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

新能源何去何从?从复盘中展望电动车行情牛熊演绎  过去10年,全世界的科技股就两个东西——苹果和特斯拉,它们确实改变了世界。

过去10年,全世界的科技股就两个东西——苹果和特斯拉,它们确实改变了世界。  

我们来看第二波行情——特斯拉驱动的电动车行情。所以我说过去10年,全世界的科技股就两个东西——苹果和特斯拉,它们确实改变了世界。

我跟很多人聊完以后,感觉很多人希望电动车行情重现当年的苹果行情,包括也希望特斯拉最终变成苹果。苹果现在市值3万亿美元,特斯拉现在市值1万亿美元,还有两三倍的空间。

 

但这个希望其实隐含了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会迅速提升,跟苹果一样,跟智能机一样。第二个条件就是,新能源汽车也会经历从硬件到软件的发展路径,先炒硬件,最终过渡到软件。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一点是,这样想太简单了,忽视了一些问题。第一个忽视的问题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能不能像智能机提升得那么快?

 

我们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2.65%,2018年是4.45%,2019年是4.68%,2020年是5.24%,变化不大。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一下子从5.24%提升到13.36%。并且如果以月度来看,2021年12月新能源汽车的单月渗透率已经达到25%左右了。

于是大家线性外推,认为按照这个速度,2022年应该是25%,2023年是40%,2026年是60%,到2028年就是90%。现实会不会这样?我个人判断不太可能。为什么不太可能?如果不用智能机,我就会被社会淘汰。但是再过5年,开燃油车也不会被社会淘汰。可能20年以后,你发现燃油车和电动车还是平分秋色。

 

我不知道大家拿到苹果手机的感觉是什么,我在2010年第一次拿到iPhone 4的时候,我就觉得这玩意太炫酷了,这就是来自未来的手机,不可能不换成智能机。但我觉得未来还是会有很多人一直开燃油车。

 

从这个角度来讲,指望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像智能机一样这么提升,是不太现实的,而且最终很有可能是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长期并存,不会像智能机时代,功能机几乎没有生存的可能性。

 

所以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渗透率是有天花板的。你不要认为这个天花板是90%,它有可能就是50%,但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而且渗透率提升的速度是很缓慢的,不能指望每年都是百分之十几的提升幅度。

 

如果我这个推论是正确的,结果就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在2021年达到高点,后面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滑。我们来算一笔账,现在汽车的年销量维持在2600万辆左右,是比较固定的,假设2022年的汽车销量依然是2600万辆,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是25%,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呢?600万辆。600万辆相对于2021年的350万辆,增速是70%。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很有可能是从160%、170%变到70%,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假设。而且600万的销量都不见得能达到,因为对应的渗透率是25%。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整体的增速是往下的,你觉得相关的股票会怎么走呢?

但是我跟产业界的很多人交流下来,我发现目前行业的产能投放是按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一路快速上行而进行的。所以最终有可能会变成在某一个时间点产能过剩,出现戴维斯双杀,这是很恐怖的。

我们来看宁德时代和四川长虹的对比。大家现在会觉得把宁德时代和四川长虹相比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很多人会说宁德时代技术含量很高,而四川长虹就是生产彩电的。但是在1996年的时候,四川长虹绝对属于高科技产业。

我们现在说宁德时代很牛,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但四川长虹在1996年的时候,可是占据了近100%的市场份额,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彩电是需要有彩显的,当时彩显需要从国外进口,四川长虹为了打压它的对手,就把进口的彩显全买了,所以它的市场占有率将近100%。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是彩电进入家庭的速度更快,还是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更快?是彩电代替黑白电视机的速度更快,还是电动车代替燃油车的速度更快?我认为是前者。所以结果就是四川长虹在当年涨了20倍,然后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一路下跌,股价跌掉85%。

宁德时代在最近几年也经历了这样的走势,它接下来会怎么样?不知道。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行业的增速在下降。对于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来讲,如果出现这种状态,其实是很有问题的。而现在所有盈利预测都是按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上升来的。

这是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新能源汽车未必能够复制智能机的渗透率曲线。这是我对这一波科技股行情的一个很大的判断。

既然这样的话,也就不要指望太多所谓后端的应用的开发。因为后端的开发是要建立在一定渗透率的基础上。如果渗透率不能够在几年之内达到一定水平,就不会有后端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对于这一轮的科技股的很多想法是很乐观的,在2022年某一个时间点上,有可能会出现比大家想的要悲观的现象,就是这个数据会恶化。

而且我认为这个事情好像板上钉钉了,能怎么改变它呢?我思考了一下,有几种可能性。第一,中国整体的汽车销售数据突然增加了,过去这么多年都是在2600万辆左右,2022年突然变成5000万辆。第二,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真的可以直接从13%变到30%。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提升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因为到现在为止,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只有5%,如果我们通过某种方式使得2022年的渗透率变成20%,然后它要的材料全部是从中国进口,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现在这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增速。

这三种可能性如果都无法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就会放缓。

第二个问题是,这一轮的科技股行情在商业模式上是没有创新的。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一轮我们看到的所谓科技股行情有几个,第一,锂、钴、稀土相关的股票,现在的市盈率都是在50~80倍,什么概念?

我们来看周期股的黄金年代,当年的江西铜业,50倍市盈率;山西焦煤,90倍市盈率;万科,100倍市盈率。今天的赣锋铝业、华友钴业、天齐锂业情况与之类似。

有些人可能会说,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景气很好,而它的供给短期内出不来,所以它的商品价格会维持在高位。按照这个景气情况去计算它的12个月的市盈率,发现这些股票现在的市盈率可能就是三四十倍。同时它的增速还不错,所以觉得三四十倍的市盈率是合理的,明年会给到50倍。

当年的逻辑是类似的。当年我觉得城镇化率只有40%,未来还能提升,能够从40%提升到70%。然后这些行业短期内产能也出不来。如果按照当年的盈利乘以12来算的话,它现在的市盈率就是30倍,然后我觉得能给50倍,所以它还能涨。但结果是第二年跌了70%。

现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有色金属是很景气,没有问题,而且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还会继续提升,但未来如何很难说。

新能源汽车的第二个相关板块是设备类。其实这些公司跟当年的三一重工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说三一重工生产的是工程机械,宁德时代生产的是锂电设备,仅此而已。

第三个相关板块是半导体。半导体怎么能算是一个新兴产业呢?半导体是一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行业。而且现在的半导体讲究国产替代,什么叫国产替代?我们希望用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替代美国的半导体龙头公司,希望用中芯国际替代台积电,希望用国内公司替换德州仪器,替换高通、博通。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美国的半导体龙头公司现在都没有国内的同类型公司这么牛。什么意思?你去看我们对标的美国公司,它们的估值都只有中国同类型公司的零头。你是想替代人家,但你现在就已经比人家牛太多了。

但是上一轮智能机行情中相关的股票可不一样,像恒生电子、乐视网,包括上海钢联、卫宁健康、网宿科技,它们有一个什么特征?

中国在这个领域其实比美国更强,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网购比美国的网购更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比美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强,所以虽然说有对标,但实际上我们是比它更强的。所以当年这些股票没有天花板,我不知道它们能够最终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它们的故事成立的话,确实是值这些市值的。

但现在不是这样,现在这些故事就算成立,就算中芯国际最终比台积电还要牛,能够有多少增长空间?高通、博通、英特尔、德州仪器的发展历程已经告诉你天花板在哪了,而你现在的估值已经超过它们了。

当年不是这样,当年是你在美国有一个对标,比如阿里巴巴这种公司,虽然在美国有对标,但它比美国的同行要牛很多,这就是区别。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发现上一轮智能机行情中的这批牛股,最高点的市值其实并不大。东方财富最高点的市值是1565亿,乐视网最高点的市值是1527亿,恒生电子最高点的市值是1070亿,万达信息最高点的市值是775亿,其他都是几百亿。

现在不是这样。现在动不动就是上万亿市值,上万亿市值怎么用利润去支撑呢?

所以你问我科技股最终会怎么演变?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按照常理来推断,你愿意去参与这个行情吗?如果过去两三年你不参与这个行情,就像我这样,不仅没有收益,还可能被人嘲笑。

投资就是这样。在泡沫期间,非专业选手吊打专业选手,但是你没有办法。他可能都不知道高通、博通,也可能都不知道渗透率这些故事,但是他就敢买,这就叫泡沫期间勇者胜。

]]> http://101.42.99.200/archives/625247/feed 0 A股投资,如何研究思考科技股? http://101.42.99.200/archives/625249 http://101.42.99.200/archives/625249#respond Fri, 07 Oct 2022 15:06:11 +0000 http://101.42.99.200/archives/625249

A股投资,如何研究&思考科技股? 

凌鹏   科技股就是这种东西,没有出来的时候没有需求,供给出来了,需求也就产生了。

 

科技股投资的难点和重点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讲的最后一个问题。

科技股投资有一个很大的难处,在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讲,我们都是从供给、需求两个角度去分析一个行业。相对来讲,供给是比较容易分析的,因为每天跟踪产能、跟踪报表、跟踪规划就能分析供给,但需求是比较难分析的。

大家为什么喜欢消费股?就是因为消费股的需求比较稳定。周期股的需求不太稳定,因为它受货币政策、宏观变动的影响。但是不管怎么样,周期股的需求还可被分析。而科技股的需求是不能被分析的,因为科技股的需求本质上是供给创造的。就是当这个东西没有出来之前,你都不知道有没有需求,但是这个东西一出来,你就会发现有需求了。

 

我给大家讲一个经典的故事。当年乔布斯决定做iPad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对。有人说市场调研部跟客户做过交流,大家觉得iPad是没有销路的。因为小一点就是iPhone,大一点就是电脑,为什么要搞一个不大不小的东西?当时只有乔布斯坚持要做iPad,最终iPad生产出来以后,卖得脱销。

 

科技股就是这种东西,没有出来的时候没有需求,供给出来了,需求也就产生了。你说这种东西怎么分析?科技股的难点就在这个地方。而且我之前说过,看对了赛道也不知道谁胜出。所以科技股的投资是挺难的。

 

但是我认为科技股在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特别是在未来的中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什么?因为中国在做大做强,中国会像美国一样。过去30年,真的是美股生物医药和科技的牛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接近30年时间了,不算短了。

 

为什么美股会出现这种持续30年的生物医药和科技的牛市?其实就是人类进步的最终走向。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可能是农业社会,然后是资本驱动的社会,再到后面是人力资源或者是技术驱动的世界。社会越往高阶走,技术的地位越重要。

 

比如苹果,虽然很多的脏活累活都是东南亚的国家做的,但是苹果的利润是最牛的。再比如高通,高通也是通过售卖特许经营权,赚取了大部分的利润。所以随着社会形态向高阶发展,技术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还有一点就是美国市场不是简单的美国市场,而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都会到美国上市。

 

所以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虽然科技股的投资很难,但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研究它。因为在未来,在A股,科技可能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说的未来可能是10年、20年以后。

如果你完全不懂科技股,可能会陷入与巴菲特类似的困境。虽然我很佩服或者说崇拜巴菲特,但是必须承认,2000年以后,他其实是落后的,如果没有在2016年大幅买入苹果的话,可能更麻烦。如果巴菲特是从2000年开始做投资的话,他就不是股神。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种意识,就是要学习科技股,包括创新药,它们的投资方法。怎么学习?其实就是找经典案例。

科技股投资也是有成功案例的。近的来讲,比如重仓特斯拉的BG,还有买入腾讯的南非MIH集团。

 

远的来讲,《怎样选择成长股》的作者菲利普·费雪,也是投资科技股的代表。大家以为费雪是价值投资的典范,但实际上费雪没有公开,他买了很多经典的科技股,比如陶氏化学、德州仪器,还有他一生持有最长的摩托罗拉,还有杜邦。在那个时候,陶氏化学、杜邦都是科技股,摩托罗拉和德州仪器更是科技股了。这些案例是值得学习的,这里面一定是有方法的,你不能说觉得很难就不去研究。

 

我认为大家要做几件事情:第一,认真分析和了解通用型的科技。比如你得研究半导体,半导体是强周期行业,以后会轮回的。第二,你得对新事物保持敏感。什么是新事物?像现在的元宇宙、比特币这种东西,你不要嗤之以鼻,你去学习学习。学习了也不见得能懂,但是没有关系,我也不懂,到现在我都理解不了区块链,但还是要去学习。而且最主要的是学习人家的方法论。我就在网上搜过BG的投资心得,他不是只买特斯拉,他还买过其他股票,他是有他的方法的。我认为方法论是很重要的。

 

最后做一个总结,第三部分我们讲了科技股,依次讲解了过去10年的2.5段科技股的行情,以及科技股现在存在的问题,包括未来的方向。

 

今天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来讲A股的行业变化。主要内容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讲到了行业轮动的基本方法和现在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分别分析了周期、消费以及科技,给出了我们对一些东西的看法。

猜你喜欢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