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古代铁梨木家具图片 铁梨木家具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
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
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
两者有着本质区别。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
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有如下风格特点: 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红脚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关于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两篇文章中有把明式家具的优点和不足分析的已很全面。
他把明式家具归纳为五组,共十六品。
分别为: 第一组: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
第二组:浓华、文绮、妍秀。
第三组:劲挺、柔婉。
第四组:空棂、玲珑。
第五组:典雅、清新。
在明式家具中,并不是完全的尽善尽美,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的便子。
王先生把它们归纳为"八病"。
分别为: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保留着明式的风格特点,仍属于明式家具。
后来乃至我们今天按明代式样仿制的也属于明式家具。
不论研究家具的还是收藏、制作古典家具的,都要读一读王先生的这两篇文章。
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
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
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
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
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
具有造型淳朴、大方,结构简练,突出木材天然纹理,不添加繁琐装饰,注重实用、美观等特点。
在中外享有盛誉。
明式家具品类齐全,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
①坐卧类。
有凳、墩、椅等。
②承具类。
有几、桌、案等。
③卧具类。
有床、榻等 ④ 庋具类。
有盒、匣、奁、箱、柜、橱等。
⑤架具类。
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
⑥屏具类。
有砚屏 、炕屏等 。
明式家具采用榫卯接合方式的框架结构,榫卯种类繁多,斗拼巧妙,结合牢固。
明式家具多选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木材。
漆饰方法有桐油、擦蜡、大漆、雕漆等。
还有式样细致精巧的金属配件起辅助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木架构造的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形体特征,造型简洁、单纯、朴质,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线脚”为主要形式语言的造型手法,体现了明快、清醒的艺术风格。
同时,明式家具不事雕琢,装饰洗练,充分地利用和展示优质硬木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加上工艺精巧,加工精致,使家具格外显得隽永、古雅、纯朴、大方。
明式家具比例的合度和谐;体现了完美的尺度与人体功学的科学性;合理、巧妙的榫卯结构和加工工艺,都充分地反映了“明式”的卓越水平。
所以,明式家具被称之为明清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国封建社会未期物质文化的优秀遗产。
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线条组合给人疏朗空灵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奢华的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以清新素雅、简练概括而取胜,因此在古家具市场中,一直流行着“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
有没有有关于我国世界遗产的诗词,故事,传说,楹联,图片,资料?...
泰山、黄山、峨眉山都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1、关于泰山的诗词: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关于黄山的诗:黄山杂咏 石床峰(宋·邓宗度)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
一枕游仙梦,蟾波白昼生。
3、关于峨眉山的诗: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物
政治区 仁寿殿东宫门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
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
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生活区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
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
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
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宜芸馆 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
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
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
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
游览区 万寿山 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
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
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
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
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昆明湖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
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
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
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东宫门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
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
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
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
东向,面阔七间,两侧有南北配殿,前有仁寿门,门外为南北九卿房。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
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
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
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
佛...
中式风格中明代家具和清代家具的区别
1、造型厚重,形式繁多。
清式家具在造型上与明式家具的风格截然不同,首先表现在造型厚重上,家具的总体尺寸比明式家具要宽,要大,与此相应,局面尺寸、部件用料也随之加大。
比如清代的太师椅、三屏式的靠背、牙条、腿步等协调一致,造成非常稳定、浑厚的气势。
这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清式家具在结构上承袭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充分发挥了插销挂榫的特点,技艺精良,一丝不苟。
凡镶嵌方面的桌、椅、屏风,在石与木的交接或转角处,都是严丝合缝,无修补痕迹,平平整整的融为一体。
家具的主料木材。
选料极为精细,表里如一,无节,无伤,完整得无一瑕疵。
硬木家具的部件和零部件,如抽屉板、桌底板及穿带等,所用的木料都是硬木。
清式家具的样式也比明朝繁多,如清朝新兴的家具太师椅,就有三屏风式靠背太师椅、拐子背式太师椅、花饰扶手靠背太师椅等多种。
2、用材广泛,装饰丰富。
清式家具喜于装饰,颇为华丽,充分应用了雕、嵌、描、堆等工艺手段。
雕与嵌是清式家具装饰的主要方法。
嵌有瓷嵌、玉嵌、石嵌、珐琅嵌、竹嵌、螺钿嵌和骨木镶嵌等。
清代除继承了明代原有的形式外,又发展了螺钿嵌,产生了骨木嵌、珐琅嵌和瓷嵌。
3、骨嵌的作用。
骨嵌用在器皿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上还是清代的创举。
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
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4)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由于工艺美术的发展,使得家具制作得以借助各处工艺美术手段,去进行综合的装饰处理。
清式家具的装饰上采取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构成了它自己的特点,是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明代家具特点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3.装饰适度、繁简相宜4.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明式家具质朴简洁、豪放规整,清代家具工艺精湛、雍容典雅。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极少使用其他木材。
而黄花梨木家具,又以桌椅、橱柜较多,没有镶嵌和雕镂,只有极少雕刻。
明末清初由于黄花梨木匮乏而改用紫檀木加工制作。
紫檀木家具大件甚少,木材宽一般不过八寸,木材材质好,雕刻的较少,不做镶嵌。
据行家介绍,紫檀木木种就有十几种,根据不同的材质,其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价格差别较大,最昂贵的为金星紫檀。
清中期以后逐渐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而新家具大多是用酸枝木和红木作材料。
酸枝木家具,大件较多,雕刻花样多,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
花梨木家具也多雕刻、多镶嵌,并且近代产品多。
明及清前期的家具式样纷呈,常有变化。
明朝在造型上设计出了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圆角柜、大画案等。
清朝在延续了明家具风格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了特有的家具,如红木福寿如意太师椅、炫琴案、紫檀圆凳、钉绣墩等家具。
另外,也可以从选材、线脚、雕刻、镶嵌等装饰手法上来判断。
明大量采用硬木制成家具。
更是充分利用了它的美丽花纹。
在不少家具珍品中可以看到最好的材料通常用在家具最显著的部位,例如:面心板、门心板、抽屉脸及靠背板等部位,都是用美材来取得装饰效果。
古典家具采用生漆、烫蜡。
以含蜡95%的蜜蜂蜡为宜,然后擦蜡打光,使家具表面光亮洁净,边角光滑。
雕刻工艺精良,有创意,并且用石有抽象风格,线条优雅,干燥充分,不怕裂。
近代仿制明清家具多用油漆代替,接口有锯痕,批量生产,新石料、线条繁复,易裂易变形,用钉和胶粘合。
明清时期的古家具非常沉重,而新家具则较轻,只要搬动一下就大约知晓。
明代家具比较粗放、随意,象大写意,清代家具比较精细、繁密,象工笔画。
明代家具风格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是我们欣赏家具、鉴定家具时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细细分析有以下四点: 1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
我们看以上图中的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
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
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
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
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2.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
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
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
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
江苏省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在哪儿?
江苏省红木家具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苏州地区(常熟海虞镇、张家港、昆山、吴江等地),又称苏式红木家具。
“苏做”的家具俗称“苏式”家具。
苏州地区是汉族明式家具的主要发源地,故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苏式家具的主要用料是黄花梨、紫檀木、铁力木、鸡翅木、瘿木等优质硬木。
由于这些木材有质地坚硬、色泽自然、纹理优美等特长,工匠们为了充分展示这些天然的木色,一改宋元重漆善描的工艺,采用不上油漆,打磨上蜡的工艺,将木质的天然美表现到最佳程度。
这是苏式家具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最上品的苏式家具所用的木材是黄花梨,所以我们今天见到明式黄花梨家具,就可断言它必定是苏式,也就是说产于苏南地区。
由于地理条件决定,苏南地区的硬质木材来源在明代时与广州、北京相比,远不及它们充实,主要是靠海上通道运来,这些材料来之不易,因此苏派工匠们在家具制作上,用材精打细算。
中国古代绘画书法中有“惜墨如金”之说,苏式家具也可以说做到了“惜木如金”的境界。
苏式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省料的作法,从而使家具产生了俊秀的风格,这是在客观条件下主观追求的结果。
...
颐和园的简介150字
门外为南北九卿房。
[14] 排云殿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
原名勤政殿,神仙即将露面。
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玉澜堂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大戏台,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1] 仁寿殿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生活区乐寿堂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
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
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10] 、金水桥。
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16] ,两侧有南北配殿,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光绪时重建,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
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
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
后湖中段两岸。
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大戏楼大戏楼在德和园内,坐落在北京西郊,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
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
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山上有景福阁。
东向,面阔七间,合称清代三大戏台。
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写秋轩。
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园外数里的玉泉山秀丽山形和山顶的玉峰塔影排闼而来,被收摄作为园景的组成部分。
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
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
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
[12] 。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
[13] ,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
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
湖区建筑主要集中在三个岛上。
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画中游等楼台亭阁。
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
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
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自西北逶迤向南,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图书、家具,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后台化妆楼二层。
戏楼共三层。
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
“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除在殿内展出外。
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方丈、瀛洲、牡丹等,前有仁寿门,距城区十五公里,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取意为“六合太平”。
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
[15] 、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阁高41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德辉殿,东达仁寿殿,改称仁寿殿,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
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会见外宾的大殿,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
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从昆明湖上和湖滨西望,园外之景和园内湖山浑然一体,这是中国园林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
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仁寿殿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
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