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四川詹姆士家具 培根简介
培根简介:
培根全名叫做弗朗西斯·培根是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
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
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
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扩展资料:
1613年,在培根任副检察长时,他又出版了第三本著作《论古人的智慧》。他认为在远古时代,存在着人类最古的智慧,可以通过对古代寓言故事的研究而发现失去的最古的智慧。
培根用英语完成了两卷集《论学术的进展》。这是以知识为其研究对象的一部著作,是培根声称要以知识为其领域,全面改革知识的宏大理想和计划的一部份。
培根在书中猛烈抨击了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论证了知识的巨大的作用,提示了知识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及补救的办法。
在这本书中,培根提出一个有系统的科学百科全书的提纲,对后来十八世纪的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编写百科全书,起了重大作用。
1597年,培根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论说随笔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以及对人生的理解,浓缩成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院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
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培根
詹姆斯以前是哪个队的
2003年6月27日NBA选秀大会上,詹姆斯被骑士队以状元秀身份选中,在骑士效力了七个赛季(2003-04赛季—2009-10赛季)。
2010年7月9日,詹姆斯通过ESPN举办的全国直播特别节目“The Decision”宣布加盟迈阿密热火队。詹姆斯在热火效力了四个赛季(2010-11赛季—2013-14赛季)。
2014年7月12日,詹姆斯回归骑士,效力至今。
怎么用烟吐爱心
用烟吐爱心,在技术上需要做到三点:
1、吸烟的时候吸大口点
2、吐烟的时候,要慢慢用舌尖轻轻向外推
3、嘴型要张成爱心的形状
以下是具体的做法:
吸一口烟含在嘴里,使嘴前方的气流平稳,将嘴崛起,成O型,用舌头向前顶,使烟顶出去,形成烟圈。把嘴唇弄成爱心的形状,然后舌头上卷,轻轻地往外弹,也可以用手轻轻的敲嘴里,腮帮子不要鼓起,嘴成心形,用舌尖轻轻向外推,每次以刚好抵满嘴唇为止。
重要的是多训练!
扩展资料:
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直径10mm的圆桶形条状。
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咄产生的烟雾。雪茄是以烟草卷成圆桶形条状吸食。
香烟跟雪茄的主要分别在于香烟体积较小,烟草经过炼制和切碎。香烟最初在土耳其一带流行,当地的人喜欢把烟丝以报纸卷起来吸食。
人们普遍认为烟草最早源于美洲。考古发现,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烟草就进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
那时,人们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于是便经常采来咀嚼,次数多了,便成为一种嗜好。
1536年5月,有个叫嘉蒂的探险家经过长时间的探险,重新回到美洲见证关于印第安人使用烟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伦布记载更加详细的记述。
关于最早记载印第安人是人类最早的吸食烟草的文字,当数西班牙人潘氏所著的《个人经历谈》。潘氏叙述了他在1497年跟随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岛的经历,其中描述了他发现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情景。
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12年,英国殖民官员约翰·罗尔夫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镇大面积种植烟草,并开始做烟草贸易。不过这要晚于哥伦布手下水手杰瑞兹。
1880年,詹姆士·本萨克发明出一种奇异的机器,它可以把定量的碎烟叶置于定型管中卷成卷儿,然后用刀将其切成合适的长度。之后詹姆士·杜克对这种机器进行了革新。
19世纪80年代中期,美洲香烟的产量大增。后来香烟在包装方面借用了瑞典的一种对火柴进行包装的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包装。1931年,人们本来是为了使香烟保鲜,在烟的包装外加上了一层玻璃纸。
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
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据现存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用烟斗(或是烟筒)吸烟是最原始的吸烟方式。1832年,埃及与土耳其交战,纸卷烟竟由此诞生。
一次战斗中,埃及士兵缴获了土耳其的运烟骆驼队,看到大量的烟草,埃及战士一个个烟瘾发作,然而全军只有一支水烟筒,士兵们只得焦急地排队等待品尝烟草,很是无奈。
这时,一位士兵无意间看到几张包子弹的薄纸,突发奇想,取出一些烟草,用薄纸包起来,点上火后发现竟然也能吸起来,其他战士都开始效仿这一做法。
很快,该办法传到欧洲,1843年时,法国、古巴创办了卷烟厂,并开始大量生产纸烟,类似于现如今我们熟悉的样子,我们常说的“香烟”就是指的这种机制的纸卷烟。
参考资料:
中国烟草的历史
烟草传入中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也就是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这中间葡萄牙人占领的菲律宾扮演了重要角色,我国早就有“吕宋岛皆产烟叶”的说法,因此,在中国,香烟最初叫吕宋烟。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
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
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与欧洲一样,烟草首先也是被当作一种药物传入中国的。最早接受烟草的是台湾、福建、广东一带。有典籍记载,烟草具有驱寒、疗百疾的功效,以烟草代茶、代酒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必需。到明代中叶以后,抽烟已经成为很普遍的现象。
扩展资料
中国著名的香烟品牌
1、中华香烟
中华香烟自从1951年投入生产之后,已经有67年的历史了,也被誉为“国烟”。中华香烟颜色金黄,清香纯净,曾经获得过国内多个大奖。现在中华香烟随着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在各种香烟百放齐放的市场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熊猫牌香烟
熊猫牌香烟诞生于1956年,其的原料全部都采用国内外油脂的上等烟叶,质感清新,细腻。是一款深受各个阶层喜欢的香烟,就连我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都是这款香烟忠实的爱好者。现在熊猫牌香烟也成为了中国香烟的代表之一,享誉海内外。
3、玉溪牌香烟
玉溪香烟的生产公司前身是玉溪烟叶复烤厂,始建于1956年。在1993年成立了以玉溪卷烟厂为主体的云南红塔总公司,经过几代的不断努力,现在玉溪的香烟成为了深受好评的中香烟之一。玉溪虽然定位高端,但是不失亲和力,秉承着上善若水的谦逊务实理念。
4、娇子香烟
娇子香烟是中国烟草36个名优品牌之一,拥有多个系列的香烟口味。娇子香烟是以国宝大熊猫为品牌形象,追求着一种宁静淡然的人生境界。娇子香烟的口味细腻醇和,不仅在四川省内深受欢迎,在全国内都有不少的粉丝。
5、红塔山香烟
红塔山香烟由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于1956年建立。红塔山香烟采用了优质的玉溪烟叶作为主材料,既保持了烟草的本香,又突出了柔顺自然的口感,余位干净,深受好评。红塔山香烟在90年代销量很好,短短20年的时间,就为国家创利税800多亿。
6、云烟香烟
云烟香烟始于1955年,秉承着低调和务实,专注于工艺和技术上的突破。精心设计的包装,严格把控的质量,都让云烟系列的香烟形成了非常具有特色的品牌,成为了中国最好的卷烟代表品牌之一。
7、芙蓉王香烟
芙蓉王香烟始于1994年,是湖南最知名的优质香烟品牌之一。现在经过几十年的钻研,芙蓉王系列的香烟已经成功跻身中国三大高档卷烟品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芙蓉王香烟口感醇厚,而且性价很高,只要是抽烟的朋友,几乎都抽过芙蓉王的香烟,芙蓉王也以它醇厚的口感占据了广大的市场,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售卖。
8、红河香烟
红和香烟由红河卷烟厂生产,建厂于1985年,1987年试产,红河香烟是典型的云南清香型卷烟,采用了上等的烟叶香料,严格把关的生产过程和科学的配方,确保了红河红河烟味的恒久稳定。现在的红河香烟不断改进技术,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9、利群香烟
利群香烟是杭州卷烟厂的老品牌,始创于1960年。其醇和淡雅的风格,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欢。之后利群不断改革新技术,推出了多个系列的香烟,让其的知名度和口碑都得到了上升,现在利群也是中国最知名的香烟品牌之一。
10、黄山香烟
黄山香烟诞生于1958年,是中国烟草行业的中坚力量。1958年,刘少奇吸了黄山香烟之后,这个品牌的香烟就成为了特供烟,并且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黄山香烟香气清雅,口味醇厚,在全国各地都深受欢迎。
参考资料:
在世界历史上,1640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在世界历史上,164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下:
1、葡萄牙独立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打败英国支持的葡萄牙的安东尼奥,1589年控制了葡萄牙王位。西班牙的压迫和统治,使葡萄牙人十分反感。
1640年,葡萄牙向布拉干萨公爵若昂(又译约翰)求助, 并在里斯本、布拉加和埃武拉等地举行暴动。西班牙害怕控制不住局势,下令要所有葡萄牙贵族和军队前往马德里集中。
但葡萄牙贵族于1640年12月1日,采取断然行动,把西班牙总督驱逐出境,宣布葡萄牙复国,推选若昂为国王,12月15日,举行登基典礼,称若昂四世。
2、玛瑙山之战
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初七日,杨嗣昌驻襄阳,而令左良玉专剿张献忠。左良玉率军与张献忠战于枸平关(陕西兴安县西),献忠败。
左良玉请从汉阳西乡入蜀追之。杨嗣昌令左良玉别派偏将追剿,左良玉不从。时张献忠移军至九滚坪,见玛瑙山险峻,将据之。
左良玉军至山下,而张献忠已占据山巅,左良玉乃分兵三路,约闻鼓而上,鏖战久之,张献忠军败。左良玉兵折扫地王曹威,白马邓天王等义军首领十六人。
张献忠妻妾被擒,张献忠逃入兴、归山中。又入兴安、房县境,官军畏惧山险不攻,张献忠潜伏密林中,贿山民买盐米,山民成为义军耳目,张献忠收散士,声势复振。
3、1640年4月,为筹措军费,镇压苏格兰起义,查理一世被迫召开中断了11年之久的议会
苏格兰人为了进行反抗,选出了一个常设代表团,并起草了一个“民族公约”,公约宣称他们不接受新的宗教法规和新的祈祷书。随后“公约派”组织了一支军队,1639年这支军队攻入了英国国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去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这届议会召开之后,非但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的权利等问题。查理一世在气愤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这届议会存在不到一个月,史称“短期议会”。
4、1640年5月,巴塞罗那爆发了起义;为了镇压这次起义,葡萄牙的贵族们都收到了动员令,让他们去加泰罗尼亚参战。
这项动员令让忍耐已久的上层阶级也坐不住了。大家开始聚集在当年的王位继承人女公爵卡塔琳娜的孙子、如今的布拉甘萨公爵若奥的周围,策划着一次干脆彻底的行动。
1640年12月1日上午九点左右,40名王公贵族突然冲进里贝拉王宫,控制了宫廷卫队,随后抓出来代表菲利普行使权力的他的表妹曼图阿女公爵和她的国务大臣米格尔·德·瓦斯贡塞洛斯。
在将后者处死之后,这些人逼迫女公爵命令圣若热城堡和特茹河各要塞的西班牙守军立即缴械投降、不得抵抗。一切办妥之后,他们才走出王宫,号召人民起来欢呼葡萄牙的光复。
15天之后,布拉甘萨公爵正式加冕成为葡萄牙国王,称若奥四世。布拉甘萨王朝就此建立。
葡萄牙随后与西班牙进行历时达28年的光复战争。双方在1668年缔结《里斯本条约》,其中西班牙把葡萄牙原来拥有的领土和海外属地,除了休达外,全部归还给葡萄牙。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斗争: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议会同国王进行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
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64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葡萄牙独立
香格里拉好玩吗?
香格里拉在5月去可以看到漫山野花的美景~~在冬天也有雪景可看,不过饮食不是很好,但是建议你还是去吧,免得遗憾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香格里拉”旅游线路的腹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汉语音译,英语发音则源于香格里拉的腹地的藏语方言。
这里生活着藏、僳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从英国人詹姆士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无数人的向往,据考证,香格里拉实质上就是指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处于国家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中心地带,包括中甸,维西,德钦三个县,其中中甸为其首府(上文提到的建塘是中甸的县城)。境内有许多高耸入云的大山,著名的云南第一高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藏传佛教的朝圣地,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其余环立着太子雪山、白茫雪山、哈巴雪山等。
雪山环绕之间,分布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坝子,它们是迪庆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土地肥沃,牛马成群。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伊甸园——香格里拉。
2001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不必到西藏就可领略藏族风情"。迪庆不仅有西藏高原雪山峡谷的风貌和藏族风情,还可领略到内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般的壮丽景色。
位于云南迪庆,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将可让来自低海拔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观赏大自然美景和领略民族风情,而不必担心发生"高山反应"。
皑皑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 ...... 这个老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究竟会是什么样子?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据藏经记载,其隐藏在青藏高原深处的某个隐秘地方,整个王国被双层雪山环抱,由八个成莲花瓣状的区域组成,中央耸立的同环雪山,初称为卡拉巴王宫,宫内居住着香巴拉王国的最高领袖。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圣人,他们身材高大,拥有自然力量,至今仍从人们看不到的地方借助于高度发达的文明通过一种名为"地之肚脐"的隐秘通道与世界进行沟通和联系,并牢牢地控制着世界。事实上长期以来,这条"地之肚脐"的神秘通道,一直作为到达香格里拉王国的唯一途径而成为寻找香格里拉的关键。
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记叙了康韦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战时从南亚次大陆一个叫巴司库(作者虚构的某国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机转移去白沙瓦时,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蓝月山谷的神奇经历。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整个香格里拉 ,各种信仰和平共存 ,四处遍布着基督教堂、佛教寺庙、道观和儒教祠堂。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种适度的原则,即使对待欢乐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个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财富——那里富含金矿和纯净空气的汇萃地,是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知足 、宁静 、和谐等一切人类美好理想的归宿。在这里,其实香格里拉已经是成为了一个理想中的国度了,一种和谐、宁静充斥其间。当1934年4月英国伦敦麦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该小说时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到美、日等国。小说出版后,立刻被独具慧眼的好莱坞制片公司摄制成电影,影片风靡全球,主题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后来,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新加坡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成为酒店的商号,进而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征之一,这从侧面印证了《消失的地平线》在人文学上的伟大意义。《消失的地平线》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记》,《消失的地平线》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就这点在东西方上认识是大致一样的,"世外桃源"、"乌托邦"在中国也同样是如此,那都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对一种宁静和谐的向往。香格里拉最先兴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线》是在一战过后,二战待发的时候 ,此时的西方经济不是很繁荣,人民普遍处在一种心灵迷漫的状态中,这点可以从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会背景方面的佐证。人们普遍希望富强、繁荣,只是现实中 却还不能够得到这种的满足,这是一种心灵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线》出现并引起轰动的深层次社会背景。一如当今现实的社会中反腐巨片及清宫秘史的热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渴望与无奈的心情。话题撤远了。
回归正题,这当中首先要说的是:
A、宁静和谐是香格里拉的主题,这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可以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中,想象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实。因为詹姆斯·希尔顿是个作家,不是历史学家,不是史官。
B、詹姆斯·希尔顿本人没到过这地方,他的小说的素材来自美国人奥地利血统的洛克的探险照片、日记、记录。讲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植物学教授,应《国家地理》杂志的稿约而来到中国的西南边陲地方进行植物学的研究的,在中国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国的丽江古城里,只是被当地的淳朴人文、厚重历史、多样民俗所深深吸引,一呆呆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C、还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说的结尾与中国的桃花源记有异曲同工之秒,同样是那四个西方人士离开后,想要再次返回的时候,已经无法返回了,无法找到旧时的道路了。
D、同样值得重视的是,小说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为其,因为藏传佛教在中国的雪域高原上广为流传。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说是中国所特有的人文静观。基督教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中同样存在,西方的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已经在中国的西南边陲从事此项活动,现今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还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
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语中的香巴拉的音译,文中也提到他的含义是宁静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与藏语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综合以上几点,现今的学者普遍认为,香格里拉是一种向往的地方,是心灵中的理想国度,未必真实存在,一如中国的桃花源一样。不过其原型在中国西南的横段山脉中,因此现今人们普遍认为:在云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区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概因当年的洛克就在这一地区活动了数十年。此川滇藏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丽江、泸沽湖、香格里拉(云南迪庆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峡、最后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亚丁)、四川泸沽湖、贡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阳谷(四川得荣)、乡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脱、雅鲁藏布江这一大片域。这一带的风景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述的总体一致,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很有特点的东西在这里都能够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体提到某个地点。
现在云南有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于2001年批准更名而来的。这倒不是说书中说的香格里拉是在这个地方,而是当地政府出自开发旅游经济上的考虑而做出的决策。说起这个香格里拉还有个趣闻: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断传出,香格里拉已经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尔等等,但是后来都被认为是旅游经济上的需要而进行的炒作,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认证得来的。云南可以说是很早就认识到开发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会。他最早提请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当四川政府认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的时候,香格里拉的名称命名已经不可更改了 ,于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内的稻城亚丁的日瓦乡更名为香格里拉乡,这还不够,还将稻城亚丁加个前缀—最后的香格里拉,这还不够,还将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称授予稻城亚丁,因为县级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该,于是就在四川境内以香巴拉的名称来称呼稻城亚丁。这是一段国内香格里拉的纷争的由来及内幕。当然说这么多的香格里拉,将我们本土生产的桃花源给遗忘在一旁很不 应该,当然中国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没能够左右世界经济的时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优势不一定能够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国一句老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欧洲早期移民开辟北美殖民地的原因
希望对你有帮助:好的话采纳哦。。
摘要:17世纪初大量欧洲移民纷纷涌向北美,英国是其中声势最浩大的一国。悠悠三百余年,仅有几百人的英国拓殖逐渐汇集成百万移民的洪流。受本国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以及文化思想和北美的优越条件等动机的强大驱使和诱惑,他们来到北美大陆,为大陆北部带来了新文明。
关键字:英国 北美 成因 自然条件
约翰·史密斯说:“天堂与大地赐予人类最理想的居住场所。”北美洲这片富饶的土地在17世纪初是欧洲各国争夺的地方。在涌向美洲进行探险殖民活动的欧洲国家中,英国是后起之秀,起步晚,发展快。英国的大部分移民,都是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机会才离开家乡的。这种动机往往由于对宗教自由的向往和逃避政治压迫而变得十分强烈。我们集中从北美洲和英国两个方面来论述英国早期移民到北美的原因,这对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的国情和美国将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北美洲的优越条件
人类迁移到另一片土地上生活,必定会选择一个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生产、生活的地方。而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年代古老久远,堪与欧亚比美。
(一)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北美洲地处西半球北部,与太平洋彼岸的亚洲遥遥相对,同大西洋对岸的欧洲、非洲成倚角之势。北美洲北濒北冰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北美洲的东部是山地与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太平洋沿岸风景秀丽,树木繁茂,气候适宜。越过阿巴拉契亚山往西是一片宽广的大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既无冈峦阻隔,又无岩石挡道。
整个北美洲的地势呈凹字型:两边高,中间低。如果说中间大平原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那末东西边界濒临两大洋的位置则给将来的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裨益。
(二)北美洲的自然资源
北美洲的土地上江河奔腾,湖泊遍地。多数大河发源于西部科迪勒拉山脉。美洲最大的水系是密西西比河,它同其他支流一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内河航运
系统。这些河流不仅有灌溉农田之利,而且又有交通运输之便。北美洲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北美洲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洲。西部拉勒美—落基山和内华达—喀斯喀德地区有大量金、银、铜矿;科罗拉多—犹他高原有铁矿,南部墨西哥高原有铁、铅、银矿,阿拉斯加的南部和西部有铜、金矿等。丰富的矿藏资源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就气候而言,北美洲的中部基本上属于暖温带,植物生长期在200天以上,冬季温和,降水量达1000—1500毫米;西南部地区则属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干燥,冬季温和。北美洲的气候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为后来的玉米、小麦、大豆、甘蔗、高粱、大麦、马铃薯、棉花、燕麦、番茄的高产以及畜牧业的发达提供了有利条件。这里还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地貌复杂多样,大片高原以其壮观的景色、雄伟的气势成为自然风景区。
最早来到新英格兰的移民在寄回母国的信中,对这片新土地及其植物和耕作条件赞不绝口,有人称塞勒姆一带的土地是天底下最适合玉米和青草生长的地方;还有人提到,世界很难再找到比这里更适合英国人体质的“有益健康的地方”了;他们相信,这里的土地、河流、森林可以供每个人利用,只要付出劳动,人人都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独立生活。[1]声名狼藉的冒险家托马斯·莫顿说得更为夸张:“如果这片土地还不能算富饶,那整个世界就都是荒漠。”[2]1630年弗朗西斯·希金森也对新英格兰的自然条件和物产作了详细介绍。他的结论是:“我们在陆地和海洋均看到丰富的储藏,对新英格兰人的舒适生活真是一种福佑。”[3]
就这样一片人们印象模糊的土地,在16世纪后成了一个历史的新舞台,众多的种族和族裔人群在这里活动和竞争。北美土地和资源的多样性,为印第安人提供了生存资源,也使来自欧洲不同地方的移民能够谋生和谋利,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
二、英国内部因素的作用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英国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和贫困问题,出现了大量移民,它是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等诸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英国的宗教迫害
16世纪末17世纪初以来英国宗教的变化,为北美殖民提供了另一种动力。
在欧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英国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清教徒们主张清洗英国国教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的残余影响。独立派清教徒在道德上与天主教、信义宗、犹太教或其他信奉《圣经》教的教派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是他们更加认真地遵守十诫和其他戒律,厌弃教会的繁文缛节和道德败坏,希望取消主教、副主教和教区牧师一级以上的教职,废除规定的祈祷词,把教会改组成各独立教区的一种自由联合体。他们自称是上帝的“选民”。但是,清教运动在英国受到王室的压制,清教徒惨遭迫害,不少清教徒被国王囚禁。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伊丽莎白为英格兰国王,清教徒向国王提出《千人情愿书》,但遭到拒绝。詹姆士一世声称,如果清教徒不顺从,就把他们统统赶出国外。1608—1609年,在国王的高压政策下,诺丁汉郡斯克鲁比村的独立派教徒离开家乡,漂泊到荷兰的莱顿。然而,信奉加尔文教的荷兰人只限他们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一些对这种歧视不满的成员决定移居新大陆。1620年9月,102名清教徒乘上“五月花”船只离开荷兰,向北美洲进发。两个月以后,“五月花”号驶抵麻萨诸塞湾海岸,清教徒们就在这里建立居民点—普利茅斯。为了按照他们自己的政治理想建立移民区,清教徒们在登岸前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
1630年,约翰·温斯罗普在北美洲建立“山巅之城”,借此表明清教徒在这里将严格根据本教的教义生活。1634年,卡尔弗特家族在马里兰州建立了第一个城镇圣玛丽城,它是为那些遭受英国国教迫害的天主教建立的避难所。1682年,威廉·佩恩在特拉河两岸建立了“博爱之城”——宾夕法尼亚。
宗教因素对于最初移居北美洲的人来说的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英国的人口压力
根据17世纪格雷戈里·金提供的数据,1688年英格兰人口为540万。据后来的学者研究,在1540—1774年间,每10年的人口增长率一般在0.5%上下浮动。1586年英国人口为3805841,1606年为4253325,1686年为4864762。[4]用今天的标准看,英国1585年前后的人口,不过和世界上某座大城市相仿佛;但按当时的尺度,15时节以来人口的增长,已经使英国变成一个十分拥挤的地方。牧师哈克卢特写道,由于长期的和平与疾病的减少,英国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各行各业的人都太多。人们无法相安无事地生活,都在想着吃掉别人;而且,国内还出现了许多游手好闲和偷窃之徒,致使监狱人满为患;所以,,将人口转移到北美乃是必要的措施。约翰·温斯罗普在迁移前也曾提到,“所有村镇都在抱怨他们的穷人所造成的负担。”[5]人口集中的城市,使社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更坚定了英国向海外移民的决心。
(三)英国的经济推动
经济是英国人向北美洲进行探察和殖民的根本原因。
在1550年左右,英国的市场已饱和,因果的民族产业受到致命打击,呢绒出口一年竟下降了35%,金融市场也陷入混乱,英国经济进入衰退时期。棉队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反危机措施,诸如把欧洲大陆商人排挤出英国的势力范围,对本国商人实行优惠,强制把牧场还原为农场,限制纺织品生产,住址新来者从事贸易活动等,试图从内部解决问题。但英国商人深知,只有开拓新的国外替代市场才识根本的解决方法。为此成立了一些贸易公司,开拓与东方的贸易,如莫斯科公司、东方公司和利凡特公司,但这些公司多关心进口东方产品,而不是为英国过剩的羊毛和呢绒制品找寻市场。有的商人探索开辟经由北美洲到东方国家的商路问题,也就是吉尔伯特等人要寻找的同望东方的西北航道。但仅仅开辟与东方国家的贸易还不够,因为这解决不了国内过剩的人口问题,因此只有建立“新的家园”才是出路。加上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为母国提供巨大财富的示范效应和英国人对美尔兰和北美殖民地的态度如出一辙,“从甲地获得的经验自然而然地被用于乙地”。[6]这都促使吉尔伯特和哈克吕特等人开始设想在北美洲建立殖民地。因此,16世纪50年代对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再度兴起,从根本上说是手经济的推动。
(四)英国政府的鼓励政策
在16—17世纪,英国国家的动员、组织和控制能力,较以前有了显著的增强。向美洲的殖民和扩展,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权利作为支持,而此时的英国,开始具备了这方面的条件。
西班牙的冒险家和商人,从“新大陆”源源不断地运回大量财富,这不能不令都铎诸王羡妒交加,决意效法。北美和英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近,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势力未及的地区,对英国的殖民活动具有多种便利。英国人同样指望在那里开掘金银矿藏,以增其富。人们还看到了北美潜在的市场前景。一旦那里有白人定居,同时印第安人又得到改造,就会为英国的制成品提供一个极大的消费市场。另外,从北美还有可能找到一条从西北通向亚洲和“南海”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说是一条“致富之路”。由此获得的财富,定能增强因果的实力,从而在和西班牙等国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从战略方面看,英国人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对于和西班牙等国相争,具有难以替代的价值。一旦战争爆发,英国可以从北美袭击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同时,使英国的战船得到救援和补给。[7]
由于北美洲的这种巨大的吸引力,使英国政府采取政策促进人民向北美洲迁移。
(五)英国国民性格的影响
面对各种压力,人们通常不止一种应付办法。在有的人群,也许根本不会选择远走他乡来摆脱贫困或迫害。许多英国人不惜冒险到北美去寻求新的机会,肯定和英国人的性格特点和迁徙习惯有联系。就整体而言,不列颠诸岛的居民并非安土重迁、固守本分的人,他们在17世纪以前的漫长岁月里,就已习惯于通过前夕来寻求机会和谋取改善。英国很早就存在活跃的人口运动,而尤以16—17世纪为盛。具有的英国学者对某些地区的研究,在一个世纪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的家庭仅有16%仍然留在原来居住的村落。短距离的迁徙在英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许多年轻人外出谋生,有举家迁徙,有的人从边远的乡村想中心城市移动,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到伦敦盆地。在北美殖民运动兴起后,伦敦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移民中转站。同时还有大批英格兰和苏格兰人移居爱尔兰。岛内迁徙和移居北美,对早已习惯迁徙的人来说,只有距离上的差别。另外,欧洲大陆人口也时常迁入英国,特别是当英属美洲向非英国移民敞开门户后,许多 外国人假道英国前往美洲,其中难免有人出于种种缘故滞留未去。这使英国人种带有明显的混合性,混合的程度高于德意志人、荷兰人或法国人。在这个意义上说,不列颠诸岛的人口运动是立体多向的。[8]英国国民的性格特征对移民运动产生着内部的推动作用。
英国国民的这种性格为英国的移民运动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
结束语
美洲的发现为英国的商人、殖民者、探险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他们雄心勃勃地向新大陆进军,寻找他们的机会;君主们则热衷于划分势力范围,实现他们的殖民野心。在这种形势下,英国移民由于对北美洲的向往和憧憬,逃避封建暴政和宗教迫害、经济上的破坏、政治上的混乱、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以及英国国民自身性格等原因最终完成了向北美迁移的伟大事业。他们蜂拥而至,筚路蓝缕,开发创业,合众为一,建国兴国,对北美的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在欧洲历史上浩瀚的迁移运动,为以后全球局势的变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
- 上一篇:山东龙口家具店 山东龙口哪有买家具的呀
- 下一篇:胜芳家具图片 胜芳家具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