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故宫的家具都是什么木

故宫楠木家具历史是什么样的?

清代以降,由于国力昌盛,物阜民丰,对于起居坐卧家具的制作,也是极尽工巧,这一时期宫廷对于中国特有的楠木需求量一直保持在高位态势。

楠木在明清两代基本为皇家所珍重,将其作为御用之材,专门设有置办楠木的部门,因此楠木又有“皇木”之称。

在紫禁城内,楠木大量的还是用于宫殿的建材或装修中,如紫禁城内的养性斋、毓庆宫,古华轩、绛雪轩等处,多以楠木作为宫殿内部的几腿罩、或用于隔扇门,或用于天花藻井。

而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还生产制作了大量的金丝楠木家具,被充盈到各个宫室中,成为清代宫殿内部的重要家具陈设。

在紫禁城的一些重要宫殿里,都陈设有楠木家具。

古代的桌子是什么材质的

太和殿的龙椅又称雕龙髹(xiu)金大椅是中国等级最高的家具。

它由金丝楠木制成,通身贴金,并且为了显示皇家威仪,龙椅上刻有13个威武龙腾外,还缀有宝石,气派辉煌。

它有一个圈椅式的椅背,四根圆柱上承三龙作弧形,正面高而两扶手渐低,正面两柱各有一蟠龙。

椅的背板平雕阳纹云龙,座面与底座相连。

除了太和殿之外,乾清宫也有一把龙椅”叫做“云龙圆背椅”,虽然比不上太和殿龙椅般富丽堂皇,但用的是髹金罩漆,也很有气派。

龙圆背椅,通体髹金罩漆,突雕云龙幡绕在椅背和扶手上,尺寸略小于圈椅式背。

龙椅在封建社会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虽然人人都想坐,但这把椅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坐的。

北京故宫龙椅采用什么木

明清家具用材简述 明代细木家具的用材,是构成明式风格的一部分。

因此在欣赏、判断家具年代和风格的时候,分析其材质情况和历史用材情况,也是主要内容。

明代家具用材,可分细木、柴木两大类。

紫檀、花梨、鸂鶒木、铁力木、红木、乌木、楠木等均属细木,除楠木外又称硬木。

榆木、榉木、杉木等都属柴木。

从全国各地家具制造业和广大用户使用情况看,漆木家具占比重最大,但因为硬木坚固,容易保存,所以传世家具以硬木为多。

本节所要说明的木材,也限于硬木。

现将各种木材的特点分述如下: 紫檀 紫檀木是名贵木材,主要产于热带地区的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

其木质坚硬,体重,放在水里立即下沉。

没有疤痕,呈紫黑色。

《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

"从彩图中的家具实物照片中,可以看出它的纹理稠密,经打蜡磨光和空气氧化,逐渐演变成红紫、黑紫色。

色调深沉稳重,有古雅静穆感。

这是紫檀木家具的最主要特征。

使用紫擅制作器物,由来己久,东汉未年就见记载。

到了明代,紫檀木受到皇家的宠爱。

明代官方派员定期赴南洋采办,皇家储存了很多紫檀木。

直到清代早期,宫廷制作家具,使用的多是明代的库存。

清代认为紫檀是名贵木材之首,但是清中期以后,库存告罄,货源中断,紫檀紧缺。

所以,清代中期以后的家具,就采用红木替代了。

花梨木 花梨木产于广东、广西,但数量不多,《博物要览》说:"花梨产交(交趾)广(广东、广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

"《广州志》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纹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

老者纹拳曲,嫩者纹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

" 花梨木又分新花梨与老花梨。

老花梨又称黄花梨,材质适中,性温,不变形,有香气,色呈橙黄,有的红紫,有似狸斑的深浅相间花纹。

明代高级考究的家具,多是用黄花梨制作。

由于老花梨纹理漂亮,工匠们多采用通体光洁的处理,不作雕饰,以突出木材纹理的自然美,花梨家具华丽无比。

新花梨又称草花梨,色赤黄,木质疏松,棕眼粗,呈条纹,没有光泽,材质远远不如老花梨。

鸂鶒木 又称杞梓木、鸡翅木,也是贵重木材,出产在西蕃。

我国广东、海南也产此木。

此木质硬,苏州工匠有"木里含沙石"之说,破料时常常打锯,所以也叫它"砂石木"。

鸡翅木的纹理、色调比较特殊,受光照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有暗红色,也有更重些的紫褐色。

这也许就是北京匠师所谓的新老之别。

新的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不清;老的纹理细腻,有紫褐色深浅变化,而且有光泽,如同鸂鶒鸟的羽毛一般漂亮。

鸡翅木材数量不多,所以,传世家具也较少。

铁力木 也叫铁梨木、铁栗木。

产于印度和我国的广东、广西。

树木直立高大,直径丈余,质地坚硬、沉重,纹理细美,心材呈暗红色。

它的色泽和花纹,与鸡翅木很相似,只是纹理粗些。

用铁力木打制的家具,经久耐用。

铁力木因树体高大,所以材料也很宽大,适于打造大型家具。

常见明式家具中的大翘头案,长达三米以上的案面,竟是用一块铁力木的整料作成。

铁力木价格低廉,明式家具的大件多用此木。

由于此木酷似鸡翅木,有些家具商,常以铁力木伪充鸡翅木,或在鸡翅木家具的个别构件上,以铁力木充替,真伪难辨。

椐木 或写成榉木、椇木。

产于我国的江浙等地,木质坚硬,色纹并茂,其纹如天然美丽的山峦重叠,色如琥珀的黄花梨,是制作家具的良材。

椐木在明清的民间家具中,使用较多。

椐木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多取明式,与花梨、紫檀家具的式样和制作手法相同。

所以,椐木家具虽非贵重木材,但仍不失其艺术价值,极受珍爱者的欢迎。

六十年代初,我在苏州一位农民那里,拍了一张明式清作的椐木柜;造型简洁、大方,现收进了本书的清代家具篇内。

红木 红木生长在我国广东、云南及南洋群岛,印度是主要产地。

其木质的坚硬程度,和材质的重量,仅次于紫檀。

红木色呈浅红色,但年久日深经空气氧化,逐渐会变成深红或黑红色,个别还能呈现墨色斑点。

纹理细密光滑,并有轻微香气,表面光泽华丽。

清代乾隆以后,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

用红木制造仿明式花梨家具,表面确有花梨效果,往往乱真。

仔细辨认,可发现它没有闪烁的斑斑金点和鬼面纹等花梨木的其它特征。

乌木 乌木产于海南、云南等地。

性坚体重,纹理细腻,颜色黑如墨,光亮似漆,日久而不变。

乌木材小,无大材,而且产量少,所以价格昂贵。

因此,乌木家具只有炕桌之类的小件。

但是北京故宫内,有一件乌木大罗汉床,镶粉彩瓷片,是清代家具,实为稀罕的珍品。

由于乌木量少材小的特点,一般多作台面的心板,或台面四周的边框,与其它不同颜色的木材搭配,形成深浅对比,或红黑成趣,很是新颖别致。

瘿木 瘿,"树瘤也、树根。

"(《格古要论》)瘿木非指某一树种,而是指树根部位结瘤、或树干结瘤部位的木材。

此处木材纹理特殊,效果奇异,历来受人喜爱。

瘿木,实指木质纹理的特征。

瘿木,也写作影木。

产于辽东...

什么木材做家具最好?

展开全部 一、从实惠角度方面来说。

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松木,松木家具可以说在所有实木家具中价格最便宜了,而且还自然环保,很适合做儿童家具,但是缺点就是质地比较软,容易变形,不能承受过重的东西。

二、从价值角度方面来说。

小编则建议大家购买红木,它属于原木,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古代的很多家具就是用红木做的,现在市面上的红木家具价格至少都要上万元。

值得一说的是红木又包括了香枝木、紫檀木、红酸枝木、鸡翅木、花梨木、乌木、条纹乌木和黑酸枝八类。

三、从实用角度方面来说。

小编认为大家可以选购榆木和榉木了,因为这两种木材木质比较硬,做出来的家具质地会比较好,同时纹路清晰,有防白蚁的功效,可以说实用性非常的强,而且在价格方面也要比红木便宜的多。

友情提醒:其中松木、杉木等软木不适合做家具,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还有桤木、桦木、楸木等这些木材属于中档材料,可以考虑,值得一说的是有一种木材叫柞木,它也属于木材,而且材质和性能都和橡木差不多,因为产于国内,所以价格还算实惠,值得考虑。

...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中以哪些地方产的最为著名?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为丰富,以广作、京作、苏作、晋作最为著名。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制的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

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

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1.苏作家具 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

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

与京、广相比,硬木来源不及他们从与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常见。

这种技术要求较高,费工费时,但都能作到天衣无缝,保持美观。

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相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

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以山水、花鸟、松、竹、梅多见,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2.广作家具 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之为广作家具。

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有时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

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气度豪华气派。

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3.京作家具 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百宝镶嵌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制造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

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奢华和装饰,淡化了实用性,甚至成为一种摆设,这是京作家具最大的遗憾。

下图为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

北京故宫的景色是怎样的

明清故宫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故宫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

城墙环绕,周长3428米,城墙高7.9米,底部宽8.62米,上部宽6.66米,上部外侧筑雉牒,内侧砌宇墙。

城墙四角各有一座结构精巧的角楼。

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

宫城辟有四门,南面有午门,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玄武门),东面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米。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 文华、武英两殿为两翼,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及两侧分列的东西六宫,是封建皇帝进行日常活动和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及奉神的地方。

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

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朝寝交接处的乾清门前广场是体现紫禁城建筑礼制规范较为集中的场所。

广场南面的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最后一座,规格等级仅次于太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重檐歇山顶,翼角置走兽9个,内外檐均施金龙和玺彩画,菱花槅扇,坐落在高大的汉白玉“三台”之上。

北面乾清门位居后宫最南端,是帝王正寝乾清宫的正门,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汉白玉须弥座。

其东西两侧的随墙琉璃门——内左、内右门,分别通向东、西一长街,是去往东西六宫的重要通道。

门外设军机处、九卿朝房,正合《周礼》所谓“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之制。

九卿朝房为连檐通脊灰瓦顶,不施斗拱,门窗装修素朴,台明高仅尺余,进一步烘托出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的宏伟壮丽。

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近百万件以明清宫廷文物及宫中旧藏为主体的历代传世珍品。

这些传世珍品,大部分是各地进奉宫廷,或由明清宫廷作坊生产制造的。

其中包括绘画、书法、碑帖、陶瓷、玉器、各类工艺品、青铜、雕塑、铭刻、金银器、珍宝、佩饰、织绣、以及钟表、古代科学仪器、卤簿仪仗、家具。

抗战期间,为确保文物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

解放后,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故宫博物院为扩大收藏又征集收购了许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华文物珍品。

像世界知名的《清明上河图》《五牛图》。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明清家具种类主要有哪些

明清两代,家具艺术高度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不同风格,被冠以“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两个艺术概念。

本文拟就明清家具的不同种类,介绍明清两代不同的时代风格。

明清时期,家具的种类繁多。

如果将其按使用功能分类后,再进行造型分类就清楚得多了。

论其功能可分为卧具、坐具、起居用具、屏蔽用具、存贮用具、悬挂及承托用具。

或直接分为床塌、椅凳、桌、案、几、屏联、箱柜、台架等类。

桌案 桌子有两种形式,一种有束腰,一种无束腰。

清·黄花梨无束腰罗锅枨直腿香几 有束腰桌子:是在桌面下装一道缩进面沿的线条,尤如给家具系上一条腰带,故名“束腰”。

束腰下的牙板仍与面沿垂直。

束腰有两种作法,一种低束腰,一种高束腰。

低束腰的牙板下一般还要安罗锅枨和矮佬,或者霸王枨。

如果不用罗锅枨和霸王枨,则必须在足下装托泥。

起额外加固作用。

高束腰家具面下装矮佬分为数格,四角即是外露的因腿上载,与矮佬融为一体。

矮佬两侧分别起槽,牙板的上侧装托腮,中间镶安绦环板。

绦环板的板心浮雕各种图案或镂空花纹。

高束腰的作用不但美化了家具,更重要的是拉大了牙板与面沿的距离,有效地固定了四腿。

因而牙板下不必再有过多的辅助部件。

有束腰家具不管低束腰还是高束腰,在桌子的四足都削出内翻或外翻马蹄,有的还在腿的中间部份雕出云纹翅。

这已成为有束腰家具的一个特征。

黄花梨有束腰展腿式半桌 无束腰桌子:即四腿直接支撑桌面,四腿之间有牙板或横帐连接,用以固定四足和支撑桌面。

无束腰桌子不论圆腿也好,方腿也好,足端一般不作任何装饰。

只有个别的为减少四足磨损而在足端装上铜套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四足。

同时也起到相应的装饰效果。

案的造型有别于桌子。

突出表现为案腿足不在四角,而在案的两侧向里收进一些的位置上。

两侧的腿间大都镶有雕刻各种图案的板心或各式圈口。

案足有两种作法,一种是案足不直接接地,而是落在托泥上。

它又不像桌子托泥那样用四框攒成,而是两腿共用一个长条形的木方子。

每张案子须用两个托泥。

另一种是不用托泥的,腿足直接接地,在两腿下端横枨以下分别向外撇出。

这两种案上部的作法基本相同,案腿上端横向开出夹头榫,前后两面各用一个通长的牙板把两侧案腿贯通在一起,使腿和牙板共同支承案面。

两侧的腿还有意向外诧出,以增加隐定性。

还有一种与案稍有不同的家具,其两侧腿足下不带托泥,也无圈口和雕花板心,而是在腿间稍上一些的位置上平装两条横枨。

有的在左右两腿间的长牙板下再加一条长枨。

这类家具,如果面上两端装有翘头,那么无论大小,一般都称为案。

如果不带翘头,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类家具,人们一般把较大的称为案,较小的称为桌子。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书中,把腿足在板面四角的称为“桌形结体”,把四足不在四角而在缩进一些位置的称为“案形结体”。

根据这个论断衡量,这种家具具备案的特点较多,尤其是腿足的位置和夹头榫结构,因此,严格说来,还应叫案。

桌形结体一般不包括案,而案形结体不仅包括案,也包括这种类型的桌子。

人们把大者称案,自不必说,把小者称桌,即案形结体的桌子。

说明这类小案桌与同等大小的桌子在使用功能上没有什么区别。

也说明案和桌自产生,发展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明代桌案的种类有如下几种:明末 黄花梨卷草纹展腿方桌1、方桌:凡四边长度相等的桌子都称为方桌,常见的有八仙桌,因每边可并坐二人,合坐八人,故称八仙桌。

有带束腰和不带束腰两种形式。

方桌中还有一种一腿三牙式的,造型独特,其桌腿足的侧脚收分明显,足端亦不作任何装饰。

桌面边框用材较宽,使腿子得以向里收缩。

面下桌牙除随边两条外,另在桌角下沿装一小板牙,与其它两条长牙形成135度角。

这三个方向的桌牙都同时装在一条桌腿上,共同支撑着桌面。

故称一腿三牙。

这种方桌不仅结构坚实,造型也很美观。

方桌中还有专用的棋牌桌,多为两层面,个别还有三层者。

套面之下,正中做一方形槽斗,四周装抽屉,里面存放各种棋具,纸牌等。

方槽上有活动盖,两面各画围棋,象棋两种棋盘。

棋桌相对的两边靠左侧桌边,各作出一个直径10厘米,深10厘米的圆洞,是放围棋子用的。

上有小盖。

不弈棋时可以盖好上层套面,或打牌,或作别的游戏。

平时也可用作书桌,名为棋桌,是指它是专为弈棋而制作的,具备弈棋的器具与功能。

实际上它是一种集棋牌等活动于一身的多用途家具。

明末清初 黄花梨独板大翘头案2、长桌、条桌与条案:长桌也叫长方桌,它的长度一般不超过宽度的两倍。

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一般都称为条桌。

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

条案都无束腰,分平头和翘头两种,平头案有宽有窄,长度不超过宽度两倍的,人们常把它称为“油桌”,一般形体不大,实际上是一种案形结体的桌子。

较大的平头案有超过两米的,一般用于写字或作画,称为画案。

条案,则专指长度超过宽度两倍以上的案子。

个别平头案的长度也有超过宽度两倍以上者,也属于条案范畴。

翘头案的长度一般都超过宽度两倍以上,有的超过四五倍以上,所以翘头案...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