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农村新式家具 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排五间房子,怎么设计布置客厅卧室等?()

厕所安在 左上角 厨房安左中间 书房安到上中间 客厅 接大门你的卧室 不变 那样 你睡觉上厕所 也方便 看书里你房间也进 客厅 在大门头下那里 吃饭时候 厕所在上左脚也不用看到厕所 虽然说不臭 但是吃饭时候看电视什么的 在大厅和客厅 见到厕所 就不是很好的 进来在 左下角安置个房间或者餐厅 帮你想得周到吧 谢谢 参考~!·

近代中国家具发展史

中国家具起源于夏朝,经历了不同时期、七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与变革:

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史前~公元前476年) 1978年~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年~前1900年)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

(公元前475年~前211年)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很大的进步。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桧";("桧";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

(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榻登。《释名》注:"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设榻登上床,说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又据《太平御览》记载:"灵帝好胡床。"胡床是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坐时垂足。由席地坐演进为垂足坐是家具史的上一大变革。

(3)出现软垫。

《西京杂记》中记述,汉时天子的玉几上冬天加有丝绵织物,大臣的木几上则加用橐(毛毡缝制的口袋)。这是最早出现的软垫。

(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

除木材外,还有金属、竹、玻璃、玉石等。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家具的出现;

(220年~581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产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文化、经济的交流对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此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杌、橱,并有笥、簏(箱)等竹藤家具。床已明显增高,可以跂床垂足,并加了许可床顶、床帐和可拆卸的多折多牒围屏。坐类家具品种的增多,反映垂足坐已渐推广,促进了家具向高型发展。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时期,高矮形家具并存发展;

(589~960年)中国家具发展至唐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

(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通雅》记载:"倚卓(椅桌)之名见于唐宋。"六朝已有椅凳,唐代更趋流行,几、案高度皆以坐面为基准,坐具既高,桌的出现势为必然。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

(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大致可分为:坐卧类,如凳、椅、墩、床、榻等;凭椅、承物类,如几、案、桌等;贮藏类,如柜、箱、笥等;架具类,如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画家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就描绘了成套家具在室内陈设、使用的情形。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960年~1279年)宋代是中国家具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首先是垂足而坐的椅、凳等高脚坐具已普及民间,结束了几千年来席地坐的习俗;其次是家具结构确立了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其三是家具在室内的布置有了一定的格局。宋代家具正是在继承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在结构上,壶门结构已被框架结构所代替;家具腿型断面多呈圆形或方形,构件之间大量采用割角榫、闭口不贯通榫等榫结合;柜、桌等较大的平面构件,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即将薄心板贯以穿带嵌入四边边框中,四角用割角榫攒起来,不但可控制木材的收缩,而且还起到装饰作用。此外,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家具种类有开光鼓墩、交椅、高几、琴桌、炕桌、盆架、座地檠(落地灯架)、带抽屉的桌子、镜台等,各类家具还派生出不同款式。宋代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组合家具,称为燕几。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的鼎盛时期(因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

(1368年~1644年)明人或叶(16世纪),随着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许多文人雅士参与了室内设计和家具造成型研究。这些都促成了明代家具的大发展。明代家具在继承宋代家具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不仅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把中国古代家具推向顶峰时期。

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1644年~1911年)清代家具多结合厅堂、卧室、书斋等不同居室进行设计,分类详尽,功能明确。其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饰繁重,体量宽大,气度宏伟,脱离了宋、明以来家具秀丽实用的淳朴气质,形成了清代家具的风格。清代家具作坊多汇集沿海各地,并以扬州、冀州(河北)、现惠州(广东)为主,形成全国三大制作中心,产品分别称为苏作、京作、广作。苏作大体师承明式家具特点。

家具工艺到了清代总的来看造型已趋向笨重,并一味追求,富丽华贵,由于繁缛的雕饰破坏了造型的整体感,触感也不好。清代家具工于用榫,不求表面装饰;京作重蜡工,以弓镂空,长于用鳔;广作重在雕工,讲求雕刻装饰。装饰方法有木雕和镶嵌。木雕分为线雕(阳刻、阴刻)、浅浮雕、深浮雕、透雕、圆雕、漆雕(剔犀、剔红);镶嵌有螺钿、木、石、骨、竹、象牙、玉石、珐琅、玻璃及镶金、银,装金属饰件等。装饰图案多用象征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延年益寿、官运亨通之类的花草、人物、鸟兽等。家具构件常兼有装饰作用。如在长边短抹、直横档,肓板脚柱上加以雕饰;或用吉字花、古钱币造型的构件代替短柱矮老。特别是脚型变化最多,除方直腿、圆柱腿、方圆腿外,又有三弯如意腿、竹节腿等;腿的中端或束腰或无束腰,或加凸出的雕刻花形、兽首;足端有兽爪、马蹄、如北京时间砂、卷叶、踏珠、内翻、外翻、镶铜套等。束腰变化有高有低,有的加鱼门洞、加线;侧腿间有透雕花牙档板等。北京故宫太和殿陈列的剔红云龙立柜,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螺钿太师椅、古币蝇纹方桌、紫檀卷书琴桌、螺钿梳妆台、五屏螺钿榻等,均为清代家具的精粹。家具种类为坐卧类家具有太师椅、扶手椅、圈椅、躺椅、交椅、连椅、凳、杌、交杌、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圆桌、半圆桌、方桌、琴桌、炕桌、书桌、梳妆桌、条几(案)、供桌(案)、花几、茶几等;贮藏类家具有博古柜架、架格、闷芦橱、书柜、箱等;其他家具还有座屏、围屏、灯架等。

在统治阶级(如宫廷、官府)的家具,他们大多追求繁锁的装饰,采用陶瓷、玉石、象牙、贝壳等做装饰,特别是宫廷家具采用工艺美术的雕漆、雕填、描金等手法制成漆木家具。广大的民间家具制造业追求适用、经济为主;加工方法大多是手工作业。

19世纪后半叶,它是一种保持前期传统的形式,仅在局部杂以中西混合雕饰的家具。后来沿海的一些通商口岸相继出现了有外商投资开办的家具厂,有从事经营中国传统家具的,有专门仿制欧洲古典形式或美式家具的。中国家具的近代家具就是在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了新的变革。无论是品种、形式、结构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以后) 20世纪初,各地相继办起家具手工业工场。至1920年,全国木器工场和作坊以及手工艺者已遍布各地,形成了一支浩大的手工业队伍,家具生产出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与"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并存的局面。传统家具生产有久远的历史和广大市场,如江西赣县的彩绘皮箱、江西铅山河口镇的柳木器、上海的硬木家具、北京的雕漆家具、扬州的螺钿家具等,都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北京雕漆屏风曾于1914年获巴拿马博览会一等奖。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交流与传播,中国近代家具在沿海的一些大城市呈现出复杂的变化。到40年代,一些由民族工商业者筹办的家具工厂先后在各大城市开业。根据不同的加工手段与工艺,往往分为中式家具与西式家具两种行业。从此,中国的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就按照不同的经营方式发展着。现代家具由于采用了比较简化的榫结构易于推广应用,尤其是当胶合板(如采用纤维板为主要材料制作的板式家具)问世后,框式嵌板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程度的改善,遂成为我国广大地区乐于采用的工艺做法。但其发展是不平衡而缓慢的,内地的许多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家具形式仍保留着中国传统家具的面目。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工艺也面临着工业化的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专业工厂的兴起和扩大以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中国现代家具的发展。80年代,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家具企业大量引进欧洲家具的生产设备,主要是板式家具生产线或单机配套设备;在硬件上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武装”。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并未使这些设备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此时开始重新出现作坊式私营企业,并在90年代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迅速成长。中国家具接受着西方现代家具思想的洗礼,家具行业发展迅猛、朝气蓬勃。一个现代产业的雏形初步形成,办公家具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未来家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定制化家具成为发展趋势。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入,国内家具行业加速推进技术、产品、规模等方面的革新,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同时,由于环保政策、行业规范日益明晰,家具细分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家具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1-12月,家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8559.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8.6%;利润总额537.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9%。截止2016年底,我国家具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561家,与上年相比增加271家。

可以看出,国内家具行业正面临变革期。由于房价的高涨导致人均居住面积相对有限,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居住空间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家具的主要选择因素;其次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更加希望生活中融入自主创意和个人风格元素,国内消费需求催化了定制家具的发展。

农村新装修公司如何拓展市场

开拓市场注意以下问题: 一,价格,这是最主要的,主体施工价格一定要接近成本,另可提供一些新式产品辅助新增利润。 二,装修理念,别太浮华,务实,根据客户实际需求作业,提供建设性建议。 三,付款方式,可采取年分期付款,在农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拿出所有的装修费用,可订分期合同。 四,后期服务,这个部分很必须,而且要免费,农村人很讲信誉,能给你做好的广告当然也能做坏的宣传。 拓展方式: 一,广告式,挨个村挨个村宣传,可做订做一些生活小用品,免费派发,上面印公司广告。 二,连锁式,在当地开设家具店,打出买家具送装修服务。 三,经营式,在较繁华地段设点,提供装修免费资讯和咨询。

中国较大的家具批发市场有哪些?

Top1广东乐从

乐从家具批发市场是在80年代开始形成,当时顺德水藤地区的家具厂家相继搬迁到325国道两旁自设门市销售,逐步形成了今天成行成市的家具专门店和家具城。

乐从的家具市场延绵十里,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共有3,000多家来自海内外的家具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在这里兼营批发和零售,从业人员达50,000多人。2001年乐从的家具成交额达10亿人民币,是全国以至全东南亚最大的家具交易中心和集散地。这里不仅汇集了广东省内各市家居名优产品,还吸引了东南亚、韩国、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高档精品品牌。一些着名的家具企业已纷纷在乐从设立据点销售。

Top2四川成都

从1995年开始,成都家具产业经历了10多年的黄金发展周期,并借助成都家具展这一平台,产品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成功将渠道顺利延伸到了全国中心城市及二、三线市场,同时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其中,八益家具城的发展应该说是四川家具业的缩影。始建于1985年的八益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成都武侯区川藏路旁,目前已经是成都家具批发市场的主力军,家具城面积达到33万平方米,入驻厂商达1800余家,产品行销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为了共同做大做强中国家具行业,中国四大家具商贸之都已经达成联盟协议,即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服务农村,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拓展国际市场。成都八益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在二十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已进入跨行业、跨地域的经营。

Top3江苏蠡口

江苏蠡(Li)口国际家具城为华东最第一,全国内第二大的家具批发市场,位于苏州市区东北面,相城区元和街道,家具产业现已成为相城区税收支柱,家具城横跨原蠡口,陆慕两镇由38栋大型家具广场组成.现有1600多家家具生产厂家,3000多家家具销售商。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福建大部分的家具均从这里批发,苏州家具之所以价格便宜是因为完善的产业链,及巨大的供求市场,强大的购买群,原材料基本厂家直供,各种家具人才群集,由于销售量大,生产厂家竞争激烈各厂家要求利润都较小,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使得苏州家具城家具价格相对其他城市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蠡口家具市场的起步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解放了出来,本来就喜欢抽空鼓捣些沙发等小家具的蠡口农民,便让自己的手艺派上了用场,在家里手工制作一些沙发、茶几、小橱柜等产品拿到集镇上去销售。后来,“蠡口镇上有便宜家具卖”的消息逐渐传开,吸引了不少周边居民和苏州城里人,蠡口镇上的家具交易日益兴旺,当地政府便因势利导,“依市建场”专门办了个家具市场,把家具交易规范到一个平台操作。上世纪90年代末,蠡口人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抢抓机遇,“依场兴市”在原有家具市场的基础上建立江苏蠡口国际家具城,规模、档次在华东地区首屈一指。

农村用的土灶(烧柴火灶)如何解决抽油烟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解决油烟;

按照老一辈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油烟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烧柴的,有明火,明火燃烧带来的烟尘,飘散开来之后不易被机器吸收,会严重减少机器的使用寿命;

其实,只要有独立的伙房,并不用在意烧柴火的油烟问题,像小区里面煤气油烟,没有烟尘之后的油烟等烟散掉之后基本只有油了,所以,要是没有油烟机一两个月之后就到处都是油腻腻的了,摸起来很不爽。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农村的土灶之上,因为烧柴火,柴火产生了烟尘,混合了油,反而没有城市里的油烟问题那么严重,除了土灶附近有些油烟问题,产生了嘿嘿的油灰,墙壁被熏黑之外,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油腻的问题,家具墙壁摸起来不粘手,反而墙壁还很干燥,这都是烧火的原因;

所以,做个烟窗排烟,定时清理下炉灰,在农村生活了十多年,从没被油烟这个问题产生困扰,反而是现在住的小区房,客厅跟厨房连着,油烟机坏了的那一个星期里,产生了很大的困扰,整个客厅里面的东西都蒙上了一层油,从书到沙发布,哪哪油,哎,真是让人难受,在油烟问题上,从没在当时觉得农村土灶的好!

江苏泰州婚礼习俗

  联姻

  有提亲、访亲、合婚、定约4道程序。先由男方家长请媒上门提亲,征得女方同意后发帖“恭逮”。女方经察访表示“敬允”后,男方即请算命先生合婚,如命运八字相宜,即由媒人“回好”,定约。“门当户对”为主要择偶条件,全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当事者不得参与,尤其是女方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私自约会、自由恋爱皆为悖礼,非但家长不容,且受社会谴责。早婚现象较为普遍,更有近亲婚配、冲喜、童养媳以及指腹为婚等陋习。

  纳聘

  联姻时,须纳聘礼以示定约。定亲后,男方逢端午、中秋、春节须给岳父母送节礼,每节不得少于四件。旧时,溱潼粮市繁荣,商旅云集,传入一些特有习俗,并为当地富户沿袭。“回好”定约时,男方得给人家送大礼,称“牵羊担酒”:由一人牵一只穿红马褂、角扎红绸的白羊领头,后跟一担酒,酒坛上贴“喜喜”、“鸳鸯戏水”、“龙风呈祥”等图案。另有40担(或16-24担)礼盒,内装榛、松、菲、栗、荔枝、桂圆、莲子、蜜枣、长粽子、鲨鱼皮及首饰、布料等。女家回鞋、帽、衣料等物,有的还回赠宣纸、徽墨、端砚、湖笔及金戒指等。结婚前,须经媒人“通话”,设定“彩礼”和婚期。彩礼视男女家境由双方协议,但旧时世俗讲究排场;有贪图财礼而屈就者,亦有不堪重负而“换亲”乃至“抢亲”者。

  婚礼

  被视为终身大事。有发轿、包开门封、上轿、接轿、拜堂、坐富贵、闹新房,回门等若干程序,不仅礼仪隆重,且耗费巨大。张灯结彩,鸣炮奏乐,祭祀祖宗,礼拜神神,操办酒宴,酬宾谢媒,热闹非凡。姑娘出阁前要“饿嫁”,上轿时要“刷轿”;新娘上轿要怀揣“易经”(农村用“三官经”)辟邪,上轿后即不准睁眼,不能开口。姑娘上轿时,妈妈照例要哭轿,溱潼一带的哭词:“起大风,刮大暴,媒人的盒子马上到、、、一把珠儿洒到东,你要先叫婆婆后叫公;一把珠儿洒到南,你要先吃糕来后吃团;一把珠儿洒到西,不知人家盆儿高来碗儿低;一把珠儿洒到北,女儿今夜要离宿。豌豆开花炸蓬蓬,娘养女儿一场空。”有些地方要给新娘“压性子”,轿至门前故意不让新人进门。白米一带则在房门上悬镰刀“杀威”。入睡时,新郎有意把鞋子衣服压在新娘鞋子衣服上。女方亦有对付方法,即上轿前,把新娘鞋子供在垒高的桌上,示意步步往高走;上轿时怀揣一只松紧口袋,如对方“压性子”,新娘即将袋口收紧,表示不听姑嫂妯娌的亲言碎语。姜堰一带在新娘入睡时,先由新郎解3个钮扣,再由喜娘脱衣;新郎要裹上新娘的围腰,并在新娘上床前将围腰内的白果枣子米糕之类撒在床上,让孩子来抢,以示早得贵子,喜娘再给新郎脱衣。新郎要内衣兜内备礼金,以赠喜娘。新婚后第二天,婆家丢给新妇一块或一盆面,试试新娘缝纫、炊事手艺。新婚一月内不得串门。

  此后,程序有所简化,城市包括农村一些开明人士倡行文明婚礼,由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及来宾致词祝贺、傧相伴新人行礼,旧俗礼仪一概免除,深得社会嘉许。抗日民主政府更在根据在大力倡导自同恋爱、婚姻自主、婚事新办,反对封建包办和买卖婚姻,取缔重婚纳妾,深得群众拥护。建国后,干部带头新办婚事,开个茶话会,让新人简介恋爱经过,唱歌、说笑话,既简单,又热闹,城市颇多效法。农村职业媒婆日渐消失,虽有媒介但须有男女各自作六,花轿逐步为小车、自行车或木船取代,婚仪大大简化,索要彩礼或大操大办婚事受舆论指责。至60年代后期,政府倡导晚婚,新办婚事逐渐成风。不少青年选择“五、一”、“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成婚,部份乡村不举办集体婚礼。早婚大为减少,“抢亲”、“童养媳”绝迹。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大操大办之风开始抬头,尤其是近年来,竞相攀比、大肆铺张之风日盛。嫁妆从旧3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新3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城市部分青年还要追求地毯、沙发、组合音响、录像机等高档商品。农村除讲究新式家具外,更得营造新房。婚礼越办越大,动辄10几桌乃至几十桌;酒席档次不断提高,猪六碗已被几盘几碟、几炒几烧取代,鱼肚、蹄筋等必备。从办家具到结婚,得花费万元以上。更有人崇沿旧俗,以古为荣。本是自由恋爱婚姻,偏要请媒迎送,以求“明媒正娶”;花轿久已绝迹,但得轿车代步;一些早已废除的旧俗陋习,又在一些婚仪中重演。新婚男女因收入不多而依赖家长,许多人家因操办子女婚事耗费多年积蓄乃至负债。

  分娩

  生儿育女是传宗接代大事。从怀孕到分娩,都得到家人的照顾,特别讲究饮食起居,形成一套习俗。

  客喜

  即怀孕,除讲究营养外,忌吃兔肉、雄鸡、螃蟹、辣椒,以防新生儿兔唇、夜啼或脾气暴。整个孕期,穿衣、睡觉、走路、做家务都要注意保胎,要心情愉快。

  催生

  临产前,娘家为新生儿做两件红毛衫褂儿,其它衣服件数要成单。送一只窠儿,放六根小帐竹子“祝子”;一棵万年青,象征长命百岁;一把红萝卜,寓意生小萝卜头儿;一把雪枣,谐音“早子”。还要一只糖罐和一些艾草、草纸等。

  过街

  催生后,即带姑娘回娘家,当晚回来。让孕妇活动一下,有利顺产,也可满足姑娘眷恋娘家之情。

  生养

  有“借死不借生”的说法。即使养在娘家,也要包红纸封儿。婆家要供催生娘娘像,产房窗户要贴送子娘娘像,要烧纸锞,求祖宗保佑大小平安。孕妇生养前吃两只鸡蛋,寓意生小孩如鸡子下蛋那样容易。伢儿落地时,若有人碰巧跨进房间,叫“踏生”,说是日后伢儿性格就像他。催生婆要把小儿衣胞窖在产妇的床底下,以后教育伢儿记住他的衣胞地。

  洗三

  生养第三天,催生婆用9个红蛋(女孩用桂圆),每次拿3个在伢儿头上滚一圈,接连3次,边滚边说些吉利话,叫“滚头蛋”。再拿滚过的蛋给多年不生伢儿的妇女吃,祝她早生男孩。女孩洗三这天穿耳眼,扣红线。

  送红蛋、毛米粥

  蛋不取双数,米不取足数,寓后代繁衍不息。伢儿一出世,立即煮3个鸡蛋,点个红点,加上1个包糖,送到娘家。三朝正式送红蛋,送3个不要回人情。送到5个以上,表示要送点小礼。送到9个以上,对方就得看月子。送娘家要99个。

  开奶

  喂奶之前,先要在乳头上涂点黑墨水,希望伢儿长大有文化。

  暗房

  满月前,产妇的房间称暗房,产妇称红人,月内不能出暗房。门窗要关严,防上歪风邪气冲进来。丈夫也要搁铺睡在外面,只能由女性送茶汤。

  看月子

  “洗三”开始,诸亲六眷陆续上门探望产妇。并带蹄子、肚肺、鲫鱼、老母鸡、鸡蛋、红糖、馓子等慰问品。

  做满月

  早上吃圆子,晚上吃满月酒。来客送长命锁、项圈、手镯、脚铐等。外婆做一项狗头帽,一顶风帽。帽上嵌玛瑙、翡翠、福禄寿三星等装饰,底边钉两颗铃儿。

  剃胎毛

  理发师傅剃下第一刀胎毛,即用红绿线绕一个小头发球,挂在帐钩上以壮伢儿胆。

  求子

  妇女久婚不育,受家庭及社会歧视。一些求子心切的人,即求神拜佛,许愿作法:

  打痴婆元宵节晚,亲友邻居将久婚不育妇女拖到土地庙前跪下,用马刷或笤帚打屁股,边打边问,直到妇女答应“养小伙”为止。

  跑三桥

  姜堰南岱寺旁有3座桥。元宵节晚上让不育妇女去3座桥上走一遭,并偷1块桥砖带回。次年若生男孩即来烧香还愿,有的富家还重修三桥

  摸佛脚

  二月十九逢大泗陈家埭庙会,妇女去庙里烧香拜佛,摸一摸观音像的脚,并拿一只小红鞋去佛脚上套一套,求观音送子。

  送“刘碗”

  据说刘氏人丁兴旺,可偷刘家一只碗送给求子的妇女。另外,有送“船桩”、“渔网”、“廓砖”、“张仙”菩萨等,不一而足。

  取名

  洗三这天,搂腰妈子在房外问:“XX奶奶,你今朝在哪家的?”接生婆在房内答:“我在XXX(新生儿名)家洗三的”。搂腰妈子说:“好啊!”接着二人合说:“三朝取了儿的名,终身到老不改名。”

  民间取名多按“家谱”字牌命名,并刻意追求字义。文人雅士常从古诗中选名,以求高雅,而寻常百姓,则不避粗俗。如福、禄、寿、喜、财,以示吉祥;如忠、孝、诚等以示训戒。建国后,取名讲求政治意义,如“建国”、“建军”、“得田”。至“文化大革命”时,更取“向东”、“卫东”、“红卫”、“要武”等名为时髦,以致多所雷同。而平民百姓仍沿旧习,如渔民因其生活相近,常以鲲、鱼取名;船民多用“顺”字,以求一帆风顺;有以“梦兆”取名的,如兆龙、兆明;胎儿出世时正蓬花开、猫叫之时,则取花名为名或叫“猫小”;有以婴儿特征取名的,如年宝、春喜、秋风、冬玲;亦有以生肖取名的,如龙儿、虎儿;有以婴儿特征取名的,皮肤白则用“粉”字;身上有印记的,则用磁字;也有以婴儿体重取名的,如九斤、八斤;还有取名从“纪念意义”着眼的,如祖、父辈高龄,则取“六三”“四九”;如婴儿出生异地,即取其地名,如宁、申、锡等。如遇路产即称“路小”;遗腹子又称“福宝儿”。近代人常将姓名连缀成词,如“许可”“姚远”,亦有姓名叠音,如“杨扬”,呼之上口。

  取名时男女有别。女为闺秀,多取秀、丽、红、凤、喜、兰、英等字。久不生男的妇女一旦得子,怕引起轰动,孩子受惊,便谎秒女婴,到洗三这天才公布,称“瞒三朝”。也有富家得子,怕土菲绑票,故意取女名的。一些求子心切的人,则给女孩取“挡女”、“招弟”、“招男”、“跟弟”等名。

  凡求神作法得子,取名必与谢神还愿有关,如取“红鞋”得子即称“鞋官”、“鞋喜”等;求“张仙”得子的却称“张仙”;送桥桩、牛桩、狮灯、鱼网的,即取名为“砖小”、“桥小”、“桩小”、“狮小”。下河人送会船篙子、船桩的,名“篙小”。还有以偷网、罐、碗等关目得子的,名为留网、留罐、留碗。

  旧时,医药保健事业落后,新生儿死亡率高。惯宝宝常以“寄名”方式,求神佛庇佑“长命百岁”。到姜堰天目山、大伦土山寄名的,即以山字取名;到寺庙庵堂寄名的,即由和尚、尼姑取个法名,也有迳呼和尚小的;子息少又怕孩子夭折的人家,则寄“干名”,让孩子认多子人家做干儿子,由干父母取名。还有的人家,以卑微字眼取名,如“呆小”,“牛粑”、“花小”(乞丐),以免鬼神注意,防止夭折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