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2.9 识别负债陷阱的三大手段 现在的公司通常有三种去杠杆的手段:债转股,资产证券化,以及表外融资。
本期提要
- 结构性融资手法及案例解析
- 明股实债的典型结构及案例分析
本期内容
各位见闻大师课的朋友大家好,我是夏草。
负债的陷阱,我觉得在当前的这种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对资产负债率的关注可能超过对利润率的关注。所以有的时候,利润表直接被跳过去了,大家一看负债率,二看现金流。
负债率的话我觉得现在也有很多的创新,过去我们都没听说过结构性融资,但现在是很普遍的。这里面我介绍几种,一种是直接的债转股。比如说我原来发的是一般的公司债,那就是应付债券,但如果我现在发永续债,就会被认定为股。而且现在政府支持企业债转股,因为有些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但债转股背后猫腻很多,很多都是不良资产,最后搞成不良债务,然后进行债转股。
而且现在我看到了一种现象,我也感到很奇怪。正常的债转股没有条件,结果后面协议上又约定了未来几年要达到多少利润。既然是股票投资,为什么约定了利润,又不做业绩对赌?我怀疑这背后可能还是一个明股实债的问题,这个等一下我们再展开。
第二个是资产证券化,这可以让应收账款出表,包括间接把存货卖掉以后变成应收账款,也可以出表。所以现在国企的资产证券化也是如火如荼,因为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降低杠杆。
第三个是表外融资,就是通过一些不并表的,甚至一些并表的方式,实现表外融资。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案例。我个人认为安然的造假虽然发生在20年前,但它依然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造假案例。因为它的精髓在于,它通过组织结构和交易的安排,包括中间的很多衍生品交易,最终达到它所想要的会计结果。这种造假手法,我觉得现在来看还是非常经典。
比如安然先是和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后来这个独立的第三方退出了,实际上安然接盘的是自己的企业,但是它隐瞒了这个事实。JEDI,包括Chewco,实际上都是安然实际控制的,但安然通过代持的方式隐瞒了控制的事实。
原瑞幸董事长陆正耀本来还想演第四场戏,前面的三场戏分别是神州租车、神州专车和瑞幸咖啡,他准备演的第四场大戏是收购宝沃汽车。他在收购宝沃汽车的时候没有直接收购,而是先通过他的一个名叫王百因的同学的一家个人持股公司,以40亿收购宝沃66%的股份,然后再从他的同学那里间接收购回来。
现在被证实了,王百因持股的这家公司,就是神州优车实际控制的公司。如果没有监管的介入,我们根本不知道。也是监管介入以后,才发现了通过高管代持。然后应该并表的没有并表,导致它对这些主体的内部销售没有抵消,然后这些主体在表外也成为融资的主体,它没有并表的这些就变成账外的负债。
第二个例子是雷曼。它是在结账的时候,把它500亿的国库券的出售到外面去,结账之后再买回来出售,然后回购。这实际上是一种融资,资产控制权没有转移,但是它认为它的资产可以出表了,同时负债也没有了账。
安然是通过应该并表的没有并表,进行表外融资;雷曼是通过不应该出表的出表了,进行表外融资。这种出表、并表只有这几年才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但雷曼和安然其实在20年前、10年前就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第三个我要介绍的案例是安邦保险。大家知道安邦保险的实控人后来被抓了,它涉及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虚假出资。安邦保险600多亿的注册资本中,只有11亿是真实的,这11亿还是国企出资,吴氏家族的608亿全部被认定为虚假出资。最后由银保监会旗下的保险保障基金补足出资,这家公司其实也国有化了。
安邦保险虚假出资的路径是,先以各种名义把资金打给一些关联企业,再以出资方的名义打回来,图中红色线代表资金打出去,绿色线代表打回来,于是构成了一种循环出资、交叉出资。它的造假手法就是,资金出去的时候是资产的增加,资金回来的时候是资本的增加,就是资产和资本同时虚增,这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下面我们讲一下债和股之间的界限,什么情况下是债、什么情况下是股?我们现在的会计准则和美国不太一样,美国的负债和权益之间有一个夹层,但我们没有,要么是债要么是股,没有这种夹层。这种夹层的东西,按照国内的会计准则,可能都会被认定为一种债。只有无条件避免支付义务,才能被认定为股。
包括永续债,原来只要挂了永续债的名头,我们就认为它是可续期的,就认为它是股。但现在要求更严了,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是合同没有到期日,第二个是清偿顺序必须是劣后的,第三个是没有利率跳升机制。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永续债才能被认定为股,而不是债。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资产负债表上,如果有永续债,很多都会放在权益中的其他权益工具。但我个人觉得,就像商誉可以直接从资产中扣除,如果永续债是在权益工具里面,也可以直接从净资产中扣除,因为它很可能是债,而不是股。
一个例子是中国银行2019年发行的无固定期限的资本证券,它明确规定清偿时永续债劣后于发行方。就是想要作为股的话,一个是要劣后,另外一个是不设利率跳升机制。同时它是无固定期限的,所以可以作为权益,而不是债务。
下面介绍明股实债的几种典型结构。一般的明股实债,出资方可能拿的是固定收益,到期的时候要通过融资方或者关联方,通过股权回购退出。右边的结构是有对赌协议的,如果没有触发对赌协议约定的条款的话,它就是股,但触发以后,可能就变成债了。比如说规定了什么时候上市,如果上不了市的话要回购,这种情况下它是一种对赌,这种也会被认定为明股实债,因为如果上不了市的话,就会变成债。
包括前一段时间小米、美团到香港上市,结果上市之前都是巨额亏损,美团上市的当年还亏了1000多亿,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些优先股,这些优先股是可赎回、可转换的,就是上市之后,可以转换成普通股,但如果没有上市,发行人就要赎回。
在这种情况下,它有可能触发赎回,所以它就被认定为债。虽然叫优先股,但它是债。然后因为债和正股的价值是绑定的,因为它可以转换成普通股,所以公司做得越好,债的公允价值就越高,发行人的股亏就越多。小米和美团上市时业绩巨亏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一种结构比较复杂一点,它在股东层面成立一个有限合伙基金。有限合伙基金有优先和劣后之分,大家要注意,这是结构性融资了,优先的话可能就算是债了,但劣后的话,因为它承担的是可变收益,所以是股。
我们再来看一下,前几年PPP项目还是很火爆的,因为都是大单,而且是股价的催化剂,但是近几年已经变成瘟神了,为什么呢?因为PPP项目本质上是一个定制的业务,它是怎么定制的?
大家看一下,在这里面,社会资本就是施工企业,项目公司上面有一个产业基金,然后和地方的城投公司合作成立一个特别项目公司,就是为PPP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
在股东层面,产业基金上面是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分为GP,就是管理合伙人;LP,分为两种,一种是优先级的,一种是劣后级的;还有施工企业,就是社会资本,在这里可能就是劣后的,就变成股了。金融机构一般是优先的、固定收益的,所以它是债。到项目公司这边,其实社会资本还要为项目公司的融资提供提供担保,所以我觉得施工企业投资的收益是不固定的,应该认定为一种权益投资。
但是像东方园林这个项目,它认为自己拿的收益是固定的,所以没有对项目公司进行并表。东方园林在项目公司中承担两种角色,一方面它是这个项目公司的主要出资方,可能出了百分之八九十,是大股东;另外一方面它又是这个项目的总包方,是乙方。
这个时候它就有一个财务错觉,是什么呢?大股东把钱投进项目公司的时候,它是一个投资性的现金流出,但是大股东以施工方的名义进行工程承包的话,收到的钱又是一个工程回款,是经营性的流入,所以这个时候会有一个错觉。
东方园林其实历史上的现金流都很好,它的经营性现金流很好,但如果扣掉资本性质出,它的自有现金流可能就不好了。所以这个项目表面上看经营性现金流很好,但实际上也是一个定制行为,它收到的钱,实际上很多都是自己投资的钱,变成经营性的流入。这种错觉导致很多PPP项目最后资金链出问题了。
资本市场上还有一种融资结构,它是怎么融资的呢?如果直接向人家借钱,债务就会增加,它现在通过结构性融资也成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它自己做这个有限合伙企业的GP,就是融资人做GP,借款人一般都是资质比较好的企业。
然后出20%的LP,比方说100个亿,它自己出20个亿,另外80个亿向社会融资。如果直接借80个亿,会抬高国企或者央企的资产负债率,现在它设立一个有限合伙企业,自己当GP或者叫指定的下属企业当GP,然后自己出资20%,于是它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这个有限合伙企业,就并表。
对有限合伙企业并表之后,从社会募集的80%的资金怎么入账呢?20%是它自己出的,这没问题,另外80%不是作为债务入账,而是作为少数股东权益。
下面这个案例更深入,它对从社会募集的80%的资金进行了资产证券化,发行ABS、ABN,目的是把从社会募集的80%的债务变成少数股东权益,然后降低它的资产负债率。但问题是这种做法会受到质疑,因为你只出了20%,人家出的80%明显是拿固定收益的,这时候你认为它是少数股东权益好像有点说不过去。
再来看一个对赌协议的明股实债的案例。虹软科技现在已经上市了,主业是做图像算法。它有一家子公司叫上海多媒体,上海多媒体投资了一家孙公司叫登虹科技。登虹科技引进了两个股东,一个是光大富尊,一个是信利光电,持股比例大概20%。
作为大股东的上海多媒体和这两个小股东做了一个对赌,如果2019年年底登虹科技上市了,那就没问题;如果不能上市,上海多媒体必须以保底收益,大概8个点回购。大家注意,这个回购的主体不是登虹科技,而是登虹科技的大股东,上海多媒体。
这样的话站在虹软科技的角度,它合并了上海多媒体,然后上海多媒体合并了登虹科技。光大富尊和信利光电表面上看是小股东,但是因为上海多媒体对它们有一个回购的义务,所以在上海多媒体对登虹科技并表的时候,这两家少数股东就是明股实债,就变成一个其他非流动负债,以债务列示。虹软科技在过会时被要求调整,要求它按照回购的义务确认债务,然后补确认了1000多万的财务费用,就是业绩减少了1000多万。
所以大家要注意,现在私募股权入股,很多都是带对赌协议的。入股的话带有对赌协议,如果有这种回购或者是保底的,或者是其他情况的,它其实不是单纯的股权出资,它是含钱的、含债的,其实是一个混合金融工具,既有股权又有债权。
我之前说了,现在我们没有夹层投资,所以既含股又含债的都认定为债。认定为债的话,像这个案例就不能做少数股东权益,如果做少数股东权益就是债务被低估,要把少数股东权益调回负债,因为你有对赌、有回购义务,这个时候就是债务。这就是有些企业少计负债的情况。
以上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最近发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