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苏州老榆木办公家具 南方榆木和北方榆木的区别?

从材料来讲:南方榆木学名为檫木,北方榆木为正宗榆木,北方榆木分紫榆和黄榆两种,北方榆木与南方产的榉木旗鼓相当,素有“北榆南榉”之称,榆木算不上高档材料,木材加工上相对较简单些,如简易的烘干晾晒,这跟红木,花梨,紫檀的烘干不是一个级别,如果说红木烘干时间要三个月的话,那给榆木烘干时间有多长?因为烘干费用很高,不是高档家具,一般不舍得用,尤其是在售价不高的情况下;尽管老榆木相对较贵些,及出材率低些,任然是众多大的家具厂家的不二选择,因老榆木不需要烘干而且木头相对稳定。

木材稳定性(收缩、开裂、变形、硬度)比较 老榆木强于老檫木(檫木不是榉木),新榆木强于新檫木(南方榆木);在此澄清一下,老榆木也可能开裂变形,就是红木、花梨、紫檀也可能开裂变形,只是相对稳定些,毕竟跟所处环境及保养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温湿度。

从木工制作来讲:分制作时间和制作工种,如果一件家具需要正常师傅级别20个工时制作的话,如果为了追求利润可以考虑用徒弟及16-18个工时制作,其中的差距,可想而知。

制作工种来讲:纯师傅制作的,师徒结合制作的(常规),纯徒弟做的,这些只能是相对而言,就是高级师傅,你给的工时短也做不出细致的东西出来,给的时间长就是徒弟也能做出好东西,这个需要顾客你找一个信誉度较高或者规模较大的厂家。

至于干适度:南方适度高于北方,南方家具到北方来需要脱水(北方冬天用的暖气),因脱水收缩而开裂变形系数高些;北方老榆木因是房梁木头,自然条件下长时间的干燥,遇到冬天暖气也是收缩,但是系数不大,因长时间在北方条件下的自然干燥,所以变型几率低;因实木家具留有收缩缝,所以干入湿可以,而且还会比较好看些;湿入干,因收缩易变形易裂(尤其是在北方),缝隙较大。

市场上老榆木家具有:老榆木家具, 贴皮榆木家具;至于檫木家具(南方榆木家具)的话,因为檫木很少用来做房梁(南方大多都采用杉木或者松木做房梁)所以大多南方檫木家具用的都是新檫木所做。

古代桌椅是大多用什么木材做的?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软木”是指多种多样的本地生长、被用来制作家具的木材。一般来说,这些木材的硬度和强度都不如热带硬木比如紫檀、黄花梨、鸡翅木、乌土、铁力红木、花梨等。这一点与西方的概念不同。西方人说“软木”,是指针叶树种如柏树、冷衫 和雪松,而“硬木”则是指落叶树种如核桃树、樱桃树和栎树,但后者在中国属于软木。

  由于材质的不同,所以从造形、做工工艺、装饰手法及造作工具上都有所差异。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最常用的“软木”

  榆木

  榆木是中国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榆木有20多个品种。最高的榆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米。榆木剖开后,它的边材呈黄褐色,芯材为淡褐色,纹理则象羽毛那样层层扩展。榆木不易干,也容易开裂。榆木的强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

  榉木

  在中国,榉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江苏、浙江和安徽。榉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 径可达1.5米。榉木纹理层层叠叠,比榆木更丰富,苏州工匠称其为“宝塔纹” 榉木木质也比一般木材坚硬,但不算硬木。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榉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视。榉木是苏州地区制作 家具 的普遍材料。北方也有不少榉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与黄花梨同,素为 匠师和收藏家重视。江苏工匠常把榉木分成三类:黄榉、红榉和血榉。树龄不同造成了颜色和密 度的 差异。老龄且带赤色者被称 “血榉", 最为人所珍视。

  楠木

  明代文献里常常提到,楠木为做家具的良材。楠木常被用来制作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楠木生长缓慢,树干直,树高在到10至40米之间,直径在50到100厘米之间 长江以南发现30多种楠木树种,尤其集中在西南,最好的楠木出自海南。楠木极为耐腐,常被用来做建材或造船。楠木易干,且木性稳定,不易开裂楠木纹理细腻,打磨后表面会产生一种迷人的光泽,常被称作“金丝楠木”

  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核桃木

  核桃木很容易与楠木混淆。但它的木材表面纹理较粗些,与楠木的橄榄褐色相比,核桃木色泽趋于金褐色或红褐色。中国有几种适合做优质家具的核桃木品种。华北和西北地区一般种植“真核 桃树 ”。这是一种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米高,结核桃,可食用。它的边材色 浅,心 材呈红褐色或栗褐色,有时甚至带紫色。核桃木干得很慢,但此后木性 稳定。 由于“真核桃树”一般是用来食其果而不是当做木材,“满洲核桃树” 常被用来 代替它。“满洲核桃木”在华北和东北都有,它色泽较浅。在华中和 华东地区以 及云南还有“野核桃树”。

  衫木

  衫树种类极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长。衫树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 。衫木常用来作建材。然而,一些硬度较强、密度较密,肌理较均匀的品种也被 用来制作家具。衫木呈浅黄褐色,纹理直,相对容易干,强度不错,但不耐潮湿或虫蛀。

  瘿木

  瘿木是树干或树枝上的异常突起部分。瘿木的生成原因尚不清楚,而它们那种瘤苞似的生长看来并不碍树木的健康。形成瘿木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们是伐木、大火或森林灾害的结果,包括细菌的侵蚀,甚至啄木鸟的啃啄。某些树种,比如香樟、榆树、楠树、柏树和柳 树比较容易长出瘿木。瘿木纹理多作旋转的细密花纹,往往很难辨认它们究竟是何树种。但是,相同 的颜色、肌理和纹路通常是来自同一母树。树干分叉处和树根部位由于树木纤维的生长方向发生改变而长成瘿木似的纹理 , 比如楠木的瘿木便是如此。能开出大板材的瘿木中首推楠木。中国各地无处 不有的桦树也容易生长出瘿木。

  桦木

  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其树皮柔韧美丽。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杨木

  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这是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段子般的光泽,故亦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这是二者的差别。

  杜木

  亦称“杜梨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上,令人叹为观止。此版即杜木镌成。

  柏木

  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每当人们步入葱郁的柏林,望其九曲多姿的枝干,吸入那泌人心脾的幽香,联想到这些千年古木耐寒长青的品性,极易给人心灵上以净化。由此可知,古人用柏木做家具时的情境。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故民间多用其做“柏木筲”。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可取香气而防腐。可见其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樟木

  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

  核桃木

  山西吕梁、太行二山盛产核桃。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会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其木质特点只有细密似针尖状棕眼并有浅黄细丝般的年轮。重量与榆木等。

  楸木

  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少光泽,但其收缩性小,正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常与高丽木、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最常用的“硬木”

  紫檀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

  紫檀为常绿亚乔木,高五六丈,叶为复叶,花蝶形,果实有翼,木质甚坚,色赤,入水即沉。

  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崔豹《古今注》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吏赴南洋采办,此后遂成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为现用,很多存储备用。这种采办,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掠夺性质,因此,南洋群岛所产佳木几乎被采伐殆尽,其中尤以紫檀木为最。凡可以成器物者,全部被捆载而去。查世界产紫檀之地,主要为南洋群岛,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紫檀木的绝大部份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虽然清代也曾由南洋采办过新料,但大多粗不盈握,节屈不直,这是由于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界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欧美人士重视紫檀的程度较我国尤甚,原因是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紫檀决无大木,仅可做小巧器物。据说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讶而羡慕,以为稀有。及至西方人来北京后,见到种种紫檀木器,才知紫檀之精英尽聚于北京。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限在西方的紫檀器物基本都是从中国运去的。由于运输困难,收买时一般不买成器,仅收买柜门、箱面等有花纹者,运回之后,装配木框,以为陈列之用。

  紫檀木分新、老两种。老者色紫,新者色红,都有不规则的蟹爪纹。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紫檀鬃眼细密,木质坚重。鉴别新老紫檀的方法,新紫檀用水浸泡后掉色,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在新紫檀上打颜色不掉,老紫檀打上颜色一擦就掉。

  与紫檀木同类的木料还有檀香,为常绿灌木,产于我国广东、云南等地。其叶为长卯形,叶尖无花瓣,萼裂为四片,实为核果。木质坚重,清香,有黄白二种。多用作香料,或制成扇骨、箱匣等小器。木质不如紫檀木。

  《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今岭南等处亦皆有之。树叶皆似荔枝,皮青色而滑泽”,“檀香皮质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府而紫者为紫檀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诸番志》卷下说:“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紫者谓之紫檀。”

  据《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紫檀属豆科中的一种。约有十五种,多产于热带。其中有两种产于我国,一为紫檀,一为蔷薇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说:“美国施赫斯弗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木是蔷薇木。”从目前国内现存的紫檀器物看,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其他紫檀料是否属同一树种还有待于植物学家作进一步的鉴定。

  紫檀木树种虽多,但它们有许多共同特点,尤其是色彩,都呈紫黑色。制作紫檀家具多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紫檀木质坚硬,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而美观。如雕花过多,掩盖了木质本身的纹理与色彩,为匠人所不取。

  黄花梨

  花梨木色彩鲜艳,纹理清晰美观,我国广东、广西有此树种,但数量不多,大批用料主要靠进口。据《博物要览》记载:“花梨产交(即交趾)广(即广东、广西)溪涧,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器。”《广州志》云:“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和‘花狸’。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书中还指出,海南檀木质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按《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所说:“花梨为山梨木之总称,凡非皆本之梨木,其木质均极坚硬而色红,惟丝纹极粗。”

  我国自唐代就已用花梨木制作器物。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就有“榈木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的记载。明《格古要论》提到:“花梨木出男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色淡者低。广人多以作茶酒盏。”侯宽昭的《广州植物志》介绍了一种在海南岛被称为花梨木的檀木“海南檀”。海南檀为海南岛特产,森林植物,喜生于山谷阴湿之地。木材颇佳,边材色淡,质略疏松,心材红褐色,坚硬。纹理精致美丽,适于雕刻和做家具之用。

  从以上记载可知,所谓花梨木品种当在两种以上,而黄花梨即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中所介绍的“海南檀”。

  还有一种与花梨木相似的木种,名“麝香木”。据《诸番志》载:“麝香木出占城、真腊,树老仆淹没于土而腐。以熟脱者为上。其气依稀似麝,故谓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则气劲儿恶,是为下品。泉人多以为器用,如花梨木之类。”

  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颜色由浅黄到紫赤,色彩鲜美,纹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较考究的家具多为老花梨木制成。新花梨木色赤黄,纹理色彩较老花梨稍差。

  花梨木的这些特点,在制作器物时多被匠师们加以利用和发挥,一般采用通体光素,不加雕饰,从而突出了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给人以文静、柔和的感觉。

  鸡翅木

  鸡翅木又作,“杞梓木”,其木质纹理酷似鸡的翅膀,故名。我国广东、海南岛出产这种木材。屈大均《广东新语》把鸡翅木称为“海南文木”。其中讲到有的白质黑章,有的色分黄紫,斜锯木纹呈细花云。子为红豆,可作首饰,因之兼有“相思木”之名,还有以其“实”呼为“红豆木”者。唐代诗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之句即指此。据《格古要论》介绍:“鸡翅木出西番,其木一半紫褐色,内有蟹爪纹,一半纯黑色,如乌木。有距者价高,西番作骆驼鼻中绞子,不染肥腻。常见有做刀靶,不见其大者。”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非如此,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一色的鸡翅木条案和成堂的扶手椅。如果说鸡翅木较紫檀、花梨更为奇缺,倒 是事实,若说鸡翅木无大料,则并非如此,显系《格古要论》的作者未见过鸡翅木大料,才作出如此结论。

  据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介绍:“鸡翅木属红豆属,计约四十种,在我国生长有二十六种。”可见现今保存的传世鸡翅木家具也并非同一树种。鸡翅木也有新老之分,如何加以辨别,根据北京家具界老师傅们的经验,新者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僵直呆板,木丝容易翘裂起茬。老者肌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相间的蟹爪纹,细看酷似鸡翅。尤其是纵切面,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各种山水、风景图案。由于鸡翅木较花梨、紫檀等木质纹理另具特色,匠师们在制作家具时需反复衡量每一块木料,尽可能把纹理整洁和色彩优美的部分用在表面上。优美的造型加以色彩古艳的木纹,能使家具增添浓厚的艺术韵味。

  铁力红木

  《格古要论》写作“铁力木”。《广西通志》谓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产于我国广东,木性坚硬而沉重,呈黑紫色。《南越笔记》载:“铁力木理甚坚致,质初黄,用之则黑。梨山中人以为薪,至吴楚间则重价购之。”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家具较多。

  常见的明代翘头案面,往往长约3至4米,宽约60、70厘米,厚约14至15厘米,竟是一块整料制成。为了减少器物的重量,在案面里侧挖出4至5厘米深的沟槽。铁梨木材质坚重,色泽纹理与鸡翅木相差无几,不仔细看很难分辨。有些鸡翅木家具的个别构件就用铁梨木伪充。凡用铁梨木制作的各式家具都极为经久耐用。

  红木

  产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叶长,椭圆形而尖,花五瓣,色白,微赭。年轮纹都是直丝状,鬃眼比紫檀大,颜色近似枣红色。《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介绍红木说:“凡木之红色者均可谓之为红木。惟世俗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在硬木当中,红木的木质仅次于紫檀,但红木产量大,得之较易,所以世人视红木不如紫檀贵重。由于红木产量多,所以用红木制器物多取其最精美的部分,疵劣者决不使用。因此,红木制作的家具仍不失为上等家具。

国内哪里家具市场最大

前三位分别是: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家具市场。美式、欧式、东南亚风格,包括大陆代工的新样式家具齐全,而且形成了便捷的货运物流运输方式。可以在不同的商家下单,统一由货运公司到各家收货装车,非常省心。

2、北京市香河家具市场。北方最大的家具集散地,号称全国第二。品种款式齐全,但价格方面没有乐从和东阳的优势。

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木器市场。中式家具的最佳选择,尤其适合流行的“现代中式简约”装修风格。以各种木器为主,但其他款式家具齐全并且价格方面应当是所有家具集散市场中最便宜的。物流运输方式同乐从一样便利。

以上三个市场的停留时间最好预期在三至七日,否则逛不全面,无法货比三家,因为家具的不同材料、做工、样式相差天渊之别。

中国传统家具是如何现代化的

中国传统家具的现代化,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即材料、设计和制作工艺。

  3。1。材料

  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在红木和中国传统家具(红木家具)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将两者相提并论,视为一体,这样子是否妥当?是否具有科学性?必需先搞清楚这个问题。

  其实,古代的中国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国产材为主要材料的,苏州太湖边的大片榉木林,造就了苏州成为明式家具的生产中心。后来榉木逐渐匮乏了,人们开始寻找新材料,刚好明代手工业发达,与东南亚贸易频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断地运来,才造就了明式红木家具的辉煌。

  明末由于当时被视为高档的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日渐匮乏,所以在作为压舱作用之后被丢弃的紫檀木才开始被人们试用,终而成为“新贵”。

  到乾隆年间。紫檀木也越来越少了,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新材种红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惯称的“老红木”,之后又引进泰国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们开始采用花梨木。

  从上述中国传统家具的用材历程来看,其实中国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东南亚的红木,也是基于“可轻易获得的资源”的原则,今天海内外红木等资源、日渐匮乏,一样可以开发出新材料来取代,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的。

  改革开放之后,红木家具的内销市场突飞猛进,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厂越开越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业者开始弄虚作假,人们争论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质量和设计,而是所用的材质是不是所谓的红木。

  因此,中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8月1日,正式颁布了GB/T18107-2000(红木)的国家标准,来规范市场,但从来没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测定所有红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到底红木有多好,是否适用于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等等问题,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红木标准颁布之后,找出标准中的八种红木的七项物理力学性能,这七项性能是:气干密度、干缩系数、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硬度、冲击韧性和顺纹抗剪强度(这些性能和家具比较有关系,这些数据是由现有资料中换算出来的,有些是在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验室里进行测试后所获得的数据,详细数据都收在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之中)。从这些数据中,红木的数值都较高,除了其中干缩系数较大,会造成干燥比较困难之外,其他的数据都显示红木的质量都优于俗称的白木。

  不过问题在于,家具的用材,需要那么重、那么强、那么硬和那么韧吗?都知道,家具的最终质量不单单只靠木材的性质,其实家具的设计和结构,都应该配合特定的材质,换句话说,采用什么材质,在设计和制作时,都得考虑进去。

  还特地选用材质较一般的楸木,来进行试验,用楸木来设计并制作一套中国传统家具,然后由上海市家具质量监督检验站来进行质量测试,结果全部合格(详细见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甚至许多项目还超过标准。

  3。2。设计

  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继承与改善,认为至少应从两方面着手:

  a)设计现代家具,要有本民族传统的神韵,为了方便叙述,称之为民族的现代家具;

  b)保留传统的设计,将传统的优秀设计元素保留和重组,改善部分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生产方式,一样是为了方便,称之为“仿古家具”(re-production Furniture)。

  刚才提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后现代主义不但反对设计简单化,反对“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认为“少就是单调”(less is bort),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现代主义也反对设计上的全球化,反对国际式风格的功能主义,这给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主义分为两派:

  ——先锋派:刚好符合发展民族的现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为代表的先锋派,反对固定模式,反对条条框框,认为设计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逻辑的必然结果。

  ——经典派:和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里(Robert Venturi)为代表,主张从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搜寻出来,用在新的设计中。

  设计师并末充分地理解这些理论,至少还少有人根据上述的理论发展出民族的现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麦的设计大师威格纳(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

  以后现代主义的经典派为基础,尝试将明代的罗汉床及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中的一些基本元素找出来,设计现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头。

  从清代中期的一张“牛角式搭脑嵌大理石太师椅”得到灵感,取出其两端下弯的搭脑和端头的雕云头如意纹,加上靠背三隔挡板这些设计元素,重新组合。太师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换掉,并加宽加长,其中贴上浮雕螭虎灵芝纹,是明代的罗汉床取得的。这片板芯就成了整个设计中的“主导”(Dominance),床脚上的云头如意纹就让它于整组家具中“重复”(Repetition)。背板两边兜接对称凹字形,镂空,使床头不会显得那么沉重,而更有灵气,更多变化。

  材料选用中纤板及楸木,这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设计师从不同方向来开发民族的现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艺

  中国的传统家具,在十九世纪时没有赶上欧洲的工业革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机械化生产,终于随满清帝国的没落而没落。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传统家具也逐渐引进一些机器设备,比如:钻、刨、锯、镂、铣等,但由于没有接受欧洲工业革命时的新思潮,没有彻底地利用现代工艺技术来让传统艺术获得新生。一些中国人现在还在争论,还在排斥机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因此他们的产品不能面向大众,甚至不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现在正生产着中国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称之为“近代传统家具的作业方式”,因为现在的这类工厂,已能用部分机器,已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手工,估计手工占70-75%,机器占25-30%左右。

  欧洲生产传统家具,他们在设备、设计、生产工艺,管理等,都有异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参照他们的方式,替中国传统家具的生产工艺的改善与创新,定下70-75%的机械化,25-30%手工的目标。

  拙作《中国传统家具现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标规划了一系列工序与作业流程,这一生产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几点:

  ——材料:采用实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还使用了现代的胶粘剂、五金件、螺丝、圆棒榫等。

  ——备料:中国传统家具的旧生产方式从备料开始,就注定是手工的.

要关于家具的科普问题,要有回答

亲、

家具的种类很多,按原料来划分,凡木质的通称木家具;主体是金属的通称金属家具(包括铝合金家具等);凡塑料制成的通称为塑料家具;竹藤制的通称竹藤家具。若按用途划分,一般分民用家具,宾馆、饭店家具,办公家具等,若按用料细分,目前市场家具的种类包括:实木(全木)家具、人造板材家具(也称板式家具)、弯曲木家具、软体家具、金属家具、聚氨脂发泡家具、玻璃钢家具等。

家具各材质简介

1、乌木

仅产于非洲,属珍稀树种。以其色如墨、质如铁而被誉为木中钻石。其硬度约在五度左右,比重则高达1:1.8左右。其硬度和密度比牛角更优。皮黄肉黑虽鲜为国人所知,但在我国则早有寸木寸金之说。并且与紫檀木、黄花梨木、铁力木等名贵木材一道,被国人视为硬木中的极品。而与通常人民所说的红木相论,则有钻石与玻璃之别。 一九六零年我国政府颁布的《文物法》中,早已将紫檀、乌木、这类名贵木材及其制品作了文物等级的界定。故在改革开放之前,这类高档木材的制成品是限制出口的。近年来,全国不少大城市的博物馆内都有这类珍稀木材的样板展示。像北京的紫檀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里,都有乌木实样和制品展出。

2、紫檀

色泽深如漆,棕眼细而密,犹如牛毛,称牛毛纹,用久会产生角质一样的光泽,俗称包浆亮。有些角度观察紫檀,会有缎子一样亮泽的反光。紫份量很重,大大超过与之类似的红木。紫檀木性稳定,不裂不翘,易于雕刻,尤其易于微雕细刻,横茬不断,这一点其他木质很难达到。所以,雕刻细微份量又很重的家具就可以初步判定为紫檀作品,另外,紫檀无大料,俗话说“十檀九空”。紫檀长成大材,中心部分准成空心,所以再名贵的紫檀家具在用料上也是精打细算的。去故宫看一看,皇家的紫檀条案,一尺宽的面芯尽是三拼板,就可知此类木材的稀有。

3、黄花梨

仅次于紫檀的名贵木材。黄花梨木色黄温润,份量较轻,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其木性极为稳定,不变形,不开裂,不畏弯曲,适于制作异型家具。如香几的三弯腿,曲度之大,非黄花梨木所不能。黄花梨木有大材,长四米,宽半米的独板亦可见到。黄花梨也适于雕刻。但雕刻紫檀之极端恐不可能。黄花梨木中常见木疖,亦平整不裂,美丽可人,俗称“鬼脸儿”。由于明朝与清前期大量使用此类木材,使之在乾隆年间急速减少,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正宗的黄花梨木家具,基本都是清乾隆朝以前的。黄花梨木家具的主要产地在苏州,其制作手法规范,为典型的苏做家。

4、鸡翅木

本名(溪敕木)。它形似鸳鸯的一种水鸟,色多紫,故又名\"紫鸳鸯\"。鸡翅木其木质纹理类似鸡翅之羽,非常美丽。鸡翅木纹理黑黄相间,无棕眼纹路,用手抚之平滑无挡。鸡翅木体轻,是硬木中最为轻者。质地略粗,不太适应雕刻。鸡翅木有新老之分,真正好的鸡翅木是老鸡翅木,作品在乾隆之前。而民国以及近几年的新鸡翅木体重而色黑,是商人为欺世寻找的替代品,与老鸡翅木相差甚远。

5、铁力

色灰黑,纹理粗糙。由于木纹坚韧而粗,不易精雕细刻。铁力家具古拙者为多,线条粗硕,纹饰粗犷,能光素处一般不做雕刻,以省事为先。铁力家具制造年代一般较远,明代大量流行,广做手法为多。铁力木也有粗细之分,粗者木面纹理如棕,细者却也平滑,常有被误认为鸡翅木者。

6、红木

为硬木家具中最大宗。红木颜色介于黄花梨、紫檀之间,份量也介于两者之间,产量极大,故常有人把硬木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红木性脆,味酸,南方人称之为酸枝。红木纹理有清晰如行云流水者,亦有细腻近紫檀者。所以,红木仿紫檀,仿黄花梨都有非常成功的作品,很多时候辩识困难。红木性大,遇热遇湿伸涨变形,经常开裂,是其缺陷。红木家具的制作年代都在清中期之后,苏广两做都有,也不乏精品。红木也能适应雕刻,也有人用之仿紫檀雕工,但无法过细,过细则由于性脆而断裂,这也是区别紫檀与红木的一个方面。

7、花梨

在硬木中最为低档。花梨家具的制作年代也明显晚于以上其她木质家具。其木质粗疏,棕眼过大,色黄而无光泽。其出现是由于黄花梨木材断绝而作为补充。在晚清至民国出现于市场的,商人为获取利润,亦称老花梨、草花梨不等。

8、楠木

价格昂贵,为软木之首。称之为柴木恐为其难。楠木性温和,体轻,不伸不胀,不翘不裂,纹理清晰细腻,少有疖子。宫廷家具中亦有楠木家具,比如楠木罗汉床,冬季睡卧,触之不凉,此优点为任何硬木所不及。金丝楠木家具迎光闪现金丝,煞为好看。凡常搬动的家具(如船上家具)以体轻者为首选,最为名贵。

9、榉木

为南方苏州一带特有的木材。北方人称之为南榆。此类木材为苏州工匠替代黄花梨首选木材。榉木性大,体重,其份量不亚于一些硬木,是柴木中最为重者。纹理清晰,远观有黄花梨之效果,近看局部类似鸡翅木纹,色泽油黄,木质坚硬,打磨后极光滑,缺点是易变形。

10、榆木

为长江以北大量使用的家具材质。榆木纹理粗犷,材料来源广泛。颜色较榉木为淡,硬度也不如榉木,份量当然也轻一些。榆木也能适应一般雕刻,纹饰以粗犷为主。变形率较小,故为北方家具中常用。榆木另有色深黑者,称之为紫榆。

11、柏木

有多种,以黄柏为上,其它次之。黄柏色泽温润,木质细腻,抚之如幼童肌肤,做成家具别有风韵。柏木疖子较多,以早先观念论,是缺陷,故有些柏木上漆,以饰缺陷。而近些年观念发生了变化,崇尚自然,柏木家具以疖子多为美,满身是疖反而难得。疖子大小不一,布局随意自然,于人工所不能企及,正是柏木家具倍受人崇拜的原因。

12、樟木

因有异味奇香又可避虫著称。产地虽在南方,但北方也大量使用做成家具.樟木防虫之特性使得樟木家具以柜、箱、橱等存放衣物家具为主,其它品种相对少见。樟木料大,常见大躺箱有六面独板,厚度达寸半,顶箱衣柜也是如此,面芯独板,毫不吝惜材料。樟木性稳定,少开裂变形,樟木木纹美丽,色彩也有变化,被商人赋予各种美丽名称,如虎皮樟,花梨樟,鬼脸樟等等。

13、柞木

东北地区及朝鲜大量出产,故北方也有人称之高丽木。柞木的纹理极有特点,浅色的纵向木纹中夹着类似虫卵状的深色短筋。其木质较脆硬,桌椅类家具较多,式样古拙,很多家具较同地区的家具制作,更显拙笨。长江以南也有柞木家具制作,式样也以古拙为主,少见灵巧之做。

14、水曲柳

以材质优良而著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的大兴安岭东部和小兴安岭、吉林的长白山等地。水曲柳是一种落叶的乔木,高度可达30米,胸经超过1米。主根较短,但侧根发达,伐后的树根具有较强的萌蘖性。树皮多为灰白色。新生的小枝略呈心棱形,无毛、生有皮孔,冬芽为里褐色或黑色。枝上长有左右对生的奇怪羽状复叶,叶轴上有槽沟,还具有极窄的翅。它的花期为4~5月,花朵在长叶之前开放。花为单性,雄雌异株,雄花具有2枚雄蕊,雌花具有2枚不发育的雌蕊。受粉后的两性花结出长圆状披针形的翅果,在7~9月间成熟,翅果稍有些扭曲,顶端为钝圆形或稍微有些凹陷。 水曲柳上多生长在海拔约200~1100米的发育在冲积母质上的草甸灰代棕土壤或生率森林土上,主要伴生树种有红松、鱼鳞云杉等。水曲柳喜湿润,但不耐水渍。它属于阳性树种,稍耐盐碱,幼龄期也稍耐庇荫,成龄后则需要充分的光照。它非常耐寒,在-40℃严寒下也能正常发育,但人工幼苗易遭霜冻危害。在自然状态下需15~20年才开始结实。水曲柳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采取萌芽更新法。由于它的种子的休眠期较长,播种前必须采用低温层积和变温处理等办法上。 水曲柳的木质坚韧,木纹美观,可以制作各种家具、乐器、体育器具、车船、机械及特种建筑材料等。水曲柳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双子叶植物纲、龙胆目、木犀科。它被国家列为三级保护植物。

15、核桃木

为北方乡村家具中较为讲究的品种。核桃木纹理流畅,木质细腻,可雕成很细致的纹饰,这一点一般软木不能。核桃木家具在山西发现较多,其做工许多与明式黄花梨家具历史上极受重视。核桃木性温和,抚之亦有楠木之感,不变形,在乡村家具中亦属上品。好。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