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大事年表
-
约公元前5000年
·中国已知最早的横吹原始管乐器骨哨20余支留存于浙江余姚河姆渡,由禽骨制成,有若干音孔
-
约公元前4700年
·中国原始气鸣乐器陶埙(陶哨)两个留存于西安市郊半坡村遗址。其中之一有1指孔,能发2音,呈小三度音程关系
-
公元前4000年
·留存在古埃及王室旧址希拉孔波利斯的竹制竖笛,一般长91.44厘米,直径1.27厘米,2~6指孔
-
公元前4000~前2000年
·中国原始乐器陶埙留存于山西万荣县荆村。其中2指孔埙能发4音,已有小三度、五度和小七度音程
-
公元前3000年
·留存在苏美尔地区的古国乌尔的3个利拉,高度为 106、116和120厘米,琴臂高低不对称
·留存在海法吉(今伊拉克境内)的石刻上雕有竖式拱形竖琴,演奏者竖持,用双手拨弦
·留存在南巴比伦比斯马亚的花瓶上,绘制有卧式拱形竖琴,琴身底大上小呈三角形
-
公元前2800年
·留存在地中海和西南亚国家的簧管乐器,多数是两支并在一起吹的
·留存在埃及和苏美尔地区的浮雕上,有人物在指挥竖琴类的笛管类乐器演奏的图像
-
公元前21~前16世纪
·中国夏代乐舞《大夏》出现。以歌颂夏禹治水的业绩为内容,演出时用籥伴奏,故又称《夏籥》
-
公元前2000年
·留存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琉特,琴身甚小、长颈多品,2弦,无弦轴,用拨子拨奏
-
公元前1900年
·留存在尼罗河附近地区的出土文物中,发现有闪米特牧民持利拉传入埃及图
-
约公元前16世纪
·夏代帝发元年,诸夷朝觐国都,献其乐舞。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地区、部族间的乐舞交流
-
公元前1400年
·图什拉塔王献给埃及阿梅诺菲斯四世的礼物清单中,有40件全部包金的或镶嵌有宝石的号角,其中17件是牛角号,其余为直形小号
-
公元前13~前11世纪
·中国商代乐舞《濩》出现。《濩》为祭祀祖先时所用的乐舞。相传以歌颂商汤灭夏桀功绩为内容
·商代虎纹大石磬、成组编磬和编铙等乐器出现。管乐器籥、龢(小笙)、言(大箫)等见于甲骨文
-
约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周代乐舞《武》和《象》问世。《礼记·乐记》中详述了《武》表演周武王伐纣的内容
·周成王时制定各种祭祀、仪典音乐,后世称之为雅乐
-
公元前11~前8世纪
·周代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的“八音”分类法出现
·中国古籍《礼记·礼运》中提出了“五音、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的旋宫理论
·周王朝设立管理音乐行政、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的乐官大司乐
-
公元前11~前5世纪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辑 成。收有西周初年至春秋后期的各类入乐诗歌 305篇。按音乐体裁分为风、大雅、小雅、颂4部分
-
公元前800年
·荷马史诗《伊利昂纪》载:福明克斯(即基萨拉)是当时希腊的主要乐器之一
·留存波斯出土的文物上刻绘有琴颈短于琴身的琉特,称短颈琉特
-
约公元前8~前2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俗乐“郑卫 之音”盛行
-
公元前700年
·希腊抒情诗人泰尔潘德罗斯造出了7弦的利拉,并创立了歌唱史诗的曲调诺莫斯
-
公元前645年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逝世。后人托名之作《管子》一书中最早记载了制定音律的三分损益方法,计算到宫、徵、商、羽、角5音
-
公元前600年
·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创立五度相生律,有助于希腊四音列的系统化
-
公元前544年
·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到鲁国观乐。鲁国乐工所歌诗乐的分类名目、次第与今本《诗经》相近。季札赞美的《韶》乐,相传为舜时的乐舞
-
公元前522~前521年
·春秋时乐律学家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提及阶名宫、羽、角和十二律名称。这是有关十二律的最早记载
-
公元前5世纪
·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所藏珍贵乐器124件,留存于湖北随州擂鼓墩,其中由 8组64件组成的曾侯乙编钟,每钟均可发相距为小三度或大三度的两个音。总音域为A
-
公元前5~前4世纪
·战国时期《墨子》汇编成书。其中《三辩》和《非乐》(上)两篇,记述了墨家学派“非乐”的音乐思想
-
公元前400年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问题篇》、《政治学》和《诗学》中都述及希腊的乐制
-
公元前300~前250年
·希腊物理学家克特西比乌斯发明水力管风琴
-
约公元前4~前3世纪
·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九歌》问世。它根据楚国民间祭神乐舞体裁写成,是楚巫文化的典型音乐文学作品
-
公元前3世纪
·战国末期《荀子》成书。其中《乐论》篇是中国古代第一篇完整的音乐思想论著
-
公元前239年
·中国秦王朝相国吕不韦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其中《音律篇》记载了以三分损益法生十二律
-
公元前211~前206年
·秦宫廷设立主管礼乐的职官“奉常”;专事供奉内廷的“少府”,下设“乐府”
-
公元前209~前2世纪
·中国秦末汉初北方游牧民族的马上之乐传入中原,后发展成黄门鼓吹、骑吹、横吹、短箫、铙歌等,统称鼓吹乐
·汉代胡笳、羌笛等乐器传入中原
·汉代出现早期的记谱形式“声曲折”
-
公元前2世纪
·汉代刘安等著《淮南鸿烈》,首 立黄钟律大数177147
·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发展,百戏盛行。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胡角和乐曲《摩诃兜勒》。西域音乐开始传入中原
-
公元前2~公元2世纪
·汉代乐种相和歌形成。后发展成 歌舞性的相和大曲
-
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将沿袭秦制设立的主管礼乐的职官“奉常”改为“太常”,下设主管鼓吹乐的“鼓吹署”
-
公元前112年
·李延年任乐府协律都尉。他知音律,能为新声变曲,曾据胡曲另作《新声二十八解》
-
公元前73~前49年
·中国古代音乐思想重要论著《礼记·乐记》编定
-
公元前1世纪
·汉代律学家京房提出“竹声不可以度调”的理论,并按其所发明的“六十律”制律准
-
约公元100年
·中亚兴起基督教音乐,先后确立亚美尼亚圣咏、叙利亚圣咏等
-
公元2世纪
·东汉末琴家蔡邕作有《琴赋》、《琴经》、《琴操》及琴曲《游春》等5首
-
公元3世纪
·中国三国魏时设立音乐机构,从事改编相和旧曲与创作新曲的工作
·三国魏琴家、音乐学家嵇康著《声无哀乐论》。他阐述了音乐艺术的特殊性,并批判了儒家音乐思想
·魏晋间乐律学家荀勗制定律尺,并主持晋太乐乐府完成了笛律的制作,提出以各笛宫、角两律之差数作管口校正数
-
公元314~335年
·罗马教皇西尔维斯特创办圣歌学院
-
公元346~353年
·天竺乐传入中国。后成为隋唐燕乐的重要乐种
-
公元374年
·基督教的米兰主教安布罗斯编订意大利教堂礼拜仪式音乐,史称米兰圣咏,通称安布罗斯圣咏
-
公元384年
·中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龟兹乐传入中原,后成为隋唐俗乐的重要乐部
-
公元4~6世纪
·汉魏相和旧曲与南方吴歌、西曲融汇形成清商乐,它保存了秦汉魏晋以来的民间俗乐
·曲颈琵琶、五弦琵琶、筚篥、锣、钹、星、达卜、腰鼓、齐鼓、HTK〗羯鼓等乐器流传中国,后成为隋唐俗乐的重要乐器
-
公元4世纪末
·龟兹乐与汉魏旧乐相融合,产生了新乐种西凉乐,后成为隋唐俗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
约400年
·耶路撒冷大教堂的大管风琴建成,声音能传到数里之外
-
公元424~447年
·中国南朝宋律历学家何承天创制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
-
公元424~453年
·南朝宋律学家钱乐之提出“三百六十律”理论
-
公元436年
·高丽乐、安国乐、疏勒乐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
公元6世纪
·南朝梁琴家丘明传有琴曲《碣石调幽兰》文字谱。它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
·南北朝末期歌舞戏出现。它是最早的中国戏曲的雏形
·隋代音乐家万宝常提出“水尺律”,论述“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百声”的乐律理论
-
公元519年
·中国北魏陈仲儒奏请孝明帝依京房六十律立准调校乐器,并论述了“清商三调”
-
公元535~556年
·北朝时高昌乐传入中原
-
公元547年
·北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书中记叙了洛阳佛寺僧人唱经并以歌舞表演宣扬教义吸引听众
-
公元568年
·北朝时,龟兹音乐家苏祗婆随突厥皇后阿史那氏进入中原,带来西域琵琶和“五旦七调”理论
·康国乐传入中原
-
公元581年后
·中国隋朝宫廷设七部乐。605年后增为九部乐
-
公元590~604年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制定天主教会的祈祷歌曲“素歌”,史称格列高利圣咏,亦称罗马圣咏
-
公元7世纪
·龟兹音乐家白明达创作乐曲多首。其影响最大者是为唐高宗所作的《春莺啭》。此曲曾传入日本
·唐代设置太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太乐署掌管雅乐、燕乐;鼓吹署掌管鼓吹乐教坊掌管俗乐;梨园教习法曲
-
公元7~9世纪
·唐代说唱形式“俗讲”开始在寺院中流行。俗讲的文本(即变文)留存于敦煌石窟藏经洞
·用竹片擦弦发声的乐器轧筝、奚琴已流传中原。火不思流传于高昌
-
公元627~649年
·唐代琵琶演奏家裴神符弃木拨创用手弹五弦琵琶
-
公元628年
·祖孝孙作雅乐,共12套,合32曲,84调
-
公元633年
·唐太宗作《秦王破阵乐舞图》,由吕才组织乐工128人演出
-
公元642年
·唐代宫廷音乐由九部乐增为十部乐
-
公元700年
·唐武则天敕撰《乐书要录》成书,计十卷。现仅存五、六、七三卷,其中第七卷为古代旋宫理论中成系统之论的现存最早文献
-
公元8世纪
·唐曹柔创用记录七弦琴音乐的减字谱,对于保存古代琴曲和推进琴曲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唐代出现用汉字偏旁、部首或笔画以表示演奏指位或乐曲音位的记谱法,谱式称“燕乐半字谱”
-
公元713~741年
·唐玄宗作法曲《霓裳羽衣》等
-
公元713~840年
·唐代四川出现著名制造七弦琴的雷氏世家,有雷俨、雷威等。所制琴称雷氏琴或雷公琴
-
公元762年后
·唐崔令钦撰《教坊记》,所录教坊曲名 324首,包括大曲46首,是唐代音乐的重要史料
-
公元8~10世纪
·曲子词留存于中国甘肃敦煌石窟,大多是唐玄宗至五代的作品
-
约800年
·拜占廷圣咏开始采用语调记谱法
-
公元9世纪
·晚唐琴家陈康士编《琴书正声》十卷,其中著录《广陵散》、《大胡笳》、《小胡笳》等传统曲目共80多首
-
约820年
·欧洲宗教音乐出现了西昆斯和特罗普,教会音乐开始出现注重装饰性旋律的艺术倾向
-
公元850年
·唐南卓撰成《羯鼓录》,记述了羯鼓源流和开元、天宝年间宫廷音乐轶闻等约
-
公元9世纪末
·唐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一卷成书,其中载有俗乐二十八调的调名,以及乐部、歌舞、俳优、乐器、曲名等
·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加农出现。指在圣咏曲调声部,加一平行或斜向进行声部的音乐体裁
·圣加尔修道院成为罗马教会的音乐中心。代表人物有马塞勒斯及其弟子托蒂洛、诺特克等
-
约900年
·最早的复调音乐理论著作《音乐手册》问世
·法国圣阿芒修道院教士胡克巴尔德的音乐理论著作《和声篇》问世
-
约933年
·敦煌卷子谱 3种抄成,后留存于敦煌石窟藏经洞,是研究唐、五代音乐的重要文献之一
-
公元959年
·中国五代律学家王朴奉诏制订雅乐,并造律准,发明王朴律
-
公元960~1126年
·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等地出现表演音乐、歌舞、百戏、杂剧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舍
·宋杂剧出现并发展
-
约1000年
·意大利圭多(阿雷佐的)创用三线和四线记谱法,并创用了ut、re、mi、fa、sol、la的阶名唱法
-
约1050年前后
·根据《圣经》故事配以对话、音乐和表演的宗教剧开始流行,其后发展为神秘剧流行于14~16世纪
-
公元1068~1094年
·宋、金、元时期大型说唱曲种诸宫调,经泽州孔三传首创形成。它由多种宫调的不同曲调组成
-
公元1068~1100年
·北宋陈旸撰写《乐书》。为中国早期音乐百科类书,全书二百卷,包括多种音乐资料,并附有乐器图
-
公元1084年
·北宋朱长文编著的《琴史》成书。全书共六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七弦琴史专著约
-
公元1086年
·北宋时期的曲种鼓子词在词调歌曲基础上形成
-
约11世纪末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成书。其中有关音乐声学、律学、宫调理论和音乐史实方面的记述有重要历史价值
-
公元12世纪
·南宋乐律学家蔡元定著《律吕新书》提出“十八律”理论;另有研究宋代燕乐二十八调的著作《燕乐原辨》(已佚,仅存其略于《宋史》)
·西方复调音乐中出现迪斯坎图斯(在固定歌调上方加自作曲调)和孔杜克图斯(一种拉丁文的1~3声部的声乐曲)
-
公元12~13世纪
·南宋姜夔作《白石道人歌曲》。其中缀有减字谱的琴歌1首,俗字谱的词调17首,这两种谱式均为现存最早传谱。另作缀有律吕字谱的《越九歌》10首
-
公元12~14世纪
·中国南方戏曲南戏兴起。其音乐“南曲”是后世许多戏曲声腔发展的基础
-
约1100年
·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吟唱诗人兴起,他们大多数是贵族出身的诗人音乐家
-
约1105年
·宋徽宗设立音乐官署“大晟府”,由“太常”与大晟府分管礼、乐
-
公元1131~1162年
·中国南宋临安艺人张五牛创用歌曲形式“赚”,后常用在唱赚中
-
公元1149年
·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成书,论述宋词音乐的源流等
-
约1150年
·在法国吟唱诗人的影响下,德国出现恋诗歌手
-
约1160年
·巴黎圣母院乐派兴起,发展了早期复调音乐,代表人物有莱奥南、佩罗坦等
-
公元1162~1227年
·马头琴在中国蒙古族地区流传
-
公元1190~1208年
·中国金代董解元作《西厢记诸宫调》,为今存金、元时期诸宫调文学作品唯一完整的一部,对后世戏曲、说唱艺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
公元13世纪
·中国南宋琴家浙派创始人郭沔作琴曲《潇湘水云》、《泛沧浪》等
·南宋陈元靓编撰的《事林广记》成书。书中有以俗字谱记写的《愿成双》,为现存唱赚音乐的最早传谱
·说唱艺术“词话”在中国北方流行,后发展成“鼓词”等形式
·西方宗教音乐中出现经文歌
-
公元13~14世纪
·中国元代熊朋来的《瑟谱》成书,内有其自度曲20首
·元杂剧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杂剧音乐属北曲声腔系统,对南方戏曲声腔产生过很大影响
-
约1250年
·德国科隆修道院院长弗兰克创立有量记谱法,一直沿用到16世纪末,著有《有量的歌唱艺术》
-
公元1260~1263年
·来自中亚的早期管风琴传入中国,时名“兴隆笙”
-
约1284年
·法国诗人、作曲家亚当·德拉阿尔的田园剧代表作《罗班和马里翁》上演
-
约1300年
·欧洲音乐进入“新艺术”时期。在此之前史称“古艺术”
-
约14世纪
·元人燕南芝庵撰写的《唱论》成书
·意大利复调声乐体裁牧歌盛行。歌词取材于田园诗,有特定的诗体形式,音乐通常是2~3声部复调结构,代表人物有博洛尼亚的雅各布、卡夏的乔万尼和F.兰迪尼等
·中国明代戏曲传奇和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流行
-
公元14~17世纪
·中国元、明两代清唱歌曲散曲于市井勾栏盛行
-
约1317年
·中国宋元间词人张炎的《词源》成书。其中记述了词和词乐、宫调、谱式等
-
公元1320年
·法国理论家 P.de 维特里的著作《新艺术》出版,他开创了新艺术运动,并完善了五线谱记谱法
-
公元1323年
·法国音乐理论家让·德米尔的著作《音乐思辨》,从自然哲学角度探讨音乐现象,对音乐中的音响现象和时值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书中提到已发展成克拉维科德的多弦乐器
-
公元1324年
·元周德清著《中原音韵》成书。其中韵谱是中国第一部供写作北曲用的曲韵,对后世戏曲、说唱有重要影响约
-
公元1325年
·法国歌谣曲进入兴盛时期。法国新艺术作曲家G.de马绍等创造多声部的巴拉德、复调古回旋歌和维尔莱(独唱与合唱交替演唱的舞曲)等新体裁
-
公元1346年
·威尼斯创办慈善收容所性质的音乐传艺所,后成为女孤儿音乐学校的中心
-
公元1360年
·哈普西科德(拨弦古钢琴)出现,由法国人J.佩罗制造
-
公元1398年
·明朱权编成《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早北曲声调谱,它记录了 335种曲牌的句格和声调谱式
-
公元15~17世纪
·符号记谱法盛行,其中最重要的是管风琴或键盘符号记谱法和琉特符号记谱法
·佛兰德乐派兴起。佛兰德第一代作曲家有G.迪费和G.班舒瓦等;第二代作曲家有J.奥克冈、J.奥布雷赫特和若斯坎·德普雷等。他们使欧洲复调音乐得到极大发展
·德国歌唱师傅兴起,取代了恋诗歌手。代表人物为H.萨克斯、G.哈盖尔等
-
公元15~19世纪
·中国明清俗曲广泛流行。它标志着市民文艺的兴旺,对当时和后世的说唱、戏曲、器乐的发展关系密切
-
公元1425年
·明朱权编成《神奇秘谱》,内收《广陵散》等琴曲63首,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琴曲谱集约
-
公元1475年
·一种和弦风格的3~4声部的世俗合唱歌曲弗罗托拉在意大利流行。它是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先驱
-
公元16世纪
·佛兰德乐派第三代作曲家O.di拉索誉满欧洲。他的作品中,复调模仿技法与和声思维更为成熟
·明代喀什噶尔汗国宫廷乐师克迪尔汗·叶尔羌在《戴瓦尼·克迪尔》一书中记叙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木卡姆的演唱情况
-
公元1508年
·早期的组曲出现于意大利,是由舞曲联成的套曲
-
公元1511年
·S.菲尔东的《德国音乐提要》出版。这是欧洲最早的一部乐器手册,分乐器和记谱两部分,并有附图
-
公元1522~1566年
·明人魏良辅等改革昆山腔而成的“水磨调”开始盛行。首演剧目是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
-
公元1524年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出版新教《众赞歌集》,它对后世的欧洲文化史、音乐史颇具影响
·法国出现新教诗篇歌,代表人物是C.古迪梅尔
-
公元1525年
·变奏曲问世,它出现在英国作曲家H.阿斯顿和西班牙作曲家A.de卡韦松的作品中约
-
公元1530年
·威尼斯乐派兴起,代表人物A.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G.扎利诺等
·意大利16世纪牧歌兴起,代表作曲家有J.阿卡代尔特、A.维拉尔特、G.P.da帕莱斯特里纳等
-
公元1537年
·那不勒斯圣玛丽亚·迪洛雷托音乐学院成立,对男孤儿进行音乐训练
-
公元1545~1563年
·罗马教廷召开了特伦托宗教会议,对教会音乐中越来越多的世俗因素加以指责和限制,对罗马乐派帕莱斯特里纳音乐的“纯净”风格表示赞赏
-
公元1549年
·中国明代琴家汪芝所辑《西麓堂琴统》成书,25卷,收 170曲。其中多罕见的远年遗响,是研究汉魏至南北朝以来琴曲的重要文献
-
约1550年
·罗马乐派兴起。其代表人物有帕莱斯特里纳、G.M.纳尼诺、O.贝内沃利等
·小提琴问世,它由弦乐器雷贝克演变而来
-
公元1558年
·意大利音乐理论家 G. 扎利诺的《和声原理》出版。书中论述了三和弦中的三度音程在情感表现方面的特性,体现了新的、深化了的和声感觉
-
公元1564年
·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小提琴制造家N.阿马蒂造出第一批小提琴
-
约1570年
·演奏的坎佐纳在意大利开始流行,它是巴罗克时期弦乐重奏奏鸣曲的先声
-
约1580年
·“佛罗伦萨伙伴”艺术小组在意大利形成。主要成员有诗人O.里努奇尼、作曲家G.卡奇尼等。他们对意大利歌剧的兴起作出了贡献
-
公元1581年
·戏剧芭蕾《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法国罗浮宫演出,在音乐史上它是法国歌剧和英国假面剧的先声
·V.加利莱伊的《关于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对话》出版。他提倡单声部独唱歌曲,反对多声部声乐曲,认为“野蛮的”对位法会削弱歌词表达的清晰度
·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提出“新法密率”,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早完成了十二平均律理论的计算
-
公元16世纪后期
·意大利作曲家A.加布里埃利和G.弗雷斯科巴尔迪先后开创了键盘音乐体裁的托卡塔
-
公元1590年
·明代琴家蒋克谦的《琴书大全》编成,共22卷。是中国现存的古琴重要文献之一
-
公元1597年
·J.佩里的歌剧《达佛涅》在佛罗伦萨首演,这是有史记载的第一部意大利歌剧(已失传)
-
公元1600年
·意大利作曲家佩里与卡奇尼的歌剧《欧里狄克》在佛罗伦萨首演。这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意大利歌剧
·法国采纳圭多的唱名音节作为固定唱名法的音节,并增加了“si”作为“B”的唱名。后为其他国家仿效
-
公元1600~1750年
·欧洲音乐进入巴罗克音乐时期。按欧洲音乐史的总时期来分,1600~1900年亦称为新音乐时期
-
公元1601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中国明代神宗帝献“铁弦琴”(击弦键盘乐器)
-
公元1602年
·意大利作曲家、美声唱法的创始人卡奇尼的歌曲集《新音乐》出版
-
公元1607年
·意大利作曲家C.蒙泰韦尔迪的歌剧《奥尔甫斯》在曼图亚首演。他运用了独唱的咏叹调,牧歌式的重唱和舞蹈场面
-
公元1610年
·明代王骥德的《曲律》成书。书中论述了南北曲源流、体式、结构、唱法等,该书为有关南北曲创作的重要著作
-
公元1614年
·明代琴家虞山派创始人严澂的《松弦馆琴谱》编成,收琴曲22首。1656年再版时增为29首
-
公元1620年
·德国音乐家M.普雷托里乌斯的《音乐文集》出版。书中阐述了有关音乐史、乐器演奏及记谱法等
-
公元1633年
·英国作曲家W.劳斯谱曲的假面剧《和平的胜利》演出,是当时最豪华的假面 剧
-
公元1637年
·欧洲第一家公开上演歌剧的圣卡夏诺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开幕
-
公元1643年
·明代音乐理论家徐上瀛的《谿山琴况》成书。它系统地论述了古琴的表演艺术理论
-
约1650年
·博洛尼亚乐派兴起,代表作曲家有A.科雷利、G.托雷利和D.加布里埃利等。他们为发展器乐曲作出了贡献
-
公元1657年
·中国清代沈远编《北西厢弦索谱》成书。此谱据王实甫杂剧《西厢记》配曲, 用三弦伴奏
-
公元1662年
·清代宫廷已设立演习音乐和戏曲的机构“南府”。1827年改称“昇平署”
-
公元1664年
·法国作曲家 J.-B.吕利开始为莫里哀的喜剧谱曲。他的歌剧音乐重朗诵调、多芭蕾舞场面,是法国大歌剧的前身
-
公元1667年
·清代琴家徐琪编成《五知斋琴谱》。后经徐俊、周鲁封等修订,于1721年刊行,流传甚广
-
公元1687年
·意大利作曲家托雷利创造了 4乐章形式的教堂奏鸣曲,它是古典奏鸣曲的先声
-
公元1689年
·英国作曲家H.珀塞尔的歌剧《狄多与埃涅阿斯》问世
-
公元1698年
·托雷利写出第一部独奏乐器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此之前,科雷利等人已写了许多组合乐器协奏曲,即大协奏曲
-
约1700年
·意大利小提琴制造业进入全盛时期。其中以G.瓜尔内里和A.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工艺为最佳
-
约18~19世纪
·中国各种地方戏曲与声腔发展繁荣。时称昆曲为“雅部”,称梆子腔、二黄腔、高腔等为“花部乱弹”
-
公元18世纪
·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学派兴起,代表作曲家有A.斯卡拉蒂、G.B.佩尔戈莱西等
-
公元1709年
·意大利乐器制造家B.克里斯托福里创制了第一台钢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网友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