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收录网站方式:1.人工手动审核。2.自助审核(你的网站在权重3、PR4以上,挂上本站友链->点击友链->自动审核通过。)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河北 河南 新疆 重庆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云南 广西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 海南 山东 福建 安徽 浙江 吉林 山西 江西 江苏 辽宁 黑龙 内蒙 澳门 香港 台湾 日本 韩国 美国
当前位置:站长啦网站目录 » 搜索结果 » 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

  • 西安高级中学

    西安高级中学

    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西安高级中学是西安市教育局直属的省市重点公办中学,在长达114年的办学历程中,素以名师云集、治学严谨、成绩卓越而著称。她不但是陕西省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而且也是全国知名重点中学,一直被誉为“革命的熔炉、人才的摇篮、优质教育的明星”。 西安高级中学位于古城中心、钟楼东南,北临东大街、南接书院门,周边文化环境优良,交通便利。学校占地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设高中部3个年级30余个教学班,学生1680人。学校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教学大楼、实验艺术楼、图书科技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公寓楼以及装备先进的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报告室、多功能活动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校园网等一应俱全。图书馆藏书达10万余册,学校的网络系统已与互联网接通,能供师生及时从网上获得最新教学教研信息,学生公寓可供近600人住宿,每个宿舍配有空调、暖气及供学生休息学习的连体床。学校餐厅可满足全校师生用餐。投资千万元可容近2000人就座的大型现代化体育馆更是气势雄伟、规模宏大,堪称西北地区中学唯一。 学校拥有一支“理念超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45名,一级教师65名,具有高级中级专业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6%以上。其中有26名教师获省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模范教师等称号。有56人获取研究生学历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改革开放至今,西安高中坚持“继承优良传统,创办一流学校”,连续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创优评差最佳单位” “文明单位”,“园林化单位” “文明校园”、省名校论坛评比一等奖。成功地承办了全国四城会击剑比赛,受到国家组委会、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三次嘉奖。被确定为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先后荣获市级“德育十佳学校”、省级“首批绿色学校”、“国家级绿色学校”、“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优秀学校”和“向高校输送人才成绩突出学校”等荣誉。学校管理的科学规范程度处于全省重点中学前列。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地区东厅门85号邮政编码:710001电话号码:029-87213952

    www.xagjzx.com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887
  • 蒙自高级中学

    蒙自高级中学

    蒙自高级中学的前身是1891年的道成书院。1911年春,在蔡锷将军的关心下,成立了蒙自省立第三模范中学,成为云南最早的三所省立中学之一。蔡锷将军的秘书、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被章太炎先生誉为“南天一支笔”的李曰垓先生担任首任校长。这所学校开启了蒙自现代教育的先河,奠定了蒙自作为滇南文化教育中心的基础和地位。这里是民主革命的摇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批的仁人志士从这里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为民族解放,民族崛起奔走呼号,浴血奋战。1950年1月16日,蒙自县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蒙自一中的操场上冉冉升起。蒙自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超常规投入”的原则,倾全县之力抓教育事业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2003年底,蒙自县委、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新城区划地200亩,投资1.6亿元建设蒙自高级中学校区,并于2005年11月投入使用。校区总建筑面积约85392平方米,拥有园林式的建筑设计,拥有全省一流的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功能齐全、布置合理。新校区的建设,为红河教育发展史写下浓重的一笔,实现了蒙自教育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现有6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600余人,专职教师204人,全部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3人。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54人,高中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8%。在职特级教师4人,省、州、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33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发展学生的品质、智能、个性、特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产生了良好的办学效益:2007年,刘广、刘锐、和彦辰三位同学,分别以689分、684分、681分的实考分数,包揽了红河州理科前三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录取。8名学生获红烟桃李奖,占全州当年获红烟桃李奖总人数的34.98%,600分以上高分段人数68人,绝对人数位居红河州第三位,蒙自县委、县人民政府发文作出关于对蒙自高级中学进行表彰奖励的决定(蒙发[2007]28号)。2008年进入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行列,在省教育厅组织的综合考评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学校荣获红河州五·一劳动奖。2010年高考比扩招前2005年高考综合上线率超出22.76个百分点,实现了大规模扩招不减质。2011年高考再创佳绩,有1250名学生参加高考,上线1187人,理科最高分为645分,位列红河州理科第二名;文科最高分为587分,位列红河州文科第四名,荣获红河州红烟桃李奖。蒙自高级中学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一目标,坚定信念、乘势而上,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办学水平红河州一流,云南省内有影响,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人本化、民主化、开放化、现代化、实验性、示范性的寄宿制高级中学。电话:0873-3941006地址:云南蒙自市凤凰路延长线邮编:661100校长信箱:zyhmz@126.com

    www.mzgz.cn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51
  • 雍安育才高级中学

    雍安育才高级中学

    雍安育才高级中学是深圳市宝安区和纳雍县共同投资兴建的一所县级中学。在纳雍县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尤其是深圳宝安区的大力帮助下,学校于2000年8月竣工,9月开始招生 ,学校现占地面积24亩,有教研楼、综合楼各一栋,教学楼两栋,建筑面积11161平方米。体育用地2700平方米,绿化1000平方米。有专用教室64个,行政及教师办公室40个,阶梯教室1个,图书室2个,拥有图书 88800 册;有物理实验室 2个,化学实验室2 个,生物实验室2 个,实验设备齐全;有微机室1个,微机51台;多媒体教室1个;学校操场、跑道、旗坛等硬件设施齐全。这里环境优美,玉兰繁茂,桂花飘香,建筑物布局合理,校舍建筑错落有致,文化氛围浓厚,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是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现在有教职工224人,本科以上学历160人,硕士研究生6人。初中专任教师105人,本科72,学历合格率100%。全校教师学历达到相应要求。行政管理人员7人,符合领导干部“四化”标准,全校教师平均年龄32岁,这是一个充满朝气、憧憬未来、团结奋进的集体。学校班子以团结为基础,以廉洁树形象,以开拓创业绩,按照教育的使命,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尊重、支持、合作、发展”为办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崇尚“法治、民主、科学”的现代管理理念。学校全面贯彻执行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方针。以科学的制度规范人,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以丰富的知识塑造人,以优异的成绩鼓舞人。引导全体教职员工牢固树立“教育成就未来”、“细节决定成败”等理念。现在,全校教师本着“弘扬个性、以人为本、着眼未来、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正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团结一致奋发努力。在师资管理上,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用情留人。不断树立教职工的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培养工作热情,打造共同的精神财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形成工作的合力,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号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夯实“两基”和“普实”工作基础,全体教职工奋发努力,教育教学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32个班,共有学生4489人,其中初中在校生2414人。在6年的高考中(03、04、05、06、07、08),我校录取率均处于同级同类学校前茅。2006年高考我校上重点线28人,上本科线45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06、07、08连续三学年中考综合评价名列全县前2名。由于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我校学生人数逐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同时,学校于2006年被评为县级德育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和素质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学校党团组织还先后获“纳雍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和“纳雍县优秀团委”等荣誉称号。义务教育成果日益丰硕,2004年顺利通过省人民政府“普九”验收,每学年学生辍学率均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我校始终坚持不渝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办学几年来学校源源不断的向高一级学校和社会各界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人才,为我县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明天会更好!通讯地址:贵州省纳雍雍安育才高级中学邮编:553300电话:08573525977E-mail:zygwsy@163.com

    www.nayongsz.com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838
  • 贵州省瓮安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省瓮安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省瓮安第二高级中学始建于1978年,坐落在县城中心区西门河畔,交通便利,设施一流,环境优美。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学生4000余人,教职工206人。2000年6月,经黔南州政府批准,成为黔南州首批独立的四所大型独立高中之一,先后被评为贵州省“高中办学优秀学校”、黔南州“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多年来我校始终奉行“优进高出,低进优出”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居于黔南州前列,多次获“黔南州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为北大、清华等全国著名高校输送了数千名优秀毕业生。近几年,平均每年有100余人考上重点大学,400余人考入二本以上大学。2011年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有3人,其中2人进入全州前十名,重点上线151人,二本以上上线404人。截至目前,我校在短短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已有8人考入清华北大。我校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题写清大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我校师生。学校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强管理,抓质量,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具有“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福利留人”的理念,优厚的教师待遇,确保了师资队伍稳定。全校教职工以二中传统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实干苦干,乐于奉献,形成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为成功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学校硬件设施先进,建有微机室、画室、音乐专用教室,全部教室均配备先进的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含电子白板),建立了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全校各班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学校配备了网上评卷系统,教师工作更加准确、高效。实现校园监控全程覆盖校园,倾力打造平安校园,营造安静、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2012年,随着改扩建工程的竣工,全新的瓮安二中将脱颖而出,图书楼、实验楼、音美楼、体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一应俱全。我校将成为质量与规模并重,集生态化、人文化、数字化于一体的设施先进、环境一流、品位高雅的现代化学校,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又一次历史跨越。地址:贵州省瓮安县雍阳镇二中路15号邮编:550400 电话:0854-2916289邮箱: gzczz@126.comQQ: 429759894

    www.waez.net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081
  • 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是我州唯一的州属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是贵州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学校、成都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学校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亭台隐于林,飞瀑泻石中;红鱼翔浅底,绿草留珠玑;鸟语伴书声,花香透墨息”。学校人才济济,科研成果丰硕,教学成绩显著,被省专家组誉为黔东南州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发展后劲的普通高中。1、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学校坐落在凯里市城西,占地面积168亩,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之地。学校有标准教室42间(教室均有多媒体),有按国家标准配置的理、化、生实验室,有微机室2个(配备计算机200多台)。此外,还有语音室、音乐室、美术室、形体室、图书馆、阅览室等设施,教学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各学科教学的需要。学校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一个,有标准篮球场5个,还有为数不等的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齐全。学校建有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4栋,共有学生床位2400余个,有按照A级标准设计建设、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食堂,有洗澡堂、购物中心等设施,生活设施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在学校的生活需要。2、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师资水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高级教师5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州级骨干教师8人,州管专家1人,黔东南州高中教学能手6人,州级拔尖人才1人。我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有相当部分教师为我州乃至全省的学科带头人。现主持工作的杨林模同志原任黎平一中校长10年,是贵州省优秀校长。3、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学生成才为本,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州前茅。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一流大学。还有一部份学生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院校。4、黔东南州民族高级中学的管理水平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以管理一流作为奋斗目标,并为此而不懈地努力。学校配备了足够的安全保卫人员,宿舍管理人员,全天候为学生服务,实行半封闭管理;我校在同行中以管理严格而著称,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誉。地址:贵州省凯里市环城西路37号电话:0855-8061129

    www.qdnmg.com - 2014-04-27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036
  • 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会泽县实验高级中学

    会泽实验高中2004年8月建成招生,至今走过了三年的办学历程。四年前这里还是蔓海秋成的一片稻田,经过一年的建设,占地148.5亩,容纳6000余名学生的新学校拔地而起。今天,2000余名首届毕业生走进高考考场,看着这些意气风发的少年学子六月追风而去,我们相信,实验高中走出来了。抚思创业的艰难和坎坷,回想承受的重压和怀疑......更重要的是无数的关怀和理解,我们不禁心怀感恩的情愫去解读会泽实验高中对一个贫困大县的意义。 一、 县委书记一笔帐 会泽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山区面积达97%,人口有90余万。2000年实现“两基”验收,初中教育发展较快,每年有8000左右毕业生。2004年以前,全县只有四所完全中学,每年只能招收2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很显然,高中教育的滞后阻碍着会泽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让孩子上高中的愿望,许多学生不得不去县外读高中,承担着高昂的费用。实验高中的筹建曾经有过争议,近亿元的投入是一个贫困县必须要慎重行事的。2002年5月,县政协组织教育、城建等部门作了全面调研,充分论证了会泽扩大高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县委政府最后下了决心,决定在县城西郊新建一所规模4500人的高级中学。2003年4月,新一届县委政府决定追加投资,扩大规模,按省一级完中的标准一次性建成高级中学,确保2004年8月建成招生。会泽实验高级中学就这样诞生了。 会泽大办高中教育显示了县委政府的勇气和智慧,外县来考察参观的人们赞扬这是大手笔、大气魄。当时的县委书记罗志明则有精细的计算,罗书记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的采访时算了这样一笔帐:每年会泽县都有大量学生跑到县外读高中。以800人到县外上高中为例计算,如果每人3年交费2万元,那么,800人就是1600万元,6年就是3200万元。相当于10多年后投资就回来了。以会泽县每年毕业的高中阶段毕业生有3000人得以打工上岗,每月收入500元计算,每人一年就是6000元,全县就是1800万元。罗书记的计算把见效慢周期长的教育分解得鲜活而具体,会泽实验高中的创建与农民的脱贫增收和全县经济发展是这样的息息相关。 二、会泽教育一个弯 实验高中的兴建大大拓宽了会泽高中教育通道。每年2000人左右的招生数,加上其他高中学校的改扩建完成,全县每年招生数达5000余人,毛入学率由过去的30%上升到65%,这是一个飞跃。过去会泽全县的高考上线人数只和宣威一所学校的上线人数差不多,这种局面从2004年开始改变,当年上线1119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2005年上线1767人,2006年会泽高考上线2211人,并有一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2007年是会泽教育的裂变年代,实验高中2000余名学生学生参加高考,全县有近3658人上最低控制线。同时,会泽生源外流现象被遏制,过去成百上千人到县外读高中,现在只有几十人出去,这是会泽教育的重大转折。 会泽教育的进步为全县的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全县的人民群众子女有了更多读书就业的机会,相对低廉的求学费用缓解了农村的贫困。县教育局倡导踏实勤奋苦干的作风,提出“苦字当头,实干兴教”的指导精神,引领会泽教育一步一步往前走。会泽教育以良好的形象吸引外县一千多名学生就读于县内各级学校。在会泽教育的质变过程中,实验高中的建设是一个弯,是多年高中规模小、质量低到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 三、 创新办学一条路 会泽实验高中今年高考上线1477人,600分以上16人,培养了全县文、理科状元。一所崭新的学校横空出世,走出了一条办学新路,许多管理措施敢为人先,在市内和省内独树一帜,为大规模的高中教育管理积累了可供研究的素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是封闭管理。会泽实验高中对学生实行全封闭管理。封闭管理能有效隔断学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接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当前学校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封闭办学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二是分部管理。实验高中实行教学的分部管理。由于学校的规模大,一个年级有30个班,学校打破通常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分级管理,把学校纵向分为三个部,每个部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10个班。这种做法在教学上把学校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相互竞争的小学校,主要的优点是激活竞争机制,对教学的评估考核非常有利。 三是社会化办学。实验高中对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学校的五个食堂对外承包,由于相互竞争,压低了利润空间,学生的膳食开支与县内其它学校大体相当,而学校食堂的用工人数达120名之多,学校不承担任何经费。同时,学校的门卫、宿舍管理、绿化美化工程也实行承包。这些管理模式无疑为社会化办学开创了一些思路。 四是半军事化管理。2007年4月,实验高中顺利通过半军事化管理验收。评估验收组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会泽实验高中是全市最具备半军事化管理条件的学校。由于学校管理严格,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有较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宿舍有卫生间、洗漱台,学生的内务管理规范,所以半军事化管理获得较高的评价。 世纪沧海桑田,今朝风流看新篇。年轻的会泽实验高中迈着稳健的步伐在万众瞩目中走来,向人们诉说着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故事。学校联系电话:0874-5687068

    www.hzsygz.cn - 2014-04-26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431
  •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位于贵州省历史名城遵义市宁波路176号。是贵州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也是黔北地区一所大规模的高级中学。建校二十八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行素质教育,始终把师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精湛的业务素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着力建设和培养一支具有“高尚的教师道德、高度的敬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现有专职教师138人,100%具有本科学历,其中33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职教师总数的80.43%。我校有44人分别担任省、市、区教育学会下设各学科分会的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一支稳定的、具有竞争意识、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的教师队伍,为我校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我校是贵州省“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和“贵州省教师现代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根据自身特点,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定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高考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九三年以来,共培养了十七届共6372名高中毕业生,其中5884名被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本科生5395名,专科生489名)。高考600分以上学生374名,有46名同学分别考入清华、北大和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几年来我校重点大学录取率一直保持在52%左右,本科录取率为95%,为全国各高等院校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是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全国重点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我校从2003-2009年以来,连续七年被遵义市教育局和汇川区教育局评为“高考质量先进学校”,荣获“遵义市高中(一类)教育教学质量奖”,成为贵州省和黔北教育的一颗明星。“重德勤学,精心育人”是我校的校训。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明确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心”六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制定了“全员投入,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德育工作方针。建立健全了德育网络,每年坚持开展以军训、校运会、“航中之春”艺术节、“12·9”歌咏比赛、“爱校杯”演讲比赛、野营拉练、社会实践、开办业余党校、团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崇高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身体素质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着力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优秀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形成了我校“教育全面有特色、教学规范有特点、管理科学有特效、学生合格有特长”的办学特色。我校是贵州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贵州省“文明单位”和“贵州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把“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和“质量立校”作为办学宗旨。围绕提高教师素质、课堂效益,开展了以老带新、教育科研论文、教师基本功竞赛。开展了教师优质课、示范课等一系列教师培训和课程改革活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了国家、省市许多科研课题的研究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实验学校。由于实验研究成果显著,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学校”。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近五年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有2000多人次获奖,其中900多人获全国一、二、三等奖。特别是近两年我校学生参加全国理科奥赛、信息技术奥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15人获全省一等奖,54名获二等奖。许多同学直接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学校认真在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课题获奖率为全省各高中学校之首。遵义航天高级中学作为贵州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以其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持续稳定提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各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在黔北乃至贵州全省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早日进入全国示范性高中行列而不懈努力。联系方式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宁波路176号 邮政编码:563002联系电话:0852-8611619(校办)传真:0852-8611619邮箱 htgjzxxb@163.com校长办公室电话:0852-8692799(杨校长)0852-8612206(樊副校长)0852-8612305(李副校长)0852-8693771(王副校长)招生咨询电话:0852-8611967(教务处)电子邮箱:校长邮箱 zy_htgjzx@163.com 教务处邮箱 zy_htgjzxjw@163.com 教科处邮箱 zy_htgjzxjk@126.com 樊副校长邮箱 zy_htgjzx_f@163.com 李副校长邮箱 zy_htgjzx_l@163.com 王副校长邮箱 zy_htgjzx_w@163.com

    www.htgjzx.cn - 2014-04-26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080
  • 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

    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

    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市的南部新城,坐享桃溪河畔的秀丽风景,是目前遵义市公办中学中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原名“遵义市第一中学”,是一所高完中,始创于1938年,前身包括豫章、玉锡、城成三所私立中学,校址在素有名城胜景之称的市中心丁字口桃源山,1980年被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2003年元月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4年8月,学校高中部逐步从丁字口南迁至现校址,并于2007年9月完成初高中剥离后更名为“遵义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得到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爱国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大力支持,因此,学校又名“遵义田家炳中学”。建校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包括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终身教授黄勤和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学博士、福特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勇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巨变:一、办学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学校1998年的12个高中班级650余名学生,现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7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1人,中级教师62人,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多人,有十余人在区、市、省各科教学研究会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多地满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50000多平方米。校园场地开阔,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安全舒适,现代气息浓郁,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新校园的建成使用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由于学校采用全封闭、全寄宿制的管理模式,有效隔绝了社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学生接受正面教育的时间,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处世能力等综合素质和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学校在强化封闭管理,坚持德育创新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承担的国家级德育实验课题《寄宿制德育管理模式的探索》得到中央教科所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的办学模式改变后,办学优势更加突出,教学效果更加显著。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有26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区优质课竞赛一、二、三等奖;66篇论文和课题报告公开发表或获得国家、省、市、区一、二、三等奖。07年,高考重点率、本科率取得重大突破;08年,高考重点率、本科率持续攀升,更有龚晨同学居理科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叶薇同学文科纯文化分居全省第一、全市第一,孟松同学并列理科全省第33名,现在,三位同学均就读于清华大学,为此,我校被红花岗区人民政府集体嘉奖,并荣获遵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09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和重点率、本科率又一次刷新了纪录。五、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04年迁进新校址以来,学校共接待包括司法部副部长段正坤、省委副书记孙淦、省人大副主任梁明德等各级领导来宾近千人,广东韶关田家炳中学等多所省内外兄弟学校到校参观交流,还成为贵州省校长培训班参观考察基地和省内外几所师范院校的实习基地。学校优美的环境、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都给来访者留下深刻印象,大大提升了我市教育的形象。如今,学校已成为我市进行对外交流的窗口学校。校址:遵义市桃溪寺银河大道中段电话:0852-8432823 8432568 0852-8427850学校网址:www.zyyz.com.cn邮编:563000邮箱: zyyz@zyyz.com.cnQQ: 1958976896

    www.zyyz.com.cn - 2014-04-26 - 收藏
    PR:
    BR:
    SR:
    人气:877
  •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湄潭求是高级中学

    湄潭初级中学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13日正式宣告成立,首任校长游光国,学生80余人,附读生10余人,校址为文昌宫(文庙后)。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学校多数教职员捐资,永兴富商李金成等亦热诚解囊,资助学校选派运动员参加贵州省第一次省运会。湄潭初级中学运动员参加省运会,并取得良好成绩,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方知湄潭已有一所中学,这为争取省政府认同,下拨办学经费奠定了一定基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教育厅7月3日正式下文批准立案,宣布成立。12月25日,学校首届初中27名毕业生集中遵义会考,成绩列黔北第一,其中前10名均为湄潭初级中学学生,于是湄潭初级中学名震遵义地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省教育厅委派陈寿椿(如庄)继任校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省教育厅委派乔光鉴继任校长。次年乔光鉴、顾诗灵、严林心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40余名成员组成“飞鹰步行团”步行到遵义、贵阳宣传抗日。同月,省教育厅将乔光鉴革职,乔光鉴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11月,黄培纪、廖清廉、周成极、冯开显、张永政、梅位宾、肖士良等7名学生因“言行越轨,异党嫌疑”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成了湄潭有名的“七君子案”。事发后,中共湄潭总支发表《抗议宣言》,《宣言》传到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手中,他拿着《宣言》亲自找蒋介石,又与国民党中央相关部门交涉。邹韬奋先生正式出面给国民党贵州党部负责人写信。7名学生被关押三年之久终被无罪释放。但冯开显同学不久在贵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省教育厅委派冉懋森任校长,到任后大兴土木,扩建校舍。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省教育厅又委任绥阳人孙效仪为校长,接任后广招学生达700余。同年9月,湄潭初级中学与浙江大学实验中学合并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竺可桢兼任校长,胡家健为首任主任。湄潭始有高中。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8月,因浙大附中招生标准较高,不能满足湄潭本地学生之需要,县政府任命游国梁为校长,借塔坪冯宅为临时校舍复校。同年12月12日新校舍建于龙家塘营(今湄江二小),称“新湄中”。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湄潭人游国藩任校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江苏人朱尉贞继任校长。9月初湄中师生与全县人民庆祝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由湄潭人张小甫夫人郭昌鹤(燕京大学毕业生)女士任校长。她倡导改革教法,强调发挥学生自治精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王子尊接任校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湄潭人喻谦继任校长。  1949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兴隆场进驻县城,宣布湄潭解放。同年11月27日,湄潭县人民政府秘书石文歧接管学校。不久,合并永兴民生私立中学、省立湄潭实用职业中学,正式命名为贵州省立湄潭中学。由第一任县长赵立中,第二任县长石玉昌先后兼任校长,具体行政教学工作由副校长邓德煊负责。  1951年春,邓德煊副校长调遵义二中。9月,何其荣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主持全校工作,校长一职由第三任县长李明兼任。同年春,数十名高中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所余十余名高二学生转遵义四中就读。  1952年8月,湄潭中学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全国高等院校升学统一考试,全部被大学录取,升学率达100%,名列全省第一,傅代衡考试成绩名列贵州省第一名,因而湄中受到省表扬,并将湄潭中学列为贵州省重点中学。11月,省教育厅任命赤水县政府秘书周潮声任校长。  1953年8月,湄潭中学第三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周正修又荣获贵州省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湄潭中学声名远播,凤冈、余庆、务川等县学生纷纷前来报考就读。  1954年4月,学校正式建立教育工会,佘伯伦被推选为首任工会主席。  1956年,余茂江当选为第二任工会主席,何其荣、余茂江出席全省优秀教师代表大会。同年春,省委书记、省长周林视察湄潭中学。  1957年5月,县委调宣传部副部长文中全任湄潭中学副校长。“整风反右”运动开始,共批判、斗争“右派”72人,一名教师被迫自杀,另有数名教师被逮捕。  1958年1月,刘任权任湄潭中学副校长。“整风反右”斗争扩大化,周潮声被定为“阶级异已分子”,开除党籍,撤销校长职务。何其荣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撤销副校长职务。文中全被划为“右派分子”,撤销副校长职务,送茶场劳动改造。佘伯伦等受到劳动教养处理。被逮捕判刑、劳动教养、开除工作籍、开除学籍等处理者全校40余人。刘任权升任校长、党小组组长。同年,湄潭掀起大炼钢铁高潮。12月29日,湄潭、凤冈、余庆三县合并为湄潭县,余庆师范学校校长彭光德调湄潭中学任副校长。因三县合一,全县中学重新编序为列,湄潭中学为一中,永兴中学为二中,马山中学为三中,高台中学为四中,凤冈中学为五中,邪川中学为六中,余庆中学为七中。  1959年11月,中共湄潭一中支部成立,刘任权任书记,彭光德任副书记。学校工会改选,彭光德任工会主席。同年,由胡顺猶、罗功华等学生成立“岩花”文学社。  1960年2月,校址改作县委办公之用,学校迁入现湄江中学校址。3月,调马山中学副校长宋正东来校任副校长。  1961年3月,湄潭一中高中部迁回原址,初中部仍在现湄江中学校园内,从而形成一校两处格局。同年,成立湄潭一中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刘任权为主任,彭光德为副主任,宋正东、陈官朝、李光哲、曾庆余、罗树臣为委员。  1962年1月,湄、凤、余三县分置。3月,何其荣的“反革命分子”,文中全的“右派分子”等全部摘帽平反。  1963年3月,初中部全部迁回原址。同月,全校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9月,湄潭一中被列为贵州省“实行新教学计划”的44所完中之一,为贵州省重点中学。  1964年3月,湄潭一中成立少年业余体育学校,设田径、篮球、乒乓球、游泳班,招生116名,教员7名,校长由彭光德兼任。同年,马山中学恢复,定为“湄潭一中分校”。  1965年4月,协育公社试办的半工半读中学定为“湄潭一中第二分校”。  1966年3月,湄潭一中增设“师范速成班”,学制一年,学生50名。同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暴发,学校一片混乱。  1969年3月,湄潭一中招收理工、农技、医疗三个专业班,每班学生50名,学制一年。  1970年9月,县革委调吴协声任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张英祥任副主任,曹发勇任副主任分管后勤工作。  1971年11月,高初中招生一律实行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1972年,“批林批孔”运动,学校教育秩序受到严重干扰。9月,湄潭一中附设“遵义师范湄潭教学班”,招生39名。  1973年4月,湄潭一中教育管理出现了重教学质量,搞好课堂教学的好势头。8月,全国大肆宣传“白卷英雄”张铁生,学校重教学质量的势头受挫。  1974年,“学黄帅”,“反师道尊严”,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校教学秩序再度混乱。  1975年,“开门办学”,“反击右倾翻案风”,学校教学秩序又受到严重干扰。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全校师生冲破限制,自发组织哀悼活动。同年,毛泽东主席逝世,全校师生沉痛哀悼。10月,粉碎“四人帮”,全校师生开展庆祝活动。  1977年,“工宣队”撤离学校。全国恢复高考。  1978年,湄潭一中教师、校医宋烈昌考取遵义医学院研究生。6月,学校被定为全县重点中学,10月,取消“红卫兵”组织,恢复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  1979年2月,湄潭教育系统冤假错案平反昭雪。9月,张英祥任校长,李光哲为党支部书记,苏思奕任副校长。  1980年,湄潭一中设“尖子班”,高考成绩优良。  1981年,学校工会恢复,唐德声当选为第一届教代会主席。  1982年1月,县教育局、县体委委托湄潭一中开办少年体育业余学校。9月,高中部学制由二年改为三年。  1983年,省、地检查组对湄潭一中进行体育、卫生达标检查,合格并得授证书。  1984年,田维夫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受到省、地表彰。8月,湄潭一中第二届教代会召开,唐德声继任主席。9月,苏思奕任校长,刘廷维、吴太廉为副校长。  1985年8月,湄潭组织学生80余名参加遵义地区中学生运动会,获11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金牌总数和总分名列全地区第二名。  1986年7月,张兴明任校长,彭树松、吴太廉任副校长。县政府批转《浙江大学湄潭县文化交流纪要》。  1987年,县委召开“湄潭求是中学”筹备会。同年,学校荣获市级“实验室建设和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988年,湄潭一中被确定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湄潭一中第三届教代会召开,龚宗安当选为工会主席,谢钦富当选为副主席。9月,苏思奕复任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彭树松、王朝裕任副校长。  1989年,湄潭一中承办全县小学实验教师培训班。同年,湄潭县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王朝裕被选为理事长,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编成《教坛论萃》出版。同年,彭贵恩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0年7月20日,湄潭一中更名为“湄潭求是中学”,校名由全国政协副主席苏步青先生题写。举行了隆重的更名挂牌仪式,浙江大学校长韩桢祥亲临湄潭授牌。8月,王朝裕任校长,彭树松、陈远光任副校长。同年,由廖清清等学生组成“求是园”文学社和《小江南报》社,由王朝裕任指导教师。同年,在初中进行“语文段落中心教学法”教改实验。同年,学校创办木材加工厂。  1991年7月,第四届教代会召开,龚宗安、谢钦富分别继任主席、副主席。  1992,校办印刷厂与遵义人印厂合并后开展彩印业务。由王义举等学生组成“雪枫”文学社,由王朝裕任指导教师。学校荣获市级“化学实验操作评比优等奖”。  1993年,初中语文教改“段落中心教学法”经省、市专家验收获高度评价。8月,李家齐任校长,彭树松、陈远光继任副校长。  1994年8月,凌姜任校长。同月,第五届教代会召开,龚宗安、谢钦富分别继任主席、副主席。同年,由吴清松等同学组成“风帆”文学社,由周国麟任指导教师。  1995年2月,程辽东、蒋林波任副校长。3月试行班级量化管理。8月开始实行“三制一管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华俊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华俊松任副校长。凌姜校长在全省高完中校长第五期培训班上介绍学校“三制一管理”经验及执行情况,学校改革方案被选为培训教材。第一份《求是中学报》问世。  1996年6月,凌姜校长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8月,学校进一步修改完善《湄潭求是中学内部管理改革方案》。  1997年,凌姜校长随湄潭代表团赴杭州参加浙江大学百年校庆。同年,程辽东副校长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孙晓钢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  1998年,由孙国辉、陈远江等学生组成“求是”文学社,由瞿明、段达先、吴作权、王朝裕任指导教师。第六届教代会召开,陈永杭、丁开文分别当选主席、副主席。  1999年4月,曾应庆任副校长。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访问我校。8月,县委、县政府为优化教育资源,实施分离分级办学,决定以湄潭求是中学为主将湄潭求是中学、湄江中学高中部合并重组为“湄潭求是高级中学”。任命凌姜为校长,王朝裕、程辽东、蒋林波、曾应庆为副校长。湄潭求是高级中学正式决定以“求是创新”为校训,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教学目标。同年,学校举办第一届校运会。同年,学校被评为贵州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000年3月,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访问我校。8月,新校址建成投入使用。10月,遵义市第二届体育优质课评比活动在求是高中举行,学校荣获最佳组织奖。同年,学校荣获“普及中学实验教学省级示范学校”称号。  2001年6月,程辽东任党支部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蒋林波、曾应庆继任副校长。针对教师、学生外流,学校声誉大幅下降的情况,《湄潭报》以《不灭的求是之光》为题对湄潭求是高级中学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报道。程辽东校长以《努力提升学校档次,为湄潭教育发展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为题,向全县人民介绍了求是高中的办学理念、管理目标及师生的信心和意志。同年,学校实施“分层教学”新举措。蔡登国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10月,举办了第二届校运会。新校建设近1800万元的负债及还本付息的压力让学校难以承受。  2002年1月,程辽东任校长,蒋林波、曾应庆继任副校长。首次招收体艺特长生共34名,组成一班。重新修订《学校内部管理方案》。学校实施民主治学,实行校务公开制。教职工内部集资兴校,共渡难关。  2003年7月,求是高中荣获2001年以来“贵州省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第七届教代会召开,陈永杭继任主席。同年,学校实施以“教研兴教、质量兴校”为主干的办学管理方针。10月,举办了第三届校运会。11月,外籍教师来求高讲学。校团委被评为遵义市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2004年4月,“申办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工作正式启动。学校明确提出“传承浙大文化,弘扬求是精神”的办学理念,并拟定申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实施方案。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曦访问我校。6月,杨静、王蕾、王星、赵久鑫4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大学突破50人,2名学生总分超600分。同年,蔡登国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月,湄江吟社求是高级中学分社成立,段达先任社长、刘云福任副社长、包艳任秘书长。同年,学校通过市级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被评为“遵义市优秀学校”。同年,学校成功承办了遵义市第二届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校友陶自强向学校捐款5万元。  2005年,刘鸿庥副省长到校调研,省政协副主席马文俊为我校题诗。学校“申示”工作进入全面系统的准备阶段。6月,学生刘娅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学校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程辽东任总支书记,吴速勇任专职副书记。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大学突破80人,600分以上16人。10月,举办了第五届校运会。11月,迎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  2006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化解求是高中1152万元建校负债。6月,“申示”成功,求是高中成为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二类)。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大学突破90人,600分以上5人。同年,举办第六届校运会。同年,学校获贵州省诗教先进单位称号。  2007年,吴速勇任副校长。浙江大学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到求高支教一年。陈钦志被评为贵州省优秀班主任。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大学突破110人,600分以上12人。同年,举办了第七届校运会。由陈贵华、余泓瑾辅导的学生邓梦蝶、刘如芳等在全国义演获优异成绩,受到国家关工委、教育部、文化部表彰。同年举办了首届班主任技能大赛,首次进行了教师高考模拟考试。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作业、练习确立中的创新与实效性研究》。同年,参加由贵阳八中承办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有效课堂构建”主题活动。  2008年,中共求高总支换届选举,程辽东继任总支书记,田丽任专职副书记。第八届教代会召开,陈永杭继任主席。高考取得较好成绩,重点大学突破150人,600分以上21人。浙江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到求高支教一年。同年,举办第八届校运会。电话:0852-4251768站长邮箱:webmaster@qsgz.gz.cn

    www.qsgz.gz.cn - 2014-04-26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406
  • 达州市高级中学

    达州市高级中学

    达州市高级中学创建于1903年,建国前,达高中是川东北地区唯一的最高学府;建国后,达高中一直是地市级的重点中学,不仅誉满全川,而且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莘莘学子更是遍布中外。由此,百年达高中素享“巴渠清华”的美誉,深孚八方学人之众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尺”。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我们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追昔抚今,瞻望前程,我们确立了“以人为本、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以“自信自强,厚德厚才”为校训,遵循“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特色教育,重振巴蜀名校”的办学思想,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民族强盛输送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时代浪潮的冲击,我们汇聚达高中人的所有力量,同心合力,拼搏进取,全力打造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教学质量一流,育人成绩卓越的巴蜀名校;文化氛围浓厚,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百年达高,焕发青春;辛勤园丁,倾情育英。爱心在这里升华,成功在这里酝酿,理想之花在这里绽放……地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154号 邮政编码:635000 电话:0818-2122622邮箱:dagao100@163.com技术支持:达高中网络中心网络中心电话:0818-2127237网络中心邮箱:dagaoman@163.com

    www.scdgz.com - 2014-04-26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00
以上是关于高级中学的网站,关于高级中学的资料,类似高级中学查询结果


共 290 条«345678910»

推荐站点

  • 福州小程序开发福州小程序开发

    福州好小蚁科技提供专业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软件定制、手机APP开发、网站开发等高端定制外包服务,价格美丽,服务周到.一对一项目对接,不满意退全款!预约电话:13107632710 胡小春!福州好小蚁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福州网站app等技术开发优秀网络公司。

    www.fzant.com
  • 世界时间网世界时间网

    世界时间网为您提供世界各地精准时间,北京时间校准器,标准时间,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对比,时间换算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op.cnzzla.com/time
  • 科技镇科技镇

    科技镇 | 关注科技、娱乐、人文、生活!

    www.kejizhen.com
  • 心动网址导航心动网址导航

    心动网址导航精选了国内国外著名的网站、好玩的、好看的、有趣的国内国外网站以及实用的、优秀的国内国外网站,包括国外视频、国外购物、国外交友、国外新闻等多种类型 同时提供精品行业分类目录提交,让用户全方位了解国内国外互联网动态!

    xd00.com
  •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精选网址导航,免费分类目录提交,实用酷站大全。

    top.mhw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