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明清家具鉴赏与制作

1.明清家具的鉴赏

鉴赏一件明清家具,必须从造型、工艺、材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判,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材质优良才算得上精品。以下六种方法、六个步骤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嗅觉于鉴赏家具最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判断木材的含水率是否达标。如果闻起来有明显的发酸、发霉的味道,就说明木材的烘干不到位,或因保存不当而受潮。另一方面,可以判断油漆的质量,优质天然漆几乎是无味的,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木材的原味,劣质油漆则气味浓烈,一闻便知。含水率达标、油漆优良的家具,闻起来清清爽爽,带有淡淡的木香。

通过嗅觉还可以分辨木材的材质。黄花梨的清香、紫檀木的香中带辣、酸枝木的又酸又辣,行家是可以分辨出来的,然而木材一旦制成家具,尤其是椅凳、几案等暴露在空气中的家具,即便行家也无法凭嗅觉来判断材质,橱柜类家具则例外,打开柜门仍可闻出其材质。 明清家具不但大方、美观、优雅,而且很讲究使用上的舒适。大概除了屏风以外,所有家具都应该亲身验证一下它的舒适度。椅子、凳子、罗汉床等家具可以坐一坐,尤其是椅子,要留意座面的高度是否合适、坐上去会不会吊脚,背板是否能够贴紧背部。橱柜类家具要格外留意高度,太高的话不但取放物品很不方便,还会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桌子则可以搬一把凳子或椅子坐在前面,感觉它的高度与宽度是否合适。

明清家具追求的舒适是一种相对的、有限制的、适可而止的舒适,因此人体验证舒适度之前,应当对明清家具的工艺思想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切不可用西式家具的舒适度作为度量标准,否则,即便坐在最完美的一把明式圈椅上恐怕也不会感到舒适。

2.玉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有什么深远的意义

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 1、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2、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3、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4、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5、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二. 简述夏,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夏商周号称“青铜时代” 夏朝的青铜器目前发现较少,且较零碎 商代是青铜器的繁盛时代,青铜器多见于礼器或兵器.最大的是司母戊鼎(迄今为止),最精致的的四羊方尊(当时).同时期的还有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 西周时青铜器平民化、日用化 春秋时,青铜器有了金银错技术和雕铸技术,青铜器极品是莲鹤方壶(出土一对,一个上交国家,一个现存河南博物院,是镇馆之宝),代表了中国青铜器的最高工艺水平,还有后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是青铜工艺和音乐技术的完美结合,历经千年依然能演奏 春秋时已出现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并使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三.归纳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汉代玉器的造型和纹饰生动、奇特、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在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亦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辉煌时期,汉玉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而饮誉于世,被应用于礼仪、祭祀、丧葬、装饰和生活用品中. 在古代人心目中,玉融天地之灵气,和日月之精华,具有温润洁净、晶莹剔透、精光内蕴、厚重不迁的美好自然属性.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实践过程中,玉又与“人性”相融合,成为君子“比德于玉”的对象,成为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从迄今为止的考古成果来看,大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从审美的角度看,大量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商代晚期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受认知世界方式的影响,玉器作品凝结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等巫术文化因素,主要成为人们沟通天地、敬神祈福的法器,在玉器的造型、纹饰以及用玉的观念上都呈现出神秘朴拙的审美特色. 由周至汉,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期,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君子“比德于玉”,玉器除了继续承载着祭祀天地、敬神祈福的功能外,又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思想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成为一种表达伦理教化观念和明辨人伦规范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对世界的认识把握也逐渐成熟化、系统化,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越来越理性化、规范化.由于凝结着深厚、浓重的理性内容,玉器在审美倾向上体现出神圣、工整的审美特色. 从魏晋时代至清末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第三时期.魏晋时代,玉器业进入低谷,但依然有其重要意义.魏晋时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一个大转变的时期,它在观念上和实践上打破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用玉传统,而儒道佛并重的隋唐时代则开启并确立了玉器的生活化方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宋元明清时。

3.明清家具如何鉴赏呀

高富居网上家私商城告诉您

清式家具走的路子与明式家具截然相反,由重神态变为重形式,在追求新奇中走向繁琐,在追求华贵中而走向奢靡。 总结:清中叶,造型浑厚稳重,用料考究,技术清湛。整体富丽,豪华,装饰繁琐。 但到了鸦片战争,受帝国主义的侵略,社会动荡不安,家具能制作敷衍了事,装饰轻薄浮缛,一味的追求厚重和平直硬拐的造型,给人一种虚张声势,装模作样的陌生感,走向衰落。 明清家具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古斯塔夫•艾克出版的第一部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著作《明代黄花梨家具图考》,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书中的图片所反映出来的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令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叹为观止。外国人开始大量地搜集、收购中国明清家具,并运往海外。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西方人将中国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它文物等同的地位

参考资料:高富居家私商城

明代是中国家具艺术出现鼎盛的一个辉煌时期,家具的形式与功能日趋完美统一。明式家具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是硬木家具的形成和流行。 所谓“硬木家具”,是指以红木、紫檀、黄花梨、黄杨、榉木、铁力木、鸡翅木等优质硬木为材料所制成的家具,以木质而名。明代黄花梨家具更将中国家具带入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地。首先,明代是中国汉室皇权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以儒学为主干的古代文化已经非常成熟。 释道两家,也在理学上大成于世。明代的知识分子享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无疑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学术修养。黄花梨家具之所以诞生在明代,显然与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修养及审美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密切相关。 其次,明朝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打破闭关锁国的传统禁忌。郑和七下西洋沟通了海上的贸易商道,丝绸之路亦如通衢。在这种中外交流的背景下,黄花梨木经商贸路径自老挝、越南进入中国。产于中国海南岛的最优质的黄花梨也得以跨海登陆,继而进入北京皇宫的大雅之堂。 再次,明代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开放,以及文化的发达,使得许多文人寄情于艺术创造和物质享受,这使得当时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也随着知识精英们的足迹远离京畿,南移江南。这点我们可以从明代《南都繁会图》和苏州的古典园林中得到印证。江南不仅水米富庶,且得海运漕运之利,无论制瓷、织绣、金石、书画还是家具制作,一时风起云涌。许多知识分子竞相投身,醉心于此,明代文化的许多伟大成就,就是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而江南精美的园林和高屋大宅又对良材美器的家具陈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人士大夫阶层对家具从设计到制作的全程参与,把自身的风尚志向和对乾坤万物的理解,把长幼尊卑的规则与天理人欲的融会,全都浓缩在家具的造形及材选之中。因此,从明式家具中我们至今仍可清晰地揣摩中国天地方圆的哲学思辩,体验明代社会的等级伦理,感叹明代匠人的聪明才智,领悟明代文人的心理寄托。

4.可以通过哪些方面鉴赏明清家具

1、明清家具鉴赏:材质 中国明清家具的制作材料,多采用极为名贵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等制作,明代家具主要以黄花梨为代表,清代家具主要以紫檀为代表。

这些木材在比重、色泽、纹理等方面有其特有的物理性质。 2。

明清家具鉴赏:工艺 中国明清家具的工艺包括木材干燥工艺、打样工艺、打坯工艺、雕刻工艺、打磨工艺、上蜡和髹漆工艺。 雕刻是明清家具的重要装饰手段,明清家具的雕刻,特别讲究细部的精致性。

明清家具的制作中,有“三分做工,七分打磨”的说法。有的紫檀家具甚至是用竹片一点一点刮磨出来的。

明清家具的髹漆工艺是“揩漆”,首先对家具进行打磨,以体现木材的天然纹理,然后用天然漆髹。 所以,传世的优秀明清家具,一般都是“材美工巧”的完美结合,具有深邃的人文内涵,经得起细观慢品。

3、明清家具鉴赏:造型 明代家具的造型朴素、大方、流畅、舒适。清代家具沉穆、庄重、华丽、富贵。

但总的来讲它们都有合理的比例、优美的线条、人性化的设计。 比如整体的长、宽、高,整体与局部的权衡比例,线条的应用,曲线的流转等方面的处理都能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并且中国明清家具由于文人和皇室的参与,在造型上柔和了“佛、道、儒”的思想。空与空、空与实、方与圆的对比、穿插,点线面的搭配等等都无不透露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明清家具鉴赏:韵味 明代家具承载着浓厚的文人情趣与风格,清代家具传承了皇家风范的宫廷文化。明清深远的历史文化赋予了明清家具的独特韵味。

如,清代家具的吉祥图案中,就强烈地体现着“九五之尊”的皇家风范。“龙”的图案更是宫廷红木文化的典范。

明清家具传承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韵味,共同组成了“红色收藏”的国粹精华。

5.明代家具的材质介绍明代家具的鉴赏

朝代的不同,家具的个性也不一样,明代家具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家具,独有的艺术成就以及家具材质的选择都能彰显不一样的品味。

下面就拉了解一下明代家具的材质以及鉴赏吧。 明代家具常用的材质介绍 紫檀来自印度、菲律宾,是家具制作中最重要的一种木料。

紫檀木料一般为深棕色,质密丽坚,表面温和如玉,经磨洗成为红灰色,浸油后则变为深紫色。我国处理紫檀有一种方法,即使用一种马草研磨的橙色粉,磨擦使之渗入木料孔隙中,再涂一层漆,这种方法处理的材料称为“金丝紫檀”,是最贵重的一种木料。

花梨来自云南、浙江、湖北、印度、马来群岛,是第二种常用的木料,约唐朝时传入广东。 其质地更硬,纹理优美,色彩由蜜黄到深度不同的橙色,表面色泽温和光滑,有的纹理抽象如大理石,清香如玫瑰,自唐至清一直为贵族家具所用的木料。

楠木,来自中国西部,一度曾为帝王专用。其纹理密细,有香气,易制作且耐久。

大多作为庙宇梁柱、棺木、橱柜等用料。《广群芳谱》记:“气甚芬芳,纹理细致性坚,耐居水中,今江南造船皆用之。”

鸡翅木产于东印度,鸡翅木虽然色泽较浅,也是很受欢迎,因其纹理状若鸡翅,光辉灿烂而名。 木质不及花梨等坚硬,而且年久易变灰,所以此木料制成的家具外表多以一层漆保护。

明代以后,常用此料。 明代家具的特点 精,即选材精良,制作精湛。

明式家具的用料多采用紫檀、黄花梨、铁梨木这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深沉的名贵木材。在工艺上,采用卯榫结构,合理连接,使家具坚实牢固,经久不变。

由于紫檀、黄花梨、铁梨木生长缓慢,经明代的大量采伐使用,这些材料日见匮乏,到了明末清初,这些木材已十分难觅。 所以,清以后家具在用料上发生根本变化。

鉴定和辨别是否是明代家具,用料的审鉴是至关重要的。 巧,即制作精巧,设计巧妙。

明代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家具本身的整体配置也主次井然。 十分和谐,使用者坐在上面感到舒适,躺在上面感到安逸,陈列在厅堂里有装饰环境、填补空间的巧妙作用。

简,即是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明式家具的造型虽式样纷呈,常有变化,但有一个基点,即是简练。

有人把它比作八大山人的画,简洁、明了、概括。几根线条和组合造型,给人以静而美,简而稳,疏朗而空灵的艺术效果。

雅,即是风格清新,素雅端庄。雅,是一种文化,即是“书卷气”。

雅是一种美的境界。 明代文士崇尚“雅”。

达官贵人和富商们也附庸“雅”。由于明代很多居住在苏州的文人、画家们直接参与造园艺术和家具的设计制作,工匠们也迎合文人们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家具“雅”的品性。

雅在家具上的体现,即是造型上的简练,装饰上的朴素,色泽上的清新自然,而无矫揉造作之弊。 明代家具鉴赏 从造型上看,明代家具总体艺术特色是造型洗练,形象浑厚,做工精巧,风格典雅。

对此,王世襄先生曾对明式家具艺术风格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提出了明式家具的“十六品”,即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浑圆、沉穆、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明代家具在选材上充分显示了木质材料天然的纹理和色泽,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

木材与家具的造型、制作工艺、装饰技巧以及人文理念相融合,成就了明代家具的艺术高度,将家具从普通的生活用品上升为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从制造工艺上看,明代家具的技术之精湛,结构之合理,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中国古典家具多用榫接合而不用钉胶,这样不仅可以适应面板木材的膨胀变形,还可以掩盖木材断面横纹,使结构精巧而美观。相对于前代而言,榫的种类在明代更为丰富多彩,有综角榫、抱肩榫、插肩榫、托榫、扣榫、抢角榫、暗榫、与托角榫、燕尾榫等。

正是这些功能不一的榫卯结构,使家具经历几十上百年依然不摇不散,榫卯因此获得“万年牢”的美名,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工艺高度。 文人参与设计是成就明代家具的辉煌的另一重要因素,与其他朝代相比,明代的文人在这方面是最为活跃和集中的,其参与家具设计之多,阐述家具理论之深刻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所不能比拟的。

明代文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及人生品味巧妙地结合在家具设计当中,并通过家具的造型、雕饰元素来寄托自己的人品节操。 正是这些文人积极地参与家具设计,明代家具才拥有了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洁灵秀的艺术韵味。

以上就是关于明代家具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6.明清家具鉴赏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7.解析明清家具

清家具不论从工艺、文化、欣赏、收藏的价值来看,都能作为中国家具的典范,无处不闪耀着中国传统家具与文化的魅力。

对中国古典家具进行欣赏,可以从材、形和(工)艺三方面来考虑。 形形主要是指家具在造型和结构方面体现的整体美态。

作为研究中国家具的外国专家,.H.Ellsworth先生曾总结说:没有任何其它文化能产生如此美妙的家具,其美妙之处在于设计与结构的天然融合,每一构件都以一种精心计算过的方式交接从而令人感觉到每一件家具的适当比例。西方家具达不到这一点。

无论中国家具的尺度、线条和设计是如何漂亮,其结合方式都只是简单的槽接、榫卯及木销,它们构成中国木工制作的精髓。 材树之美,人皆见之;木之美,则同样令人感叹。

中国的古典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明清家具在选料时,凡纹理清晰、美观的“美材”,总是被放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并常呈对称状,显得格外隽永耐看。

此外,明清家具也很讲究不同材质的搭配使用,利用木材的质地和色泽对比,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明式家具达到了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顶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造型艺术。

在当时,明式家具大多是在文人指导下由工匠制作的,每一件成功的家具无不融进了设计者的思想、性格,无不体现出设计者对艺术、对生活的看法,具有独特的气度神韵和高雅格调,在线条背后寓有高妙的境界,是中国古代以道家为代表的人文思想在古典家具上的体现。明式家具自然朴实,充分发挥了木材自身的天然的色泽和纹理之美,不用大面积雕琢,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只在局部作小面积的雕饰。

明式家具在造型上,讲求物尽其用没有多余的东西,简洁到不能再简洁了,强调家具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通体轮廓讲求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在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

明式家具注重委婉含蓄,干净简朴之曲线,若有若无、若虚若实,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禅意。中国古典家具的美常常尽在不言中或者说不言而喻,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偏爱含蓄、不喜直露的习惯。

在风格的追求上,清式家具与禅意的明式家具有本质的不同,清式家具注重形式。清式家具一改前代造型洗练、式样挺秀的特点而为沉稳、浑厚、庄重的特点所取代,突出繁复的雕刻。

清式家具选料精良,用料充裕,技艺细腻;不管部件大小,多为一木制成,追求富丽而不吝啬。清代家具中,最出色的是宫庭家具,突出表现了传统家具的工艺美,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般来讲,清式家具的形体尺寸比明代的宽大,大都采用各种手法,强调形体的装饰美,各种材料的镶嵌、精细繁杂的雕刻,大面积的绘彩,不厌其烦,给人一种威严豪华稳重的感觉,它们与明式的朴素轻巧形成鲜明对比。对造型的评价与欣赏,清式家具的上品应该具有华丽而不滥,富贵而不俗,端庄而不呆,厚重而不蠢,清新而不离奇的特点。

但清式家具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似乎显得有些浮华,而明式家具则更强调家具的实用功能。 艺家具与建筑,室内设计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明式家具的结构源于建筑学的大木梁架结构,横者为梁,竖者为架,结构严谨,用材合理,准确牢固,绝无多余与浪费。近年来,将中国家具拆解,"图解"式说明其精妙的组合方式与结构,成为展示中国家具的热门手法之一。

这也难怪,中式古典家具不用一颗钉子,全部榫卯连接,胶粘辅助牢固,而板面与边框绝无胶粘,全部家具均可拆装。巧夺天工的榫卯结构,一直是外国朋友心中的一个谜。

就是国内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权威,也要发出“古典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实在是太有意思了,研究起来永远没有穷尽的时候,沉浸其中可以享受到智慧的乐趣”的感叹。此外,中国古典家具的雕刻等装饰,层次分明,线条均匀、优美、和顺一致、轮廓对称、立体感强,都尽显其美态。

同时,雕饰与实用相结合,明式家具的雕饰除反映当时的历史文化外,也反映了家具制作的工艺美,如:椅子下部的券口通常由三块牙板组成,券口饰以线形、花叶形、壶门等装饰,使券口看似一整体,掩饰了家具必有的接缝。

8.明代家具制作的特点和风格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

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

明式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式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造型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明式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

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

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明式家具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雕、镂、嵌、描,都为所用。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

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

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木材坚硬、纹理优美明式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

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

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是明式家具的又一特点。明式家具的特点概括起来,可用结构严谨、造型简练、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个词予以总结。

以上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特征。从明式家具中,能感受到一种天然的优雅和简朴的家具设计理念,在构造上采用榫卯结构,根据不同的部位设计不同的榫卯,不用钉和胶。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