并流传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新兴装饰及造型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的欧式家具最显著的特征是以均衡代替对称,追求纤巧与华丽、优美与舒适,并以贝壳、花卉、动物形象作为主要装饰语言,在家具造型上用自由曲线和精细的浮雕和圆雕共同构造成一种温婉秀丽的女性文化装饰风格,与巴洛克的方式宏伟形成一种风格上的反差和对比。

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形成与路易十五时期国王的宠妃彭怕杜夫人有着特殊的关系。1745年,容貌美丽、才能非凡、气质高雅的彭怕杜夫人成为凡尔赛宫沙龙的主人,在王宫的沙龙里集中了一批著名的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成为引导法国文化艺术新潮流的重要力量。彭怕杜夫人参与了当时的几座皇宫建筑装饰,并为一批艺术家、家具师、雕刻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今天这些宫廷建筑与室内装饰、家具都成为了法国的艺术瑰宝,是华丽、优雅的洛可可艺术的典范。路易十五式的沙发、翼状椅、矮柜、二斗小衣柜、梳妆桌在造型上线条柔婉而雕饰精巧,在视觉上奢华高贵,而且在实用与装饰的配合上也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洛可可风格的欧式家具发展到后期,其形式特征走向极端,由于线条的国度扭曲及比例失调的纹样装饰而趋向没落。

<a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 title="去首页" href="" target="_self">;本文来源</a>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