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威灵顿家具合肥 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有没有后代
据资料记载爱德华八世与辛普森夫人均没有后代。
扩展资料: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1894年6月23日-1972年5月28日),英国国王,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乔治五世和玛丽王后的嫡长子,乔治六世同母兄。逊位后被其弟乔治六世封为温莎公爵(Duke of Windsor),自1936年1月20日其父乔治五世去世到1936年12月11日退位,为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共在位325天。温莎王朝的第二位国王。
在爱德华八世作为国王的数月之中,他的婚姻问题引发英国的宪政危机,政府、自治领政府、人民和教会均反对他迎娶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如果违背民意引起政府辞职,即违背作为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宪法方针,所以他选择退位,成为英国和英联邦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国王。后世人在提及“不爱江山爱美人”这一句时,往往会联想到温莎公爵的爱情故事。
爱德华八世退位后,由他的弟弟乔治六世继位。1937年5月8日,头衔改为温莎公爵。二战期间,他作为英国军事代表常驻法国,在被指控为同情纳粹后,到巴哈马担任总督。战后,退休度过余生。
退位原因:1936年11月16日,爱德华和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在Fort Belvedere见面,表达和辛普森夫人结婚的想法。首相告知爱德华八世其想法在精神上是不可被接受的,因为他们作为英国国教会的领袖,根据英国国教的教义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另外,人民也不能接受辛普森夫人为王后。为此,国王提出了另外一个结婚方案,那就是辛普森夫人在婚后不拥有王后头衔,他们的未来的孩子也不能继承王位,这个方案依然被内阁拒绝,另外,根据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任何对关于国王头衔和王位继承问题的变动必须经过英联邦各自治领政府的批准,此时,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南非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反对国王迎娶离婚女子,爱尔兰政府表示不关心,新西兰政府犹豫不定。此时,爱德华八世公开回应“没有多少人在澳大利亚,所以他们的观点并不重要”其后,国王通知首相如果他不能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将退位,当时鲍德温首相给爱德华三个选择:
1.取消结婚的想法(很明显,爱德华不会放弃辛普森夫人)
2.迎娶辛普森,违抗首相的意愿(政府很有可能会投降,但将引起宪法风波)
3.退位(爱德华的选择)
在他作为国王的数月之中,他的婚姻问题引发了英国的宪政危机,他的政府,自治领政府,人民,教会均反对他迎娶辛普森夫人,他如果违背民意引起政府辞职,即违背了作为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宪法方针,所以,他选择了退位,他成为了英国和英联邦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国王。
参考资料: 爱德华八世-百度百科
贝多芬毕业于那所大学?
贝多芬是音乐世家,没有读过哪所大学。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
1778年,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
1782年,贝多芬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担任了风琴师尼福的助手。
1782——1783年,贝多芬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格曲等。
1783年,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1785年,贝多芬拜李斯特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贝多芬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
1787——1789年,贝多芬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1790年,贝多芬创作《骑士芭蕾》。
1792年秋,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
1793年,贝多芬开始策划作曲《欢乐颂》
1792——1795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出版。
1796年,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
1796——1797年,贝多芬创作《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1798——1799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9,10,11,12,13,14,20和21号。
1800——1801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7,18,22,23,24,26,27,28,29,37,43,85,51(2),49号。
1802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50和36号。
1803年,朱列塔·圭恰迪尔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贝多芬绝望的时刻。
1803——1804年,贝多芬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贝多芬改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
1804——1805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
1806年,贝多芬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5月和泰雷兹订婚,创作《第四交响曲》。12月23日,贝多芬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807——1808年,贝多芬创作《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响曲》及作品第62,69,70,80和86号。
1809——1810年,贝多芬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1811——1812年,贝多芬创作著名钢琴曲。
1813年12月8日,贝多芬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
1815——1816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98,101,102,112,108号。
1815年,贝多芬的弟弟卡尔死于肺病,留下一个儿子,贝多芬争夺其监护权失败。
1817年,贝多芬创作作品《五重奏赋格》(第137号)。
1819年听觉完全丧失,开始使用谈话簿。[3]
1819年,贝多芬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贝多芬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1822年,贝多芬创作作品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
1823年,贝多芬《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4月在德国的法兰克福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3]
1826年,贝多芬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辞世。
历史上阳历4月30日有哪些重大事件
1777年4月30日 德国数学家高斯诞辰
1872年4月30日 中国近代第一张报纸《申报》创刊
1896年4月30日 李鸿章出使俄国
1900年4月30日 夏威夷成为美国的准州
1904年4月30日 任弼时诞辰
1909年4月30日 荷兰女王朱丽安娜诞辰
1928年4月30日 近代学者辜鸿铭逝世
1945年4月30日 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
1965年4月30日 多米尼加发生政变总统被罢黜
1975年4月30日 越南战争结束
1977年4月30日 北海油井爆炸
丘吉尔是第几任英国首相
分别为58任 以及第60任
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据传为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展示》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八大演说家之一。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
历任首相
001罗伯特·沃波尔 1721年04月04日-1742年02月11日 辉格党 首任首相,也是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
002威尔明顿伯爵 1742年02月16日-1743年07月02日 辉格党 亨利·佩尔汉姆 1743年08月27日-1754年03月07日 辉格党
003纽卡斯尔公爵 1754年03月16日-1756年11月16日 辉格党
004德文郡公爵 1756年11月16日-1757年06月25日 辉格党
005纽卡斯尔公爵 1757年07月02日-1762年05月26日 辉格党
006比特伯爵 1762年05月26日-1763年04月16日 托利党
007乔治·格伦维尔 1763年04月16日-1765年07月13日 辉格党
008白金汉侯爵 1765年07月13日-1766年07月30日 辉格党
009查塔姆伯爵 (老威廉·皮特)1766年07月30日-1768年10月14日 辉格党 儿子小皮特是第14任英国首相
010格拉夫顿公爵 1768年10月14日-1770年01月28日 辉格党
011诺斯勋爵 1770年01月28日-1782年03月22日 托利党
012白金汉侯爵 1782年03月27日-1782年07月01日 辉格党
013谢尔本伯爵 1782年07月04日-1783年04月02日 辉格党 波特兰公爵 1783年04月02日-1783年12月19日 托利党/福克斯-诺斯联合内阁
014小威廉·皮特 1783年12月19日-1801年03月14日 托利党 最年轻的首相,就职时只有24岁
015亨利·埃丁顿 1801年03月17日-1804年05月10日 托利党
016小皮特 1804年05月10日-1806年01月23日 托利党
017格伦维尔勋爵 1806年02月11日-1807年03月31日 Whig/Ministry of All the Talents(联合内阁) 父亲是前首相乔治·格伦维尔
018波特兰公爵 1807年03月31日-1809年10月04日 托利党
019斯潘塞·帕西瓦尔 1809年10月04日-1812年05月11日 托利党
020利物浦伯爵 1812年06月09日-1827年04月10日 托利党
021乔治·坎宁 1827年04月10日-1827年08月08日 托利党
022戈德里奇子爵 1827年08月31日-1828年01月22日 托利党
023威灵顿公爵 1828年01月22日-1830年11月22日 托利党民族英雄
024格雷伯爵 1830年11月22日-1834年07月16日 辉格党
025墨尔本子爵 1834年07月16日-1834年11月17日 辉格党
026威灵顿公爵 1834年11月17日-1834年12月09日 保守党
027罗伯特·皮尔爵士 1834年12月10日-1835年04月18日 保守党 保守党的创始人
028墨尔本子爵 1835年04月18日-1841年08月30日 辉格党
029罗伯特·皮尔爵士 1841年08月30日-1846年06月30日 保守党
030约翰·罗素勋爵 1846年06月30日-1852年02月23日 辉格党
031德比伯爵 1852年02月23日-1852年12月19日 保守党
032阿伯丁伯爵 1852年12月19日-1855年02月06日 Peelite/联合内阁
033帕尔姆斯顿子爵 1855年02月-06日1858年02月20日 辉格党
034德比伯爵 1858年02月20日-1859年06月12日 保守党
035帕尔姆斯顿子爵 1859年06月12日-1865年10月18日 自由党
036罗素伯爵 1865年10月29日-1866年06月28日 自由党
037德比伯爵 1866年06月28日-1868年02月27日 保守党
038本杰明·迪斯雷利 1868年02月27日-1868年12月03日 保守党
039威廉·格莱斯顿 1868年12月03日-1874年02月20日 自由党
040本杰明·迪斯雷利 1874年02月20日-1880年04月23日 保守党 威廉·格莱斯顿 1880年04月23日-1885年06月23日 自由党
041索尔兹伯里侯爵 1885年06月23日-1886年02月01日 保守党
042威廉·格莱斯顿 1886年02月01日-1886年07月25日 自由党
043索尔兹伯里侯爵 1886年08月03日-1892年08月15日 保守党
044威廉·格莱斯顿 1892年08月15日-1894年03月05日 自由党
045罗斯贝利伯爵 1894年03月05日-1895年06月25日 自由党
046索尔兹伯里侯爵 1895年06月25日-1802年07月12日 保守党
047亚瑟·贝尔福 1902年07月12日-190年12月05日 保守党
048亨利·坎贝尔-班内南爵士 1905年12月05日-1908年04月07日 自由党
049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1908年04月07日-1916年12月07日 自由党
050戴维·劳合·乔治 1916年12月07日-1922年10月23日 National Liberal/联合内阁
051安德鲁·伯纳尔·劳 1922年10月23日-1923年05月22日 保守党
052斯坦利·鲍德温 1923年05月22日-1924年01月22日 保守党
053拉姆赛·麦克唐纳 1924年01月22日-1924年11月04日 工党 斯坦利·鲍德温 1924年11月04日-1929年06月05日 保守党
054拉姆赛·麦克唐纳 1929年06月05日-1931年08月24日 工党
055拉姆赛·麦克唐纳 1931年08月24日-1935年06月07日 National Labour/国民内阁
056斯坦利·鲍德温 1935年06月07日-1937年05月28日 保守党/国民内阁
057尼维尔·张伯伦 1937年05月28日-1940年05月10日 保守党/国民内阁
058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05月10日-1945年05月23日 保守党/联合内阁 民族英雄 温斯顿·丘吉尔 1945年05月23日-1945年07月26日 保守党/过渡政府
059克莱门特·艾德礼 1945年07月26日-1951年10月26日 工党
060温斯顿·丘吉尔爵士 1951年10月26日-1955年04月06日 保守党
061安东尼·艾登爵士 1955年04月06日-1957年01月10日 保守党
062哈罗德·麦克米伦 1957年01月10日-1963年10月19日 保守党
063道格拉斯-霍姆爵士 1963年10月19日-1964年10月16日 保守党
064哈罗德·威尔逊 1964年10月16日-1970年06月19日 工党
065爱德华·希思 1970年06月19日-1974年03月04日 保守党 哈罗德·威尔逊 1974年03月04日-1976年04月05日 工党
066詹姆斯·卡拉汉 1976年04月05日-1979年05月04日 工党
067玛格利特·撒切尔 1979年05月04日-1990年11月28日 保守党 唯一的女首相
068约翰·梅杰 1990年11月28日-1997年05月02日 保守党
069托尼·布莱尔 1997年05月02日-2007年06月27日 工党
070戈登·布朗 2007年06月27日—2010年5月11日 工党
071戴维·卡梅伦 2010年05月11日— 保守党
现任首相
戴维·卡梅伦1966年10月9日出生于伦敦,家境富裕,父亲是股票经纪人,母亲是治安法官。他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大学期间他学习了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 英国新首相卡梅伦
卡梅伦的政治生涯并不长,2001年他首次当选议会下院议员,2003年进入保守党影子内阁,2005年12月6日,39岁的卡梅伦高票当选保守党领袖。在任职之时,他表示将改革保守党。 在本次竞选中,卡梅伦打出“为变革而投票”的口号,抓住选民“求变”的心理,希望可以由他领导保守党取代工党政府,打造新英国。
清日戰爭怎么样
一部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是全面危机。尽管一般历史教科书给人的印象是:这一全面危机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但鸦片战争对绝大部分当时的中国人几乎无所触动,真正引起震动并使中国人普遍感受到这种全面危机的存在的事件,实际上是半个世纪后的中日甲午战争。用梁启超的话说,甲午战败所激发的思想变化,乃是“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因为直至此刻,中国人才首次普遍而清晰地意识到一个事实:老法子是不行了,中国要免于灭亡则必须改革。 为何甲午战争给国人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原因不仅在于我们输给了一个自己原本瞧不起的敌人(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也同样轻视英吉利蛮夷),或遭受的损失(丧失藩属朝鲜,与中法战争中失去越南相似;至于割地赔款,也不是没有先例),最重要的是,这次战争空前暴露出了清朝当时整个国家体制已无法适应一场现代战争的需要。福泽谕吉曾宣称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之战,虽然充满了帝国主义气息,但在这一战争中,中国的种种弱点确实表明:它失败在于尚未成为一个现代国家,这是邓世昌等英雄的个人牺牲所无法补救和挽回的。 《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对此有一段评论:“战争的一方日本这时已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民族主义使它的政府和人民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起来对付中国,而作为另一方的中国,它的政府和人民基本上是各行其是的实体。日本的战争努力动员了举国一致的力量,而中国人民几乎没有受冲突的影响,政府几乎全部凭借北洋水师和李鸿章的淮军。”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李鸿章一人对日本一国的战争。作为一个农业帝国,中国虽然拥有庞大的潜力,但却不能有效动员其全部力量——只有在它遭遇全面危机而不得不自我改造为一个现代国家时,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虽然当时洋务运动已施行三十年,但清军在战场的表现折射出清朝整个体制的前现代特征:陆军编制没有番号;建制中没有独立的炮兵、工兵、通信兵、辎重运输兵等专业性兵种,炮兵混编在步兵营内;没有固定的卫生兵编制(战争中因病而死的比例远远超过战死者),士兵治疗伤病费和营养费由个人负担。虽然全国陆军总数高达96万,并临时征兵60万,但由于后勤运输落后(铁路里程不及日本的1/10,海上则靠租赁洋船运兵),调遣出关参战者实际仅有10多万,不敌总兵力24万的日军。而出战士兵装备的武器也是多种渠道购买的西式武器,其种类繁多、弹药各异、操作复杂的状况,给战斗作业、弹药补给、枪械维修带来极大困难。更重要的是,士兵主要依靠个人效忠、吃军饷、为皇帝打仗来激发斗志,与日军中灌输的强烈国家观念形成鲜明对照。如本书所言,北洋水师最高长官丁汝昌本是“农民出身的陆战将领”,其被受命指挥亚洲最大舰队,原因之一是他和李鸿章乃是同乡——值得补充的是,甲午战争中另两个重要陆军将领叶志超、聂士成也是合肥人,这都是淮军中狭隘地域观念的明证。至于在宣传、沟通等方面的差距更大,清朝没有军邮业务,作战官兵的家书通信无法传递,影响战场斗志,也无法向国内及世界舆论施加影响,使国内外确信自身的正义性,反倒是日本成功地开动宣传机器,将自身塑造为正义一方,是“拯救朝鲜于水深火热、为朝鲜争取独立解放的文明战争”。 与之相比,日本的战争规划可谓处心积虑。在战前很久,日本就一直在竭尽全力为此做准备,不仅将全国产业纳入战争轨道,实现由“殖产兴业”到“富国强兵”的转变。外山三郎在《日本海军史》中曾说,日本战前拼命扩充海军,“这简直象一个上气不接下气奔跑的人好容易才赶到日清战争这个目的地一样”。对北洋水师作战的主力、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快战舰的“吉野号”,原本系清军订购,但却因资金不足而放弃;日本则咬牙买下,而北洋水师黄海战败后,曾给日本舰队构成极大威胁的镇远号最终也成了战利品,编入日本舰队,成了日本海军第一艘铁甲战列舰。最能反映当时日本国家体制的,是战争中呈现出的“举国一致”的强烈决心。明治天皇亲自坐镇广岛大本营指挥作战,开战后民间各地及地方政府掀起征朝义勇军活动,相继组织了义勇队、决死队、拔刀队等团体,向政府请愿参加赴朝作战,志愿做后勤支援并最终参战的军夫多达15万人。在这种“为战争捐献”的热潮中,连日本各地的娼妓都纷纷将多年积攒的储蓄自愿奉献,在远征军集结的地方,云集了来自日本各地、自愿为士兵提供服务的“奉公女”。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战争的胜利,竟“激发了日本花柳界的大繁荣”。 战争的惨败给中国所造成的严重损失早已为国人所知,黄海海战的悲剧和台湾的割让,早已成为每个中国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百年来不断沉痛反省。但失败也有失败的好处,用赵鼎新的话说,“军事失败特别能创造出新的机遇,因为它促使人们质疑既定秩序和考虑制度变革。因此,战争的压力不仅制约了持续性的再生,而且还产生了促进变革的机遇。”普鲁士就是因1806年耶拿战役惨败于法军并沦为三流国家后,举国大受刺激,才开始大力变革。相反,胜利也有胜利的坏处,正如英国威灵顿公爵所言:“胜利是仅次于失败的最大悲剧。”相比起失败者,胜利者常常更少进行自我反省,尽管日本在战后也曾详细总结战争教训(本书就是根据日本资料编纂的,参考书无一例外都是日本书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人搜集整理之细致令人惊叹),但那主要是在战术层面,而在战略层面,日本人是许多年后才迟迟意识到这一战争对日本国家命运所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 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是:甲午战争的压倒性胜利,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国家主义影响力,激发了日本扩张的野心,并直接造成军方的极大势力。在战前,日本军人地位低下,民间逃避服兵役的事层出不穷,但战争的胜利却使日本举国沸腾(尤其旅顺口沦陷的消息),日本民众中出现空前高涨的战争热情。著名记者德富苏峰一生的前半期本是自由主义者,但之后却转向强烈的国家主义,在甲午战前一周就鼓吹开战将是“膨胀的日本,进行膨胀的活动之良机”,从而使“三百年来收缩的日本,飞跃为膨胀的日本”。战争的胜利确实让日本空前膨胀,许多社会文化名人均肯定战争,冲昏了国民的头脑,东京市民甚至集会一致要求进军北京。那时“军队万岁、军人是守护神,军人的地位如日中天。民众对战争的肯定,奠定了国家走向军国之路的基础”(本书307页)。清朝的2.3亿两白银赔款,除了天皇拿走的6%外,其余全部用作军费,光海军就拿走一半。军部借此全面确立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实现政治独霸的构造,而其军事独立行动的做法也此后一直延续下去。最终,这个不断“膨胀”的日本,终于在1945年迎来最终的失败。 在此之后,日本就在这一道路上越走越远。政治家石桥湛三在1912年曾说:“我们对甲午战争时没有一个人主张反对战争至今都感到遗憾。在日俄战争前夕,同样也没有就反对战争展开充分的议论。这也是令人遗憾的。”作家夏目漱石也曾讽刺当时的全民国家主义狂热:“日本人像生着痨病一样,咳着叫着大和魂……记者在叫大和魂,扒手也在叫大和魂……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餐馆的招待也有大和魂……三角形的是大和魂,四方形的还是大和魂,这个大和魂还真是像个魂魄似的,晃晃悠悠到处都有。”确切地说,正是战争的胜利使反战的声音被完全淹没,曾高唱反战论的内村鉴三,在接到旅顺海战的捷报时也不禁“三呼万岁之声响彻四邻”,可以想见在此情形下可以想见要坚持独立思考是何其之难。 晚清时翰林院编修恽毓鼎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甲午之丧师,戊戌之变政,己亥之建储,庚子之义和团,名虽四事,实一贯相生,必知此而后可论十年之朝局。”事实上,在此之后的废除科举、乃至清帝逊位,都在这一因果链条上。甲午战败实是触发这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对日本来说也一样: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连续事件。日本全民的战争热情由于当时“三国干涉还辽”而陷入狂怒(昭和天皇在1945年决定战败诏书前还要求臣下体会当年明治天皇退还辽东半岛的“忍辱负重”心情),从而将俄国视为下一个主要假想敌;而1905年日俄战争胜利后英美出面调停,压日本接受和平协议,又使日本人产生了强烈的仇视英美情绪(所谓“英美鬼畜”),为下一场战争做了准备。如果说在甲午战争中日本还对“文明”和“万国公法”有所顾忌,唯恐被国际社会指责为野蛮国家,那么四十年后在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事件中就再无掩饰,而这最终又为自己掘下了坟墓。 ------------------------------------------------------------------------------------- 校对: p.42:枪弹284,869万发:似多一“万”字 p.142:1985年6月17日……日本近代第一块殖民地诞生:按当为1895年,见p.275 p.156:1862年,日本作家高山晋所作《游清五录》:按似当为“高杉晋作” p.345:进攻旅顺的大山严第二军:当作“大山岩”,以“岩”、“严”繁体字字形相近而误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