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古典家具衣架 衣架的起源古代衣架有哪些样式

  • 衣架的起源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金属丝晾衣架是受1869年美国康涅狄格省北英格兰的O. A. 设计的衣钩专利的启发而设计的。 Albert J. Parkhouse是Timberlake的一家名为“金属丝与新玩意”公司的员工,他在1903年发明了晾衣架,因为当时的员工抱怨衣钩太少。他把一段金属丝折成两个相对的椭圆形,并且把金属丝的末端折成钩形。Parkhouse为此申请了专利,但是他是否从中获得利润我们尚未可知。 Schuyler C. Hulett于1932年获得了改进型的晾衣架专利。他把衣架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都套上了软管,这样就可以防止新洗的衣服不被衣架弄皱。 3年后,Elmer D Rogers 发明了我们现在一直使用的一个名叫艾伯特帕克豪斯的工人在盛怒下发明. 当时他是美国密执安州的一家金属丝及小手工制品公司制作灯罩的铁匠.一天他生气地发现工厂衣帽间的挂衣钩已被全部占用,他气冲冲的拿出一段铅丝,弯成大衣肩部的形状并在上面加了钩子.这个发明被他老板据为己有并取得专利.这便是衣架的起源. 在下端横梁上套有软管的晾衣架。

  • 衣架在中国的历史

  衣架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种家具,周朝开始实行礼制,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较早就出现了专门用来悬挂衣物的架子。各个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春秋时期,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木施”。

  中国人的设计史源远流长,很多工艺设计最早发现于中国。衣架便是其中一种,衣架是比桌椅床榻还早出现的家具品类。

  由于中国自古崇尚礼制,特别是崇尚礼乐的周超,贵族阶层对衣冠十分重要。最早的衣架就是作为悬挂衣服之用,与现代意义的“衣架”大不相同。王世襄所著的《明清家具研究》一书中讲道,衣架是用来搭衣服的,不是用来挂衣服的。传统衣物收纳所用的衣柜、意象都是采用折叠的方式储放衣物,这样容易有褶皱,影响美观,并且不够随意。而悬挂不像折叠的衣服那样容易起皱,且容易拿取,可以随时保持外观上的整洁美观。

  自此以后,衣架的发展一直与“礼制”密切相关,主要用于吊挂男用官服。据大清会典图载,衣冠有严格而繁缛的规定,故明清官场等级森严,个个正襟危坐,道貌岸然,衣冠代表其官阶权限,无敢小觑,古时还有为名将义士设衣冠冢的习俗。

  衣架起源于东周至春秋,有直柱式和横架式两种。直柱式,是用竖立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楎”;钉在墙上的木橛用以挂衣,亦称“楎”。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曰“椸”。《尔雅释器》:“竿谓之椸。”疏曰:“凡以竿为衣架者,名曰‘椸’。这些名称一直沿用至唐代。

  明清时期,衣架又称“龙门架”或“朝服架”,主要挂置男用官服所用,因此,所有的衣架主梁都如同二条仰首的双龙,傲气的横卧在那里,象征着官运亨通,其余的如“福”、“禄”、“寿”及各种装饰性花饰,则进一步强调他们的价值观念。而“朝服架”的称法,也为衣架这种家具类别增添了些许体制特色。

  • 中国各时期衣架的特点

  古人衣架,多采用横杆形式,两侧有立柱,上下承木墩底座,两座之间有横板或横枨,立柱顶端安横梁,两端长出立柱,尽端雕出龙凤纹或灵芝或云头之类。横杆之下安中牌子,上有透雕装饰,主要起牢固作用。衣服脱下后就搭在横杆之上。

  宋代:在宋代,衣架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并且有形象的资料,河南禹县宋墓壁画梳妆图中的衣架,它由两根立柱支撑一根横杆,横杆两头长出立柱,两头微向上翘,并做成花朵状。下部用两横木墩以稳定立柱,在上横杆下部的两柱之间,另加一根横枨,以起加固作用。

  明代:明代衣架整体造型仍保持着传统模式,但用材、制作、装饰尤精。衣架下端以两块墩子木作足,里外两面浮雕回纹,炖上直立柱,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站牙上部和下部分用楔与立柱和座墩连接,两墩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柃格,由于柃格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各个横财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衣架从选材、设计、雕刻制作,在明代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清代实行“易服”政策,推行穿满人服装,满人体魄彪悍而高大,所穿的服装体积大,分量重。有钱、有地位人的衣服,是由堆花绣凤的绫罗绸缎组成。因此,造就清代衣架的繁华、端庄、巨大,是这一个时期的特征,也是区别其他时代的不同之处。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衣袍搭在横杆上,谓龙门架。

  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明清官员头戴乌纱红缨帽,身着前后缀有补子的盘领马蹄袖长袍,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回纹,墩上直立柱,前后两个镂雕卷草花站牙抵夹。站牙上部和下部分别用楔与立柱和座墩连接,两端安装用小块木料攒接的柃格,由于柃格具有一定的宽度,故可以摆放鞋履等物。各个横财与立柱结合部的下侧,都有透雕拐子回纹花牙承托。

  • 总结

  古时的衣架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的演变和发展,传统的款式和现代的实用功能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家居制品,别有一番韵味。

  总而言之,古人衣架的功能就相当于现代家居常见的衣帽架,它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于一体,是古代以及现代家居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古代衣架被称为什么

各个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春秋时期,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木施”。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明清官员头戴乌纱红缨帽,身着前后缀有补子的盘领马蹄袖长袍,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衣袍搭在横杆上,谓龙门架,又俗称“朝服架”。

古代家具怎么称呼

  1、案的种类 食案、书案、奏案、毡案、欹案。

  2、几的种类 宴几、凭几、炕几、香几、蝶几、花几、茶几、案头几。

  3、椅凳 我国古代椅子出现在汉代,它的前身是汉代北方传入的胡床,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已为常见之物。唐以后,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凳,最早并不是我们今天坐的凳子,它是专指蹬具,相当于脚踏。它成为坐具,也是汉代以后的事。凳的形式有方圆两种,凳面的板心,也有许多花样,有影木心者,有各种硬木心者,有木框漆心者,还有藤心,大理石心者。宋代以后,用材及工艺都很讲究。

  4、墩

  5、榻是床的一种,除了比一般的卧具矮小外,别无大的差别,所以习惯上总是床榻并称。

  6、 屏联 屏风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称之为“邸”。最初是为了挡风和遮蔽之用,后来不断发展,品种趋于多样化,不仅有高大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屏风,也有较小的床屏、枕屏,有专用的,也有纯装饰性的陈设品。

  7、柜架 a、闷户橱。形体与桌案相仿,面下安抽屉,两屉称连二橱,三屉称连三橱,大体还是桌案的形式,只是使用功能上较桌案发展了一步;

  b、柜橱。是一种柜和橱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形体不大,高度近乎桌案,柜面可做桌子用;

  c、顶竖柜。是一种组合式家具,在一个立柜的顶上另放一节小柜,小柜长宽与下面立柜相同;

  d、亮格柜。是书房内常用的家具,通常下部做成柜子,上部做成亮格,下部用以存放书籍,上部存放古玩。

  8/桌

  9/宝座

  本指神佛或帝王的座位。后泛指尊贵的席位,即显赫的或重要的人物专用的椅子;亦指这种椅子所象征的地位

  10.树围

  树围,又名护树围子,为庭院中护花木之用。此树围雕刻精美,为传世孤品。

  11.镜台

  家具。镜奁之大者,兼储妆饰品,上可架镜,故名镜台。《初学记·魏武杂物疏》:“镜台出魏宫中,有纯银参带镜台一,纯银七子贵人公主镜台四。”《法书要录·古今书评》:“衞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12箱

  13衣架

  14肩舆

  即轿子。起初只是作为山行的工具,后来走平路也以它为代步工具。初期的肩舆为二长竿,中置椅子以坐人,其上无覆盖,很像四川现代的“滑竿”。后来,椅子上下及四周增加覆盖遮蔽物,其状有如车厢(舆),并加种种装饰,乘坐舒适。这种轿子就是“轿舆”,唐宋以后盛行的就是这一种。抬轿子的人数因轿子的种类而异,少则二人,多则数人。清代有所谓“八抬大轿”,用八个人抬,这是高级官员乘坐的。

家具产品都包括哪些

家具产品可以按位置分为8类家具产品:

1.客厅:沙发、沙发椅、长茶几、三人沙发或者单人等;

2.过道:鞋柜、衣帽柜、玄关柜等;

3.卧室:床、床头柜、榻、抱枕、衣柜等;

4.厨房:橱柜、吸油烟机、灶具、挂件等;

5.餐厅:餐桌、餐椅、餐边柜等;

6.卫生间:洗脸盆、坐便器、淋浴屏、浴缸等;

7.书房:书架、书桌椅等;

8.门厅:鞋柜、衣帽柜、雨伞架等。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家具构成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家具所使用的材料和构件之间的一定组合与连接方式,它是依据一定的使用功能而组成的一种结构系统。它包括家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内在结构是指家具零部件间的某种结合方式,它取决于材料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像传统的榫接方式和现代板式家具用的五金件连接方式都是内在结构。

另外,家具的外在结构直接与使用者相接触,它是外观造型的直接反映,因此在尺度、比例和形状上都必须与使用者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人体工程学,例如座面的高度、深度、后背倾角恰当的椅子可解除人的疲劳感;而贮存类家具在方便使用者存取物品的前提下,要与所存放物品的尺度相适应等。

2.材料

家具是由各种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而成制造的,材料是构成家具的物质基础。所以家具设计除了使用功能、美观及工艺的基本要求之外,与材料亦有着密切联系。

3.功能

家具产品的功能分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功能、经济功能、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具中的极品更具有了保值和增值功能,比如欧式家具中的老柚木和中式家具中的老红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家具

古代衣架被称为什么

各个朝代的衣架形式各有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春秋时期,横架的木杆,用以挂衣曰“桁”,又叫“木施”。明清衣架造型典雅,装饰精美,雕刻细致,漆色光亮。明清官员头戴乌纱红缨帽,身着前后缀有补子的盘领马蹄袖长袍,故清代衣架高大,站牙立柱上设有横杆,二端出挑,雕有纹饰,衣袍搭在横杆上,谓龙门架,又俗称“朝服架”。

家具产品都包括哪些

家具产品可以按位置分为8类家具产品:

1.客厅:沙发、沙发椅、长茶几、三人沙发或者单人等;

2.过道:鞋柜、衣帽柜、玄关柜等;

3.卧室:床、床头柜、榻、抱枕、衣柜等;

4.厨房:橱柜、吸油烟机、灶具、挂件等;

5.餐厅:餐桌、餐椅、餐边柜等;

6.卫生间:洗脸盆、坐便器、淋浴屏、浴缸等;

7.书房:书架、书桌椅等;

8.门厅:鞋柜、衣帽柜、雨伞架等。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设施大类。家具也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是建立工作生活空间的重要基础。

扩展资料:

家具构成要素

1.结构

结构是指家具所使用的材料和构件之间的一定组合与连接方式,它是依据一定的使用功能而组成的一种结构系统。它包括家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内在结构是指家具零部件间的某种结合方式,它取决于材料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像传统的榫接方式和现代板式家具用的五金件连接方式都是内在结构。

另外,家具的外在结构直接与使用者相接触,它是外观造型的直接反映,因此在尺度、比例和形状上都必须与使用者相适应,这就是所谓的人体工程学,例如座面的高度、深度、后背倾角恰当的椅子可解除人的疲劳感;而贮存类家具在方便使用者存取物品的前提下,要与所存放物品的尺度相适应等。

2.材料

家具是由各种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而成制造的,材料是构成家具的物质基础。所以家具设计除了使用功能、美观及工艺的基本要求之外,与材料亦有着密切联系。

3.功能

家具产品的功能分为四个方面,即技术功能、经济功能、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具中的极品更具有了保值和增值功能,比如欧式家具中的老柚木和中式家具中的老红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家具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1、椅凳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

(1)凳: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

2、桌案类

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敬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圆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按生活习惯和用途,中式桌案类家具大致分为供桌、方/圆/月牙桌、几案、其他等。

3、床榻类

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4、柜架类

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内存放东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为“柜”。

到了汉代,才有了区别于现今所谓“箱”的小柜子,柜呈长方形,下有四足,柜顶中部有可以开启的柜盖,并装有暗锁,柜身以乳钉作装饰。到了唐代,就有了较大的柜,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开始,已有专用的书柜,柜身呈方形,正面对开两门,内装两屉分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后,才创造出许多柜架类的新品种来。

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

(1)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

(2)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

(3) 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

(4) 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5、杂项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盒等;

(2)屏风类: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

(3)架具类:衣架、面盆架、镜台、烛台、承足(脚踏)等;

(4)摆件类:笔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烟具、雕件等。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

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有如下风格特点:

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红脚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关于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两篇文章中有把明式家具的优点和不足分析的已很全面。他把明式家具归纳为五组,共十六品。分别为:

第一组: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

第二组:浓华、文绮、妍秀。

第三组:劲挺、柔婉。

第四组:空棂、玲珑。

第五组:典雅、清新。 在明式家具中,并不是完全的尽善尽美,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的便子。

王先生把它们归纳为"八病"。分别为: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明式家具没有时间限制,不仅明代的优秀家具称为明式家具,清代初期的家具仍保留着明式的风格特点,仍属于明式家具。后来乃至我们今天按明代式样仿制的也属于明式家具。不论研究家具的还是收藏、制作古典家具的,都要读一读王先生的这两篇文章。

一般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早期(约当公元15—17世纪)所生产的,以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杞梓木等为主要用材的优质硬木家具。由于制作年代主要在明代,故称叫“明式”。它是在宋代、元代家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工艺、造型、材料、结构上都有重大突破。明式家具一直被誉为我国古代家具史上的高峰,是中国家具民族形式的典范和代表。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显赫的地位。具有造型淳朴、大方,结构简练,突出木材天然纹理,不添加繁琐装饰,注重实用、美观等特点。在中外享有盛誉。

明式家具品类齐全,按使用功能大致分为六大类。

①坐卧类。有凳、墩、椅等。

②承具类。有几、桌、案等。

③卧具类。有床、榻等

④ 庋具类。有盒、匣、奁、箱、柜、橱等。

⑤架具类。有面盆架、镜架、衣架等。

⑥屏具类。有砚屏 、炕屏等 。

明式家具采用榫卯接合方式的框架结构,榫卯种类繁多,斗拼巧妙,结合牢固。明式家具多选用紫檀、花梨、红木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色泽光润的木材。漆饰方法有桐油、擦蜡、大漆、雕漆等。还有式样细致精巧的金属配件起辅助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主要特点是采用木架构造的形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形体特征,造型简洁、单纯、朴质,并强调家具形体的线条形象,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了以“线脚”为主要形式语言的造型手法,体现了明快、清醒的艺术风格。同时,明式家具不事雕琢,装饰洗练,充分地利用和展示优质硬木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加上工艺精巧,加工精致,使家具格外显得隽永、古雅、纯朴、大方。

明式家具比例的合度和谐;体现了完美的尺度与人体功学的科学性;合理、巧妙的榫卯结构和加工工艺,都充分地反映了“明式”的卓越水平。所以,明式家具被称之为明清工艺美术宝库中的明珠,是中国封建社会未期物质文化的优秀遗产。

明式家具的造型结构十分重视与厅堂建筑相配套,线条组合给人疏朗空灵的艺术效果,与繁复奢华的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以清新素雅、简练概括而取胜,因此在古家具市场中,一直流行着“十清不抵一明”的说法。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