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阳曲县家具产业园 阳曲县的经济概况

境内人民历来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葵花、高粱、薯类、油料等,其次有小麦、莜麦等。“十五”期间又引进建设了旭美薯业、汉波食品、名流配餐食品加工、顺天制药、阿牛乳业、小福星玉米油加工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润丰园、维纳园、蒲丰园、宏明、六味斋等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园区。

2011年,阳曲县的粮食总产达1.15亿公斤,平均每亩增产73公斤,总增产25156吨,增收6037.4万元,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以“5万亩农业科技示范田、10万亩优质小杂粮、7万亩干果经济林、10万亩设施蔬菜”四大基地建设为重点,高效农业、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生态观光四大园区发展为依托,形成龙头带动、园区示范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十二五”期间阳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畜牧业占农业产值50%以上的目标。 2012年,太原(阳曲)转型发展产业园区启动建设。该项目占地50平方公里,承载着阳曲县科学转型发展的任务。“一心、两带、五区”的园区功能,形成以镁铝加工、装备制造、仓储物流、高效农业、新型材料为主的“二高一绿”(高效节能、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业集群。第一期建成10.4平方公里的园区,以给排水、强弱电、天然气、自备铁路站台等齐备的工业要素承载不低于32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后可供天然气3亿立方米、煤气3亿立方米,水20万吨,电容量475KV,铁路货运吞吐量500万吨。

2013年4月3日,位于阳曲县青龙镇的山西穗华物产业园正式破土动工。该园区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三期规划用地2000亩。 2006年,阳曲县新建改建了百货商场、综合商场、二轻商场、东北街菜市场、商贸新街便民市场,天客隆超市、鸿运超市、金源超市、粮油超市等一批商业贸易服务中心相继投入运营。阳曲县各类市场发展到50个,商业网点发展到1564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亿元。以龙池山庄、黄土人家、悬泉寺、阪寺山、安阳山庄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呈现出新的亮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总量的构成达到25%。

2011年,阳曲县定资产投资15.82亿元,增长3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增长17.1%;服务业增加值9.38亿元,增长5.4%。

阳曲县为什么被评为文化旅游大县

境内1处国家级、88处省市县级文物

阳曲县历经初选、复选和大众网络报纸投票的推选与专家评审。凭借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从三百多个候选旅游县市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

今年以来,山西省阳曲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生态养老基地、全域旅游示范地,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风气正、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阳曲的进程中,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重点工作和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原先旅游产业十分薄弱的情况下高起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先后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5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阳曲县始建于西汉,地处山西中部,扼守着山西省会太原的北大门,史称“三晋首邑”,县城距省城23公里。全县总面积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总面积的1/3,全县辖4镇6乡117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5万,其中农业人口11.4万。

阳曲县地理位置优越。境内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大西高铁纵贯南北,石太高速客运专线、太阳高速和314省道横穿东西,特别是阳兴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大幅缩短了阳曲与省城的空间距离,从太原到阳曲仅需20分钟左右的车程。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园区建设,网电、天然气等工业基础要素齐全,目前已形成以城晋驿为核心的总部园区、以东铝为核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区、以大盂为核心的工业园区,成为太原民营区和高新区“异地拓展”的首选地、太原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在全省经济普遍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阳曲县域经济逆势上扬,“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98亿元,增长9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23亿元,增长14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91亿元,增长287%;服务业增加值43.37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7亿元,增长113.1%。第一二三产比重达到15.8:53.6:30.6,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7.76亿元,增长13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一五”末的12105元增加到20160元,增长6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895元增加到7078元,增长81.7%。

阳曲县文化底蕴浓厚,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57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唐朝被封为“汾阳王”的郭子仪、武则天时期两度为相的狄仁杰以及傅山、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的书写者马文蔚等众

多历史名人均出自本地,红峗山、板寺山、小五台山山清水秀,青龙古镇、狼孟故城、三轸古堡儒风古韵,天门关、石岭关、赤塘关虎踞龙盘,悬泉寺、三藏寺、不二寺秘境通幽。

立足于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优势,该县祭出几记旅游业发展的重拳——

一是多方发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先后在省城太原举办了阳曲县乡村旅游推介会暨旅游项目招商会、阳曲县旅游推介暨项目招商会、阳曲县首届特色农产品展销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并利用“5·19中国旅游日”在全县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还邀请山西科技贝竹通有限公司对“就近阳曲县,旅游更方便”旅游线路进行系列宣传,由山西旅游频道、《发展导报》、山西新闻网、太原新闻网等媒体进行宣传,在太原新闻广播《龙城旅游》栏目中播出“阳曲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节目,在太原电视台《天天美食》栏目宣传了全县主要旅游点的美食和地方美食,在《山西工人报》、《太原日报》分别整版刊登了题为《晋阳首邑,魅力阳曲》、《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拓宽精准脱贫新途径》,向外界展示了该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

二是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并由北京九鼎创意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编制了《阳曲县全域旅游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已完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申报工作;在全县成立了19家旅游分公司,举办了业务培训;对乡村旅游接待中心建设项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家客栈整合项目开始组织立项;在全县计划打造300户扶贫客栈,运行模式是“县旅游总公司+乡村分公司+贫困户”,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包装,统一投资,统一运行;完成了吉祥岗湾10户扶贫客栈及吉家岗、店子底旅游扶贫厕所4座,国庆节已对外开放,收益良好,每户最低收入1800元。

三是推进了山西绿色动力有限公司投资10.5个亿的北小店旅游文化体育项目,编制了规划、可研,启动了立项工作。

四是推进了投资3个亿的儿童嘉年华项目,已成立了项目指挥部,正编制规划和注册公司。

五是全县10个乡镇在今年国庆期间均分别成功举办了旅游推介会,推出6条旅游线路:青龙古镇-三郎洞、三藏寺-西门庄园-青龙古镇、阪寺山-青草坡乡村庄园-青龙古镇、红峗山-东黄水镇吉家岗(吉祥港湾)-青龙古

镇、青龙古镇-宏旺农庄-大美杨兴、卧龙湾生态园-店子底-青龙古镇。

目前,阳曲县共建成1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山西最美乡村”和75户“农家乐”乡村旅游接待点、8家旅游社门市部及20余处成型景点,包括青龙古镇、阳曲历史博物馆、阪寺山、安阳山庄、宏旺生态、青草坡乡村庄园、西门庄园、香槟壹号、卧龙湾生态观光园、嘉豪山庄、龙王沟生态园、汾河二库、悬泉寺、吉家岗、店子底等。其中,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青草坡乡村庄园被评为国家级“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嘉豪山庄、香槟壹号为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阳曲宾馆被命名为“三星级宾馆饭店”。

阳曲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志勇介绍,该县已经确立了“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十三五”期间,将瞄准“打造省城北花园”目标,围绕“黄土风情游”、“名镇古村游”、“户外骑行游”、“美丽乡村游”、“宗教文化游”、“经典红色游”,依托区位交通、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推进旅游品牌创建,实现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特别是要以乡村旅游为脱贫攻坚重要产业,以成功入选“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以杨兴河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带为龙头,以青龙古镇、华夏文明主题公园为旗舰,以红峗山、悬泉寺、阪寺山、三郎洞等精品线路为支撑,以青草坡乡村庄园、龙王沟生态园、卧龙湾生态园、西门庄园、香槟壹号等生态农庄为基础,以铺天盖地、星罗棋布的农家乐、扶贫客栈为辐射,倾力打造“一带、两线、六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形成太原北部重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促进全县新型业态整合发展。到2020年,全县计划发展30个宜居宜业宜游乡村、300户农家乐院落,同时抓好旅游产品包装,启动“互联网+旅游”宣传模式,着力打造促进旅游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进旅游产业开发与升级,努力使游客人数达到500万人,旅游总收入突破1.5亿元,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县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2010年中国都发生什么国家大事了

1、上海世博会开幕

5月1日—10月31日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举行,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中外参观者达7308万人次,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新纪录。

2、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8月8日 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1471人遇难,294人失踪。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夺取了抢险救灾的重大胜利。

3、广州举办亚运会

11月12日—27日 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举办,主题是“激情盛会 和谐亚洲”。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0多名官员和运动员参加本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4、玉树地震

4月14日 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随之全面展开。

5、嫦娥二号升空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大事记·2010年

太原经济现状

  系统标准答案: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9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9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430.67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3亿元,增长13.4%

  &nb

  sp;(一)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步伐加快,结构调整效应进一步显现。制定了《太原市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提出政府在产业发展和投资方向上的调控意图,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正确导向。太钢40万吨不锈钢冷轧薄板、太重火车轴及油墨轴承、晋机火车轮等技改项目完工。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8%提高到20.7%。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9.2%提高到40.1%。关停污染严重企业和落后生产设施117个,取缔土小企业66家,关闭小机焦项目9个,减少产能146万吨。

  (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2.11亿元,增长20.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8.41亿元,增长40.0%,高出重工业22.3个百分点,比重由11.6%提高到13.1%。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6.60亿元,增长14.3%;实现利润36.07亿元,增长13.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39,提高8.83点,为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三)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乡镇企业高速增长。农业总产值(现价)完成34.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粮食播种面积125.25万亩,总产量29.19万吨。菜、奶、肉、蛋分别增长3.4%、11.4%、9.1%和2.3%。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增长11.1%。解决了6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乡镇企业增加值完成148.14亿元,增长29.9%;上缴税金30.14亿元,增长58.8%。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21亿元,增长28.5%。城南集中供热二期、南寨公园、滨河东西路南北延伸、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北郊污水处理厂、玉门河改造等12项工程完工或基本完工;西北环袁家庄连接线、城南防洪排水一期、教育新区、娄烦库区移民、天然气工程、玉门河公园6项工程正在按计划组织施工。

  (五)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财政总收入完成163.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95亿元,增长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6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4402元,增长13.7%。

  (六)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利用外资成效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5户,比上年增加8户;实际利用外资1.65亿美元,增长15.6%。利用加拿大政府贷款建设城南区域集中供热工程已签订贷款协议,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中环路的东环、北环和汾河二期蓄水美化项目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方案编制的招标工作顺利完成。

  (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23万人,其中,“4050”再就业753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57.54万人、67.5万人和76万人,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万人。城市居民低保覆盖人口达到10.5万人,2.5万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待遇。

  (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安排176项科技发展项目,申请专利886项,转化科技成果500余项。城乡贫困家庭子女“两免一补”受助4.5万人。改造中小学危房和新建校舍竣工面积7.2万平方米。《褐马鸡与少年》入围全国前20部优秀剧目。迎泽、杏花岭、尖草坪和万柏林被列入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81.4%。获得2008年自行车BMX世界锦标赛暨奥运会预赛举办权。全年旅游总收入80.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7‰。市区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45天。

  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市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圆满实现。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市八次党代会提出的65144奋斗目标。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4.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3.7%;固定资产投资比“九五”累计增长1.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7%。五年实际利用外资5.64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4.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凸现,价格下跌,利润下滑,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增幅回落。二是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欠账较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三是受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国际焦炭、金属镁价格大幅下跌,使我市以焦炭等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出口受到很大冲击,全年地区出口总额完成21.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5%。四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20户亏损,比上年增加30户;亏损总额7.59亿元,增长67.6%。亏损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户,占亏损总额的81.2%,主要集中在焦化、热力、电力、机械等行业。

  二、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跨入全国先进省会城市行列的目标,坚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总揽率先发展的各项工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为支撑,实施绿色转型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致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力推进思想观念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创新、文化氛围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确保实现“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10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达到350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6.5%,达到19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达到6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5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434亿元;地区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达到23.9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达到116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达到4885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8.3%;市区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60天;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

  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不锈钢及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精细化工、能源环保等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太重油膜轴承技术改造、山西亚日电脑公司20万台电脑等已完工项目的达产达效;加快太钢150万吨不锈钢、西山热电等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投产见效;着力推进山汽集团2.3万辆华宇重汽、双喜轮胎180万套全钢载重子午胎项目建设以及山西水塔老陈醋公司5万吨老陈醋等新开工项目。按照同业入园、专业集群、形成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设置“绿色高压线”,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强协调服务,继续推进高新区、经济区、民营区的建设和发展,搞好不锈钢工业园二期建设,促进富士康科技工业园二期建成投产、三期基本建成。启动信息产业园区、铝镁加工园区和民营区阳曲工业园建设。继续加强与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二)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务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有良好开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试点。加快农村路网改造和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建设康庄生态家园。加强农村通信、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落实好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奶、肉、菜、果、醋”五大加工产业,大力扶持水塔老陈醋、森泰牧业、旭美薯业等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加快河西农副产品批发等大中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以县城和建制镇为重点,推进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

  (三)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布局不合理的矿井58个。取缔、关闭古交市、娄烦县和阳曲县境内的违法违规小机焦项目8个,减少产能80万吨。积极推广节约煤、电、油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坚决淘汰高耗能工艺设备。加快河西北中部污水厂管网配套和城南污水厂建设进度,搞好再生水利用,鼓励使用雨水和中水进行城市绿化养护。抓好太钢、煤气化等重点企业和高新区、经济区、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推行清洁生产。以二氧化硫和烟尘减排为重点,严格实施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搞好一批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及汾河二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天然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突出抓好东西山绿化、环城林带、通道绿化等城市周边增绿工程,恢复西山生态,打造汾河景观。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突出“汾河景观、文化品位、立体交通、新区引领”四大亮点,要在安排好城南防洪排水、西北环袁家庄连接线、滨河西路南延、长风街东延、汾河蓄水美化二期、娄烦库区移民等续建项目的同时,重点安排新农村建设、机场大道、城南污水厂、侯村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煤沉陷综合治理以及文化旅游等新开工项目,统筹安排好农林水利、科教文卫等专项资金。做好天然气利用项目工作,开工建设武宿门站及其到小店、晋源、南部新区的管道工程。加快教育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做好山西国际会展中心、山西大剧院、太原博物馆、太原音乐厅、太原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等大型文化体育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具备条件的项目早日开工。加快符合中低收入居民需求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同时要严格控制在老城区大规模拆迁和成片开发建设。

  (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抓好太原铝厂、太原铜厂、山西针织厂和太原玻璃瓶厂政策性破产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领域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推进城南污水厂、城南集中供热等项目市场化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社会公共事业以及服务业等领域投资发展。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备案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责任约束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实行招标,推行代建制。

  (六)创新投资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展以优化政务环境、整治城市卫生、创建文明交通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创新年”活动,进一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做好利用外资项目筛选等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扩充招商引资项目库,组团参加省赴香港、上海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抓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城市交通设施项目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和移民拆迁方案的编制工作。继续鼓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成套设备、特色农产品出口,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大力培植多元化的进出口经营主体,努力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把发展服务业、私营个体经济和开发社区岗位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完成下岗职工出中心并轨工作。实施“分类施保”,巩固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低水平、广覆盖”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农村低保的应保尽保。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学生免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启动“百校兴学”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搞好旅游促销和市场开发,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4.3亿元,增长17.2%。恢复和打造双塔、文瀛湖等历史文化景区,加快五一、南宫等文化广场及青年宫旅游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文广集团,加快“解放数码电影娱乐城”建设进度和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十县(市、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其他社会事业。

参考资料:http://www.tynews.com.cn/tyrbmap/2006-05/18/content_2105559_2.htm

玉林市龙潭区

一个龙潭区发生在玉林市,县博白县镇以下简称被称为龙潭镇,北海山口县的交界处,广东连江清平乡,龙潭位于最南部的博白县博白交界处的也是多一格多 - 小时的车程,里程约80公里的道路,一座小山上,黄芪,东平,龙潭,龙潭工业园公司银亿美元的公司,也糖厂,而不是多个,位于法和在边境地区或没有,如果你晚上出去,不工作客家口音入住该酒店不出去。动手玩子哦。

太原市区或周边有哪些适合露营的地方?

万柏林区万亩生态园向市民免费开放。

  这一生态园位于西山脚下,北起红沟村、南至西峪煤矿林区,东自黄坡村、西达桃杏村,总面积1.42万亩。多年来,由于私挖滥采等原因,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倾倒的垃圾和煤矸石使500多亩耕地也遭到破坏,80%以上的生态植被枯死,十多条山间小溪断流,附近多个村庄的近20眼水井完全枯竭,已不适宜人类居住。

  2006年,万柏林区抓住我市建设六大林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机遇,结合西山生态综合整治规划,启动了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清除煤场、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鱼鳞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观树、经济林。

  目前,已建成景观林十多处,栽种油松、白皮松、桃树、丁香等苗木29万株,铺设沥青主干道10公里、次干道8公里。据介绍,按照总体规划,生态园内香水沟处还将开发优质矿泉水,建立水疗院以及狩猎场、散养飞禽场,进行产业开发,实现以园养园。

  今天太原的天气虽然是晴天,但天空并不很蓝,灰蒙蒙的,所以拍的照片效果就很一般了,

  从迎泽西大街西端的西花苑路向南(迎西高速入口),过九院沙河桥,再西行1公里左右,即到万柏林生态

崛围山自古桦柏成林,尤以秋色优美的红叶最为著名,居晋阳古八

崛围红叶

景之首。清道光《阳曲县志》载有“暮秋霜降,满山红叶尽成朱紫”之语。山坳中,灌木杂草丛生。春夏翠色如流,山花盛开。深秋来临,崛围山便换上了一身轻纱般的红装,如云似霞。漫山遍野的黄芦,一棵棵都披着一身火苗似的红叶,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一片飒飒的响声,极像是燃烧得毕毕剥剥的火树,连它们脚下的白茅草也被辉映得泛着一抹轻烟似的红晕。往上看,像是有张轻舒漫卷的红色地毯,从身边一直铺到山顶,把蓝天白云衬托得愈发娇美;往下看,又像是千顷起伏翻卷的红色波浪,从山下一直向身边滚滚而来,仿佛要把人融化到这红色的海洋里……到达山顶,站在亭亭玉立的崛围山舍利塔下,神清气爽,极目远眺,晋阳风光尽收眼底,使人油然而生一种开

崛围山朗、蓬勃向上的朝气。

济南大还是太原大

  济南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陆地面积8154平方千米,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

  行政级别:副省级城市

  济南市现辖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

  市辖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县级市:章丘市;

  县: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济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公元 前154年又废国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成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济南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现辖历下、历城、槐荫、天桥、市中、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约700万,其中市区人口360万。

  经济

  自清朝后期,济南便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济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自开商埠(1904年)主动进行资本主义化的城市。著名的瑞蚨祥就发祥于此。20世纪初由德国修建的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交汇与此,更促进了济南的繁荣。近年来,济南在机械纺织、钢铁、化工、轻工、 食品、建材等优势工业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产业政策, 适时地把机(高性能、 高附加值机械产品和冶金产品)、车(先进的重型汽车、改装车、摩托车)、 电(新型电子产品和高档家用电器)、化(现代生物医药化工、 精细化工和化纤)作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 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济南还大力实施名牌产品战略,不断扩大名优产品生产规模,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以轻骑牌摩托车、大型压力机、数控机床、 高档改装车为代表的车机产品,以小鸭牌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产品,以将军牌卷烟、趵突泉牌啤酒、 金钟牌电子衡器、元首牌针织品、双利达牌箱包为代表的轻工产品, 均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其中小鸭牌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轻骑牌系列摩托车已是中国家喻户晓 的名牌,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济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城市之一,1998 年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9.4亿元。

  目前济南的大型企业主要有:

  重工业企业

  中国石化集团济南炼油厂

  中国石油济南柴油机厂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中国轻骑集团

  山东鲁能(集团)有限公司

  山水集团(山东水泥厂)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济南铁路集团

  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轻工业企业

  济南趵突泉酿酒有限公司

  济南元首针织股份

  小鸭集团

  山东将军烟草(集团)有限公司

  齐鲁软件园

  高新区全景

  位于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11月,是一个以软件为核心,延伸至服务外包、动漫游戏、通信、半导体、系统集成等多个产业门类的ICT专业园区。 1997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1年7月被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2006年“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 、“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等三个“国字号”招牌也先后落户齐鲁软件园。

  齐鲁软件园拥有50余家软件外包出口企业,国内三大外包公司都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成为当前中国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在推动服务外包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备受关注。齐鲁软件园创新性地推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园区,建立了企业维护知识产权同盟及其完善的机制。

  齐鲁软件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山东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Microsoft、IBM、Intel、Panasonic、NEC、日立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及开放实验室;中兴通讯、华为通信等国内计算机、通信和软件巨头纷纷入驻。中国最大的服务器研发基地、最大的中间件研发基地、中国最大的商用加解密研究基地等都诞生、成长在这里。齐鲁软件园全面缔造的世界级软件开发、网络通信、外包服务、动漫、IT培训、数据服务等产业格局,为国际企业入住园区提供了一流的产业环境。

  目前,齐鲁软件园有入园企业近550家,经科技部认定的骨干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33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9家。106家企业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达到315家, 18家企业通过CMM/CMMI认证,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软件产品600余种,从业人员达2.2万多人。

  自2000年以来齐鲁软件园经济指标以每年超过50%的速度递增,2007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03亿元,利税13.5亿元,出口额达1亿美元,在全国软件产业基地中位居前列。

  2008年全年经济概况:

  生产总值迈上3017.42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13%;地域财政收入922.55亿元,增长20.3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6.01亿元,增长18.47%;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5.8∶44.1∶50.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物流、信息、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2.2元,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2元,增长14.0%。

  人口状况

  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658万人,下降1.42‰。全年人口出生率9.86‰,上升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上升0.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26‰,上升0.18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5‰,降低4.24个千分点。年末常住人口约700万人,增加5.54万人,增长8.43‰。

  辖区

  10个。太原共辖6个区、3个县、1县级市。

  政府

  山西省政府位于杏花岭区。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

  太原市政府位于杏花岭区。市委书记申维辰,市长张兵生。

  面积

  全市面积6988平方千米。

  人口

  355.31万(2007年末)。包括未落户常住人口6.77万人。在太原市总人口中,男性183.40万人,女性172.1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6.8(以女性为100)。按居住地域分,城镇人口为281.89万人,占总人口的81.5%,男性比女性多5万余人。

  地区生产总值

  1468.09亿元人民币(2008年,占山西省GDP的21%)。人均GDP 超过40000元人民币,约合6000美元(2008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 /°F 1.8

  (35) 5.4

  (42) 11.5

  (53) 19.8

  (68) 25.5

  (78) 28.6

  (83) 29.3

  (85) 28.0

  (82) 23.7

  (75) 17.8

  (64) 9.5

  (49) 3.1

  (38) 17.0

  (63)

  平均低温 °C /°F -11.6

  (11) -8.0

  (18) -2.0

  (28) 4.8

  (41) 10.5

  (51) 15.1

  (59) 18.2

  (65) 16.9

  (62) 10.8

  (51) 4.0

  (39) -2.7

  (27) -9.2

  (15) 3.9

  (39)

  降水量 毫米/英寸 3.2

  (0.13) 5.2

  (0.2) 13.4

  (0.53) 19.9

  (0.78) 33.3

  (1.31) 55.9

  (2.2) 102.1

  (4.02) 107.0

  (4.21) 51.6

  (2.03) 25.6

  (1.01) 10.7

  (0.42) 3.2

  (0.13) 431.2

  (16.98)

  日照时数 173.4 174.0 202.3 229.8 265.1 250.9 228.6 223.8 209.6 206.9 174.6 162.6 2,501.7

  来源: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存取日期:2009-03-17

  自然资源

  太原矿藏堪称丰富,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在矿物资源中以煤蕴藏最丰,铁矿次之,石膏居三。山西以盛产煤而有“煤海”之称。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应有尽有。铁矿储量较为丰富,分布亦较广,主要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沉积型,锰铁矿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中石膏矿是太原第三矿产,石膏以其质地优良驰名全国。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用途,为太原市的科学研究、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

  据1987年普查,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中日保护候鸟8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哺乳纲6目、17科、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

  太原位置及行政区划图

  太原市现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即: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小店区六个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三个县,古交市一个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计22镇61乡和50个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驻新建路,全市总面积6988平方太原是我国建国初期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一五”时期,太原为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与北京、天津同为华北地区“工业重镇”。20世纪末以来,随着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和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政策的出台,太原的经济发展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全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中,太原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承担起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化“领头羊”的重任。近年来,以不锈钢生产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和镁铝合金加工制造基地“三大基地”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经过5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机械、化工为支柱,纺织、轻工、医药、电子、食品、建材、精密仪器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加之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集中及商业物资供应中心的优势,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代表性的企业有世界产能第一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镁铝合金加工和研发基地——富士康太原科技工业园;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山西焦煤集团;制造曾托起“东方红”、“神舟”七号升空的航天发射装置和三峡水电站 1200吨桥式起重机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大型企业

  1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 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

  3 太原铁路局

  4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6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7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8 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9 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山西省企业100强,太原部分)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