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目录收录网站方式:1.人工手动审核。2.自助审核(你的网站在权重3、PR4以上,挂上本站友链->点击友链->自动审核通过。)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东 深圳 河北 河南 新疆 重庆 四川 贵州 湖南 湖北 云南 广西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 海南 山东 福建 安徽 浙江 吉林 山西 江西 江苏 辽宁 黑龙 内蒙 澳门 香港 台湾 日本 韩国 美国
当前位置:站长啦网站目录 » 搜索结果 » 湖州

湖州

  •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是该局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面向社会介绍和宣传湖州环保工作的窗口、沟通政府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以及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平台,也是畅通公众参与环保工作的重要渠道。
    湖州市环境保护局网站目前设有机构概况、生态文明、污染控制、项目管理、宣传教育、监察监测、队伍建设、纪检监察、环境学会、政策法规、科技标准、应急预案、公众服务、图片新闻、保护臭氧层等主要栏目,既有环保政策法规,又有工作进展情况,还有各种生活环保小常识,内容十分丰富,使全市整体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得到了全面体现。

    www.hzhbj.gov.cn - 2014-05-01 - 收藏
    PR:
    BR:
    SR:
    人气:816
  • 湖州警务E广场

    湖州警务E广场

    湖州警务E广场网站是湖州市公安局依托国际互联网,搭建的公众参警议警、警务协商、民主监督的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拓宽网上管理、办事、交流、互动和服务渠道,进一步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大厅,不断丰富各类便民服务项目,增强警民互动,密切警民关系。
    湖州警务E广场网站使本网站主要由网上办事大厅、警民互动、警务资讯、政务公开等板块组成,网站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政策性、知识性、参与性强,是公安机关与公众交流的门户与桥梁。

    www.hzgaj.gov.cn - 2014-05-01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34
  • 湖州水利

    湖州水利

    湖州水利网是湖州市水利局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是市水利系统对外统一发布各类政务信息和提供便民服务的平台,以及展示湖州水利整体形象的窗口,也是与公众联络和交流的桥梁。
    湖州水利网重点突出信息发布、便民服务和政民互动功能,全面反映湖州水利的工作动态,展示杭州秀丽的山水文化,服务广大水利企业和市民群众,是为各级水利部门提供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www.hzwr.gov.cn - 2014-05-01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17
  • 湖州58同城_分类信息网

    湖州58同城_分类信息网

    58同城湖州分类信息网,为你提供房产、招聘、黄页、团购、交友、二手、宠物、车辆、周边游等海量分类信息,充分满足您免费查看/发布信息的需求。湖州58同城,最好的分类信息网。

    huzhou.58.com - 2014-04-15 - 收藏
    PR:
    BR:
    SR:
    人气:716
  • 湖州百姓网_湖州分类信息网

    湖州百姓网_湖州分类信息网

    湖州百姓网,湖州最大的分类信息网。您可以免费查找湖州最新最全的二手物品交易、二手车买卖、房屋租售、宠物、招聘、兼职、求职、交友活动及生活服务等分类信息,还能免费发布这些分类信息。

    huzhou.baixing.com - 2014-04-13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409
  • 湖州中学

    湖州中学

    浙江省湖州中学创办于1902年,当时称为湖州府中学堂,其前身为爱山书院。1981年4月被认定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十八所重点中学之一。1995年,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于2004年8月启用的弁山新校占地326亩,总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它依山傍水而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各类配套设施一流。校园内大树成荫,绿草如茵,花放鸟飞,名言勒石,文化气息浓郁,校园十景幽雅宜人,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现有教学班54个,学生近3000人。湖州中学校风谨严,人才辈出。钱恂、钱玄同、陈其采、沈尹默、杨莘耜、诸乐三、乌密风等名师曾在湖州中学执教。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茅盾),“龙潭英杰”钱壮飞,中共六大中央委员沈泽民、参加过长征的姚醒吾将军、国民党名人胡宗南、雷震、沈百先,书画家谭建丞,两院院士许杰、陆学善、楼之岑、丁舜年、董石麟、“嫦娥之父”叶培建,科技“铁人”王启民,”中国深海科考第一人”浙大知名教授陈鹰、奥运会银牌得主“水上飞人”曹棉英、第一届全国魅力城市形象大使冠军董丽萍等都曾就读于我校。湖州中学已形成了持久的、大面积的、高档次的升学局面,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学校现有教职工228人。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中先后涌现了王三立、羊刚、沈培健、冯寅、吴维平、冯凭等11名特级教师、4名省级教坛新秀、6名市学科带头人以及10多名市教学明星。全体教职员工敬业爱生、师德高尚,素有“为国植贤”的追求,在他们当中,有各级劳动模范、浙江省杰出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陈香梅全国优秀教师奖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等。学校在名师的带领下,十分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举办的“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英语节”,充分促进学生学有特长,全面发展。近年来,在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中获一等奖2人、在全国高中生化学联赛中获一等奖1人、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获一等奖2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获一等奖6人、浙江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浙江省高中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一等奖3人。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均获全国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浙江赛区)团体优胜奖,近三年每年都有高二的优秀学生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大少年班。2007年9月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已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优秀生源基地”、“中国国防科技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南京军区“国防生生源基地”。学校也获得了省文明单位、省首批文明学校、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百校肩并肩资扶贫先进学校、市平安学校等五十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现任校长:吴维平 党总支书记:沈培健校 址:湖州市德鸿路1902号联系电话:0572—2133666; 2133678 网 址:www.hzhs.net传真:2133777邮箱:hzzx1902@163.com

    www.hzhs.net - 2013-12-18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172
  • 湖州市第一中学

    湖州市第一中学

    湖州市第一中学(简称湖州一中)的前身是私立三余商校。从酝酿办学迄今已有七十年历史。其间几经变迁,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一)初创时期(1919——1937)私立三余商校解放前原是接受外资津贴的教会学校,她是湖州三一社会堂(1931年前原名为“三余学社” )主办的。1919年学校初创时为业余补习教育性质,故名曰“三余”,盖源自东汉董遇言:“为学当以三余,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次年,汪兆祥牧师任三余学社社长,更致力于教育事业,先后办过二十几次社会服务事业,在此原来基础上正式创建商校。该社为扩展其事业,1927年聘丁立勇(桐乡乌镇人)为该社智育部主任,主管商校工作。学校在开办英文夜班和打字科的基础上,添设英(语)、国(文)、算(学)日班,学生从原来20来人增至50余人。1929年开始,添设全日制商科一个班,学制按当时教育部规定为三年。课程设置除普通文化课(英、国、算)和体育课外,有商业学、经济学、簿记、会计学、保险学、货币学、商业统计、珠算和技能实习等专业课,按照“部颁”职业教育规定教学,效法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方法。学校规定:学生修业至第二学期,即需在本校商店实习,至第六学期则派往各特约处(公司、商店)见习(《商校章程》第九条)。其时全校学生增至80余人。1932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余初级商业职业学校”,另附设商业夜校。校址仍设在三一社会堂内。汪兆祥任校长,丁立勇任教训主任。不久即由丁立勇继任校长。其时,经济能力有限的职工和小业主,多愿送子女入学,接受三年职业教育,使之较易谋求职业。以后几年学生总数稳定在130——140人左右。1937年秋,因抗战爆发,学校停办。(二)抗战时期(1938——1945)抗战开始,湖州沦陷,留城市民有不愿让子女读敌伪中学的。丁立勇有鉴于此,于1938年以教会名义,以补习文化为由,在商校原址改办初中。由主持三一社会堂社务的美国籍牧师出面为学校负责人,实际教务仍由丁立勇一手操持。尤为家长和学生所欢迎的为使用抗战前商务、中华、开明等书店出版的教科书,外语不读日语而仍读英语。在当时湖州城内,该补习班竟成为富有爱国色彩的孤岛。且所聘教师中,如颜致和(后更名为卢群一,现已离休)、徐耀千(东吴大学理学士,后病逝),地下党员颜振陆,又名颜枫(中共城区区委负责人,曾在校代课)等多为人们心目中所景仰的人才,后因学生不断增加,校舍难以容纳,将全日制改为二部制,轮流半日上课。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翌日(12月9日),学校为敌宪兵队封闭。部分教师被拘押半天,经当时充任翻译的施志诚(又名施峰子,华籍日人,基督教徒)斡旋保释。其时学校曾停课多日。而后,颜致和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共三余中学支部,动员一些进步学生直接参加抗战。如学生余贤廷、姜毓麟等去苏南游击区投奔新四军十六旅。抗战胜利前夕,丁立勇于1943年通过莫干山基督教堂顾宝章牧师与当时省教育厅派赴浙西的督学湖州人凌以安(现湖州民革副主委)联系,表示师生身在敌区,心在中华,送去师生名册、学校设备清册等,报请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承认学历,并改校名为“吴兴县私立三一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对外仍简称“三一补中”。(三)复校——迁校(1945——1949)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学校随即复校,恢复“三余商校”旧名及原职业学校旧制。部分学生转入普通中学。时在校学生分三个年级,约50余人。1946年,由原衣裳街旧址迁至租用南街13号刘家民房为过渡的新址上课,按当时规定,私立学校必须建立校董会。同年,正式建立校董会。由陈勤士(陈英士之长兄,陈果夫和陈立夫之父)任董事长,温选臣(湖州盐业巨商)、翟培庆(湖州福音医院院长)、陈桂青(基督教卫理公会湖州教区教友会理事长)、凌慰都(三一社会堂负责人之一、女传道)等任校董。由校董会聘任丁立勇为校长,获省教育厅批准。商校曾自办实习商店三所。复校之后直至解放,先后毕业学生百余人。解放之后经党的培养教育,大部分成为我市和邻县市银行、财会方面的骨干。(四)新生——人民自办(1949——1956)1949年4月27日,湖州解放。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的规定,学校照常上课。不久成立学生会,参加湖州市学联活动。是年7月,解放后首届毕业生20人,踊跃参加革命,经党长期教育和培养,有成为军政部门骨干的,如沈诒炎,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陆军学院训练部长;施行(施志成)、蔡天鹏(蔡继锷)、何进驹等一直在我市政府部门工作。同年9月,与邻近福音护士学校合建团支部。解放之后,学校新生。但主办单位不肯再拨给经费,要求停办学校,因此,教职员工资不时欠发,租用民房的租金也无法付给,校中人事纠纷时有出现,且有要求离校他去。而丁立勇校长坚持办好学校,经多方设法,以借款和募捐方式在状元坊所购四亩土地(即现校址的一部分)修建平房十余间作为教室,以减少房租支出,并向主办单位要求拨给一些实物(如布匹等)以抵付教职员部分工资。1950年初,学校如实向政府汇报困难处境。同年4月,专署文教科调郑国炎同志来校,协助丁立勇校长维持学校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西郊小西墩(现西门自来水厂附近)和南郊施家桥垦荒种地,开辟农场。1951年2月,专署指名丁立勇(校长)、郑国炎(教师代表)和潘敏(学生代表)3人赴沪出席华东区教育部召开的华东区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会议。回湖之后,湖州四所接受外资津贴的中等学校(除我校外,东吴大学吴兴附中、湖郡女子中学和福音护士学校)全体师生在县委和县府的领导下,自3月14日至20日集中开会,学习华东会议精神,并于同月20日上午示威游行,宣布从此与美帝国割断关系,学校人民自办。同年3月,专署文教处调乔子凡同志来校任教导主任。4月,成立基层教育工会,郑国炎同志当选为主席。同时由丁立勇、郑国炎、乔子凡、许凤池和詹士林等5人组成校务委员会。在校委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办学精神,竭力节约开支,全校教工从校长到勤杂工一律月支工资36万元(即今日之36元,比当时公立中学教师工资少得多)。教师任课最多者每周达28节。鉴于解放初期各部门缺乏财会方面的人才,学校发挥教师潜力,经专署文教处批准,在不增加教师的情况下,在衣裳街原来校址,附设高级会计班(夜校),招收待业青年和在职青工。由郑国炎同志兼主任。该班开设政治、政治经济学、工商政策、企业管理、簿记、会计学、统计和珠算等科,兼职教师自愿多作贡献,不支报酬,学费收入全部充作学校经费。该班自1950年下半年开办至1953年结束,最多时分设5个班,学制1年。结业学生约300人,多为各部门招收录用,其中不少校友经党的教育,在工作岗位上成为中坚骨干或领导。1951年下半年,重建校董会,董事长为方玉麟(工商联主委,沪江大学毕业,在高级会计班兼课,教企业管理。已病故),校董有陆仲言(现市政协副主席)、严镜山(工商界代表)、温选臣(商校老校董,已病故)等。由于他们热心教育,大力协助,使学校经费来源有所着落。当时,嘉兴专署奖励办学补助经费1600万元(即今1600元)。在此基础上,发动师生劳动建设,建大教室3只(朝东,9开间,即现理化实验室)。1952年秋起,学校由省合作总社接管。补助学校经费较多,得以充实教学设备,先后购进毗邻民房多幢(陆续拆建为教学用房),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学校规模扩大。除设在衣裳街旧址的高级会计班(夜校)外,学生人数从1951年上半4个班增加为484人(12个班)。1953年,中等专业学校调整学制。我校奉令改办初中,校名改称为“湖州市私立三余初级中学”。1954年10月,中共湖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调派陈石英同志(中共党员)来校主持校务。学校逐步发展之后,原有校舍均系平房,不敷应用。教师蒋贻寿同志说服家族,将其座落莲花庄的私产祠堂的全部建筑物无偿赠送学校。该项拆卸搬运工作,基本上为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完成。1955年夏,即将此项材料建成两层教学大楼一幢,计大型教室8间,办公室2间(此屋即今使用的办公大楼)。解放以后,在党的教育下,学生觉悟不断提高,商校时期的历届毕业生(包括部分高级会计班学生)多能服从组织分配工作,有自觉要求参军的,如1951年7月,学生汤催琳(女)、沈海士和潘云等志愿参军,参加抗美援朝;汤庆有、陆文镇、邵永义、张若馨等先后参军,如戈国贵(1955年毕业)迄今仍在部队服役,现任空军杭州疗养院副院长。(五)学校公立——不断发展(1956——1966)1956年春,我校与湖州中学合建党支部,陈石英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同时,学校改为公立,校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三初级中学”。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翌年(1957年),改名为“浙江省湖州第一初级中学”,简称“湖州一中”。1958年,教导主任乔子凡同志升任副校长。随着形势发展,学校不断发展,校舍不够使用,除租用小河头北岸蚕种场(以后退租),在城外跨墙濠开辟操场(含300多米环形跑道,以后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此操场上改建汽车站),先后又购进丁家花园(现传达室及校办工厂一带)、亮庐、陈家等多幢民房以及姚家祠堂,经批准拆通当弄、乱石巷、雀杆巷、道儒巷等巷弄,使之连成整片,从原来只4亩许的校址,扩充到27亩。新建两层教学大楼两幢(即增加大型教室16间)、大礼堂兼风雨操场一座、膳厅(含厨房)和学生宿舍以及其他用房,亦先后修建齐备。全校最多开设22个班,学生1227人。至1966年,全校教师职工66人。学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1958年,全校师生在道场山麓开垦荒地70亩,以后几年共收获番薯数十万斤。在大炼钢铁时炼出焦碳125吨,被列为全省教育展览会重要成果之一;炼制土硝3400公斤,获得县市表彰奖励。连续多年,我校升学率高,但从不片面抓升学率。通过劳动教育和生产实践,端正了学生的升学和劳动就业的教育观念。如学生朱美琴(女),1957年毕业后,自愿去小西墩饲养场当饲养工,曾被誉为“填鸭姑娘”,当时《文汇报》、《浙江日报》、《湖州日报》和《青年报》先后宣传了她的事迹,她一直坚持家禽饲养的职业,三十多年如一日,现任湖州禽畜技术服务公司经理。1960年学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跻身全专区58所中学的先进行列。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以后,学校积极贯彻“八字方针”和《中学50条》,进一步健全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体育运动也连年获县市中学之冠。1962年春,陈石英同志因病疗养,上级调贺旭同志来任副校长,后陈石英同志不兼党支部书记,由贺旭同志任支部书记。1963年,省教育厅指定为新教材试点学校,一切设施按重点中学标准,曾几次在全市和专区各校介绍过专题经验,并举办公开教学课。每年暑期专区培训中学教师,我校骨干教师参加辅导工作。学校还与道场公社挂钩,帮助钱山下大队办好农业中学,校中骨干教师经常打背包前往辅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这一教育面向农村的经验,曾由《文汇报》专文报道。(六)十年动乱时期(1966——1976)“文革”开始,学校停课。“红卫兵”先后成立不少“造反”组织,派性斗争愈演愈烈,纷纷“占领”校内各处室,学校陷于混乱状态。在此浩劫中,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被揪斗关入“牛棚”的竟达三分之一,有被批斗、抄家的,弄得人心惶惶。学校财务被严重破坏,课桌椅几乎全部毁损,门窗板壁无一完好,绿化花木摧折贻尽,积累数十年的档案资料和图书仪器尽被盗窃一空。室内班驳陆离,校园一片荒凉。学校遭此折腾,殷鉴不远。1968年夏,贺旭同志先得“解放”,建立“革命委员会”,任“革委会主任”。首批“工宣队”随即进驻,以后几年,一批换一批,直至“四人帮”粉碎后才撤出。同年10月,奉令招收小学1966年和1967年两届毕业生共12个班(后因“读书无用论”影响,流生不少,合并为10个班)。当时,整天叫喊“复课闹革命”,可无政府主义泛滥,学生上课乱糟糟,既多不带课本,又不做作业,更无考试制度,教师被诬为“臭老九”,也无威信,学生中闹事或吵架,只得由工宣队处理。1970年夏,贺旭同志调离我校,上级调司延兴同志任革委会主任。后恢复党组织,兼任支部书记。同年,改为完全中学建制,先招收高中学生两班,校名改为“湖州市第一中学”(仍简称湖州一中)。当时规定“开门办学”,即在云巢建立学农基地,名为“学农分校”。先由陈明明同志带领高中学生上山,住读半年。而后又在杨家埠建立学工基地,以矿石渣为原料制造铺地方砖。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兴起,校园内大字报曾又纷至沓来。1976年因“批判马尾巴功能”引起,上半年竟停课半年,学生自愿结合分组“开门办学”,实际上到处游荡,而教师则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十年内乱时期,无政府主义和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认真备课,满怀热情、积极负责地教书育人。同时,学生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也不乏其人。如“文革”后恢复高校招生后,“文革”时期学生考上高校的也不少。如张宁一、丁琦考上浙江大学,韦凡平考上浙江医科大学,姚坚考上浙江农业大学等等。(七)拨乱反正——改革(1976——1989)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人民重获解放。在政治、组织工作方面,除对林彪、“四人帮”的帮派体系进行认真的清查工作外,逐步对冤假错案进行了复查和平反工作,改正错划的右派,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干部和教师的积极性。在教育业务领域中,领导带动教师批判林彪和“四人帮”的反动思想和观点,批判他们塞进各科教材中的黑货。解放思想,开始建立正常的教育秩序,重建各科教研组,重视教学研究,并由领导带队分批去沪杭等地学习先进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经验,并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克服过去的散漫情绪,努力夺回“十年内乱”的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教育列为战略重点之一。经过不断学习,拨乱反正,对“文革”前的教育成绩重新估价。教师思想解放,开始树立起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观点。而后组织和发动教师切实按照部颁各科教学大纲和新增高、初中各科教材认真教学,严格考试制度,重新恢复升留级制度。为使学校集中精力办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先后撤掉学农和学工基地。1977年撤消校革委会后,上级任命陈石英同志为校长,乔子凡同志为副校长,后又提升陈锡康同志为副校长。司延兴同志仍任党支部书记。领导班子加强和健全之后,学校更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行教育,在健全各科教研组选拔又红又专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的同时,1983年开始建立年级组,发扬学校原来重视德育教育的优良传统,并让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能密切配合家长教育学生。1984年,陈石英和司延兴两同志离休,陈锡康同志升任校长,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同时提升教师陈明明和徐毛林两同志为副校长。由于领导干部年轻化,加上他们都是教师出身,熟悉教育工作,深入教学,深入师生群众,严格要求自己,带动教师共同努力,开始了市属中学的教改试点工作。首先着手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即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进行定员、定编、定工作量的初步规划,其目的为试图解决教职工超编、人浮于事的“大锅饭”问题。同时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管理工作的初步打算》、《教职工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期中(期终)考核表》等,组织全校教师职工讨论并试行,使学校管理工作初步踏上制度化的轨道。在同年8月全市中小学校长学习会上,得到了市教委和与会同志的基本肯定,由市教委通报这一情况。同年,开始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吸收校内民主党派参加学校管理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出发,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团委举办了《华山抢险英雄事迹》和《海迪精神催我奋进》的讲座和演讲比赛,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同时,在教学改革方面,要求各科教学中,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意吸收现代化科学内容。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电子计算机基本知识讲座,组织“潮音文学社”,建立了家庭电工、制图、书画、音乐、体育等方面的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分别参加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并使理论联系实际,更培养了他们劳动操作的习惯和能力。学校重视教师的辛勤教育的科研成果,编辑《1984年全校教学经验汇编》一书。体育成绩也有较快进步,在全市中学田径运动会上,初中组获团体总分第二名,高中组名列第三。初中二年级学生董超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获110米高栏比赛冠军,并选拔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比赛。1985年,全校更重视师德教育,以教师的模范行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要求教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中学生于新学年开始,商请83023部队派出优秀连排级干部集中军训一周,加强组织纪律,磨练意志毅力,并请战斗英雄作报告,学习英勇无畏精神。同年下半年,市教委党委任命陈锡康同志为党支部书记,调汤朝东同志任校长。学校继续致力于改革,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了“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切合实际”的政治思想教育改革的十二字方针和“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能发挥”课堂教学改革的十二字目标。是年,在初中三年级试办家长委员会,创办《家长之友》的油印刊物。初中二年级召开了“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的家长经验交流座谈会。学校举办了首次教坛新秀评比,30多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竞争,四位教师获校级教坛新秀称号。在全市评比中,潘健男获一等奖,同时获市中小学教坛新秀三等奖,柏淑萍获二等奖。学生在智力竞赛中取得优良成绩,高三徐敏写的哲学小论文获省优秀奖、全国二等奖。高二张晓华的《飞旋的格子》一文获省作文比赛“希望杯”二等奖,出版成书时名列全省的第七名;高一孙永江同时获鼓励奖。学生吴国斌获十省市数学竞赛优胜奖。1985年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市属学校“创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并被评为“文明卫生单位”;基层工会通过了“教工之家”验收。1986年学校被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同年,校首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创立校风、整顿校纪”的决议,正式实行目标管理。在创立“正直、团结、勤奋、好学、整洁”校风的前提下分别规定四个“八字”的具体作风:领导:无私无畏、善管勤察;教师:严谨慈祥、管教管导;职工:主动自觉、任劳任怨;学生: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同年开始,建选两座四层的教学大楼,分别命名为“育英楼”和“育才楼”。全校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要求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严格执行国家义务教育法,在取消初中留级基础上,党支部和校长室人员分别深入班级,与差生交朋友、谈心,切实做好教育差生、控制流生的工作,如安福庆、沈元英、姚心田、吴守文等老师在这一方面做到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初二年级组,以初二(4)班为点搞了综合试验改革,要求加强思想教育,改进课堂教学,开辟第二课堂,形成班级集体,并由体育教师蔡树贤在该班试验体育达标,期末检查达标率为100%。该班班主任吴加勇于挑起这一改革重担,殊堪嘉许。学校开始重视教学科学研究,承担省下达课题《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差生研究》的专题研究,一个学期收到教师撰写论文达89篇。这个年度第二课堂活动十分活跃,各科兴趣小组参加者共5803人次。孙锡巨、孙安熊等教的劳技课,获得上级好评。高二(2)班学生邱法强写的《家乡地理环境和经济建设初探》专题文章,获省中学生地理论文比赛一等奖。( )班学生章健在《水乡文学》和《上海文艺》举办的少年书法竞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高一(1)班学生孙永红主动帮助来湖外宾做好事,为《湖州日报》以《中国姑娘》为题专文表扬。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这一年全校达标率上升甚快,达到93.13%,超过原计划90%的指标。其中高二(2)、高三(3)、初三(2)、初三(4)、初二(4)等班的达标率均为100%。在全市体育运动会,我校高中组获第一名;初中少年甲乙组亦均获冠军。在各项比赛中有21人次分别获得第一名。我校代表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徐艳红同学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86年度学校通过了体育卫生标准合格验收。英语教师潘健男由市教委选派,参加国家教委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组织的教师交流,去美国阿拉巴马州泰伦特学区进行为期一年(1986年8月至1987年5月)的访问教学工作。在美期间,工作努力,回国前,该州泰伦特市议会和教育委员会签署文件给以表彰。1987年第二次教坛新秀评比,评出教坛新秀蒋际明、柏淑萍、李冬梅、华伟、杭月华等5人,其中蒋际明获市属中学教坛新秀一等奖、市级三等奖。是年,学校进行民主管理的研究,建立了教代会主席例会制度、接待日制度和对话会等,推进了民主进程。从1986年的目标管理和1987年的民主管理开始,1988年以后的科学管理,构成了学校现代化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在实现学校改革方面提高了知名度。先后有温州市50多位校长、工会主席;舟山市岱山县12位校长;温岭县10多位校长、教导主任;上虞县教研室和中学校长7人来校参观,本市有校长40多位来见习。1987年开始,市教委指定我校为职称评审试点单位。评审职称工作至1988年基本完成。评出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1人,二级教师21人,三级教师11人,助理统计员1人,会计员2人,助理经济师1人。1987年9月,举办校首届艺术节,市教委副主任李敏龙同志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三县两区教育局负责人和市内各校领导100多人前来参加。活动一周时间,有文艺表演节目60多个和绘画、篆刻、摄影等技能项目,获得上级和兄弟单位好评。地址:湖州市经济开发区金田路318号邮编:313000联系电话:0572-2290708邮箱:shz1z@mail.huptt.zj.cn

    www.zjhzyz.net - 2013-12-18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352
  • 湖州市双林综合高级中学

    湖州市双林综合高级中学

    湖州市双林综合高中是首批经省教育厅批准的综合高中之一,是国防教育基地,湖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湖州市文明单位、南浔区平安学校。学校位于双林镇内环路,交通非常便捷,环境幽静,是广大学生求学的理想之地。学校占地32余亩,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有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楼和配套的实验楼及校园广播系统,有公寓式学生住宿,有250米的标准化运动场,有微机房二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教育设施一应齐全。学校按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形成使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特色。学校有一支师德优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以上,学校抱着对社会、家长和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实行封闭式管理。(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向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输送合格生源;同时兼顾少数学生就业进行教育,使所有毕业生均达到高中文化水平并兼有一技之长。力争使毕业生能拿到二个以上的证书,即高中毕业证书、初级或中级技能等级证书等。(二)办学宗旨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三)学校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四)办学特色学生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可以通过选择性的自主分流,不断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求得最佳的成才道路。欢迎广大学生来我校学习。就读我们双林综合高中,既可以报考大学,继续深造,也可以直接进入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优秀企业工作,是你成才的理想选择。学校针对贫困学生实行助学金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学校地址:湖州市双林镇内环路联系电话:3993268、2867388、 3991610Email:zjrjf@sina.com

    www.slzhgz.com - 2013-12-18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363
  • 湖州二中

    湖州二中

    湖州第二中学坐落在湖州市学士路,创办于1901年,2011年12月成功地举办了湖州二中建校110周年庆典。学校于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1998年学校初中、高中脱离,高中部迁入湖州市学士路新校址。2011年8月起由朱建民同志任校长,潘健男同志任党总支书记。  1998年学校迁入湖州市学士路新校址时,校园面积为100000平方米(约合150亩),建筑面积为17900平方米,拥有两幢回廊相连的教学楼、一幢配有2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的实验楼,一座食堂、两幢普通学生宿舍等设施。1999年竣工投入使用两幢带卫生间的学生公寓楼,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的艺体馆,拥有标准的带500人看台的室内篮球场、乒乓球房、形体房、体操房、健身房等设施,完全满足学校雨天等体育活动。2001年学校开始二期工程,新征土地100000平方米(150亩),使学校整个占地面积达到200000平方米。2002年新竣工投入使用新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图书信息大楼,建筑面积达8360平方米,图书馆书库一间,学生阅览室2间,教师阅览室1间,共有藏书86000册,每年学校订阅的杂志种类超过300种,全部对师生开架借阅,拥有专门计算机教室3间,语音教室3间,100台计算机同时上网的电子阅览室,200个座位的学术报告厅,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电视演播和闭路电视系统,并且安装了天文观测台等先进设施。2003年学校为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校的多媒体教室超过了60间,为每位一线的教师配备了先进的笔记本电脑,进一步完善了校园电脑网络系统等设施,现在全校共有电脑591台,每4.75个学生拥有一台电脑;2003年新竣工投入使用3幢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7440平方米;同年新竣工1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0个塑胶篮球场、6个塑胶羽毛球场和一个标准塑胶网球场等先进体育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办学始终以培养学生坚持“服务于祖国,奉献于人民”的人生信念,成为“顶天立地有本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学习工作的一代新人为宗旨。“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有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地”就是要能够求真务实、踏实肯干、团结协作,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知识、有能力、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二中的学生要达到 “四个一”的具体要求: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二中学生在独立人格的追求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志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奉献人民。一股高雅文明的正气:二中学生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热爱生活,学会审美,诚实守信,协作共事,具有团队精神。文明礼貌,正直高雅。一身高品位的文化素养: 二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探求新知识的精神,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敢于冒尖、学有所长、主动发展,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副强壮健美的体魄:二中学生热爱体育、自觉健体,能根据自身的身体和生理特点,学会健身的技能和方法,讲究卫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精力充沛。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现学校的可持续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充满改革活力、追求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1、创造教育现代化良好的条件。1999年就成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构建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为学校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好的物理环境和条件。 2、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全体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切实转变单纯地传授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在我校不是摆设而切切实实提高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与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全体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进一步强调教师职业的奉献精神,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基本信念。为办好湖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体教师尽心尽职,立足岗位,做出贡献。 2.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开展校本培训,加强与外校与外地区的交流,多次组织教师到上海、杭州等教育先进地区的优秀学校参观访问,同时教师自身也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式转换,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鼓励年轻教师积极报考在职教育硕士。我校已经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硕士学位。 3.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使教研组和备课组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研组中广泛深入地学习教学教育理论,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开展听课评课并逐步实现微格化,深入进行教学质量的分析,找出差距和问题所在,切实加以改进。 4.进一步加强师资的梯度建设。学校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校本培训,继续抓好青年教师“五个一”培养计划,进一步落实新老结对助教工作,组织教师外出取经,校内开设公开课并进行录像评课,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省市优质课评比,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使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取得长足的进步,分别在全国、省、市各项教学比赛中获奖。我校还着力培养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构建名师工程,许多中青年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取得骄人的成绩。 5.加快学校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制度,通过改革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率先在全市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优质优酬,优胜劣汰,拉开差距”。通过改革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全校工作的开展。为此今年学校进行多方面改革,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打好基础。①建立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搞好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的前提就是评价。学校将建立自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四方面相结合的评价考核制度。②修改和完善高考奖励制度。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的愿望,是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所在,不断提高我校的高考水平与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要方面,学校通过对高考奖励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社会和家长满意。三、学校注重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学校大力营造教科研气氛,全体教师进一步强化了科研意识,以科研为先导,逐步实现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每一个教师都要力争成为科研型的教师。2003年大型课题《发展性预科教育模式——城市重点高中全面施行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确立为“十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是浙江省惟一有立项的中学。以此研究为载体,精心组织,全力打造,全面推进科研兴校,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确立了以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工作重点,课题研究更贴近教育和教学实际,更切实解决教育教学实际的常见问题。学校定期编辑学校教育科研成果集和报刊,交流教育科研信息,现已编辑了研究性学习和教师说课等多个专集。实践和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我们学校发挥自身优势,主要开发两类校本课程:一是发挥重点中学基础教学强的优势,开发基础型课程,二是发挥研究性学习实施早、规范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优势开发拓展型课程。要努力形成有湖州二中特色,体现湖州二中水平的校本系列课程。现在由我校老师主编多种教学辅导用书已出版发行。学校以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一、为国植贤德为先学校德育工作注重针对性、导向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进步,学校将整合多元的德育内容,探索和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机制和新载体。在全校实施德育导师制,挑选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具有较强亲和力的教师组成导师团,真正体现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思想,也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策划、自我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行为品德,充分体现二中学生一身文明高雅的风度。我校按照“一项原则”、“二种意识”、“三个层次”、“四个纬度”的实施方略,形成“以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中心,以四大节日活动为基本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线”的二中德育特色。 1、“一个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德育内化:学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完善人的道德为始终目标,把对学生的教育,由“外求他塑”转化为“内求自塑”。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强烈的自我完善的追求,有对自己负责,把自己塑造好的能力。学校要为全体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自主策划和实施各项德育活动,达到自我体验与升华。  2、“两种意识”。树立“全球意识”、“现代意识”,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将更开放,而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具有高素质的各类人才队伍。引导学生了解国情、了解世界形势,包括国际国内政治生活的人和事,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学生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关心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使政治思想教育成为学生自身的强烈需求,具有“全球意识”和“现代意识”。  3、“三个层次”:德育工作中根据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年级特征和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形成高一到高三的递进层次,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一年级突出抓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巩固和发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成效,提升学生道德行为、道德认知、道德心理和道德能力等品德的内在气质、涵养、风度和水平。高二年级推进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完善自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高三年级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为主线。以学校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实现党的理论、基本知识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  4、“四个纬度”:学校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四大节日”活动。把“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作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寓教育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增进对社会、对国情、对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体验与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校积极实施新课程计划,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索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以及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我校提前一年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体系,依托教研组、备课组,切实开展新教材的学习和研讨。重视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研究,加强选修课、活动课程的建设,重点抓好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和管理。这样使我校的研究性学习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学校投入大量资金,重点配置了创新实验室、天文地理实验室、无土栽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场地,同时,加强和完善了研究性学习的管理,从课时的设置、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活动的开展到成果的形成及测评,一系列工作规范而有条理,并显示一定的成效和影响,吸引了省内外兄弟学校领导和同行的参观学习。现在我校基本构建了以过程研究为主线的目标体系,并以学年为单元,确定各阶段的课程目标。[高一]以“人与社会”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培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判断问题的价值。  [高二]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着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三、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特长。  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时期,在这关键的时刻,应以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促进学生的身体朝着正常的、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从学校领导至教师都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育人新观念,不只着眼于上好在校期间的体育课,而忽视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体育健身能力,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术技能外,应考虑“终身体育”的要求,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未来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能够使体育成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实施了体育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着重考虑学生特点,课内外教学、活动采用自主选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选项时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尊重学生个性,创造条件让每个体能、个性、潜能各有差异的学生充分得到发挥,发展其特长,开发个性优势,例如体力与智力完美结合的新兴定向运动,就深受学生的欢迎。着重提高学生对体育课、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兴趣、爱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使学生直接对某项体育活动的自身价值产生一种渴求趋势,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满足他们直接体育需要。促使体育教育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情感需求”,以求得每个学生和谐的发展的体育教育意义。成功地构建了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整体方案,建立体育课教学“二段型”教学形式和课外体育活动按兴趣分组的形式,研究“二段型”教材建设的优化组合,实行竞技教材化。编制一套学校高中阶段体育教学试行纲要。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措施,历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1997年被评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从1998年迁入新校址以来,每年的高考升学率及重点率稳步上升。1999年赵乐、施玮同学更是位列全省高考理科第二、四名。学校建立了“优秀学生培养工程”,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学科竞赛屡获佳绩。学校德育创出了特色,在省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学校1987年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并一直保持至今,1991年被授予浙江省国防教育先进集体,1992年全国和浙江省读书先进集体,1999年学校党支部被授予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993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学校,1991年和1999年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德育先进集体,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绿色学校, 2000年和2003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团委,2006年被授予省五四红旗团委。 1999年被授予浙江省中学生先进业余团校和“曙光计划”省级示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结出累累硕果,我校是浙江省15所综合实践课实验学校之一,2003年是浙江省教育厅点名在大连全国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进行交流的四所学校之一。2004年,被授予“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学校”。2006年、2008年被授予空军招收飞行员先进工作单位。2007年被授予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8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首批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2009年被授予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0年被授予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2012年,学校占地面积20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现有54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正式教职工208人。专职教师19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9人。在他们中有省特级教师2人,省级功勋教师1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级师德楷模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3人,市级教学明星9人,市级教学能手16人,市教坛新秀14人,湖州市第一批中小学名校长一人,第一批名教师16人。全体专职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99%以上,获得教育硕士学位的7人。现任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朱建民同志,现任党总支书记潘健男同志。校长室下设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教科室、政教处、总务处、团委,有年级组3个,教研组11个。学校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学士路2号 联系电话:0572-2372167邮箱:hz2z@yahoo.cn

    www.2ndschool.net - 2013-12-18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305
  • 湖州五中

    湖州五中

    湖州市第五中学于2006年1月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省重点普通中学,是湖州市属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中学。作为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几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心理健康学校”、全国先进作文教学单位、浙江省重视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十字达标学校、湖州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湖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湖州市示范性家长学校、湖州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和湖州市人民防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秉持“人文教育,和谐共进”的办学宗旨,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以质量为中心,特色为导向,课程为基础,人才为保证,全面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高效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德育内涵,能动的管理机制和宜教宜学的育人环境。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健康、个性化发展,为每位员工提供优质的工作平台,促进每个员工创新、创造、创业、创优。努力培养具有奋发有为、身心健康、知书明礼、素质全面,“有德、有智、有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五中特质的优秀人才,打造幸福教育的快乐校园。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学校现分设余家漾和仁皇山校区,共占地216亩,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校园建设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和湖州人文气息,力求通过以园林式的校园环境彰显学校厚积的文化底蕴,用书香式的校园文化彰显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借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彰显人才培养的时代特征,用发展性的校区规划彰显学校持续提升的发展后劲。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卡通系统、局域网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校园音响系统等一应俱全;同时还拥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专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电脑教室、体育馆和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设施,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学校分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中部现有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2503人;高中部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学生1493余人。几年来,学校以“体悟传统,张扬个性,身心两健,学创俱能”为培养目标,以课改、教改为核心,落实素质教育,规范学校管理,教学教育质量连年跃上新台阶。中考连年取得佳绩,在初中数学、科学“飞英杯”竞赛中也始终名列全市前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高考屡创新高,持续向浙大、浙工大等高等学府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让许许多多具有学习潜能的青少年实现了超越自我的人生理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教育能手、骨干教师,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190人,占全体教师的62%。学校尤其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成立了“教师导师团”,通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敬业爱岗、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他们以“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为目标,以“立足课堂教学,狠抓课外辅导,全心钻研新课改”为教学思想,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提高业务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新老教师帮带学习,互相促进,使得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并在全市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屡次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如邱红英老师获得全国生物课堂展示一等奖和浙江省生物说课比赛一等奖;高中部张建华老师获得浙江省地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和湖州市一等奖……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作为国家级“心理健康学校”,领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一大亮点。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畅通,面询、网上咨询、信箱咨询同步进行。作为湖州市普通高中地理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承办学校,通过硬件投入、学习取经,教学研讨等环节的持续投入,已成为湖州市高中地理教科研中心学校,极大提高了全市高中地理教科研水平。我校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全面发展,学生社团成为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一次艺术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学校办学方法科学。为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每年设置实验班,遴选骨干教师担任各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湖教办[2012]52号文件,我校从今年起将招收1个“教改特色实验班”,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除“教改特色实验班”外,我校将另设普通实验班1个,普通实验班学生是在录取我校的新生中,按中考文化课成绩和学校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成绩各取50%合成总成绩后择优选拔。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大批学生已实现了上本科读重点大学的梦想。学校助学行动多样。为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竞争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特别设置新生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奖学金。自2002年以来,连续十年向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68万余元。连续十多年开展校内希望工程——“阳光行动”,至今向1127名贫困学校发放助学金近26万余元。我们热忱欢迎你就读湖州市第五中学,挖掘你的潜能,放飞你的理想,为实现你的心愿携手共进!校长信箱:hz5z_xz@126.com书记信箱:hz5z_sj@163.com

    www.hz5z.com - 2013-12-18 - 收藏
    PR:
    BR:
    SR:
    人气:1298
以上是关于湖州的网站,关于湖州的资料,类似湖州查询结果


共 63 条1234567»

推荐站点

  • 福州小程序开发福州小程序开发

    福州好小蚁科技提供专业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软件定制、手机APP开发、网站开发等高端定制外包服务,价格美丽,服务周到.一对一项目对接,不满意退全款!预约电话:13107632710 胡小春!福州好小蚁科技有限公司是福建福州网站app等技术开发优秀网络公司。

    www.fzant.com
  • 世界时间网世界时间网

    世界时间网为您提供世界各地精准时间,北京时间校准器,标准时间,世界各地时间与北京时间对比,时间换算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top.cnzzla.com/time
  • 科技镇科技镇

    科技镇 | 关注科技、娱乐、人文、生活!

    www.kejizhen.com
  • 心动网址导航心动网址导航

    心动网址导航精选了国内国外著名的网站、好玩的、好看的、有趣的国内国外网站以及实用的、优秀的国内国外网站,包括国外视频、国外购物、国外交友、国外新闻等多种类型 同时提供精品行业分类目录提交,让用户全方位了解国内国外互联网动态!

    xd00.com
  •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

    门户网址-优秀网站导航,精选网址导航,免费分类目录提交,实用酷站大全。

    top.mhw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