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艾柏尔家具玫瑰系列图

1. 玫瑰椅的宋式玫瑰椅

宋代直搭脑扶手椅中有一种基本可纳入玫瑰椅范畴,但又与明清玫瑰椅在形制上有所不同的椅子,其图像可见于宋佚名《十八学士图》、宋佚名《孟母教子图》、宋佚名《佛像》、南宋佚名《净土五祖图》、南宋佚名《博古图》等画中,但至今未见实物出土。其特点是靠背高度低矮,多数与扶手齐平(也有个别的靠背高于扶手而与后来的玫瑰椅基本相同),我们可称其为“平齐式扶手椅”。它属于一种过渡形式,可视为明清玫瑰椅的前身。 本文为具体区别于后世所谓玫瑰椅,称其为玫瑰椅(折背样)。“折背样”这一说法较早见于唐末李匡乂《资暇录》。《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所收《资暇录》中有一段记载:“近者绳床(指椅子),皆短其倚衡,曰‘折背样’。言高不过背之半,倚必将仰,脊不遑纵。亦由中贵人创意也。盖防至尊(帝王)赐坐,虽居私第,不敢傲逸其体,常习恭敬之仪。士人家不穷其意,往往取样而制,不亦乖乎!”

“短其倚衡”即指椅背低矮,“折背样”中的“折背”言其椅背高度相当于普通椅子高度的一半,而非指其靠背可折叠。玫瑰椅(折背样)的原始意图按李匡乂《资暇录》说法是为了“不敢傲逸其体,常习恭敬之仪”,因为坐者倚靠过分则使其仰斜,但是当时的文人“取样而制”恐怕未必是“不穷其意”,笔者认为这似乎更与当时文人崇尚雅洁简朴之风相关。玫瑰椅(折背样)的结构简练,主要体现的是功能性的结构,构件多细瘦有力,几乎将框架式结构精简到了无法再减的程度,故而没有材料与工艺上的浪费,后来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中的一些简洁风格的家具与此是不谋而合的。如南宋马远《西园雅集图》、南宋佚名《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南宋佚名《南唐文会图》等画中的玫瑰椅(折背样)就均十分凝练,全以结构为主,甚至没有牙头、牙条、牙板的加固与装饰,体现了后来现代主义设计观念中的“结构也是一种美”的审美特征。譬如,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摇篮——包豪斯的优秀毕业生、匈牙利设计师马歇·布劳耶于1925年为其师瓦西里·康定斯基设计的《瓦西里椅》在无形中就暗合了中国宋代玫瑰椅(折背样)的某些结构美学特征。

北宋张先《十咏图》、北宋张训礼《围炉博古图》、北宋李公麟《高会习琴图》、宋佚名《孟母教子图》、宋佚名《博古图》、宋佚名《勘书图》等画中的玫瑰椅(折背样)则或在牙头、或在背板上多了局部的曲线变化,显得丰富了一些。宋佚名《博古图》中的玫瑰椅(折背样)主体结构非常简洁,只是背板较为复杂,既有开光,又有云纹装饰,与椅身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北宋李公麟《高会习琴图》中的2件玫瑰椅(折背样)稍显复杂,不但均有椅披,而且一件的牙头曲线变化较为丰富,另一件的椅足与牙板上都有云纹装饰。

在刻画细致入微的宋佚名《罗汉图》(如图)中,一位罗汉盘腿坐于玫瑰椅(折背样)上。椅子各部件以方材制成,木纹毕现。椅背甚低,截面为扁方形的扶手距座屉的高度仅约为坐高的三分之一,折合成今天尺寸为16cm左右(南宋佚名《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北宋张先《十咏图》中的玫瑰椅也是如此“短其倚衡”),如此看来,这一设计主要不是为了倚靠,而是为保持“恭敬之仪”。扶手出头,腿间设横枨,座屉下置卷云纹牙板。前面管脚枨处有三朵云头纹开光,下设卷云纹牙板。椅子上铺设饰有精美花纹的椅披。

目前看来,玫瑰椅(折背样)有着基本形态,即椅子具有相对较矮的通高,较小的座屉,扶手和靠背以直边方角结构水平相连而等高,但高度也较矮。其造型设计可能源于传统竹椅,即模仿其未经完全截断的竹材弯曲90度角的边框和以细竹攒接的背板、牙条等 。

最近发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