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华沙池家具

一、中西方园林文化是怎样相互借鉴 相互影响 相互发展的

一、中西方园林风格特点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而且各具不同的艺术风格。

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风格各异。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的独特风格,堪称世界上最精美的人工环境之一。

二、中西方园林风格的相互影响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 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最早可追溯到盛唐时的丝绸之路。

此后经马可·波罗的宣传,很多欧洲人开始仰慕中国园林之美。中国园林对欧洲的真正影响,则是在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曾参与绘制圆明园40景图的法国画家王致诚对中国园林的介绍,使欧洲人更为详细准确地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他在1747年出版的《传教士书简》中描述,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所按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

中国园林是“由自然天成”,无论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处处喜欢统一和对称的造园风格。 在这种多方宣传、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气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设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艺术手法。

1670年, 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公里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

1774年,凡尔赛的小特里阿农花园建成,里面安排了曲折的小径、假山、岩洞和不规则的湖面。在此期间,各地中国式花园相继出现,规模有大有小,但都出现了中国园林的布局风格。

1775年路易十五下令将凡尔赛花园里经过修剪的树全部砍光,因为中国式的对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响了法国人对园林植树原则的认识。有人将此看作是中国园林艺术在法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也产生了实际影响。早在1685年,坦柏尔伯爵便在《论造园艺术》一文中,称赞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它布局的均衡性是隐而不显,中国园林表现了大自然的创造力。

在当时对中国园林艺术所知不多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竭力凭所了解到的一些中国的造园经验来构筑他们的花园。到了18世纪,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人影响就更深更具体了。

英国著名学者钱伯斯在1742~1744年间来到中国广州,收集了一批建筑、园林等方面的资料。他怀着对中国园林浓厚的兴趣,参观了一些园林,先后出版了《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和《东方造园艺术泛论》等著作。

1757~1763年间,钱伯斯在为王太后主持丘园设计和建造时,运用了一些中国园林的手法,辟湖叠山,构筑岩洞,还造了一座十层八角的中国砖塔和一座阁楼,这两栋建筑物比以前欧洲任何一栋中国式建筑都更接近真正的中国式样。钱伯斯的著作和丘园的设计,对当时的英国人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

一时间,仿效中国园林池、泉、桥、洞、假山、幽林等自然式布局的新高潮在英国各地兴起。 中国园林艺术对法国和英国的花园设计、建造的影响,一直持续很久。

有些按照中国风格设计的花园至今仍保留着。受法国和英国仿效中国园林之风的影响,欧洲大陆他各国也都竞相步英法后尘。

德国卡塞尔附近的威廉阜花园,是德国最大的中国式花园之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德劳特宁尔摩中式园亭,里面的殿、台、廊和水景,纯粹是中国风格。

在波兰,国王在华沙的拉赵克御园中也建起了中国式桥和亭子。在意大利,曾有人特邀英国造园家到罗马,将一庄园内的景区改造成中国园林的自然式布局。

在美国,许多城市都建有中国式园林。 中国园林艺术以其自然的倾向、“宛自天开”的布局、清雅幽远的意境,吸引并感染了欧洲人,对西方园林艺术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应当看到,东西方园林艺术是互补的,各有所长而难有借鉴。如西班牙庭园深受伊斯兰园林风格的影响,其布局大多是:以建筑围成方形庭园,建筑物有拱廊,庭中有水池,庭园内外有树林。

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开始接受中国造园思想。《大百科全书·英国自然风景园》介绍:在《论伊壁鸠鲁式的园林》中提到:完全不规则的中国园林可能比其他形式的园林更美。

1757年、1772年,英国园林师W·钱伯斯出版了《中国建筑设计》、《东方造园泛论》等著作,他把在中国亲眼见到的园林介绍给英国,主张在英国园林中引入中国情调的建筑小品。 西方在园林学理论方面自有其系统性和深度,在严密规划方面更有其特色。

特别是近代以来。

二、介绍世界名城的作文

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 作为音乐名城,维也纳拥有众多的歌剧院、电影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厅遍布全城。

最显赫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1869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这里曾经首演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19世纪欧洲所有著名歌剧作家的作品,都在这里上演过。

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来的样式重新建造。每年这里都有音乐比赛,是全世界的歌剧中心。

漫步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不少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园里或广场上。

在内环路的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约翰·斯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内环路,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英姿。这些音乐大师都曾在这座音乐名城中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这座音乐名城还为音乐爱好者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到这里深造、创作并从事演出活动。

每当夏季,许多交响乐队走出音乐厅为人们演奏。优美的旋律把人们带到蓝色的多瑙河上,带到静静的维也纳森林里,带到高雅的艺术境界中……维也纳的城市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千米的市区,分为"三环一带",即内城、外城、郊区和一条玉带般的多瑙河。

内城街道狭窄,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历史建筑物。 19世纪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环形马路(内环路),宽 50米,长4千米,沿街分布着现代化建筑群。

外城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主要的住宅区。外环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郊一直伸展到森林边缘,有众多的公园、宫殿和别墅,参天的山毛榉环绕城市,构成了闻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历史名城维也纳,一直是东、西欧的重要门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交通孔道。除了纽约、日内瓦以外,它还是第三个驻有联合国机构的城市。

南美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西班牙语中是"空气清新"的意思。 这里本是拉普拉塔河口的一片草原,现在已成为南半球第一大都会。

布宜诺斯艾利斯被一条从港口向西南方向流去的小河及环城公路围绕,全市街道宽阔整齐,街区像一个个方格图案,整个城市犹如一张棋盘,每两个十字路口之间都是相距100个门牌号 。这座有"南美巴黎"美称的城市,主要街道很像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的布局,以著名的"5.25 广场"为中心,许多著名大街都从广场延伸出去,呈辐射状。

广场两侧,有被称为 "玫瑰宫"的总统府 。因为1810年5月25日在这里举行会议,宣布罢黜西班牙殖民总督,成立阿根廷革命政府,所以这个广场命名为"5.25"广场。

从"5.25广场"向西至议会广场是市内最壮观的"7月9日大街"。 这条为纪念1816年7月9日阿根廷独立而兴建的街道,宽达140米,街心有一条长达 1.6千米的绿化带。

大街两旁排列着全城最豪华的摩天大楼 。 街北有一座高72米的独立纪念碑,高耸入云,成为城市的标志。

布宜诺斯艾利斯设有40多所大学,许多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院以及文化体育设施,是南美洲的重要文化中心。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城市长年不脱绿装。

当我国已是金秋季节时,这里春意正浓。 机形新都--巴西利亚巴西利亚是巴西联邦共和国在1960年新建成的首都。

谁能想到,这个拥有35万人口的现代化城市,是在短短的三年之中建设起来的。在1957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茫茫的荒原。

巴西利亚位于高原中部的一片小平原上,水源丰富,气候宜人。 它是根据全国评定的著名城市设计师卢西奥·阿科斯塔设计的蓝图建设起来的。

整个城市就像一架飞向东方的飞机:飞机机头是"三权广场",即议会、总统府和最高法院所在地;机舱前部是"各部大厦广场",广场两旁林立着政府各部的办公大楼;机舱后部是会议厅、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公共汽车中心等;机尾是无污染的为首都服务的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长长的南北两翼是公寓区,在两翼与机舱联结处是商业、银行、旅馆区等。 南、北两个人工湖,好似张开双臂拥抱着大半个城市,两岸是私人住宅和外国使馆区。

巴西利亚没有任何古迹,但是它却拥有很多风格新颖、美观、实用的建筑物。如议会办公大楼是中间有天桥联结的两幢楼,呈大写H 形,意思是 "一切为了人"。

众议院大厦像一只朝天的巨碗,表示这里是开放的。新都最美的建筑物是曙光宫。

这座大厦的柱子打破了圆形或方形的陈规,有的像上长下短的菱角,有的似展翅欲飞的大雁。连人工湖上的桥的造型也很讲究,有的像一条薄薄的素带飘落在水面上。

新都的住宅区由几座至11座公寓楼组成"方街"。每个"方街"内及其附近有托儿所、小学、体育场、电影院和诊疗所等,周围还有面包店、食品店、药房、洗衣房等。

公路都是立体交叉的单行线,行车比较安全。 新都虽然地处高原,土地是红色沙壤,旱季时风也很大,但看不到尘土飞扬。

这主要是因为凡是空地,从广场到每家庭院,都覆盖着绿草,绿化区已占全市面积的60%,并且非常注意养护管理 。草地、树林和人工湖起了净化空。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