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家具榫卯的特点

1. 实木家具卯榫工艺的优缺点都有哪些

一些高档全实木家具多采用榫卯结构,很多人对榫卯结构不是很了解,瑞森三棵树家具介绍下关于榫卯结构的相关知识。

榫即榫头,是木构件上凸出的部分。卯俗称卯眼、榫眼、是插入榫头的孔眼。全实木家具的榫卯结构用于连接家具的各个部件,多用于连接面板、两个面或边、两根木条及三个木构件。常用的榫卯结构如下:

一、燕尾榫。榫头端头宽,根部窄,呈梯台形,像燕子的尾巴,用于两块平板直角相接处。 榫卯结构示意图

二、明榫。又叫马口榫、通榫、透榫、榫头露在外面。

三、暗榫。双叫闷榫,榫头不外露。

四、半榫。不凿穿卯眼,榫头不外露,长度是明榫的三分之二。

五、长短榫。榫头一长一短互相垂直,分别与边抹的卯眼结合,多用于腿部与面板的边抹接合处。

六、套榫。多用在椅子腿交接处,搭脑凿出方形卯眼,腿部做出方形榫头,然后套接。

七、龙凤榫。将两块板中的一块板边刨出榫面呈半个银锭形,在另一块板边凿出下大上小的槽口,再把两块板推插拼合。

八、夹头榫。腿足高出牙条和牙头的表面,顶端出榫,凿出槽口,和面板底面的卯眼结合,把牙条嵌夹在腿足上端的开口中。

九、扎榫。又叫挂楔、走马销,榫头一边成斜面,卯眼也一边凿成斜形,再凿眼,榫头入直眼后再拍进原卯眼。

十、插肩榫。腿足顶端榫头呈台阶状,看面削成八字斜肩,牙条上凿出等大的卯眼,嵌入腿足。

十一、格肩榫。横竖材相交时,把横材榫头外侧的榫肩锯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在竖材卯眼外侧上面挖出和三角尖榫肩等大的缺口,然后拍合横竖材。

十二、抱肩榫。腿足上端切成45度斜角,凿出三角形卯眼,与牙子的三角形榫舌相拍合。然后,把腿足斜肩上的挂销与牙子背面等大的槽口套挂,使牙子和腿足处在同一层面。多用于束腰家具腿足与束腰、牙条相接处。

十三、楔钉榫。把上下两根榫头呈台阶状的孤形材连接,在连接部位的中间凿出一端稍大,一端稍小的卯眼,插入与卯眼等大的长楔

十四、粽角榫。又叫三角齐尖,形似粽子,三面的角线都成45度的斜线,运用在家具框形结构中横、纵、垂直三根方材相交处。

钉。

十五、托角榫。是一组榫卯的组合,用来连接角牙、腿足和牙条,在腿足上凿出卯眼,和角牙的榫舌接合,在牙条与腿足接合之际,把角牙与牙条都插入卯眼。

在全实木家具中 榫卯结构对全实木家具有诸多益处,第一、榫卯结构更能适应四季热胀冷缩的气温适度变换,第二榫卯结构能更好的使家具均衡受力,第三、榫卯结构能减少对家具破环,传统现代家具一般采用金属链接件非常容易对家具木质产生损害。

2. 我国古代建筑木材榫卯结构的特点及优缺点

中国的榫卯结构,精妙神奇,变化无穷,由简单的几个榫卯可以衍生变化出各种复杂的榫和卯,经过研究证实的榫卯结构有长短榫、楔钉榫、挂榫、斜角榫、夹头榫、燕尾榫、格角榫、棕角榫、明榫、闷榫、通榫、抱肩榫等,中国传统家具就是由这些榫卯结构连接而成的,历经百年而不变形。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使用榫卯结构的优点:

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

第二,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第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第四,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第五,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点:

大部分的榫卯是很难在机械上通过制作简单模具而成型的,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这样导致的结果无非就是成本上升。而榫卯对材料的硬度或者材料价值的要求都很高,要么硬如红木,要么好如金丝楠。因此,只有昂贵的红木家具方能保留下这些技艺。

3. 何谓榫卯结构

榫卯 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 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

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榫 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

亦作“笋头”、“笋头”。 。

4. 榫卯结构的家具有什么好处

1. 榫卯结构组合的家具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这是铁钉连接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实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2.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实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3. 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出了问题的话,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5. 榫卯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

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

第二,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

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散架。 第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

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6. 榫卯结构的家具结构

明式家具的榫卯结合 明式红木家具有榫卯结合近百种,常见的有格角榫、托角榫、粽角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龙风榫、楔钉榫、插肩榫、围栏榫、套榫、挂榫、半榫与札榫等。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

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

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

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

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

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

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

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插肩榫:是制作案类家具的榫卯结构。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也受到压力,但可将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

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粽角榫。栽榫:又叫“桩头”、“走马销”,是一种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间的榫卯结构。

由于要拆卸,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出于维修方便,也避免因榫头损坏而使家具部件报废的情况,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种木料来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

罗汉床圈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圆棍状又带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圆形扶手的榫卯结构。

虽然也是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这样便使连接部不能上下移动。

然后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凿一个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个与此等大的四棱台形长木楔,插入后,便能保证两个小直榫不会前后脱出。制作圈椅的扶手、圆形家具都要用楔钉榫。

格肩:传统家具横竖材料相交,将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应的半面皮子同样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通称“格肩”。托角榫: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当牙条或面子与腿足构成的同时,角牙与牙条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桩头,故“托角榫”是一组卯榫的组合,不是指单一的构造形式。

长短榫:一般腿部与面子的边抹接合时,腿料出榫做成一长一短互相垂直的两个榫头,分别与边抹的榫眼结合,故称“长短榫”。因边抹接合用格角榫,抹头两边从打榫眼腿料出榫与大边出榫相碰,故只有长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条与腿足结合有几种形式,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暗榫:两块木板两端对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闷榫”,是制作几、案,箱子之类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处不用夹头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脑部位则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挂榫:挂榫属楔形榫的一种,榫头一边成斜面,眼口凿成同形,但再需放长一倍凿直眼,榫头入直眼后拍进原榫眼,上提或挂拉都不能脱出,若拆装时可重新将榫头移入直眼探出。

明清家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头实为装入的楔子,故又名“挂楔”。

北方匠师叫“走马销”。勾挂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头也做成相应的直角梯台形,但榫头的下底面等于榫眼的底面,嵌入后。

7. 明清传统红木家具为什么要用榫卯结构,榫卯结构的好处 有哪些呢

一、榫卯结构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结实耐用。

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如果用铁钉组合,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 二、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

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

四、由于红木木质坚硬,

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

五、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

比使用铁钉优势更大,能够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