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中国古代家具椅子
古代的椅子 ??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象;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
这此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
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
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
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宋。
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后汉书。
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
”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
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
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
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
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
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
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
宋。
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
唐代始有靠背。
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
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
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
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
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
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
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
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
“椅”,也作“倚”。
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
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中国古代椅子都有哪些分类
交椅: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
圈椅: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人们喜爱。
官帽椅:官帽椅是由于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
玫瑰椅:这种扶手椅的后背与扶手高低相差不分,比一般椅子的后背低,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高出窗沿,造型别致。
靠背椅:椅子没有扶手的都称靠背椅。
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家具,一种有靠背、还有扶手的坐具。
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
据文籍记载,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
按材质分类:实木椅、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布艺椅、皮艺椅、发泡椅等。
按使用分类:办公椅、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专用椅等。
中国古代置物类家具包括哪些种类?
总体上来说主要包括桌类、案类、几类等家具。
古代置物类的家具产生得比较早,早期的置物类家具,一般比较矮,样式比较单一,风格上也单调,桌子最早产生于唐代,后来逐步发展,常见的桌子有长方桌、长条桌、方桌、圆桌、炕桌、半桌、月牙桌等。
桌子常常与凳子相配套使用。
案类的家具主要有书案、架几案、平头案等。
几类家具主要有条几、蝶几、漆几等。
古代椅凳类家具有什么特点?
古代的家具除了席、床、榻外,最常见的就是椅凳类家具。
椅発类家具包括机凳、坐墩、交机、长髡、椅、宝座等各种不同坐具3椅是有靠背坐具的总称,其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种,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和特色又有所不同。
宋代的椅凳类家具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垂足而坐的椅、発、墩等高型家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普及。
中国古代两张椅子中间放的叫什么
是茶几。
茶几在中国是入清之后开始盛行的家具。
从明代绘画中所见,当时香几兼有茶几的功能,到了清代,茶几才从香几中分离出来,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新品种。
一般来讲,茶几较矮小,有的还做成两层式,与香几比较容易区别。
清代茶几较少单独摆设,往往放置于一对扶手椅之间,成套陈设在厅堂两侧。
由于放在椅子之间成套使用,所以它的形式、装饰、几面镶嵌及所用材料和色彩等人多随着椅子的风格而定。
多见摆放于客厅。
古代家具名称
中国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分成“五大类”:床榻类、桌案类、椅凳类、柜架类、杂项类。
一、床榻类:主要有:拔步床、架子床、罗汉榻、罗汉床、贵妃榻。
具体名称有:流苏寒玉床、珊瑚床、紫玉珊瑚屏榻、弦丝雕花架子床、雕花细木贵妃榻、红木雕云纹嵌理石罗汉床、榉木雕花架床、枸木雕围子床、黄花梨雕龙纹罗汉床、紫檀贴皮雕瑞兽花卉床二、桌案类:主要有:供桌、供案、方桌、圆桌、月牙桌、书桌、、书案、画桌、画案、琴桌。
具体名称有:酸枝木镂雕镶理石八角几、紫檀平角条桌、乌木边花梨心条案、铁梨象纹翘头案、紫漆描金山水纹海棠式香几、海青石琴桌三、椅凳类:(1)凳主要有:方凳、圆凳、条凳、马札、脚凳、坐墩、杌凳、交杌、长凳。
(2)椅子主要有:交椅、太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玫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等。
(3)宝座具体名称有:紫檀镶理石靠背椅、清红漆金龙头出手圈椅、乌木七屏卷书式扶手椅四、柜架类从功能上区分,中国古典柜架家具大致可分为四类:(1)卧室类:顶箱柜、官帽柜等;(2)书房类:万历柜、网背书架、门书柜、千秋书架等;(3)珍玩类:多宝格、珍宝柜、博古柜等;(4)厨房类:亮格柜、碗橱等。
五、杂项类除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的家具之外,还有很多种类名目,如:书箱、印匣、提盒、屏风、盆架、镜台、笔筒、雕件等,在此全部归纳为“杂项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类别”: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盒等;屏风类:地屏、床屏、梳头屏、灯屏、挂屏、曲屏风等;架具类:衣架、面盆架、镜台、烛台、承足(脚踏)等;摆件类:笔筒、墨盒、棋罐、瓶座、碟架、烟具、雕件等。
古代的椅子为什么是前低后高呢
椅子是中国明清古典家具中的精髓,“官帽椅”又是中国传统椅具中最受人喜爱的品种。
所谓“官帽椅”,通常包括“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
前者指椅背搭脑的两端和两个扶手都有出头的造型,这种椅子的式样和古代官员所戴的帽子相似,所以被称为“四出头官帽椅”。
此类椅的背柱和腿是穿过椅盘用一根木头做成,前腿和扶手下的鹅脖也大多为一木联做;也有鹅脖退进椅盘,上下不相通的做法。
椅的扶手和椅盘多用上细下粗的连帮棍,椅盘下有各类不同的牙条装饰。
椅背、扶手、鹅脖、连帮棍等构件多呈S形,是明式家具的典型。
“南官帽椅”应是“四出头官帽椅”的一种改良,其搭脑和扶手都不出头,一般被认为出现在明末。
苏(州)、松(江)地区的文人十分喜爱使用这种不出头的椅子,喜欢将其成对地放置于书房临窗的一面,因此被世人称为“南官帽椅”或“文椅”。
而“南官帽椅”又分为两类:一类为高背造型,是“四出头官帽椅”的继续。
它的形制尺寸基本和“四出头官帽椅”一致,只是搭脑、扶手都不出头。
但背部搭脑被降至人的肩下部,同时扶手和椅背部两根立柱的榫头点上移了寸许,形成扶手后高前低之势,更适合于坐者双手的支放。
古代家具方凳和圆凳有什么不同
方凳 东汉末年,西北民族进人中原,从而输人了方凳这种高型坐具。
一般用普通木材制作,也有用紫檀木、花梨木、红木、楠木等高级木材制作的。
它的坐面尺寸不等,样式也多样化,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约一尺见方。
它可以与方几、方桌相配合,在室内陈设仅次于椅子,十分重要。
明代的方凳发展较大,或一色木制,或大理石心,还有丝绳藤皮编织软心,四足及边框宽厚稳妥,夏日不用凳套尤其清凉宜人。
硬木大方凳多半光素,棱角圆润平滑,或有边框四足略作竹节纹的。
清代时方凳的花样更加齐全,并由镶玉、包镶文竹等装饰,士曾添了几许华丽,不失为古典家具的上品。
圆凳 又称为圆机,是一种机和墩相结合的高型坐具,没有靠背。
其做法与一般方凳相似,已带束腰的占大多数。
一般都制作精巧,选用较好的木料制成,也有用粗木制作的,但并不普遍。
圆凳的腿足有方足和圆足两种,方足的多做出内翻马蹄、罗锅帐或贴地托泥等式样,凳面、横帐等也都采用方边、方料;圆足的则以圆取势,边棱、帐柱至花牙等皆求圆润流畅。
明代的圆凳体积大且从上至下的弧度较大,造型略显敦实,三足、四足、五足甚至更多足的都有,一般有束腰,凳面有圆形、海棠式或梅花式等。
清代的圆凳较瘦高,无束腰圆凳都采用腿的顶端作桦,直接承托凳面的做法;有束腰圆凳则主要靠束腰和牙板承托凳面。
民国时期的圆凳趋于低矮。
...
古代桌椅是大多用什么木材做的?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软木”是指多种多样的本地生长、被用来制作家具的木材。
一般来说,这些木材的硬度和强度都不如热带硬木比如紫檀、黄花梨、鸡翅木、乌土、铁力红木、花梨等。
这一点与西方的概念不同。
西方人说“软木”,是指针叶树种如柏树、冷衫 和雪松,而“硬木”则是指落叶树种如核桃树、樱桃树和栎树,但后者在中国属于软木。
由于材质的不同,所以从造形、做工工艺、装饰手法及造作工具上都有所差异。
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最常用的“软木” 榆木 榆木是中国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
榆木有20多个品种。
最高的榆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米。
榆木剖开后,它的边材呈黄褐色,芯材为淡褐色,纹理则象羽毛那样层层扩展。
榆木不易干,也容易开裂。
榆木的强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
榉木 在中国,榉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江苏、浙江和安徽。
榉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 径可达1.5米。
榉木纹理层层叠叠,比榆木更丰富,苏州工匠称其为“宝塔纹” 榉木木质也比一般木材坚硬,但不算硬木。
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榉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视。
榉木是苏州地区制作 家具 的普遍材料。
北方也有不少榉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与黄花梨同,素为 匠师和收藏家重视。
江苏工匠常把榉木分成三类:黄榉、红榉和血榉。
树龄不同造成了颜色和密 度的 差异。
老龄且带赤色者被称 “血榉", 最为人所珍视。
楠木 明代文献里常常提到,楠木为做家具的良材。
楠木常被用来制作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
楠木生长缓慢,树干直,树高在到10至40米之间,直径在50到100厘米之间 长江以南发现30多种楠木树种,尤其集中在西南,最好的楠木出自海南。
楠木极为耐腐,常被用来做建材或造船。
楠木易干,且木性稳定,不易开裂楠木纹理细腻,打磨后表面会产生一种迷人的光泽,常被称作“金丝楠木” 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灰,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遇雨有阵阵幽香。
南方诸省均产,唯四川产为最好。
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
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
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
如文渊阁、乐寿堂、太和殿、长陵等重要建筑都有楠木装修及家具,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
可惜今人多不识之,常以拜物心理视之,觉得质不坚不重,色不深不亮,故而弃之。
行内人视其质地有如下称呼:金丝楠、豆瓣楠、香楠、龙胆楠。
另外,在山西等地民间,常称红木黄梨等硬木为“南木”,原意应为自南方的木材。
乍听起来却极易与此“楠木”混同,不可不知。
核桃木 核桃木很容易与楠木混淆。
但它的木材表面纹理较粗些,与楠木的橄榄褐色相比,核桃木色泽趋于金褐色或红褐色。
中国有几种适合做优质家具的核桃木品种。
华北和西北地区一般种植“真核 桃树 ”。
这是一种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米高,结核桃,可食用。
它的边材色 浅,心 材呈红褐色或栗褐色,有时甚至带紫色。
核桃木干得很慢,但此后木性 稳定。
由于“真核桃树”一般是用来食其果而不是当做木材,“满洲核桃树” 常被用来 代替它。
“满洲核桃木”在华北和东北都有,它色泽较浅。
在华中和 华东地区以 及云南还有“野核桃树”。
衫木 衫树种类极多,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长。
衫树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 。
衫木常用来作建材。
然而,一些硬度较强、密度较密,肌理较均匀的品种也被 用来制作家具。
衫木呈浅黄褐色,纹理直,相对容易干,强度不错,但不耐潮湿或虫蛀。
瘿木 瘿木是树干或树枝上的异常突起部分。
瘿木的生成原因尚不清楚,而它们那种瘤苞似的生长看来并不碍树木的健康。
形成瘿木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们是伐木、大火或森林灾害的结果,包括细菌的侵蚀,甚至啄木鸟的啃啄。
某些树种,比如香樟、榆树、楠树、柏树和柳 树比较容易长出瘿木。
瘿木纹理多作旋转的细密花纹,往往很难辨认它们究竟是何树种。
但是,相同 的颜色、肌理和纹路通常是来自同一母树。
树干分叉处和树根部位由于树木纤维的生长方向发生改变而长成瘿木似的纹理 , 比如楠木的瘿木便是如此。
能开出大板材的瘿木中首推楠木。
中国各地无处 不有的桦树也容易生长出瘿木。
桦木 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
其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
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
其树皮柔韧美丽。
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
唯其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
杨木 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
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
这是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段子般的光泽,故亦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
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
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
这是二者的差别。
杜木 亦称“杜梨木”,色呈土灰黄色,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
旧时多用此木雕刻木板和图章等。
曾见山西商号所用微雕商标雕版,方寸之内人物、舟车,山川、屋宇等精致之极,并有数百蝇头小字于其...
中国古代椅子的设计理念或优点
这个有意思,查了一下。
椅始源于魏晋和隋朝,初名为胡床或马扎,直至唐明宗时期开始形成有靠背的椅子,到宋代出现交椅,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成语正襟危坐也是源于历代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
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
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
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
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
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
宋.陶 《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
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
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
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 上一篇:晗昱家具(上海)有限公司
- 下一篇:手机免费家具设计软件
猜你喜欢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