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隋唐家具出土

1. 从汉朝到隋唐桌椅的变化

从古至今,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

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

古代一席坐四人,共坐时,席端为尊者之位。独坐时,则以中为尊,故卑贱者不能居中。

既为人子(即尚未自立门户者),即使独坐也只能靠边,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则应把长者安置于另外的席上,称为“异席”。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

狭义的“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竹席)上,是为了防潮而垫在身下的,故可铺几重。《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

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但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从席地而坐到桌椅流行 漫谈古代坐具演变-中华古典家具网东汉陶俑此外,古人非常注意室内的整洁美观,所以人们进室内要先脱鞋,以免将污泥尘土带入室内,踏脏“席”子。

《吕氏春秋?至忠篇》载,春秋时期,有一次齐王生病,名医文挚用激怒他的方法为其治病,其中不脱鞋即进室也是重要的一项,结果齐王见文挚“不解屦(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进室,且“登床,履王衣”,勃然大怒,竟下令将文挚活活烹死了。由此可见,脱鞋之礼的重要。

从晋开始,跪坐的礼节观念逐渐淡薄,坐姿随心。到南北朝,高形坐具出现。

入唐后,席地起居的习惯逐步有所改变。不仅椅凳多见,高形桌案也开始出现,但跪坐仍存在。

唐代处于交替时段。宋代,桌椅开始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桌椅的流行,在上层社会还有颇大的阻力。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载,“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

可见北宋时期士大夫家内的妇女还不得坐椅子,否则即被视为不懂规矩。从席地而坐到桌椅流行 漫谈古代坐具演变-中华古典家具网唐代《韩熙载夜图》随着社会的进步,椅子作为一种方便的坐具广泛普及。

宋代之后妇女坐椅子就不算违礼了。宋代进入完全高坐时期,南宋已相当完备,而明代至清前期达到鼎盛。

明代、清代人们的思想还被礼仪、宗教等观念束缚着,封建思想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那些被认为不够端正的三角形、梯形等造型被完全否定。明代的椅子在当时是表示威望和尊严,坐起来并不是非常舒服。

如中国皇帝的龙椅,刻了九条龙盘在椅背和扶手上,其中一个龙头就雕刻在靠背的中央且是突出的,人要是靠上去会顶背。还有宝座,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多陈设在各宫殿的正殿,有时也放在配殿或客厅陈设,一般仍放在室内中心或显著位置。

这类大椅很少成对,都是单独陈设。为使用者增添威严之感。

清式宝座的特点是尺寸大,结构复杂,用料规范,做工精细,装饰瑰丽,显现出皇家的尊贵和豪华气派及象征社会等级或荣誉。从席地而坐到桌椅流行 漫谈古代坐具演变-中华古典家具网紫檀云龙纹枝宝座近百年来,椅子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破除了仅显示威望和尊严的单一作用,越来越讲究功能和安全、舒适、保健等方面的作用。例如一些经典的仿古家具,材料上依然选用古典家具的上等材料,家具的部件的链接完全依靠传统的榫卯结构,不用一根铁钉。

但在形制上,很多古典家具依旧坚持在传承中鼎新,创新性的引入人体工程力学,改变了了传统中式椅子过高、过大等特点,以提高了椅子的舒适度,传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现代红木家具。带你走进最初的坐具东汉画像石“西王母”拓片东汉画像石“西王母”拓片四川出土东汉画像砖拓片四川出土东汉画像砖拓片2010年武汉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有一篇题为《椅子改变中国文化》的文章,作者是一位80后年轻人王巍。

内容如下:“……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坐。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

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他写及的具体冲击有四点:1.椅子使窗户位置升高。2.家具数量增加,高足家具如桌子出现。

3.用餐方式由分餐制变成围坐一张桌子吃饭的合餐制。4.椅子出现前君臣议事大家都跪着,关系像是合作伙伴;椅子出现后,皇帝高坐在椅子上,臣民们跪拜在地上,这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

这位年轻人的说法极具想象力和创造性,说法显然是接受了我国家具研究领域比较流行的一种观点:我们是席地而坐的民族,汉代以后椅凳才传入中原,开始了高足家具与垂足而坐的时代。据查询到的资料,此观点最早是由知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黄现璠先生(1899-1982年)提出。

他在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相继发表有《我国坐俗古今之变》(一、二、三、四、五)、《古书解读初探》等文章,提出:“纵观吾国古今坐俗,可以大概为二,即自古至隋为跪坐时期,唐宋以后为椅坐时期。兀子(。

2. 隋唐出土宝物都有哪些

唐朝有:

何家村唐代窖藏:

兽首玛瑙杯:海内孤品,中国政府禁止其出境。

鸳鸯莲瓣纹金碗: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舞马衔杯纹仿皮囊银壶:中国国宝级文物。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中国国宝级文物。

陕西西安法门寺:

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四股十二环银锡杖 国家一级文物。

八重宝函 国家一级文物。

铜浮屠 国家一级文物。

山东省金乡县唐代光善寺塔:

“大唐贞观”阴刻年款银质《大般涅盘经》国家一级文物。

另外:

景云铜钟 唐代 西安碑林博物馆 国家一级文物。

隋朝的大运河,是最出名的代表.

3. 中国家具的隋唐

隋唐--缤纷世界 华丽润妍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家具制作在继承和吸引过去的和外来文化艺术营养基础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唐代家具在工艺制作上和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格调。从而使得唐代家具制作的艺术风格,摆脱了商周、汉、六朝以来的古拙特色,取而代之是华丽润妍、丰满端庄的风格。

家具源流(高低型家具同时并存)

桌:桌子逐渐增多并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逍遥椅:从三国的胡床上设靠背,演变而来,逐渐出现在世俗的社会里,不再是僧侣所独有。

腰鼓形座墩:在魏晋南北朝出现的菩萨坐具,到了唐代更为精美和流行,而且形式明显增多。

4. 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有哪些重要特征

隋唐时期,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美,有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至五代时,家居风格改为崇尚简洁,为宋代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隋唐五代的家具出现了两人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住室高度、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家具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如坐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累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绘描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唐代漆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特征,造型华美,宽大舒展,许多家具仍喜用壶门式结构;装饰常采用螺钿、金银平脱、金银绘、木雕、雕漆等高档装饰工艺。唐代家具对日本家具产生过重要影响。当时日本大阪盛产中国式家具。江户时代仿中国家具已在日本广为流行。至今日本奈良正仓院还珍藏有唐代传入的金银平脱漆箱、螺钿棋案、金银绘(日本成高莳绘)八角镜箱和大量仿唐漆家具。唐代家具用才材讲究,家具上的漆饰光亮滑润。

五代时,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牙头。这种形式在日后成为中国家具的传统结构形式。

摘自: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浅析【木材圈】

5. 隋唐五代时期家具是何种状况

隋唐五代,家具出现了两个大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和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 高了,几和案也势必加高,这样便引起大多 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 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 生一系列影响。

其二是家具种类增多,如坐 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 物类家具有凭几、几、案、桌等;贮藏类家 具有柜、箱、笋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 架等,屏蔽类家具有屏风等。从所用材料来 看,有紫檀木、沉香木、黄杨木、花梨木、樟木、桐木竹、藤条等。

各式凳子是唐代较流行的坐具,有腰鼓 凳、圆凳、月牙凳等,另有木缴、藤墩等。唐代屏风,工艺十分讲究,桌椅是到唐晚期 才渐渐出现的。

唐代椅子的资料在西安唐代 高元挂墓的壁画中可见,画中一人端坐在椅 子上,椅子样式古朴,椅脚粗大。在唐代《挥 扇仕女图》和《宫乐图》等绘画资料中可以 见到椅凳的式样。

在敦煌第85窟中唐代壁 画里可以见到,众人围桌宴饮和厨师在桌子 上切肉的情景。相对于前代,唐代桌案形式更趋多样化,有直栅加横附式,有曲栅式等。

唐床样式也比过去有所变化,主要有壸门形和案形等。隋唐时期家具有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

唐代漆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特征,造型华美,宽大舒展,许多家具仍喜用壸门式结构;装饰常采用螺钿、金银平脱、金银绘、木雕、雕漆等高档装饰工艺。 晚唐五代时期,家具已经比较齐备,高型家具日益成熟,这在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 画《韩熙载夜宴图》和《勤书图》中可以见到一个大概。

五代时期家具向简练方向发展,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牙头。 这种做法在日后成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形式。

五代家具改为崇尚简洁的风格,为宋代家具风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求隋唐卧室场景

隋唐,公元581年到907年,为隋朝和唐朝两个时期。

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贵气派。唐末到五代(907-960年)是中国家具形式变革的过渡时期,垂足而坐的方式开始遍及全国,出现了高低型家具并存的局面。

根据文物记载,虽然不能直接分出是否卧室情景,但可以说明当时的一些卧榻情况: 唐 李凤墓出土三彩榻 上面的榻虽为冥器,但能说明当时榻的形制。 造型特点:宽大厚重,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体现出盛唐时代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家具形式粗阔而厚重,简洁而理性。 装饰特点:崇尚富贵华丽,和谐悦目。

如在桌案、床榻的腿足无不以细致的雕刻和彩绘进行装饰。在月牙凳的两腿之间,坠以彩穂装饰,令人赏心悦目。

材料:唐代木料资源较为丰富,家具多选用硬木,高档家具选紫檀、红木、花梨、铁木、柏木等种类;中档家具选樟木、核桃木、槐木、黄檀、香椿、水曲柳;一般档次以柳木、榆木、橡木等用材为上好材。木材的材质要求致密、文顺,颜色浓艳,甚至有的木料带着香气。

结构特点:高型家具的形成时期,注重家具的纹理和腿脚结构,大凡卧具一般低矮适度,壶门空、牙板、横直拉杖、拖泥等搭配是较合理的。卯鞘结合已经很牢实,有上下贯通的,有穿插搭接的。

缺点是常常座面离扶手的尺度较高。桌子下拉枨开始出现。

工艺技术:木材必须先把圆木锯成板材,正常的板材需经过两年的自然干燥时间。下料时先锯出腿和面的主要材料,其次是辅料搭配,再刨磨方正光滑成零件。

然后进行卯鞘加工,卯为榫头,鞘为榫眼,然后将卯鞘勾连穿插搭接。最后进行家具表面处理,家具涂漆以研磨檫漆多遍,成光亮色泽为上等货。

唐代家具的特点: (1)高型家具的形成。从敦煌壁画、唐人《执扇仕女图》和《韩熙载夜图》可以看出,我国家具发展到唐末与五代之间,高型家具在品种和类型方面已基本齐全,家具阵容初具规模,这为后来家具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造型上出现的艺术风格。唐代家具在造型上独树一帜,大都是宽大厚重,显得浑圆丰满,具有博大的气势、稳定的感觉。

如新兴的月牙凳,其浑圆、丰满的造型和富有华美的装饰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体态丰满体态协调一致,成为独特的唐代风格。 (3)工艺技术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木结构方式的变化,家具制作材料的选择上以及复杂的工艺过程。同时,唐代漆工艺品类繁多,技艺高超,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和革新。

唐朝的螺钿镶嵌、木画、漆绘是唐代工艺的优秀成就。

7. 讲解唐朝出土的古墓

主要是唐代青瓷。这些文物虽埋藏地下逾千年,但仍保存完好,有五盅盘、盘口壶、四系罐、双耳罐、香炉、陶灶等,多为生活用具。这些瓷器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瓷器神秘古雅的魅力。

这位专家表示,由于墓葬没有被破坏,出土的器物都很完整,整体看来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场景。他说,由于有关唐代福州发展情况的记载极少,此次考古发现对研究唐代福州的风俗文化以及制瓷工艺等有着重要价值。

据了解,唐朝古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考古队将对墓穴进行异地整体搬迁,另选址恢复原貌,以供今后进一步考察研究。

8. 隋唐到明清的居民家俱

唐朝以前,人们习惯席地而坐,而到了唐后期,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简单的桌椅,那时期虽然还没有广泛的流行,但对以后的家具业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个阶段,家具的品种和样式,正经历着席地而坐向会足而坐的生活方式过渡。

唐代家具的品种主要有——几、案、箱、柜、胡床、屏风、棋局、以及后期出现的桌椅等,其材料使用非常广泛,除用一些材质较好的木材外,还应用了竹藤等材料。有了较好的木材,随着也就有了装饰,唐代创造的木画、是一种精巧夺目的工艺,它是用染色的象牙、鹿角、黄杨木等制成装饰花纹,镶嵌在木器上,极为美观。

五代时,家具造型向简练方向发展,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矛头。这种法式在日后成为中国家具的传统结构形式。

宋代家具遗物不多,从河北巨鹿出土的几种宋代家具中可以看到从品类到形制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变进。而元代家具工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从遗留下来的元代家具中,可以看到其样式,体形方面都比宋代较为完美。

明朝是中国家具设计和制作工艺达到最为繁荣的阶段。明式家具是在宋、元家具的基础上发展完美起来。

它的最大特点以造型见长,并将选材,制作、使用和审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制作上能做到方中有圆,拼接无缝、线脚匀挺、平整光滑等。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合理采用多种不同的铆榫,不用胶接,牢稳坚固,表现了家具制造的高度技巧。

明式家具讲究选料,多用红木、紫檀、花梨、鸡翅木、铁梨等硬木,有的家具也采用楠木、榆木、樟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黄花梨木效果最好。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材,其木质坚硬而有弹性,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用油漆,只擦上透明的蜡,就可显示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清式家具以装饰见长,繁琐堆砌,富丽堂皇。因其生产地区风格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可分为苏作、京作和广作。

苏作继承了明式家具的特点.精巧简单,不求装饰;广作很注重雕刻装饰,追求华丽;京式则重蜡工,结构用鳔、镂空用。清代家具工艺在乾隆时期盛极一时,出现了许多能工巧匠和优秀的民间艺人,所制造的高级玲珑的家具,装饰华贵、风格独特、雕刻精巧,极富欣赏价值。

但清化的家具往往只注重技巧,一味追求富丽华设,繁琐的雕饰往往破坏整体感,而且造型笨重,触感不好,更不利于清洁。 图片你可以在百度图片搜索里找找。

或者参考这些网站: / /slt_1.asp / /。

9. 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

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

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

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

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

"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

"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

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

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

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

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