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巴菲特与家具
1.巴菲特投资世界最大的家具店NFM公司有何收益
NFM是美国最大的单店家具公司,也是最典型的伯克希尔子公司。
全名是“内布拉斯加家具公司"(Nebraska Furniture Mart),由一位前苏联女移民B嫂(Mrs Blumkin,当地人亲切地叫她Mrs B)创办而成。B嫂也是巴菲特所喜欢招罗的典型主管人员。
在B嫂23岁的时候,她说服了在前苏联边疆值勤的军人,让她离开苏维埃,后 来她抵达美国,开始了传奇性的创业生涯。B嫂在前苏联从未受过正统教育,刚来到美国,以贩卖旧衣服为生。
21年后, B嫂在美国家具批发中心芝加哥看到了杀价售卖家具的情形,受到巨大的鼓舞。 她回到奥马哈后,就在当地的一家地下室里,开始从事家具零售生意。
她的经营理念,自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低价售卖,从不隐瞒。当然,杀价店不管在哪一个国家都会遇上一向依靠巨大收益空间而致富的商人的反对,B嫂的NFM也不例外。
由于她本钱少,有一次陷人了现金周转的困境。 B嫂毅然拿出家里的家具和厨房用具,将它们低价卖掉来还债。
渐渐地,B嫂低价 的家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更引起了城镇上同行的嫉妒。就像全球最大的百货公司沃尔玛在七八十年代被同业竞争者刁难的命运一样,B嫂也被同业竞争者数次 告上法庭,控诉她以低过入货和操作成本的价格售卖货品,触犯了美国的“公平贸易法”。
显然,这些都是嫉妒者所为,B嫂轻易地从每一宗案件中脱身。这样一来, 嫉妒者反而为B嫂的家具店进行了免费宣传,消费者更是蜂拥而至。
在伯克希尔所有子公司当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NFM。现今的NFM是 美国最大的单店家具公司,占地326. 7万平方英尺,经营的产品除了传统的家具、地毯、家电外,还有廉价出售的各种最新名牌电脑产品,平均每天售出100万美元 价值的产品。
一百多岁的B嫂,还坚持每星期上七天班。1984年,从未在学校上 过一天课的B嫂荣获纽约大学颁发的商业科学荣誉博士文凭。
巴菲特评论说,B嫂每一天所作的决定,都好过一般大公司主管一整年所作的 决定。从B嫂以500美元创办NFM以来,公司从未请过审计师来审计会计账务或 点算货仓。
巴菲特买入NFM时,也没要求审计任何东西,只是交给B嫂一张5500 万美元的支票而已。巴菲特要的不是审计师,而是B嫂的信用。
这是很典型的巴 菲特收购活动。
2.谁能告诉我巴菲特的成长历程和成就么
华伦·爱德华·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1930年8月30日-),美国投资家、企业家、及慈善家,被称为股神,尊称为“奥玛哈的先知”、或“奥玛哈的圣贤”[3]。
他借由睿智地投资,汇聚了非常庞大的财富,尤其是透过他在波克夏·哈萨威公司的持股。目前巴菲特是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并担任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职务。
根据估计,巴菲特目前拥有约620亿美元的净资产。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富豪榜,他已经超过卡洛斯·斯利姆·埃卢和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2006年6月,巴菲特承诺将其资产捐献给慈善机构,其中85%将交由盖茨夫妇基金会来运用。巴菲特此一大手笔的慈善捐赠,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的纪录。
尽管巴菲特拥有庞大的财富,却以生活俭朴著称。1989年波克夏以670万美元资金,购置企业专机时,华伦·巴菲特打趣地将其命名为“站不住脚号”(The Indefensible),因为他过去一向对其他企业执行长的相同行为,严辞抨击。
巴菲特目前仍居住在奥玛哈中部的老房子内,这是他在1958年以$31,500美元、于内布拉斯加州丹地(Dundee)郊区所购置的(不过他也在加州的拉古拿海滩(Laguna Beach),拥有一栋夏季渡假小屋)。目前年薪$10万美元,相较于其他美国史坦普500大企业的高级主管(2003年平均水平约为900万美元),可说是非常保守的。
2007年,巴菲特获选为《时代》杂志世界百大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 首本经授权的自传《滚雪球》于2008年9月29日发售。
生平概要 巴菲特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玛哈,他的父亲霍华·巴菲特从事过证券经纪人的工作,也是一位国会议员。母亲是 赖拉·巴菲特。
巴菲特有两个姐妹,Doris和Bertie。巴菲特的祖父在奥马哈经营一家杂货店,现任的波克夏·海萨威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年轻时也曾在这家杂货店工作过。
但两人一直到成年之后,才首次相遇认识。 11岁的巴菲特,开始在父亲的证券经纪商工作,同年也是他头一次买进股票。
他以每股38美元,买进了Cities Services的优先股,但在股价达到40美元即予以卖出,不料随后股价一路上扬,几年后竟站上200美元,这让他明了了投资绩优企业、并长期持有股权的重要性。巴菲特的事业头脑,在青少年时期就展露无遗。
14岁的他以两份送报工资所存下来的1200美元,买下了40英亩的土地,并且把这些土地转租给佃农。 华伦·巴菲特原先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后来转到内布拉斯加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完成学业。
在校期间,他是阿尔法·西格玛·斐兄弟会(Alpha Sigma Phi Fraternity)的成员。在阅读本杰明·葛拉汉(Benjamin Graham)的名著《智慧型投资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后,也奠定了华伦·巴菲特在投资方面的兴趣与基础。
随后,巴菲特进入哥伦比亚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在本杰明·葛拉汉的指导下,拿到了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而一些将在未来崭露头角的价值投资者,如华特·许罗斯(Walter Schloss)及厄文·卡汉(Irving Kahn),也是同期的学生。而另外一位对巴菲特投资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是知名的投资家兼作家-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
在证券分析这堂课中,葛拉汉给了巴菲特A+,这在葛拉汉的学生中是绝无仅有的。后来,华伦·巴菲特想要进入葛拉汉创立的投资公司-葛拉汉/纽曼公司(Graham-Newman)工作,起初被葛拉汉婉拒,于是他回到父亲的证券公司上班,从事业务方面的工作。
华伦·巴菲特终于在1954年如愿以偿,进入了葛拉汉/纽曼公司。两年后,由于葛拉汉决定退休,华伦·巴菲特又回到了奥玛哈。
1956年,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Buffett Associates, Ltd.)成立,这是巴菲特第一个投资合伙事业。巴菲特出资100美元,担任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而其他七位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则提供105,000美元的资本,他们都是巴菲特的亲友。
巴菲特后来又陆续创立了几个合伙事业,最后一起合并成巴菲特合伙事业有限公司(Buffett Partnership Limited)。除了睡眠外,巴菲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在经营事业上面,彻底实践葛拉汉的投资哲学、与获利分配模式(compensation structure)。
这些投资在1956到1969年间,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复利成长,而一般市场的常态只有7~11%。巴菲特在管理上,主要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一般投资:买进符合安全程度(Margin of Safety),即股价受到低估的证券,同时在报酬/风险的特性上,符合既定标准。
套利交易:发生特定与大盘变动无关的事件,如购并、清算等,掌握其股价的可能变化。 控制权:买进的大量部位,联合其他股东,或发动委托书大战,企图影响相关公司。
巴菲特有限合伙事业在1962年,开始购入波克夏·哈萨威公司的股权。波克夏是一家大型的纺织公司,由于产业日益没落,使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低于该公司的营运资金(working capital),华伦·巴菲特最后解散了合伙事业,全心投入波克夏的经营。
由于纺织产业的一蹶不振,使现任波克夏副总裁的查理·芒格,视此收购为一大败笔。然而,在巴菲特善加运用该公司多余现金,。
3.巴菲特旗下的公司有哪些
伯克希尔·哈撒韦
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先在老爸的经纪公司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进入导师格雷厄姆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956年格雷厄姆退休、公司解散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企业“巴菲特有限公司”,集资10.5万美元。巴菲特是总合伙人,不过自己只投了100美元。其它7位合伙人每人年获得投入资本6%的固定收益,同时,剩下的利润中,除巴菲特外的其它合伙人瓜分公司利润的75%,巴菲特赚剩下的25%。(说白了就是拿别人的钱赚钱,就是私募基金,如果业绩不好,每年给别人6%的固定收益就能让你喘不过气来,幸运的是,老巴做的很好,每年赚30%多)
由于巴菲特投资业绩极高,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巴菲特管理的投资,于是巴菲特成立了更多的投资合伙公司,后来又把这些投资合伙公司合并为一家。这样,巴菲特挖到了第一桶金。
1965年,巴菲特成立的合伙公司买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49%的股份(在我印象里,那时候的伯克希尔早已是上市公司,主营纺织品。,而不是巴菲特创建的),后来合伙公司又增持到伯克希尔70%的股份。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将所有资产包括伯克希尔的股票按比例分给所有合伙人,好像分到了30%多的伯克希尔股票。
再后来,巴菲特发现纺织品公司会占用大量的现金流,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转成了一家保险公司(还是收购了一家,记不清了。),因为保险公司可为带来大量现金流(保险费交了以后鬼知道啥时候赔付)。这些现金流都成为进行投资的资金。然后,靠着无与伦比的投资技巧及能力,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40多年涨了数千倍。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时候每股19元,现在是12万美元多一股。(中间好像从未分红,从未拆细),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由美国证监会特批,10股/手,其它都是100股/手。
巴菲特如此解释不分红:如果什么时候伯克希尔投资1美元,却无法创造1美元的价值的话,那就会进行分红。“我认为如果伯克希尔宣布进行分红的话,其股价很可能会下滑,因为这会被看成承认其投资机会有限。”需要用钱可以自己赎回。
4.请详细介绍一下巴菲特管理的公司
巴菲特管理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创建于1956年,是一家主营保险业务,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商业活动的公司。其中最重要的业务是以直接的保险金和再保险金额为基础财产及灾害保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设有许多分公司,其中包括:GEICO公司,是美国第六大汽车保险公司;General Re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家再保险公司之一。
2014年1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获得在新加坡销售非人寿类保险的牌照。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首次在亚洲获得此类牌照
5.巴菲特持有过那些股票
巴菲特看中了中国哪些企业 (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几年来挖掘的,市场表现堪与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级明星企业。
由此,我们也看出巴菲特青睐哪些中国企业? 2006年4月13日,美国穆迪信用通过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国评级业务。中诚信国际是中国最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信用则是全球评级业中与标准普尔、惠誉并列的三强之一。
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对穆迪信用的投资始于2000年,总投资4.99亿美元,占穆迪信用总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亿,增长近六倍。 巴菲特对穆迪信用的表现颇为自豪,对其质地珍爱有加,甚至破例公开赞扬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资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够赚取丰富回报的优质公司,有良好的竞争优势, 面临极少的业务上的威胁。
而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对其评价也甚高:“穆迪与哈佛相似,是一条能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够强大,可以确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2003年直接投资中石油股票4.88亿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长为19.15亿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后(DQ)在上海共开出了包括美罗旗舰店在内的8家门店,门店数量仅次于哈根达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什(Anheuser-Busch)5.7%%股权,成为安海斯布什的主要股东,而安海斯布什则为青岛啤酒第二大股东,持有3.53亿股青啤H 股,占其总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过安海斯布什而持有青岛啤酒股份。
这次穆迪信用收购中诚信国际49%%的股份,虽然不是巴菲特的直接经营行动,但表明其又有一根投资触角伸进中国大陆。 投资大师投资触角频频伸进中国,证明一个事实:中国机会已越来成为全世界的机会。
联想到另外一位投资大师马尔基尔最近在中国表示:“我拼命想进来!” 中国的投资者应该有所触动,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机会,中国的价值。(文章来源:股市马经 ) 股票王者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时代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后评论家们常常提到巴菲特与之在投资方法论之间的区别,巴菲特明显地进步了。
他懂得:一个好的经营完善的公司与从流通角度上来看的廉价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时对这种好公司的投资对他自己的成长也有深远的影响。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观地分析公司。
在一些公司里,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内在价值"——一种巴菲特式的内在价值。而巴菲特从格雷厄姆那里得到的是"一种恰当的关于本质的模式",那就是买入价值的原则,蕴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间原则下的保守主义以及超脱于每日市场起伏的心态。
70年代末,最受人痛恨的是通货膨胀,所有物价都涨了13%,巴菲特指出,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引发的通货膨胀会加重公司的股东收益的负担,为使投资者获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须获得比投资者的痛苦指数更高的资本收益率。痛苦指数指的是纳税(红利收入税和资本所得税)与通货膨胀的总和。
巴菲特深知股票与通货膨胀并不是相对冲的工具,高通胀对于公司谋求更高的权益资本收益率毫无帮助。他转而去尽量避开那些会被通货膨胀伤害的公司。
巴菲特认为,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到通货膨胀的伤害;需要较少的固定资产的企业也会受到通货_膨胀的伤害,但伤害的程度要小的多;经济商誉高的企业受到的伤害最小。 巴菲特在投资时也在写作。
有几次是为经济刊物写的,主要还是为伯克希尔写年度报告。伯克希尔的报告很少美化自己,它只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信息,让他们自己去评估。
任何一个人在阅读巴菲特撰写的年度报告时,都会深切地感到他对《圣经》、凯恩斯理论等的弓佣非常妇熟,每份报告有六七十页,没有照片、彩图或表格,只有文字。那些有足够的素质能把报告从第一页一口气读到尾的人得到的回报将是~剂兼具金融味道、轻松幽默、坦诚实在特点的良药。
巴菲特在报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样强调伯克希尔经营的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他总是设身处地,从股东的角度思考问题。
了解股东们想知道什么,然后就告诉他们什么。对于经理们用股东的钱来扩建自己的王国的行为,巴菲特切齿痛恨。
1980年,巴菲特50岁生日的时候,伯克希尔的股票卖到375美元月没,之后随着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股价也开始稳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尔从不名一股发展到拥有13亿美元的市场股票。
年底,伯克希尔自己的股价升到1310美元/M,巴菲特的身价也因此涨到6.2亿美元。就在这时,有些股东建议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许多新的投资人,并能促进经营甚至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但这只是企业财富在股东之间的再分配,由于要支付增长了的经纪人的报酬,伯克希尔的股东只能亏钱。
事实上,凡是与"股东利益至上原则"相抵触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会采用。 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人格、经营哲学和他那独一无二的行事风格的化身。
从伯克希尔可以看到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经营准则,巴菲特对企业所要求的所有品质也都体现在伯克希尔公司中。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内部采用了一套基于工作业绩的奖。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