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中国古代传统家具 求介绍中国古代家具史的书籍

  《中国家具真伪识别》胡德生

  《家具史话》李宗山

  《中国红-传统家具》

  《古典家具:中国明清家具收藏鉴赏》

  《中国床榻艺术史》

  《家具里的中国》

  嘉木堂家具文房系列,一套8本。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

  古代家具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26378.htm#2_1

中国古典家具的材料有那些?

中国古典家具的材料有很多种,较名贵的有紫檀木,黄花梨木,红木,楠木等,这些材料都是明清皇宫种中家具的主要用材。北京故宫中有很多这些材料制作的家具(有机会的朋友一定要去看下,都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制作中国古典家具的材料中硬木主要有:紫檀,黄花梨木,红木,鸡翅木,铁力木和乌木。

软木中较名贵的是楠木,其他软木还有:核桃木,榆木,榉木,樟木等等。

强调一点,在中国古典家具的制作中还有一个及其特殊的例子,就是用瘿木制作的家具。所谓瘿,即为树瘤。

中国古代家具有什么特点

史前家具是指出现在远古时代至公元前16世纪的家具

史前家具的主要特征:

(1)家具雏形的出现。主要表现在木棺、木豆、木斗、木匣、木俎、木案等的创造。

(2)石斧、石锛等工具的出现。制作工具主要是石斧、石锛的应用,以及榫卯制作的石凿、骨凿、角凿、石楔、木棒出现。

(3)简单的结构形式出现。木构件横竖咬合,板与板相拼采用企口衔接结构形式。家具的挖磨、捆绑形式或支撑等工艺形式开始出现。

夏、商、周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

(1)家具母体形象的出现。俎,在虞氏时称为“完俎”;完,“断木为四足而已”(汉代郑玄的说法)。夏后称为“厥俎”,多用于祭祀,其形状是两侧腿间出现穿插的横枨。商时称为“具”,利用树枝多弯曲的特点,俎腿做成弧形,并穿插于落地加长的横枨上,使木结构趋于合理,这应该就是后来几案“拖泥”结构的母体形式。

(2)席、床等文字的出现。

(3)家具装饰纹样的漆画出现。

2.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约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

这个时期,青铜器开始衰落,漆器开始大量生产。铁骑工具的产生、髹漆工艺的广泛应用以及技术高超的名工巧匠的不断出现,使得家具在制作和使用要求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

家具品种:俎、案、几、床、舆、禁、座屏、箱和架。

春秋战国时期家具的主要特征:

(1)鲁班、木工七部出现。战国的围栏大床和刳制而成的较大矩形箱子的出现。

(2)木工工具的变革,使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造器具的使用和各个工种的分化,产生了规、矩、悬、水平、绳索等测量器;燕尾榫、凸凹榫、格肩榫开化寺出现。家具制作有了质的飞跃;搭接、榫结合的燕尾榫、凸凹榫、格角榫开始较合理地运用。

(3)家具装饰的兴起。髹漆和绘漆工艺的进步;雕花装饰家具中的雕花与雕绘渗透互补;编织工艺的大量出现。

古代家具名称

1、拔步床

拔步床是一种传统的大型古床,或称“八步床”、“踏步床”,是一种功能齐全的床。床下有一木制平台,正面伸出床沿,平台四角立柱,并镶以木制围栏,使床前形成一个浅廊,中间为床的门户,两侧可放置小型家具及杂物。它造型奇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 三尺。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还有的在两边安上窗户,使床前形成一个回廊,回廊中间置一脚踏,两侧可以放置小桌凳、灯盏等。

2、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顶有架,故名架子床。这种床一般四根立柱,床面两侧和后面半月有围栏。基本式样是三面设矮围子,正中无围,便于上下,四角有立柱,上承床顶,顶盖四周装楣板,床面两侧和后备装有围栏。围栏常用小木块作榫拼接成各式几何图样,也有的在正面床沿上多安两根立柱,两边各装方形栏板一块。正 中是上床的门户。床屉分两层,用棕绳和藤皮编织而成,下层为棕屉,上层为藤席,棕屉起保护藤度和辅助藤席承重的作用。

3、罗汉床(塌)

罗汉床是由汉代的榻逐渐演变而来的。榻,本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大榻。这类床形制有大有小,通常把较大的叫“罗汉床”,较小的仍沿俗叫“榻”,又称“弥勒榻”。罗汉床不仅可以做卧具,也可以用为坐具,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 接而成,最简单的用三块整木板做成。围栏两端做出阶梯型软圆角,既朴实又典雅。

4、贵妃榻

又称“美人榻”,古时专供妇女憩息,榻面较狭小,制作精美,形态优美,是榻中极为秀美的一种,其用料也极为讲究,床上彩绘雕刻显得雍容华贵。

5、供桌、供案

案是用于放食物的木盘,多以矮足,长方形木制的黑漆上饰纹彩或者雕刻。在祭祀时,供案一般都是摆放被供奉的对象,而供桌则是摆放供奉品,如酒、水果以及其它食品等。供桌比供案矮,不使用时一般都放置在供案下面,供奉时再拉出来,等供奉完毕,再移回供案下方。

中国古代家具种类有哪些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1、椅凳类

汉代之前,人们是没有坐具,通常采用的以茅草、树叶、兽皮等制成的席子,席地而坐。直到一种被称为胡床的坐具从域外传入中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椅凳。后进唐朝的全力发展,椅子才从胡床的名称中分离出来,直呼为椅子。

其中椅子演化为三大种类:凳、椅子、宝座,并又细分成多种名称和造型:

(1)凳: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

2、桌案类

桌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较高,是中国礼仪文化之邦传承的产物,也是礼仪接待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古代,对桌案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制度。比如,供桌供案主要应用于敬念仙逝长辈和敬供先人;八仙方桌主要应用于接待重要宾客,例如“请上坐”指的是八仙方桌朝南的左边位子;圆桌主要应用于家人共餐,一家团圆之意。

按生活习惯和用途,中式桌案类家具大致分为供桌、方/圆/月牙桌、几案、其他等。

3、床榻类

床榻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按材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珍贵硬质木材所制,如黄花梨、紫檀;另一类为白木材质,此类床榻或髹漆、或贴金、或镶嵌。

床榻的历史可追溯至神农氏时代,那时还只是专供休息与待客所用的坐具,直到六朝以后才出现高足坐卧具。“床”与“榻”在席地而坐的时代,是有分工的。床体较大,可为坐具,也为卧具;榻体较小,只用于坐具。

魏晋南北朝以后,榻体增大,床与榻同样担负着坐卧两种功能,因而也就难以截然分清了。习惯上认为:床不仅长,而且宽,主要为卧具。榻身窄而长,可坐可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古典家具中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贵妃榻,都是明清甚至是民国时期的遗存,其中尤以清代的居多。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4、柜架类

柜子的使用大约始于夏商时期,古时的“柜”,并非我们今天所见之柜,倒很像我们现在所见的箱子,而古代的“箱”,则是专指室内存放东西的地方。出土文物中,截至目前年代最早的柜子,应该是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的小箱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漆木衣箱。我们这里说它是箱子,是按现代人的说法,如果按战国时的称呼,则应称为“柜”。

到了汉代,才有了区别于现今所谓“箱”的小柜子,柜呈长方形,下有四足,柜顶中部有可以开启的柜盖,并装有暗锁,柜身以乳钉作装饰。到了唐代,就有了较大的柜,能放置多件物品。宋代开始,已有专用的书柜,柜身呈方形,正面对开两门,内装两屉分为三格物。一直到明代之后,才创造出许多柜架类的新品种来。

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

(1)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

(2)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

(3) 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

(4) 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5、杂项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盒等;

(2)屏风类: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

(3)架具类:衣架、面盆架、镜台、烛台、承足(脚踏)等;

(4)摆件类:笔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烟具、雕件等。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家具上有哪些体现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渊源流长,其渗透出的美学理念,也深深的根植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当中。从古到今,传统家具无论在造型、装饰,还是使用、摆设等各个方面,都流淌着儒家文化的精髓。

材法自然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智者之所以"乐水",是因为水具有川流不息的"动"的特点,"仁者"之所以"乐山",是因为山孕育万物,巍然不动的"静"的特点。这些名言隽语实际上是揭示人与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待自然山水。

天然材质的使用是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特点 , 传统家具在选材上,大都木质上致密坚硬 , 色泽上沉穆优雅 , 纹脉上优美灵动 ,给人一种自然之气 。《孔子家语》中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其所强调的也是注重材质的本真、自然之美。

规范之美

孔子的"礼"无所不含。大到济世治国,内政外交,小到婚丧嫁娶,日常言行以及手工业制造等等。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每件家具的使用及摆设,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古时什么阶层的人使用什么样的家具,都有严格的规范。

《仪礼》中记载:"天子设斧依(屏风)于户牅之间,左右几。""缀足用燕几。"

《周礼》中记载:"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屏风),依前南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筵国宾于牅前亦如之,左彤几。甸役(王射猎)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等等。

这些规范都以"礼"的名义,对各阶层的人,如何使用家具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以至于发展到后来,金銮宝座成为皇权的象征;供桌代表着神权;清代各式太师椅预示着清王朝等级制度的森严;龙、凤雕饰成为宫廷专用装饰;黄色成为皇家专用颜色等等。如此,家具成了特定政治秩序和经济实力的物化象征,形成"礼—家具—身份"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关系。家具的外延文化,往往就是儒家思想最确切的表现。

每件家具产生的背后,都承接着当时社会的很多原因,与政治、经济等等发展密不可分,这就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家具文化的独特历史。一件家具,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传统家具所显示的一种质朴美感,所传承千载、蕴藏万年的深层文化根基,就是"礼"。

和谐之美

《中庸》中强调"中而不倚"、"和而不流"的思想,由此可见 , 中庸之道在形式上主张"中行"、"中正",在内涵上则强调凡事都要适度、要含蓄。"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强调的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服饰以及饮食文化中都能看到对称的表现形式,例如门左右两扇、前院后院、左右厢房、唐装左右对襟、八仙桌、茶碗上盖下托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中庸思想的体现。

中庸思想在家具中体现的非常鲜明——对称、规矩,观之令人心平气和,百看不厌。这种中庸思想突出表现在家具自身比例及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比例的高度协调性,以及家具陈设的对称性。传统家具的摆放特别强调对称、平衡和协调,在传统家具的设计中,无论桌椅、床榻、柜子等,都要四平八稳,体现中庸对称的思想。

"上下对称,左右协调,"从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到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圆地方",中庸思想不但建筑受其影响,而且传统家具更是横贯其中,从取材、设计、制作、装饰等等各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和谐。从各个角度欣赏,达到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绝对统一,给人视觉以浑厚、大气、空灵、飘逸、柔婉、沉穆等特点。

例如圈椅的设计,正是把儒家中庸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采天地之精华,博百家之长"。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圆是和谐,圆象征幸福;方是稳健,宁静致远。圈是圆,座是方;圆是虚,方是实;圆是活泼的,有动感;方是规矩的,以静制动。圈椅扶手圆端头顺圆势略向外转,像张开的双臂,虚怀若谷。

感化之美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孔子特别强调感化作用。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仅仅让自己完善是不够的,还要去感化别人。将其意思推广出去,就是周围事物的变化,都是相互感化的。

感化之美是美的最高层次。刘健老师说:"古典家具以简练、圆浑的造型之美;沉穆、清新的材质之美;妍秀、典雅的装饰之美构成了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

如椅子的靠背是根据人体的弧度设计的,没有铺张的部分,还讲究所谓一木成器,很节约材料。"不管是明代、清代、还是民国时期,传统家具都是以时代感化而变化,以社会发展为风向,结合当时的经济需求,博采众长,制造符合当时社会结构的家具。

所谓感化之美,再推而广之,便是一个国家的风范和教化,大体制下的风范和教化,影响到各行各业,传统家具便是典型代表。

由家具到社会,由社会到国家,家具的变迁,背后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变迁,新旧更替、岁朝轮回,由家具四散延伸所涉及的,并非穷兵黩武,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风范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家具如何制作

中国古代最广泛的使用家具是从1000多年前的唐代开始,到五代又进一步发展。进入宋代时,家具无论从种类、造型、制作及材料方面都已进一步地完善形成了质朴、简洁的特色。明代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的代表,从选料、工艺、功能到装饰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至今声誉不衰,博得人们的高度赞赏及回味。

明代家具多用紫檀、花梨、铁梨之类硬木,也用楠、樟、胡桃、榆等硬杂木。这些材料不仅坚实又富有弹性,而且棕眼细密、纹理清晰、色泽柔和。加工表面时又多用蜡而不涂漆,更加显露出朴素的“肌理”之美,显现轻巧、挺拔、简洁的特色。

清代前期家具基本上继承了明代传统,但由于当时宫廷极端追求装饰效果的风尚,使清代家具,特别是北京故宫里的家具,日益趋向繁缛。过多的雕饰破坏了家具的整体造型,也减弱了家具的实用功能。清代家具的进步和成就主要表现在雕漆、填漆描金家具方面,这些工艺都是新的创造和发展。此时,家具同建筑居室有了更密切的联系,一般厅堂、卧室、书斋都有了配套常用家具。明代民间家具向更加实用和经济的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因为清初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式的风格,在结构上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明清两代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中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制作手法,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大体上造型质朴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在艺术造型、工艺技巧和实用功能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

如今,明清古董家具成为西方各大博物馆竞相收藏的艺术品,是中国继书画、陶瓷之后的第三大艺术收藏热点。这些家具线条简约,造型典雅,完美地融合了艺术、文化和实用的功能,被西方学者认为是当今中国“继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陶瓷后,又一载入青史的国粹”。

参考资料:百度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