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民俗海南黄花梨家具
1. 为何海南黄花梨做的家具如此的贵
记者采访了这套家具的生产商深圳美联红木的总经理周信仲,据其介绍,原料缺乏是导致海南黄花梨奇货可居的主要原因。
早在明末清初海南黄花梨木种就濒临绝迹,此后的数百年里,国内70%的黄花梨木家具流失海外,国内仅存的少量黄花梨木在海南地区被民间用于制成家具、工具或盖房子。现在眼前这套家具全部是一片一片从民间回收回来的真正的海南黄花梨木做成的。
3488万元是上周市面的价格,如果按照本周的市场报价,价格应该在4800万元左右,之所以有如此奢侈的价格,是因为这套家具用材选用的是木材家具中的精品、收藏家们眼中的奇葩的海南黄花梨。海南的黄花梨,别名降香黄檀,《本草纲目》中介绍有降血压、降血脂,可舒筋活络的作用,向来被誉为中国最贵的树。
目前海南黄花梨的木板价格已涨至9000元一公斤,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海南黄花梨的价格更高。尽管价格如此昂贵,目前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货。
因为海南黄花梨成活容易,成材极难,而且整棵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分杈,因此做成家具的大块头材料很少,几乎全部都是小料头一点点手工制作出来的。因此,天价一点都不惊奇。
收藏热 海南黄花梨成国内最贵木材 “其实上世纪70年代海南黄花梨每公斤只有一两毛钱的价格”,陕西家具协会副秘书长、陕西古典传统红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洁女士语出惊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海南黄花梨涨到如此天价? 李洁女士告诉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海南黄花梨的珍贵还无人知晓,甚至拿来烧火做饭,最早是被当做药材来回收的。
有的药材公司以一两毛钱一公斤的价格收购回去,当作红花油等药材的原料。就是从当年的各种药材公司收购开始,海南黄花梨一直以一种药材的身份论斤出售的。
1998年,北京一些专家和单位开始关注海南黄花梨。专家们发现,海南的黄花梨从色泽、气味、纹理几个方面都与越南等地的花梨不同。
用其做成的家具质重油多,并且有黑色髓线斑纹,聚集处呈“鬼面”,人们俗称“花脸”。黄花梨的几个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天然顺滑,做成家具不用扫油漆;二是年代久者自然包浆,颜色越来越好看;三是不长虫、不腐烂,经久耐用。
这几个好处,都是其它木材家具所不能比拟的。自从北京的专家高度评价了海南黄花梨之后,黄花梨一下子成为了广大爱好者追逐的目标。
而一些懂行的人则以很低的价格,一卡车一卡车地将黄花梨拉到了北京。就这样,海南黄花梨的名头在全国打响了。
目前海南花梨木爱好者有近万人,收藏者有数千人。海南花梨木市场上的大腕级人物,每年的花梨木交易金额达3000多万元。
天价家具能否找到买家 那么,天价家具能否找到买主,花落富家?成为现场很多人关注的问题。现场的很多消费者认为,花上千万买一套家具,简直是疯掉了,但是一些懂行的行家,打开衣柜后看到如云朵般飘浮的材种的纹路,爱不释手,不住惊叹。
据周信仲先生私下透露,两天前有个深圳的买主相中了这套天价家具,“十一”期间会飞赴西安专程来验货,如果货真价实,可能会拍板成交。那么,3488万天价家具能否在家具文化节上找到买主,至今还不能揭开谜底,相信“十一”过后会有一个答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关注。
2. 如何收藏海南黄花梨家具
(一)历史 明清时期的海黄老家具,本身存世量已是很少。
中国对明清家具研究最权威者王世襄老先生,其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所罗列、分析的家具,是以苏作(苏州制作)为对象的。确实,历史上虽有苏作、京作、广作等流派,但由于受江南浓厚文化底蕴的浸淫、熏染,苏作家具无疑是明式家具最具代表、最有品位者。
如果现在还要收藏这类家具,那么无异于寻找凤毛麟角,它仅能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或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看见。 芮谦所著《故宫收藏131件黄花梨家具》中,我们仍无法确定其是否全部为海黄制作,并不排除有越黄(越南花梨)甚至用草花梨(指缅甸老挝等国花梨)的产品。
王世老前些年以象征性的50万美元,卖给上海博物馆的70余件海黄老家具,是他一辈子才积攒的。2006年9月21日,旅居海外的曾佑和女士把丈夫(第一本花梨家具《中国花梨家具图考》的作者艾克)收藏的7件花梨家具捐给了北京恭王府。
此外,还有一部分早在解放前就流到了美国、欧洲等地,比如美国加州还有一个纳尔逊博物馆,就专门收藏这类家具。有的则被港澳台爱好人士所珍藏。
比如台湾学者洪光明所著《黄花梨家具之美》,总共介绍了47件被私人所藏的家具(有些明显有越黄痕迹,比如第38页所列的圈椅)。因此,在国内仅有屈指可数的部分,也是在藏家手中。
退而求其次,如何? 广作的明清海黄老家具,还是有一定数量,且性价比相对高。海南岛(八十年代前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目前还能看到一些踪迹:一部分是在海口市的一些商业广场和古玩城,一部分则仍在海南一些县市的商人和老百姓家里。
品种有八仙桌(包括六仙桌、四仙桌)、圈椅、太师椅、官帽椅、小姐闺房椅、书桌、香台、案几等。 这里特别要介绍两种民间家具,它们很能体现海南民俗特色,那就是四出头小箱柜,俗称米柜、钱柜。
据海南黄花梨研究专家张志扬考证,它通常是家里存放贵重物品的箱柜,不可能为锁住百把斤米谷,而耗时耗工地选用昂贵、稀缺的花梨来制作如此复杂、拙朴的家具。还有一种是休闲躺椅,它是“文革”时由广东、上海、福建来的知青传入。
它们虽然不在明式家具范畴,但仍有收藏、使用价值。比如米柜经整修后,可改作床头柜、灯台、盆景台等。
躺椅则随时可用,在北京被当做上层休闲人士奢侈的时尚用品。尤其是其中品质好的,更有收藏价值。
笔者在海口市海黄制作名家冯云天的作坊,看到一张正在整修的躺椅,当即收藏。当修整、打磨(交代不要烫蜡,一烫蜡,辛香味就大减。
遗憾的是市场上绝大多数海黄家具都上过蜡,为的是追求色泽更艳、纹理更显)后,通体是紫油梨一木制作,鬼脸相接,紫光幽幽,暗香浮动。夜晚一躺上去,便在幽香中安然入睡。
其制作水平极高,把色泽、纹理相同的整合一起,有序排开,造型端庄,结构精巧,线条流畅,透出卓尔不凡的气质。这令人无限感念:即使在纷乱的文革年代,仍有这种高超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理想者。
这样的躺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明式家具摆放一处,其典雅之气不遑多让。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充分展现海南地理优势,即用料大方、形体略粗,当然较之苏作,略逊飘逸和灵动。
对这些遗存的老家具,大致也可分为两种。一是海南当地工匠所做,相对粗俗。
这类东西,很多已被拆解作原料了。还有一种则相当文气,不逊于大陆的工艺。
这是由于:海南岛原先大部分民众由福建移民过去,这些人不乏有能工巧匠者,如琼山县的雕刻相当精细,有莆仙木工的明显痕迹。还有崖城府(今属三亚市)、琼州府(今属海口市)等地,文化昌盛,许多从大陆返乡的富贵人家,带来了工匠、工艺,他们所使用的家具,也是沿用典型的大陆明清款式。
还有一部分是本岛官吏、商贾、地主,从大陆购买广式、苏式家具。比如笔者曾珍藏过的两张八仙桌,一是约清代中期的雕花大贡桌:8*8cm支腿脚刻回纹,雕花细腻(寓有花开富贵、诗书传家、五谷丰登之意)、罗锅枨起阳线。
该桌整张用一棵紫油梨制作,既高且大,展现了大清国强盛时期的霸气和厚重,又有神前贡桌的庄严、吉祥。二是约清中期仿明式地网格桌:束腰、冰盘沿、罗锅枨、内翻马蹄,也是整张一棵黄红油梨制作,做工简洁,透出一股明代文人的书卷气。
而另一款圈椅,靠背及扶手形状略为逼仄,不及苏作舒展。这大概就是抄袭不到家的缘故吧。
谈了历史价值,还有两点可一并介绍。一是可否确切断代?而是有否新作顶旧?老家具不像字画,上面题有年代,绝大部分未留制作时间;也不像瓷器,可以通过窑址发掘,刮取一些原料下来,作碳十四分析(前两年外国有一个买家买下一幅疑似达·芬奇的画作,经科学测定其纸质、涂料,就分析出较具体年代,最后认定是达·芬奇工作室的作品)。
另外,家具的制作工艺,尤其是常见品种的基本形式,往往延续数百年而无大变化。比如明式家具中的交椅、扶手椅、灯挂椅,肯定是宋代就有了定型。
新作顶旧更不合算。大凡文物,都有故意做旧,以假乱真。
唯独海黄老家具,没人愿意做旧。这是因为“面粉更比面包贵”。
当今能用做家具的海黄老料,动辄每斤数千元,假如用如此贵的老料。
3. 海南黄花梨有什么特色
海南黄花梨学名降香黄檀,作为我国制作古典家具的传统用材,海南黄花梨以其不易开裂、不易变形、易于加工、纹理清晰等优良木性,一直被视为制作家具的珍贵良材。
据周默在《木鉴》中记载:“新锯开的黄花黎有一股浓烈的辛香味,但时间久了,特别是成了老家具,其气味则转成微香,一般是闻不出来的。如果允许的条件下,可在不显眼的地方刮下一小片,闻出香味一般就是黄花黎。
所谓的‘越南黄花梨’则是酸香味。”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目前在木材鉴定学上无法明确划分,香味,在这里就成为了辨别二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4. 黄花梨家具的简介
黄花梨家具之所以被广泛推崇,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明朝晚期,由于政治上的腐败,所谓文人阶层多对政治失去信心,转而将精力集中于生活的享乐上,或者说是自身感受的舒展上。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萌芽使得文人有机会在自己日常使用的家具上花费心血,将自己的审美意趣变成纲领传达给施工工匠,而工匠们由于市场的竞争及自己的生存问题便更多地吸纳了这些观点,从而导致了黄花梨家具整体的文人化倾向。这种倾向表现在家具上便呈现出简洁的风格、舒适实用的功能、文雅的意趣等特征,这些特征直到如今也被美术史论家所肯定,这也就是家具收藏者狂热收藏的潜在原因。
这里有一问题应当提出,黄花梨家具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之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黄花梨家具多产于明代。“明式家具”只是将尚简洁、重自然、求舒适等特征的家具统称为一类。事实上,清代前期这种风格还在很大程度上被延续着,并且也产生过黄花梨家具的一些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在如今的中式家具市场上,黄花梨家具仍是主流品种。
5. 海南黄花梨家具怎么鉴别及特点
海南黄花梨的特点 1、黄花梨有一种中药的“降香”味道;2、“鬼眼”:很多收藏者用“鬼脸”来鉴别海南黄花梨,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准确的来说应该是“鬼眼”,也就是“实心黑点”;3、“大花脸”,海南黄花梨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美观,有凤眼纹,视感极好,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鉴别方法: 一要“望”:纹路流畅,新料打磨后纹理清晰美观,视感极好,有麦穗纹、蟹爪纹,纹理或隐或现,生动多变。
二要“摸”:黄花梨气干密度等于或大于0.76g/立方厘米,木质坚硬,硬度高,摸起来手感好,粗而不刺,并能感觉到油性。甚至摸后手上余香萦绕。
三要“闻”:香味淳厚,但是属于辛辣香,鼻子好的还能多少闻出一些酸味 四要“尝”:用舌头品尝味道微苦。 五要“纯”:黄花梨家具上不应有铁钉。
由于材料的珍贵,及其极大的强度,上等的黄花梨家具、工艺品的生产制造就如同玉器的雕琢一样需要精雕细刻,木榫结构绝不可以有铁钉,并且只有具有相当深厚制作功底的艺人才能够完成。 六要“刨”:具有很强的韧性和很小的内应力是黄花梨木的突出特性。
它不像红木那样脆,这使木匠在施工时辨识起来十分容易。在刨刃口很薄的情况下,只有黄花梨木可以出现弹簧形状的长长的刨花,而红木只有碎片般的刨屑。
七要”问”:如果有人说自己有大量海南的黄花梨工艺品,尤其是说新的,那你要小心了!因为海南黄花梨早已经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早就不允许砍伐了! 八要“找茬”:刨平黄花梨面上有一些“鬼脸”。鬼脸是由生长过程中的结疤所致,它的结疤跟普通树的不同,没规则,呈现美丽的图案,人们称之为“鬼脸”。
但不能说是黄花梨木都有鬼。 九要“色”:黄花梨的颜色差别很大,从黑、红褐、黄、白、红不等,但极其珍贵的黑红色的海南黄花梨已经极其难觅。
另外其心材和边材差异很大,其心材红褐至深红褐或紫红褐色,深浅不匀,常带有黑褐色条纹,其边材灰黄褐或浅黄褐色。
6. 如何辨别黄花梨家具
黄花梨制作的红木家具非常珍贵,而黄花梨又分有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是红木中的极品,因为它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容易进行深颜色和浅颜色的调配,可表现出浅黄、深黄、深褐色,具有加工性能良好,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卖的黄花梨家具绝大数为越南花梨、老挝花梨、缅甸花梨等,而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则比较少见。
红木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大致总结了四种方法识别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
1、从黄花梨的纹理上看,相对而言,海南黄花梨的纹理(棕眼)比较细,比较好,鬼脸多。而越南黄花梨纹则粗一点,跟海南黄花梨比相对较差一些。
2、黄花梨木本身是中药,有一种中药的“降香”味道,海南黄花梨的味道大一些,而越南黄花梨香味略小一点。
3、从颜色上看,两者也有区别,海南黄花梨颜色深一些,越南黄花梨浅一些。
4、从材料上看,越南黄花梨树材粗大,海南黄花梨直径普遍较小。现在见到的越南黄花梨心材直径大多在20-40厘米。而海南黄花梨,我们以前见过的,心材直径最大的也不过30厘米。
另外,黄花梨古家具正被全世界来的收藏家们所一一收集,即使是新家具也大多是老木新作,其经济价值与收藏价值都在与日俱增,正被人们所认识与珍视。现在市场上就价格来说,海南黄花梨原料价格一般是其他黄花梨的3倍以上。
7. 是什么原因使海南黄花梨临近灭绝
1、海南黄花梨临近灭绝原因野生黄花梨被砍伐殆尽
2、海南黄花梨灭绝的五次浩劫:
追溯历史,海南黄花梨从唐朝贡品出现以后,其身价开始上涨。尤其在明代,中国经济文化增长领先世界,郑和七下西洋尽显国威,那时正是黄花梨“扬名立万”的巅峰时期。在那时,一只黄花梨床值白银12两,而当时的一个丫环还不到1两。等于说一只黄花梨床已可抵十余人的身价,可见价格之昂贵。正因为皇室对黄花梨情有独钟,达官显贵们竞相罗致视其为珍玩,致使大量的海南黄花梨原木被运往京城供皇家使用,导致海南黄花梨遭受到第一次的浩劫。
明末清初,两朝更迭。由于动乱,皇家大量名贵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入民间。在华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看到这种珍奇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后,极为动心,于是大量采购运到欧洲,中国古典家具第一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二次浩劫。
到了清代,黄花梨原材越来越少,东南亚红木品种进入国内,皇家贵胄的爱好开始转移到从印度而来的紫檀,这无疑是给了海南黄花梨一个喘息的良机。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任凭西方列强宰割,名贵器物也被他们肆意掠夺,海南黄花梨首当其冲。这是黄花梨的第三次浩劫。
在民国时期,国内动荡不安,黄花梨家具也好,紫檀家具也好,都不得不经历盛极而衰的凄惨,通过种种途径“流落寻常百姓家”。一些外国商人趁机在中国内地大量收购明清硬木家具,而那时国人穷困潦倒,为养家糊口,海南黄花梨便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了外国商人。这是海南黄花梨的第四次厄运。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国家禁止名贵家具出境,使得黄花梨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随后的政治运动,使得大量黄花梨家具被当作封建遗物而损毁,在1958年“大跃进”中,“土法上马”大炼钢铁,更是海南黄花梨的一场灾难。黄花梨因燃烧时火力旺盛,持续时间长,成为当时炼钢的好木柴。到20世纪60至70年代,农垦大军和知识青年在海南岛砍林种胶,加上当地黎民依然保留刀耕火种的传统习俗,烧山对黄花梨的生长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我国黄花梨遭受的第五次迫害。
此后,作为“降香木”,黄花梨被大量地研制成中药和上等的佛香原料再次遭受破坏。20世纪30年代,权威人士就曾断言:黄花梨在我国已经绝迹。此后30年里,业内人士对这一结论深信不疑。直到1963年,上海物资交流会出现一批海南“降香木”,才推翻了这一说法。随后的1964年春天,海南几十立方米黄花梨木运往京城。这是海南黄花梨大材的最后亮相。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